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勘察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原理及应用摘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构造判定和地层划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矿山资源勘查中。
本文采用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衡山市南岳城区东南部进行矿山资源勘查,利用法卡尼亚电阻率及相应反演结果确定电性层分布并推测工作区地层、断裂构造分布,验证断层(节理裂隙)位置及地层分布特征,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今后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地质勘查;断裂构造1前言传统的大地电磁法(MT)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场源信号微弱、易受周边环境影响,难以有效的对矿山资源进行勘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通过测量卡尼亚电阻率和相位的电磁探测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抗干扰性强等优势。
本文以某省南岳传奇小镇矿山资源勘查为例,论述该方法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2方法原理CSAMT法是一种通过使用人工控制场源以获得更佳探测效果的电磁测深法。
该方法通过改变发射源的发射频率进行测深,通过测量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分量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
式中:。
CSAMT法所使用的人工场源分为磁性源和电性源。
其中磁性源是在不接地回线或线框中,供以音频(n×10-1~n×10-3Hz)电流,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场。
电性源是在有限长(1km~3km)的接地导线中供以音频电流,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场,通常称为电偶极。
电性源的收发距离可达十几公里,探测深度大。
CSAMT法常采用电偶源,旁侧观测装置。
一般要求场源和测深点之间的距离要达到3~5倍的趋肤深度,(503fρδ=,其中δ为趋肤深度、ρ为探区内预期的平均电阻率,f为工作频率)。
在平行于场源中垂线两边张角各30°的扇形区域内逐点观测电场分量EX和与之正交的水平磁场分HY振幅和相位,进而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
3野外测量3.1测量方法及测线布置主要仪器为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采用装置为TM标量测量模式。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引言: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的逐步进步,深部勘查是将来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
目前,由于勘探深度大,深部地质特征理解较少,因此勘查难度、勘查投资以及勘查风险也相应增大,迫使地质勘查人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向新技术、新方法寻求间接信息。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技术是深部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其采用可控制人工场源,测量由电偶极源传送到地下的电磁场分量,测量是在间隔场源5~10k以外的范围进展,此时场源可近似为一个平面波,通过不断变换电磁场频率,到达电阻率测深的目的。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才能较强、观测效率高,兼有测深和剖面研究双重特点,能为深部勘探提供丰富的信息,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电法勘查手段。
工作区情况介绍:工作区北部为狼山隆起,由太古界、元古界基岩,燕山早期花岗岩及侏罗系地层组成。
新老构造断链活动频繁。
南部为河套断陷盆地。
据物探资料分析,河套断陷盆地基地为太古界变质岩系〔Ar2l〕,上腹元古界〔Pt〕、下白垩统〔K1〕及新生界沉积物,厚度宏大,岩相厚度变化较大,构造较复杂。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地台一级构造单元,并跨内蒙台隆和鄂尔多斯台坳两个二级构造,北部属于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内蒙台隆中的阴山断隆〔三级构造单元〕,中南部属于鄂尔多斯台坳中的河套断陷〔三级构造单元〕。
工作区位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部,北部外围为古老褶皱山系,主要由太古界、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及侏罗系碎屑岩组成,并有酸性岩浆岩侵入;中部为平原区,钻孔揭露主要由新生界碎屑沉积物组成。
工作区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主要参考临深3钻孔资料〕:第三系:工作区未出露,据石油钻孔揭露,自下而上依次为:渐新统〔E3〕:〔3921~4927〕岩性为绿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灰棕色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互层。
该地层在临河区埋深较大,在临河区顶板埋深3921,厚度1006,埋深向西北逐渐加深,厚度加大,向东南顶板埋深逐渐抬升,厚度变保中新统〔N1〕:〔2797~3921〕岩性为褐灰色、棕褐色砂质泥岩、砂岩,临河区顶板埋深2797,厚度由北向南变薄,在临河区厚可达112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勘查方案设计单位:二〇〇八年四月第一章前言1.1 项目概况目标任务是:查明区内地层、及构造的分布情况………………………1.2位置与交通1.3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4以往开展的类似工作第二章工作区域地质及构造情况第三章工作方法3.1测网布设3.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次物探工作投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执行以下有关规范、规程:1) 《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SY/T 5772 – 2002)2)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1995)3) 《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069 –1993)(1)工作中采用的仪器为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V8多功能电法采集系统。
