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_精品共1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59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层次:1.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2.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
3.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5.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积极的精神活动6.教育是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7.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8.教育有时候特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起源(分析)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勒图尔诺(第一个研究教育起源的人),认为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基础。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它是在人类的群体劳动生产过程中,把个体和群体积累的劳动经验、成果、技巧,有意识、有目的的传给下一代,延续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与争论工具论和本体论⏹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具体而言,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柏拉图、孔子、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工具(舒尔茨、斯宾斯),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巴格莱)。
⏹本体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焕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个个性,使之成为完人。
(亚里士多德)平等论和成层论⏹平等论:教育是实现社会平等地途径,通过教育,必定能使人去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
(卢梭)⏹成层论:认为教育不仅不能实现社会平等,反而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提供了一架梯子,维护了固有社会阶层并使之适度合法化。
(鲍尔斯)西方教育学的发展(选择)(一)孕育期古代哲人对教育的认识为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的“产婆术”、柏拉图(Plato,约前427-前347)的《理想国》等。
(二)诞生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1632-1704)的《教育漫话》,卢梭(J.J.Rousseau,1712-1778)的《爱弥尔》,裴斯塔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明确提出要“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为教育学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一、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5. 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6. 教育的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国家为实施教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探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探讨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5.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探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7. 德育论: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8. 体育论:研究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9. 美育论:研究美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