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6
历史上八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历史上八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2017年7月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江西省九江市之江化工公司“7•2”爆炸事故2017年7月2日17时,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之江化工一高压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该企业涉及胺化反应(18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之一),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事故发生时冷却失效,且安全联锁装置被企业违规停用,大量反应热无法通过冷却介质移除,体系温度不断升高,超过了200℃;反应产物对硝基苯胺为热不稳定物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分解,导致体系温度、压力极速升高造成爆炸。
二、历史上8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辽宁省海城市化工厂“8•1”硫化氢中毒事故1981年8月1日,辽宁省海城市化工厂氯化钡车间工人在清理硫氢化钙储罐时因硫化氢中毒,导致5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氯化钡车间3名工人在进入硫氢化钙储罐前未经置换和分析,也未佩戴防护面具就进罐作业,导致1人中毒晕倒罐内,现场其他人员发现后盲目施救,最终导致5人中毒死亡。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2”甲醇储罐爆炸事故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2人受伤,6个储罐被毁。
在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单位违规将精甲醇储罐顶部备用短节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通过管道与大气连通,空气进入罐内。
罐内甲醇-空气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遇精甲醇罐旁违章动火作业的电焊火花,引起管口区域爆炸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甲醇-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致使附近5个储罐相继爆炸。
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多维泰瑞制药有限公司“8•4”中毒事故2011年8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多维泰瑞制药有限公司泵房污水管道阀门破裂,管道内硫化氢气体溢出,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炼油车间事故案例分析目录1 同类装置事故汇编 11.1 重整催化剂水中毒事故 11.2 重整催化剂硫中毒事故 11.3 重整反应器结焦事故 11.4 催化剂跑损事故 21.5 催化剂提升管弯头破裂事故 31.6 重整第一反应器堵塞事故 31.7 容器严重憋压事故 41.8 锅炉干锅事故 41.9 装置进水事故 51.10 塔内瓦斯外泄事故 51.11 压控阀冻结设备超压事故 51.12 预分馏塔超压事故 61.13 重整临氢换热器出口管线弯头破裂事故 6 1.14 重整高压分离罐出口线堵塞事故 61.15 盲目进罐油气中毒事故71.16 盲板管理混乱造成紧急停工事故71.17 瓦斯罐超压险些爆炸事故71.18 重整反应器出口法兰焊口断裂事故81.19 氢压机出口补氮气阀阀芯碎裂事故81.20 某厂重整车间炉管堵塞事故81.21 氮气窒息事故之一81.22 氮气窒息事故之二91.23 氮气窒息事故之三91.24 氢气压缩机缸套冻裂101.25 氢气装瓶机抱轴事故101.26 预加氢压缩机玻璃看窗破裂事故101.27 往复式压缩机缸盖紧固螺栓断裂事故11 1.28 氢压机机身及进出口管线震动大事故11 1.29 加氢进料泵机械密封泄漏事故111.30 判断失误严重损坏氢压机事故121.31 重整压缩机曲轴箱爆炸事故121.32 九江石化铂重整装置F101闪爆事故之一13 1.33 九江石化铂重整装置F101闪爆事故之二13 1.34 九江石化铂重整装置F101闪爆事故之三14 1.35 九江石化铂重整装置F101闪爆事故之四14 1.36 加热炉回火伤人事故之一151.37 加热炉回火伤人事故之二151.38 加热炉回火伤人事故之三151.39 加热炉回火事故之四161.40 加热炉回火伤人事故之五161.41 重整炉出口法兰着火事故161.42 处理堵塞管线引起人烧伤事故171.43 预加氢催化剂自燃事故171.44 炉膛气体未分析点火爆炸伤人事故171.45 加热炉炉膛爆炸事故171.46 扫线动火互不联系造成爆塔事故181.47 违章操作造成氢气爆炸着火烧伤人员事故181.48 装置吹扫中着火致使2人被烧死事故181.49 高温汽油烫伤人事故191.50 1993年金陵石化铂重整车间氢贮瓶爆炸事故报告192 镇海炼化公司部分事故汇编212.1 1980年11月6日炼油厂成品油码头冒罐跑油事故212.2 1981年3月7日炼油厂热电站重大停电事故212.3 1981年4月7日炼油厂热电站锅炉严重缺水造成炉管胀接口泄漏事故212.4 1982年7月23日炼油厂油品车间油罐爆炸事故222.5 1982年8月14日炼油厂催化车间跑润滑油事故222.6 1983年9月17日化肥厂合成车间2#渣油贮罐冒罐事故232.7 1984年6月18日炼油厂油品车间油罐抽瘪事故232.8 1985年1月11日化肥厂火炬倾斜事故232.9 1987年6月30日化肥厂4118-K1T烧瓦事故242.10 1988年1月30日炼油厂油品车间碱液严重烧伤事故242.11 1988年11月5日化肥厂仪表工误操作造成全厂停车事故24 2.12 1989年9月5日炼油厂排水车间重伤事故252.13 1990年1月5日化肥厂合成车间现场着火伤人事故252.14 1990年5月22日炼油厂油品车间氢氟酸灼伤事故252.15 1991年1月21日机修厂铆焊车间检修工硫化氢中毒事故26 2.16 1991年4月25日化肥厂合成车间现场着火伤人事故262.17 1992年10月16日化肥厂常明火炬管线水击落架事故262.18 1993年7月16日炼油厂丙烷压缩机开关带负荷合闸事故27 2.19 1994年4月1日炼油厂一套常减压串跑油事故272.20 1994年10月6日炼油厂催化车间着火烧伤检修工事故272.21 1995年3月31日炼油厂Ⅰ套常减压着火事故282.22 1995年5月28日化肥厂合成车间误操作引起停车事故282.23 1995年6月22日仓储公司贮运车间串油事故282.24 