根据工作区要求的勘查深度大、附近人文干扰大等实际情况,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进行勘查,CSAMT法测量方式采用标量。
收发距暂定为3km,具体将按试验结果定。
了解300m深度范围内岩体、构造分布情况。
(2)数据处理采用V8多功能采集系统配套反演软件。
了解矿区内异常响应特征,包括异常强度、形态、范围、时间特性、频率特性、地质噪声及信噪比等,查明外来电磁噪声电平及干扰特征,检查设计工作精度工作装置等是否合理工方法是否有效等,并依据方法试验结果确认,确定最佳的装置和测量参数。
3.3 质量要求和评价3.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精度及质量要求1)本次CSAMT测量的质量评价将通过计算检查点与原始测量卡尼亚电阻率的均方相对误差Mr来衡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Mr<±5%为合格。
2)质量检查:总工作量的5%。
3)CSAMT工作精度综合CSAMT测地工作精度要求,CSAMT精度用电磁法测地精度表中B级精度。
3.5 仪器型号及主要技术指标3.5.1本项目拟使用以下几种物探仪器:V8多功能接收机、TXU-30多功能发射机、30KW发电机3.5.2各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V8多功能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V8是加拿大凤凰公司自1975年以来研制开发的第八代多功能电法系统,在非常成熟的系统2000和V5,V6A的基础上,V8更趋向于尽善尽美,包括轻便坚固的采集系统和GPS同步系统以及触摸式防水ASCII键盘和彩色的背光屏幕,让操作员可以轻松地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处理。
关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勘探深度的探讨[摘要]近年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作为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在资源普查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方法以抗干扰能力强、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著称,本文从该方法的有效探测深度谈起,分析总结影响该方法勘探深度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csamt法勘探深度场源中图分类号:o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95-020 引言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 telluric),是指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究可控音频场源在大地中激励的交变电磁场分布,并由观测到的电磁场分布研究地下电性及地质特征的一种电磁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该方法的理论和仪器逐渐发展,在普查、勘探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水文、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电磁波传播理论及场源效应的特征,对影响该方法的勘探深度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
1 csamt法及其勘探深度在csamt法勘探中,场源为时谐场,因此电磁场波动方程非平面波效应是由于中间区、近区电磁波不再垂直入射地表面造成的,研究这种效应,对于合理选择场源位置具有指导意义。
理论上,收发距(场源与测深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远区数据越多,但实际上收发距不可能无限增大,因为过大的收发距必然导致信号减弱。
信号强度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尤其对于低频信号影响更大,从而对勘探深度造成影响。
在野外工作时,可以通过增大极距(一般极距为2km左右,条件允许的话越大越好)或者把ab 偶极的中点布置在勘探研究剖面的中垂线上等方法来提高信号强度。
为保证频率在远区,一般要求收发距是该频率对应探测深度的5~9倍,即收发距②场源附加效应zonge等1980年首次指出了场源下的地质情况可能影响csamt测深数据,场源附加效应是指场源下的地质情况对于过渡带和近区数据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也可能引起微弱的静态位移。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勘察的应用摘要:公路隧道不良地质调查是规避施工风险的重要方面,高效快捷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利用不同岩性和相同岩性不同辅
存结构间所反映的电性特征差异,可以较好地进行围岩级别划分和断裂破碎带判别,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资料依据。
abstract: the adverse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highway tunnel circumvent the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 using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lithologies could divided the rock classification discriminant fracture zones better,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s.
