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紧急救生舱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6
救生舱检测检验标准及技术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救生舱应有明确具体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包括适用的灾害事故类型及海拔高度、环境条件、井巷空间尺寸等,并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产品永久性安全使用须知等中注明。
5.1.2 救生舱应具备安全防护、空气与氧气供给、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检(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动力供应、生存保障等系统。
5.1.3 救生舱的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并且有不低于1.1 的备用系数。
5.1.4 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配套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1-2010、GB 3836.2-2010、GB 3836. 4-2010 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非金属部件应符合MT 113 的规定;救生舱外体应不使用轻质合金材料,内部使用的轻质合金部件应符合GB 3836.1-2010 和GB/T13813 的规定。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配套部件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5.1.5 救生舱外部颜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
同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荧光条码、安全标志标识、安全使用须知、扳手起动符号等标识,配备外部指示灯。
5.1.6 救生舱及内部设备、设施应具有防腐蚀、防啃咬等性能。
5.1.7 应明确救生舱的设计使用寿命及配用设备、物品等的使用年限、维修和更换要求。
5.1.8 救生舱应便于移动、运输、吊装、安装,适应煤矿井下环境条件。
5.2 结构和安全防护5.2.1 救生舱应采用两道门结构(过渡舱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向外开启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舱,密闭门之内为生存舱。
5.2.2 救生舱防护密闭门的高度应不小于1.0m,宽度不小于0.5m。
5.2.3 过渡舱的净容积,小型救生舱应不小于1.4m3、中型救生舱不小于1.8m3,内设空气幕、压气喷淋装置及不少于2 个单向排气阀。
2024年矿用救生舱市场规模分析前言矿用救生舱作为矿山行业的重要装备之一,具有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矿用救生舱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将介绍矿用救生舱的定义和分类。
其次,将从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将总结市场规模并给出未来发展建议。
定义和分类矿用救生舱是一种应急安全设备,用于在矿井事故中提供逃生和生存的场所。
根据使用环境和功能,矿用救生舱可分为逃生舱和避难舱两类。
逃生舱:逃生舱是一种用于在矿井事故中短期逃生的设备。
它包含必要的生命维持装备,如氧气、食品和水等,以支持矿工在事故发生后撤离矿井。
避难舱:避难舱是一种用于提供长期生存的设备。
它提供了完备的生活设施,包括饮食、住宿、卫生等,可供矿工在事故期间暂时居住,并等待救援。
市场需求矿用救生舱的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矿山行业的持续发展对矿用救生舱的需求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
其次,安全生产问题是矿山行业关注的焦点,相关政策的推行也推动了矿用救生舱市场的发展。
此外,对劳动力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促进了矿用救生舱市场的扩大。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矿用救生舱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矿用救生舱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矿山安全意识提升、矿山投资增加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等因素驱动。
市场前景矿用救生舱市场的前景可谓光明。
随着矿山行业对安全生产的不断重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矿用救生舱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此外,科技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也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集中度高。
在未来,企业应加强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矿山的需求。
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矿用救生舱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井下救生舱设计系别:班级:姓名:学号:目录一、矿用井下救生舱简介1.1救生舱的定义1.2救生舱的用途和发展概况1.3救生舱的分类1.4救生舱原理及技术指标1.5救生舱系统构成1.6矿用移动救生舱的特点1.7国家关于矿用移动救生舱的技术要求二、毕业设计题目——井下救生舱设计2.1设计指导思想2.2设计原则2.3 救生舱舱内设施设计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1供氧系统2.3.2排泄物的收集与处理2.3.3空调系统2.3.4检测系统及监测有毒有害气体2.3.5通信系统2.3.6能量与动力系统2.4 世界主流国家设计思路三、实习总结四、参考文献一、矿用井下救生舱简介1.1救生舱的定义矿用安全救生舱是在矿井出现瓦斯爆炸、顶板塌方、透水和火灾等灾害时专门用于避难的场所,矿工在救生舱内避难直到可以安全撤离或等到救援人员。