1995年9月10日化肥厂0101-V1-3渣油罐憋压损坏事故29 2.25 1995年9月19日炼油厂焦化行车工违章作业致人重伤事故29 2.26 1996年1月23日炼油厂加氢装置润滑油泵轴瓦损坏事故30 2.27 1997年1月10日化肥厂合成车间1#气化炉闪爆伤人事故30 2.28 1997年3月13日炼油厂聚丙烯车间三名职工违章抽烟引起闪燃事故302.29 1997年6月22日仓储公司贮运车间跑油事故312.30 1997年7月10日炼油厂加氢裂化F-304爆炸事故312.31 1998年1月22日炼油厂焦化车间火灾伤人事故312.32 1998年2月13日炼油厂一车间着火伤人事故322.33 1999年1月29日仓储公司贮运车间串油事故322.34 1999年3月21日炼油厂油品车间泵房火灾事故332.35 1999年11月22日炼油厂重油催化检修现场跑油事故332.36 1999年11月26日炼油厂油品车间丙烯栈台火灾事故332.37 1999年12月15日炼油厂重油催化检修现场瓦斯外泄事故33 2.38 2000年3月30日炼油厂一车间火灾事故342.39 2000年4月20日炼油厂二电站CFB锅炉设备损坏的事故35 2.40 2000年9月29日炼油厂油品车间重伤事故352.41 2001年3月15日一车间“3.15”火灾事故352.42 2001年3月31日重一F-501闪爆362.43 2001年7月24日炼油厂化验职工李一平死亡事故363 重整装置长期稳定运转中常见问题与相关事故383.1 重整装置预处理单元腐蚀问题及相关事故383.2 重整装置的积碳问题与相关事故413.3 重整催化剂氮中毒问题443.4 重整原料油的切割与保护问题453.5 原料中硫的控制问题与催化剂硫中毒事故463.6 重整反应系统水环境控制问题与相关事故473.7 催化剂氯失调问题与相关事故483.8 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501 同类装置事故汇编1.1 重整催化剂水中毒事故1.1.1 原料带水现象91年12月14日下午,九江石化铂重整装置预分馏塔操作出现异常,塔顶回流罐液面上升,拔头油量增大,随后出现重整产氢量逐渐下降,由4500Nm3/h下降到2000Nm3/h,循环氢纯度由83%上升到96%。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2017年2月典型事故(一)2月8日22时45分许,安徽铜陵恒兴化工公司溶剂罐发生燃爆事故。
该公司为准备恢复生产,从2017年2月4日起,利用蒸汽对溶剂油罐内物料进行加热升温。
经初步分析,可能是蒸汽管道上的一道阀门未完全关闭,造成罐内溶剂油温超高,溶剂油汽化导致压力增大,汽、液态溶剂油从罐内喷出,遇点火源引起燃爆。
(二)2月12日凌晨2时59分左右,湖北宜化集团下属的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电石炉喷料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
经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为:由于电石炉内水冷设备漏水,料面石灰遇水粉化板结,形成积水且料层透气性差,现场人员处理料层措施不当,积水与高温熔融电石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乙炔、一氧化碳、氢气、水煤气等)遇空气爆炸,引发电石炉喷料,造成现场人员灼烫。
(三)2月17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在对汽柴油改质联合装置酸性水罐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为:事故企业春节后复工,组织新建装置试车,对4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进行硫化,在未检测分析酸性水罐内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酸性水罐顶部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引起酸性水罐内处于爆炸极限内的可燃气体(主要成份为氢气)闪爆。
(四)2月21日9时20分左右,内蒙古阿拉善盟立信化工有限公司对硝基苯胺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2人遇难,4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事故企业在应急电源不完备的情况下,于2月17日擅自复产,2月20日由于大雪天气,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全面停电,企业未能按照规定启动应急电源,致使对硝基苯胺车间反应釜无法冷却降温,其中一个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
二、历史上2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国内事故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2·3”爆炸事故1986年2月3日,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硫化罐在运行中爆炸,导致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
几起典型外部事故案例收集了几起典型外部事故案例,请各企业安全部门在组织安全学习时对以下事故案例进行培训学习,认真借鉴汲取事故教训,并联合工艺、设备等部门举一反三的进行排查。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外来施工人员较多时,作业前可视情况组织外来人员模拟演练罐内中毒施救,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可靠措施。
一、爆炸事故2013年11月6日,江西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天赐公司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区,成立于2008年,是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独资企业,主要从事锂电池和动力电池材料及日化用品等化工材料的生产经营,2011年7月28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包括聚丙烯酸树脂、六氟磷酸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乙酯。
2013年11月6日,天赐公司因一废酸储罐发生泄漏,计划在另一储罐(即事故储罐)上安装废酸循环管,以便将此罐物料导出后进行维修。
下午17:00时左右,施工单位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的施工人员在打开事故储罐顶部预留孔的盲板时发生爆炸,储罐顶盖被炸飞至50米外,在罐顶作业的3名人员从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九江市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
