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兵器》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0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兵器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兵器
目标:
1.了解兵器种类丰富,初步了解常用兵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够按照某一特征将兵器进行分类。
准备:
请幼儿收集、制作有关各种兵器的图片和图书。
过程:
1.游戏:海陆空三军大集合
请幼儿利用服饰将自己装扮成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可以是空军、海军或陆军。
引导幼儿根据各自的装扮分组集合。
2.了解一些常用兵器,知道其用途。
提问:解放军在学本领、军事演或打仗时会使用什么兵器?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的枪、炮、等兵器的名称和用途。
让幼儿了解自己装扮的兵种通常使用什么兵器。
3.游戏:兵器分类。
尝试将兵器图片按照某一类进行分类,如海、陆、空或枪、炮、等类别。
各组幼儿选择相关的海陆空玩具兵器来装扮自己。
4.小结,扩展相关经验。
让幼儿了解兵器的使用时机,并讨论战争的危害。
引导幼儿了解我们是热爱和平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兵器大观一、教学目标1.了解兵器的种类和发展历程2.培养幼儿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3.开拓幼儿的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兵器,兵器的种类2.古代兵器的发展历程3.现代兵器的种类和使用三、教学步骤1.引入(1)师生互动,谈论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的收获和体验。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兵器大观”。
(3)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古代和现代的兵器图片,询问孩子们是否见过这些兵器,他们知道兵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吗?2.探究(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介绍兵器的种类,如刀剑、枪炮、弓箭、兵器等。
(2)介绍古代兵器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原始兵器到封建社会的冷兵器,再到现在的热兵器。
(3)让孩子们自由游戏玩具兵器,并认真观察和体验。
3.拓展(1)通过手工制作模型或拼图,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各种兵器。
(2)通过读图解盘和童话故事等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兵器历史和文化。
4.活动(1)分组游戏,让孩子们一起传递兵器,提高集体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观看兵器制造和使用的视频,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兵器的作用和军事。
5.总结(1)与孩子们交流讨论,让他们介绍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兵器,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体验。
(2)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回顾兵器的历史文化和种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兵器。
6.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正确理解兵器的作用和历史文化,能够简单准确地介绍兵器的种类和发展历程,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对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评价汇总,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班各种各样的兵器反思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是《我爱少林》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高潮,兵器作为少林功夫中一个重要部分,出现在本节课中,幼儿喜欢兵器,对兵器充满了好奇,所以本节课以兵器来激发幼川作为河南人的自豪感、萌发幼儿喜欢本土文化的积极情感,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他们在小班、中班己进行了爱集体、爱幼儿园、爱家乡等系列爱的情感教育,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情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活动的开展切合了幼儿情感、认知发展等现有水平。
优点:1、在整个活动中,兵器始终贯穿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幼儿不再是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的体验学习,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少林兵器,给予了他们观察、体验、探索、表现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为幼儿的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围绕活动,进行自主观察、运用多途径的方法感知探索活动的内容,并自由地表达与表现。
观看多媒体课件时,许多幼儿都发出“哇,真厉害“的声音,还不住的问,“老师,真的有这种兵器吗?”当我们拿出少林兵器的时候,许多幼儿都拍手叫好,惊讶原来兵器真的存在,因此我们感到实物的兵器远远超出了多媒体图片,更容易让幼儿有真实感。
2、通过认识兵器,加深了幼儿对少林功夫的认识了解,幼儿在课堂中,认识兵器,了解不同兵器的用途和历史,在体验环节中,幼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兵器,看一看,摸一摸,对于兵器充满了好奇.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先让孩子回顾少林寺的地理位置,少林寺坐落在河南的登封,是在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让孩子知道,少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增强自己的自豪感。
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图片、多媒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兵器是做什么用的?真的兵器长什么样子?从而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兵器,验证自己的好奇心。
最后使孩子的情感得以升华。
整个活动以提问,体验表现为主要形式,活动的氛围宽松、自主,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始终把幼儿推在活动的主体。
幼儿见到真兵器时,非常的兴奋,纷纷议论,老师并没有给孩子充分讨论的空间,体验环节,老师分组请幼儿选择喜欢的兵器摸一摸,许多幼儿直接拿起兵器挥舞起来,十分危险,教师制止,幼儿仍然会拿起兵器挥来挥去,这样做幼儿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兵器的作用也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幼儿对兵器的好奇心,应该选择没有危险的兵器,让幼儿操作,提前讲好要求,可以让孩子摆造型,或是到室外去。
幼师课件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各种各样的笔”。
通过学习,幼儿将认识不同类型的笔,了解它们的构造、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笔,掌握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型的笔的名称和特点,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笔(如铅笔、圆珠笔、水彩笔、蜡笔等)、PPT、实物展示台。
学具:记录表、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笔,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笔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笔,介绍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这些笔的异同。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铅笔为例,讲解其构造、功能及使用方法。
然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笔的类型及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观察实物展示台上的各种笔,记录下它们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5. 小组讨论(5分钟)6. 动手操作(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进行绘画,体验不同笔的使用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笔2. 内容:笔的名称:铅笔、圆珠笔、水彩笔、蜡笔等笔的特点:颜色、粗细、软硬、用途等笔的使用方法:握笔姿势、用力程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笔,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圆珠笔,它的颜色鲜艳,写字流畅,握起来很舒服。
2. 作业要求:完成绘画和描述,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兵器及大发明最终课件 (一)兵器及大发明最终课件人类有很多难以置信的发明,其中兵器和大发明一直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它们的意义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兵器兵器是任何武器或装备,用于在战争或其他冲突中使用。
在人类历史上,兵器一直是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分水岭,也是各个国家之间实力的体现。
首先,兵器对人类在运用战争方法上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武器,从最原始的石器到现代的核武器,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种进步使得人们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战斗,并让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其次,兵器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产业在某些方面依赖于军工科技。
例如,飞机,汽车和电子设备都是基于军事需求发展而来的。
此外,军事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卫星技术可以用于天气预报,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
然而,兵器在人类历史上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它们在战争中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和流血。
而且,由于它们的毁灭性上升,冲突的代价也随之增加。
此外,军事技术的发展也加速了军备竞赛,导致各国花费巨资进行军事研究和开发,加剧了全球不稳定因素。
大发明大发明是指那些能够在人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
大发明的历史横跨数千年,包括许多领域,如医学、建筑、交通、通讯等等。
首先,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例如,发明汽车、飞机等车辆,可以大大缩短旅行时间,也可以让我们交流和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此外,大发明还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如疾病和自然灾害,打破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为穷人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问题。
其次,大发明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如纺纱机、蒸汽机、电气技术等的发明,使世界经济产生了飞速的发展。
现代的通讯技术也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合作和交流的关键。
但是,大发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例如,科技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产业的崩溃。
社会上的不公正分配也可能限制了一些人享受大发明的益处。
《各种各样的兵器》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总数和一个与之相关的数群,观察另一个数群,学习理解10的减法。
2.根据画面内容,提出问题,编解10的减法应用题,并用算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ppt、铅笔、作业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参观武术队的兵器,引起幼儿兴趣。
二、观察ppt,学习理解10的减法。
1.播放ppt一:这是什么兵器?有多少?武术队的队员拿走了几把?请个别幼儿根据画面情景编出应用题,大家解答并用算式记录:10-1=9。
2.同样方法观察ppt,编解10的减法应用题,列出10的减法算式: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
小结:
1.教师整理10的减法算式,请幼儿读出结果。
2.观察10的减法算式,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