在煤矿井下设置和使用应急安全救生舱,能够在事故发生后为矿井幸存者提供一个安全密闭的空间,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食物、H2O、O2,并去除有害有毒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对外能够抵御事故发生后的高温烟气,隔绝有害有毒气体。
同时,被困人员还能通过救生舱内的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减少矿难事故中的伤亡人数。
1.2救生舱的用途和发展概况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火灾、爆炸等事故现场瞬间伤亡的矿工只占伤亡总数的一部分,有相当大一部分矿工都是因为在矿井透水或火灾、爆炸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导致溺水、窒息或中毒死亡的。
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建设矿井避难硐室和研制矿用救生舱,以便在矿井发生事故后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
该舱能够抵御外部的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能为舱内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国外生产救生舱产品大大早于国内,技术成熟程度高于我国,国内已经有厂家与外国合作开发生产救生舱,国际市场可以说技术成熟,但是产品价格过高,国产产品有价格优势。
中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十大品牌企业随着科技与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事故频发成为国内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煤矿作业中,救生舱是保护矿工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而移动式救生舱应运而生,因为它能够在矿灾发生时,为矿工提供更快、更安全的逃生路径。
那么,今天我们谈谈“中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十大品牌企业”。
1.永泰智控永泰智控是一家专业从事煤矿救生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
旗下拥有移动式救生舱、钢制矿用救生舱等产品,同时在煤矿救援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徐州矿山机械徐州矿山机械是中国权威的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具有性能稳定、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在煤矿的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
3.千亿盛世千亿盛世是一家跨国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该产品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在矿井中快速部署使用。
4.江苏红林江苏红林是国内领先的矿用救生设备生产企业之一,其移动式救生舱以高端技术、优质制造赢得了市场信任和良好口碑。
5.山东远航山东远航是一家主营矿用救生设备生产的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具有防爆、防水、温度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6.辽宁大奥机械辽宁大奥机械是一家拥有多年救援车辆、救生设备生产经验的企业。
其移动式救生舱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适应性强等特点。
7.山东恒森山东恒森是一家专业生产矿用救生设备的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以耐用性和便携性著称。
8.青岛救生器材青岛救生器材是一家专业从事煤矿救援器材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
其移动式救生舱以防水、防火、防爆优秀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追捧。
9.江苏齐瑞江苏齐瑞是一家拥有研发生产资质的大型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广泛应用于各类煤矿、金属矿山等行业中。
10.上海优联上海优联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移动式救生舱以自主研发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受到了国内外市场关注。
以上为“中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十大品牌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仅秉持着严谨的品质管理理念,更重视用户需求并注重与用户沟通。
矿用救生舱标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1. 引言矿用救生舱是一种重要的矿井安全设备,用于提供矿工在事故发生时临时避难、通信和自救的场所。
矿用救生舱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以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可靠性。