经调查,事故储罐的储存介质为浓硫酸和氢氟酸,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罐内废酸与罐壁(碳钢)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在储罐上部空间长期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打开预留孔盲板的过程中,因金属撞击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二、中毒事故2013年10月18日4时左右,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氟化氢泄漏事故,造成现场3人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润恒化工公司位于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厂区面积8325平方米,于2008年8月建设了年产600吨药物中间体项目。
2013年3月至10月,润恒公司对部分生产装置进行了改造,并于10月13日私自非法投料生产。
10月18日凌晨4时许,一操作工发现1号氟化反应釜截止阀渗漏,便用管钳和套管关紧阀门,但感觉阀门仍未被关死,又将套管插到管钳手柄上加长力臂关闭阀门,致使阀门损坏,物料由阀门处漏出,致使3名现场操作工被高压气流冲下平台(工作压力约0.9-1.5MPa),因氟化氢大量泄漏中毒死亡。
江西海晨鸿华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安全监管总局网站2012/09/14 稿件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三司2012年5月16日上午7时45分左右,江西海晨鸿华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华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江西海晨鸿华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盐化工业园内,距离新干县城约15km,占地面积193.84亩,企业员工135人。
主要产品为年产2000吨的间-β-羟乙基砜-苯胺。
2012年5月14日0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2名操作工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
15日0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后,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小时。
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2名操作工(原5月14号投料者)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0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
16日07时45分左右发生爆炸事故,当场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经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为发生爆炸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由于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
该起事故充分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
5月15日20时至16日08时,鸿华公司只有生产一车间主任值班(仅在晚上9点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公司副总以上领导带班,未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
二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本次事故中一名死者5月14日刚来到鸿华公司工作,企业内部岗前培训不合格,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三是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是危险工艺联锁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历史上七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2017年7月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江西省九江市之江化工公司“7•2”爆炸事故2017年7月2日17时,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之江化工一高压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该企业涉及胺化反应(18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之一),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事故发生时冷却失效,且安全联锁装置被企业违规停用,大量反应热无法通过冷却介质移除,体系温度不断升高,超过了200℃;反应产物对硝基苯胺为热不稳定物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分解,导致体系温度、压力极速升高造成爆炸。
二、历史上7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甲胺贮罐爆炸事故2014年7月1日,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啶虫脒生产车间N-(6-氯-3-吡啶甲基)甲胺储罐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储罐内的N-(6-氯-3-吡啶甲基)甲胺长时间处于保温状态,发生了缩聚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和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容器超压发生爆炸。
