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50年代外交)★考点说明1.考纲: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考点: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重点把握:(1)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会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
(2)正确把握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政策都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有关,从而考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4. 浙江省已考考点(省抽测与高考卷,序号表示年份)13年省抽测50年代外交成就★基础过关一、外交方针的制定1.背景:(1)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由向转变(2)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3)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2.总原则是3.主要内容(基本方针):(1)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的方针是“”。
这改变了中国的地位,政治上建立起的外交关系;(2)先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在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方针是“”,这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方针是“”。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的地位;4.外交成果:(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匈牙利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2)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_____ __ _ 》。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为争取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内容与提出过程:五项项原则是指、、、、。
最初提出的时间是年,周恩来在我国与印度两国就问题时首次提出。
第二年,周恩来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再次确定。
3.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一)日内瓦会议:(年在举行)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和问题;2.成果: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3.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进一步缓和了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二)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的运动不断高涨;2.召开:1955年4月,个国家在(国家)的万隆召开,讨论的问题主要由问题和问题。
第十四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一)学习要求一、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二、史论共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基础知识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国际形势: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两大阵营对峙)。
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及作用①“另起炉灶”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作用: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含义: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4.中苏结盟简况: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是新中国和毛泽东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加强和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主要体现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2、1953年12月,周恩来找中印双边会谈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准则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日内瓦会议
5、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也叫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
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
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
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毛泽东向斯大林建议:中苏应签订一项新的条约,以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苏联表示同意。
接着,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谈判。
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两国外长互换三个照会,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失效,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已经独立的现实。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30年。
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实行外交方针(108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A)(109-110页)(1)(1949-1950):与17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A)(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问题的基本准则。
(B)(3)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A)(4)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B)(113-114(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
(4)影响:①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②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4、新时期外交成就。
(20世纪80年代)(B)(114-115页)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第9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1)形成的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2)形成的过程: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目的),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目的)。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世纪50年代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奉行_________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原则:①“另起炉灶”: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________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 一边。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特别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___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__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原则。
明,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2)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①为了和平解决 _____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举行了日内瓦会议。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
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新...
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③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独立;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一建交原则是: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3.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1、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1)平等互利 (2)和平共处 (3)互不干涉内政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1)(2)(3)(4)
B、(1)(4)
C、(2)(3)
D、(3)(4)
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不包括( )
A、"一大片"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一边倒"
是指倒向( )
A、不结盟运动一边
B、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民族解放运动一边
D、帝国主义阵营一边
4、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 (1)新中国的建交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求同存异"(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A、(1)(2)(3)(4)
B、(1)(2)(3)
C、(1)(4)
D、(2)(3)
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其重要意义在于( )
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加强了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D、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