本文档将介绍矿用救生舱的通用技术条件。
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矿用救生舱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3. 术语和定义•矿用救生舱:指用于提供矿工避难、通信和自救的设备。
•可移动式救生舱:指可以在矿井中移动的救生舱。
•抗冲击能力:指救生舱在遭受冲击时的抵抗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指救生舱在不同矿井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轻量化设计:指救生舱在保证抗冲击能力的前提下,减轻自身重量。
4. 技术要求4.1 救生舱结构•救生舱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矿井中可能存在的冲击和震动。
•救生舱应具有防火、防爆和防烟的性能,以保证矿工在舱内的安全。
•救生舱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隔离外界环境,保证舱内空气质量。
•救生舱应具备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以确保舱内的空气新鲜且可供矿工长时间呼吸。
•救生舱应具备独立的供电系统,能够保证舱内的照明、通信和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救生舱应具备紧急出口,以提供矿工在必要时快速撤离的通道。
4.2 环境适应能力•救生舱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矿井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
•救生舱应具备防尘和防水的能力,以保证舱内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矿工的安全。
4.3 自救装置•救生舱应配备必要的自救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食品、应急水源、应急医疗设备等。
•自救装置应具备足够的数量和有效期限,以满足矿工在救生舱内存活的需求。
4.4 轻量化设计•救生舱应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减轻自身重量。
•轻量化设计不应影响救生舱的结构强度和性能可靠性。
5. 检验方法5.1 结构强度检验•救生舱应进行静态和动态载荷试验,以测试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静态载荷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救生舱在承受额定载荷时是否出现形变、破损等现象。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简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一种为矿工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安全撤离通道的设备。
它具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在矿井瓦斯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时为矿工提供紧急逃生的手段。
该救生舱具有便携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移动到不同的工作区域。
结构和功能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外壳:救生舱外壳由钢材制成,具有抗压、防火、防爆等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的人员和设备。
外壳上设有救生舱的出入口,以及通风系统的进出口。
2.生命保障系统:救生舱内部配备有独立的供氧系统、食水储备和卫生设施。
供氧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确保矿工在救生舱内能够正常呼吸。
食水储备和卫生设施则为矿工在救生舱内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
3.通信设备:救生舱内部配备有紧急通信设备,可以与外界进行联系。
矿工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向救援人员发送求救信号,以便获得救援。
4.安全设备:救生舱配备有紧急照明器具、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使用方法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事故发生前,救生舱应事先安装好并与矿井主体进行连接。
2.当事故发生时,矿工应立即进入救生舱,并关闭救生舱的出入口。
3.在救生舱内,矿工应确保自己的安全,保持冷静,遵循救生舱内部的安全规定。
4.如有需要,矿工可以使用救生舱内部的通信设备与外界联系,向救援人员发送求救信号。
5.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矿工应使用救生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维持自己的生存,如供氧系统、食水储备等。
6.一旦救援人员到达,矿工应听从指挥,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救生舱。
优势和应用领域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有以下优势:1.独立性:救生舱具备独立的供氧系统、食水储备等,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矿工提供生存保障。
2.移动性:救生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并与矿井主体进行连接,方便矿工在不同工作区域使用。