山东青州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7•2”油罐爆炸事故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动火作业时以关闭阀门代替插入盲板,动火点没有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漏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管内气体爆炸,进而引发油罐内混合气体爆炸。
浙江淳安县化工厂“7•3”乙炔气柜爆炸事故1987年7月3日,浙江省淳安县化工厂在对乙炔气柜进行焊接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气柜内电石渣未清理干净,焊接时未打开气柜人孔盖,内有电石渣产生的乙炔气,动火前未进行取样分析。
四川成都化工厂“7•4”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95年7月4日,四川省成都化工厂液氯包装岗位钢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
历史上八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2017年7月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江西省九江市之江化工公司“7•2”爆炸事故2017年7月2日17时,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之江化工一高压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该企业涉及胺化反应(18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之一),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事故发生时冷却失效,且安全联锁装置被企业违规停用,大量反应热无法通过冷却介质移除,体系温度不断升高,超过了200℃;反应产物对硝基苯胺为热不稳定物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分解,导致体系温度、压力极速升高造成爆炸。
二、历史上8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辽宁省海城市化工厂“8•1”硫化氢中毒事故1981年8月1日,辽宁省海城市化工厂氯化钡车间工人在清理硫氢化钙储罐时因硫化氢中毒,导致5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氯化钡车间3名工人在进入硫氢化钙储罐前未经置换和分析,也未佩戴防护面具就进罐作业,导致1人中毒晕倒罐内,现场其他人员发现后盲目施救,最终导致5人中毒死亡。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2”甲醇储罐爆炸事故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2人受伤,6个储罐被毁。
在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单位违规将精甲醇储罐顶部备用短节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通过管道与大气连通,空气进入罐内。
罐内甲醇-空气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遇精甲醇罐旁违章动火作业的电焊火花,引起管口区域爆炸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甲醇-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致使附近5个储罐相继爆炸。
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多维泰瑞制药有限公司“8•4”中毒事故2011年8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多维泰瑞制药有限公司泵房污水管道阀门破裂,管道内硫化氢气体溢出,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泵房污水管道阀门突然破裂,当班班长听到异响后下去查看时昏倒,两名当班工人进入现场施救时昏倒,随后参与施救的人员分别出现不适反应。
压力容器事故通报●2006年2月8日11时20分,山东省济南市济洛路130号,济南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
该公司聚四氟乙烯生产装置中,用于储存四氟乙烯的单体槽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厂房的2层东、西、北和顶部倒塌。
●2006年2月24日9时10分,四川省广汉市三水镇广汉市三兴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该公司空气压缩机车间7号压缩机的后冷却器矩形孔平盖板发生爆裂,造成1人死亡。
● 2006年3月19日5时00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新乡市新星纸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
事故烘缸是该公司2003年从郑州鸿达纸业有限公司购买的二手设备,无原始资料,未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在使用中突然发生爆炸。
● 2006年3月25日8时00分,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丰收粮油加工厂发生一起压力容器泄漏严重事故,造成5人轻伤。
事发时,该厂因维修作业时操作不当,萃取液(5号轻汽油)和菜籽油混合物流出发生燃烧,现场5人不同程度烧伤,设备基本完好。
● 2006年3月27日7时30分,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抚顺市春霞食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严重事故,造成4人轻伤。
事发时,1名操作工将货物放入灭菌罐后关上门,灌水停止后,开始往罐中加入蒸汽,约过了三分钟,容器发生爆炸,罐门被崩开,罐内水蒸汽及蒸煮的食品喷出,造成在罐门对面的玻璃铝合金隔断后后工作的四名包装工受伤,其中一人骨折,三人烫伤。
杀菌罐门崩开,门的开口处一端有3mm-4mm的挤压痕迹。
整个罐体连同上部的重叠容器向后移动300mm,车间后墙壁被撞开20mm-30mm的裂纹。
罐内蒸煮的鸡爪等食物随蒸汽喷出约5米左右,棚顶部的装饰板被掀开。
● 2006年3月31日24时30分,浙江省衢州市辖区巨化集团公司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压力容器重大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轻伤。
