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具体原因: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 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 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 族危机严重等。
2.评价: (1)坚持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辩证的历史的标准。 (3)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4)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 得以维持。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4:据材料,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 提示: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 核心:理财(或富国之法)。
【史论总结】 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原因: (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军事: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使富国强兵成为各 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私人讲学,民间办学,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 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2.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 商,奖励耕织。 ②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
形成
经 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及平民实力增
的就业机会
强,民主奠基
措施
影响
公民按财产多少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下层平民获得一定的政治权 利
政 治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一定程度上确保公民参政权 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利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 化封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