3.安全性:救生舱外壳采用钢材制造,具有抗压、防火、防爆等特性,可以保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矿用紧急救生舱、避难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发布人-->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是空气再生与净化设备研究的专业所,经过40多年的实践,在空气净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技术储备,研制生产的有害气体燃烧催化剂、CO常温氧化催化剂、甲醛常温氧化催化剂、常温消氢催化剂、酸性气体碱性吸收剂等净化材料,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和其它领域。
我所利用多年在空气再生与净化领域技术优势,成功研制出煤矿紧急救生舱、避难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
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的功能:该系统用于救生舱、避难硐室内的供氧以及有害气体的清除,可清除人体夹带和人体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该系统已通过救生舱实舱试验,各项指标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并得到行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的特性:(1)装置设计体积小,结构紧凑严谨,而且阻力小,操作简单,需要很少的动力就可以达到空气再生与净化的目的。
(2)采用新型的空气再生与净化材料,所用材料均能在常温下使用,性能稳定,能保障避险环境舒适,安全可靠,可以实现超过120h的避险。
该系统装置的体积、处理量、功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由灵活的组合设计。
Minearc紧急救生舱设备设备美国加拿大虹吸排管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一)当二氧化碳浓度值0.05%时,人体感觉舒适;(二)当二氧化碳浓度值1.55%时,人体短期无明显影响;(三)当二氧化碳浓度值2.00%时,对人体有轻微影响(疲劳、烦闷、头晕、气喘);(四)当二氧化碳浓度值3.5%时,人体反应剧烈(呼吸困难);(五)当二氧化碳浓度值5.0%时,气喘、气晕、精神紧张,不可忍耐;(六)当二氧化碳浓度值6%以上时,人体昏迷,个别引起死亡。
避灾硐室的位置还要考虑不能设置在井下容易积水的地点,否则在有水患的时候可能对硐室内的人员构成威胁。
为减少爆炸冲击波的伤害,进入避灾硐室的通道不易取直。
油缸升降装置(液压油缸)缺油、少气、富煤国外采煤国建设避难所的经验 2010-09-15 11:09:02 中国安全生产网国外一般规定,避难所的类型由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以满足矿工避险需要为原则。
目前,南非煤矿得宜避难硐室为主,较少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美国煤矿以可移动式救生舱为主,共配备避难所1193台(个),其中软体式救生舱1000台,硬体式救生舱123台,避难硐室只有70个;加拿大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配备比例约为1:5,使用的可移动式救生舱以硬体为主;澳大利亚则使用“空气呼吸器+加气站”的避险设施,灾害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佩戴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跑到空气呼吸器存放点换戴后逃生,对维持时间不足的空气呼救器,通过快速加气站加气,或者换佩后逃生。
研究分析南非、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队矿山井下避难所的法律规定和做法,可以发现,建立井下避难所。
已是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的硬性法律规定和行政做法,并须从矿井整体安全角度考虑避难所的布局、建设和管理。
井下避难所应实现对矿井的全覆盖,选择避难所的类型时应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类型。
设置时要考虑4方面因素,即所服务区域的特点(空间结构、危险源分布、作业类型等);灾变时期人员抵达难易程度、所需时间;随身佩戴自救器的防护时间;岩体稳定性和支护有效性。
避难所应实现对所有下井人员的全容纳,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临时人员。
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36-96h, 具体应根据矿井灾变时期应急救援所需时间来确定。
避难所应由专人管理,确保始终完好、时刻能用,并将避难所安全使用作为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重要内容,确保人人会用。
综合分析国外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基本技术特点,可以发现以下共同特点:具备包括气密性、隔热性、供氧等生存保障性能,以及有害气体去除、监测、通信指示等基本功能,具体指标不同。
防护时间一般为24-48h,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虽规定防护时间为96h,但尚未有救生舱取得其认证。
舱体强度方面未见抗爆、抗冲击的具体指标,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规定要达到15psi(磅/平方英寸,相当于0.1Mpa),属一般性强度。
关于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电源,美国、澳大利亚倾向于无源,南非采用铅酸蓄电池。
在供氧方面,南非多采用化学制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则多采用压缩氧气。
在舱体通风方面,均应具备促进舱内空气流动的相关措施,为防止人员进入救生舱时带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无论是硬体式还是软体式,基本都采用过渡仓结构。