关键词: 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现象;电阻率
key words: csamt;vehicular tunnel;bad geological phenomenon;electrical resistivit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089-02
0 引言
公路隧道洞身穿过地段的断裂破碎带、软弱或含水岩体、岩溶发育等地质现象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巨大隐患。
隧道洞身埋深多超过百米,直接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钻探,但由于其间距大,成本高且
效率低,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缺乏代表性,因而,采用高效快捷的高密度阵列测深法有比较现实的意义[1]。
研究表明完整岩体和破碎、软弱岩体以及富水和岩溶发育区在电阻率参数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研究电阻率参数的变化及差异可以实现对不良地质体和围岩级别的划分。
v8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主动源频域电磁测深法,具有工作效率高、水平分辨率强、纵向频点数灵活、受高阻屏蔽作用小、对低阻层(体)反映灵敏、探测深度适中等优点;同时采用单发双收或双发双收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2]。
1 csamt方法原理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通过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入交变电流,在垂直电偶极源ab中垂线两侧?准4δ(δ:趋肤深度)的范围内观测ab方向的电场ex和与之垂直的磁场hy来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ρs=■■■■
而探测深度d与大地电阻率和使用的工作频率有关,计算公式为:d=■=356■
从上式可见,当地表电阻率固定时,电磁波的传播深度(或探测深度)与频率成反比。
高频时,探测深度浅,低频时,探测深度深。
可以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从而达到频率测深的目的[3]。
2 资料解释
结合隧道工程地质资料,对反演得到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进
行分析与解释推断。
根据电阻率断面图中背景值的大小、低阻异常的形态、低阻异常值及其与背景值的差异等,结合实际地段所对应的地层岩性,对地层分界线、岩体完整性、含水情况进行判释。
对勘探资料的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
2.1 定性分析
2.1.1 视电阻率、相位曲线类型分析
分析曲线类型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区域构造轮廓,根据测点之间的视电阻率曲线类型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断裂位置,曲线类型分析还可以划分电性层,是单个测点电性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视电阻率、相位曲线是将仪器所接收的电场、磁场时间序列信号换算为频率域信号后计算得到,经过简单的剔除飞点处理,视电阻率、相位曲线接近于原始数据,而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形态反应了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可以依据其特征判别岩层分界(断层)或物探异常。
根据对ak178+205、ak182+121与ak184+608视电阻率与相位曲线的分析,在ak178+205处,电阻率曲线由q型变为k型,反应地下电阻率由高-低-低转变为低-高-低的电性特征,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电阻率高低也有明显差异,同时相位曲线形态也发生变化,结合地质资料可以初步推断此处存在隐伏断层或岩层分界。
在
ak182+121、ak184+608两处,电阻率曲线类型由h型转换为a型,反应地下电阻率由高-低-高转换为低-高-高的电性特征,同时相位曲线类型也在相应位置有对应的变化趋势,可初步推断ak178+205、
ak182+121与ak184+608位置为岩性分界面。
2.1.2 视电阻率断面图分析根据视电阻率沿横向和纵向的变
化情况,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等值线的密集带、扭曲和畸变情况可以划分电性层。
(见图4)
根据视电阻率断面图分析可知:ak178+205,ak182+121,
ak184+608附近等值线密集,视电阻率差异明显,初步推断该测点处可能存在岩性分界面。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对比,推断解释了
ak178+205,ak182+121,ak184+608三处地层分界线。
2.2 定量分析
通过对电性特征的分析对比,将视电阻率断面图划分为ⅲ、ⅳ、ⅳ~ⅴ、ⅴ四类围岩。
视电阻率大于800ω·m为较完整岩体,推断为ⅲ类围岩;300~800ω·m为较破碎岩体,推断为ⅳ类围岩;100~300ω·m为破碎岩体,推断为ⅳ~ⅴ类围岩;小于100ω·m 为极破碎岩体,推断为ⅴ类围岩。
2.3 资料解释
ak177+934~ak178+205段地表以碎石土为主,结构松散,洞身下部标高3150米以下,岩体视电阻率低,岩性极破碎,推断为ⅴ类围岩,易坍塌、冒顶,应加强支护。
但由于进口处有高压线与测线呈大角度斜交,因此,该段资料不可靠,建议设计和施工时,采用超前预测、预报等方法进一步勘察。
ak178+205~ak182+121段岩性以变质细砂岩、板岩为主,夹千枚岩、炭质千枚岩。
从电性特征反映来看,本段大部分为低阻区,
岩体破碎,地下水富集,施工时应加强支护,防止坍塌和出水事故发生。
ak184+333~ak184+608段,视电阻率低,推测岩体破碎,推断本段为ⅳ~ⅴ类围岩,施工时应加强支护。
3 结论
根据电性特征,结合公路院提供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对比,推断解释3处地层分界线。
推断解释了岩体富水情况及完整程度,并划分为ⅲ、ⅳ、ⅳ~ⅴ、ⅴ四类围岩,其中ⅲ类岩体8处,ⅳ类岩体7处,ⅴ类异常9处,其余为ⅳ~ⅴ类异常,对岩体的完整性和富水情况进行了初步判断。
公路隧道施工中应用可控源成果资料结合地质钻探调查能有效地对围岩级别做出划分,圈定不良地质体,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宝贵资料,在超长隧道深层地质勘察中更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
观测数据的质量是资料解释的关键,保证高质、高效的措施有处理发射偶极距接地电阻、加大供电电流、增加观测信号强度、适当加密观测频点。
在围岩级别的划分上需结合隧道穿越不同地段岩性地质的认识,合理地掌握分级标准。
参考文献:
[1]李金铭等.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张兴昶,梁彦忠.v8大地电磁系统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a].铁路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167-170.
[3]加拿大凤凰公司.universal sounding format [r].2007.
[4]黄兆辉,底青云,侯胜利.csamt的静态效应校正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1290-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