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近期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1.15•【字号】赣应急办字〔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机关工作正文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关于近期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通报赣应急办字〔2020〕1号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应急管理局,赣江新区应急管理局:2019年,在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共发生5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造成4人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但新年伊始,仅半个月时间,全省就接连发生了4起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2人死亡,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4起事故分别是:1月4日23时许,G60沪昆高速K612梨温段一辆普通货车与一辆装载三乙胺的危化品车追尾,造成三乙胺泄漏,事故涉及的危化品车辆在通过鹰潭西收费站车道停留时所载三乙胺发生滴漏,导致9名收费站工作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入院观察治疗,目前均已出院;1月5日10时许,赣州市会昌县江西石磊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水氟化氢项目生产厂1#生产线粗冷循环水泵出现故障,在停产检修时,发生泵内循环水外溅事故(由于前期粗冷凝列管腐蚀穿孔,氟化氢进入了循环水管路),造成1人死亡;1月13日1时30分许,吉安市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操作工未按照操作规程打料,造成氯化亚砜储罐内形成负压、罐体变形、液位计脱落,最终导致氯化亚砜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1月13日15时18分许,宜春樟树市江西湘虹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在停产期间发生一起硫酸罐爆裂事故,造成1人死亡。
以上4起事故发生在全国、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期间,发生在岁末年初和“两节”的重要时段,发生在运输、检维修、生产运行、停产等不同环节,充分暴露出我省危化领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多方面、多环节存在各类问题和隐患,尤其是检维修、“三违”等安全生产固有顽疾屡禁不止,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江西九江一化工厂违规动火发生闪爆事故致2死
2月10日8时50左右,上海硅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租赁位于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的九江中伟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已停产五年)储罐区一废弃储罐,因检修违规动火作业发生一起闪爆事故,共造成两人死亡,其中一人淹溺死亡;一人高处坠落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湖口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对此,江西省安委会发布通告,要求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责,省安监局会同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的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全省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为春节创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环境。
江西省安委会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针对达不到安全条件的,坚决采取执法措施,该停产整顿的一律下达责令停产整改指令文书,对整改无望及拒不整改的企业,一律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坚决查处“三违”行为,严禁超能力、超负荷生产。
各地要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春节临近,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工作。
2017危化事故案例汇编14
江西之江化工“7•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助力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和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同编制了《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以下简称《案例汇编》)。
本汇编共收集、整理了17起典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事故教训吸取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希望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举一反三,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7月2日17点左右,江西省彭泽县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80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之江化工公司位于江西省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占地22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共有职工292人,从事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和开发。
公司主要有紫外线车间、二氯车间、对(邻)硝基苯胺车间(以下简称对(邻)硝车间)。