随着防护时间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提高,降温系统已成为救生舱的必要组件,现在世界上通行的主要有电力空调、蓄冰降温、液态CO2汽化、通风降温四种方式。
避灾硐室内处于正压状态[50]~[53],其压力一般比外界压力高200~300Pa爆炸发生后首先受到破坏的是各采区的通风设施,使得有限的风流短路避灾硐室是从事故发生后的角度思考避灾的理念,起到及时隔离灾害的作用,达到了减少煤矿事故带来损失的目的。
煤矿水灾逃生时间的算法,要考虑涌水地点、涌水量等因素。
此时,避灾硐室设计应考虑其防水性,位置应设置水平较高的地方。
例如七煤集团公司新建煤矿,2.14事故,部分选择“正确”避灾路线的十余人确因此而死亡了,而另外十几余人沿着不可能的路线确从几千米外的新立矿成功脱险、升井。
另如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皮带着火事故,几名救护队员沿入风线路,深入现场灭火途中,因火风压而使风流逆转,而不幸遇难。
瓦斯爆炸事故,根据其爆炸特点和波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局部瓦斯爆炸、大型瓦斯爆炸和瓦斯连续爆炸三类大型瓦斯爆炸事故容易引起煤尘爆炸(二次爆炸)和瓦斯连续爆炸,又容易引起大型火灾事故,处理十分困难煤尘爆炸的形式:纯煤尘爆炸和瓦斯与煤尘爆炸。
在瓦斯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使沉积的煤尘飞扬起来,然后被爆炸后引燃的可燃物点燃,可引起煤尘爆炸,即为二次爆炸,其破坏力更大。
煤尘爆炸是煤矿重大灾害事故之一,且常常表现为瓦斯爆炸诱发煤尘爆炸,导致极具破坏性的灾难性事故,堪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杀手”。
例如,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共发生死亡百人以上事故24起,其中煤尘爆炸及瓦斯煤尘爆炸12起,占事故总数的50%,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山东省煤矿在20次的瓦斯或煤尘爆炸事故处理过程中,采用逐段恢复通风系统的方法,顺利地处理了事故,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火源为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燃烧,灭火时要注意严防把火头赶到采空区内,以免发生瓦斯爆炸。
1高浓度瓦斯爆炸是指瓦斯喷出或煤与瓦斯突出后,高浓度瓦斯被风流稀释到爆炸界限以内引起的瓦斯爆炸2低浓度瓦斯爆炸是指在正常涌出瓦斯的情况下,因微风或无风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下限以上,遇火源引起的瓦斯炸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方法与处理瓦斯爆炸事故基本相同煤尘连续爆炸的可能性很大,思想上和物资上应有准备,以免措手不及,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实践证明,火灾时风流凋度正确与否,对灭火救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火烟短路,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
防止产生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注意事项之一)若火区出现火风压,呈现风流可能发生逆转现象时,应立即增加火区风量,避免风流逆转;当采用正常通风方法会使火势扩大,而隔断风流又会使火区瓦斯浓度上升时,应采取减少风量的办法。
这样既有利于控制火势,又不使瓦斯浓度很快达到爆炸界限。
一般而言,矿井进风井、井筒、井底车场及其内的碉室、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一定要采取全矿性反风措施,以免全矿或一冀直接受到烟侵而造成重大恶性事故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矿井中发生火灾时(初期),烟流主要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移动,随着火灾波及的范围内空气温度升高,形成与自然风压相同的火风压。
火风压可以使巷道内的风流逆转,使有毒有害气体波及到临近巷道,造成人员伤亡,还可以使通风系统混乱,造成瓦斯爆炸。
控制火风压,尽可能使之减小。
采用灭火,修筑临时防火密闭墙,加大供风量,利用火源近的巷道将烟直接引入总风道排至地面。
任何情况下(无论是高瓦斯矿、还是低瓦斯矿),不准先堵回风,后堵进风,否则会造成火烟逆退或发生瓦斯爆炸。
上行风流由于火灾节流作用巷道风量减少,瓦斯浓度上升。
加之,矿井火灾产生大量CO、H2等可燃气体使瓦斯爆炸界限下降,往往导致火区瓦斯爆炸(甚至连续爆炸),扩大灾情。
火烟沿倾斜巷道流动时,可能出现火风压和再生火源。
停电水泵房停止工作会造成地下水淹没井下排水系统灭火手雷掘进巷道发生火灾的处理,其关键是加强局部通风机的管理,坚持“保持独头巷道通风原状”的原则(即:风机停止运转的不要随便开启,风机正常运转的不要盲目停转),集中一切力量扑灭火灾。
在救灾过程中,严密监视瓦斯情况。
防止产生瓦斯爆炸。
突出后,有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突出。
因此,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必须严密监视.注意突出预兆,防止再次发生突出事故,损失扩大。
对干井下巷道,影响人员行走速度的因素有巷道断面(主要是巷高)、坡度、风速及局部通行障碍物等。
对这些因素用通行难易度系数表示,使之与巷道的实际长度相乘后,得到的长度为“当量长度”。
最短路线是指“当量长度”最短的路线。
永久避难硐室还可作为救护基地,供救护人员休息和更换呼吸器等用。
永久避灾硐室构筑于井底车场和采区附近,多设在采区安全出口的路线上,与工作面的距离根据矿井生产的具体条件而定。
使用时采用正压供风,以保证硐室内的气压大于硐室外的气压;临时避灾硐室利用独头巷道、机电硐室或两道风门间的一段巷道,在事故发生后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避难所。
防护密闭门又可分为一般防护密闭门和能够承受正反两个方向压力的连通密闭门专用监测系统用于避难硐室,内设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