发生事故的对(邻)硝车间为钢构结构,建筑面积2176m2,车间共2层,设有2个安全出口。
车间共有27台反应釜,其中
6000升14台,11000升13台。
车间北面为对(邻)硝基氯化苯储罐、配氨罐、氨回收罐、对硝基苯储罐,南面为中试车间,东面为液氨罐,西面为质检室和对硝基氯苯储罐。
二、事故经过
2017年7月2日4时30分,之江化工公司对(邻)硝车间7#反应釜投加原料工作结束。
操作工甲打开蒸汽阀对7#反应釜进行缓慢升温,7时20
分左右,升温至160℃、压力为4.6MPa,关闭蒸汽阀门,让物料进入自然反应阶段,7时30分操作工甲与下一班操作工乙进行交接班。
操作工乙接班后,按照班长的指令对7#反应釜进行操作。
在8~9时之间,对该反应釜进行了短暂的搅拌,并为反应釜升温,当压力达4.7MPa时停止升温。
11时左右,车间主任和当班班长发现7#反应釜温度只有140℃,指示操作工乙将温度控制在168~170℃,压力控制在5.2MPa以下。
操作工乙将温度升至168~170℃之后,就去查看其它的反应釜。
16时左右,操作工乙发现7#反应釜温度降至150℃,随即打开蒸汽阀门再次进行升温,并开启搅拌,16时30分左右,7#反应釜第一台安全阀起跳(整定压力为6.2~6.4MPa)。
安全阀起跳后,车间主任带领当班班长、操作工丙立即赶到现场,打开冷却水阀,撬开保温层,用冷却水冲淋反应釜壳体进行紧急降温。
约3分钟后,起跳的安全阀回座(安全阀密封试验压力为5.58~5.76MPa),但此时反应釜的温度仍然较高(约200℃左右),车间主任就继续带领当班班长和操作工丙对反应釜进行降温。
17时左右,7#反应釜第一台安全阀第二次起跳,2分钟后第二台安全阀也接连起跳,4秒后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正在现场处置的车间主任、当班班
长、操作工丙3人死亡,正在车间岗位上作业的操作工乙、蒸氨工、打料工3人受伤。
事故现场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之江化工公司违法购买、安装和使用已报废且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反应釜,搅拌桨不能持续进行搅拌,导致反应釜内物料局部反应较为激烈,速率难以控制,且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违规停用了控制压力、温度的安全联锁装置,致使反应釜温度、压力的异常升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超过了工艺要求的安全控制范围,最终导致温度、压力异常升高而发生爆炸。
(二)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法制观念淡薄。
(1)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
公司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为节省成本,以物换物置换报废的反应釜,伪造相关资料,将报废反应釜“变成”新反应釜,规避监督检验并投入使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将容积更小的反应釜更换为容积大的反应釜。
(2)企业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管控不到位。
企业擅自停用压力、温度监控和联锁装置。
(3)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无证操作。
对(邻)硝车间共有员工37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均未取得特种设备管理资格;操作工32人,仅2人取得了特种设备操作资格。
(4)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未按规定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未有效开展特种设备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邻)硝车间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事故隐患缺乏排查和处置能力。
2.南昌市特种设备安装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该公司对其下属的九江工程处和第二工程处落实安全生产及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工作督导
不力,对下属单位存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重缺失、长期使用伪造的公司印章办理压力容器安装手续及压力容器安装工作层层分包、转包等问题失察。
四、事故启示和建议
(一)企业应深刻吸取同类事故教训,强化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坚决克服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并严格落实。
(二)加强设备完整性管理,坚决杜绝特种设备、生产设备带“病”运行。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达到使用寿命或报废条件的要及时申请报废,已报废设备绝不再用。
(三)企业应重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全面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坚决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四)强化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管理。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企业,应认真分析危险化工工艺的控制方式,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的控制方案,使其功能满足《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的要求,确保控制系统处于正常投用状态,严禁擅自摘除联锁,应将生产过程中各类监控参数、各种紧急状态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五)企业应加强应急管理,在综合应急和专项应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重点岗位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明确应急处置的总体原则,应将人身安全摆放在应急处置的首要位置,发生场面失控的征兆,
应及时组织应急处置人员撤离现场,保障人身安全,杜绝现场处置措施不当,危险辨识不到位,致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