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分类及预防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1.62 KB
- 文档页数:1
护士如何提供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和预防指导引言糖尿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足部护理和预防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和预防的指导,旨在帮助患者降低足部病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指南1.1 每日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检查自己的足部,注意以下几点:•检查足底有无创伤、疼痛或溃疡。
•检查足部肿胀、变色或渗液的迹象。
•观察足爪有无变形或鸡眼。
•注意脚趾甲是否过长,是否有甲沟炎。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立即就医。
1.2 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注意以下几点:•每日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洗脚,不要用热水。
•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足部,特别要保持脚趾干燥。
•切勿将脚泡在水中太长时间。
•注意脚趾间的清洁,可使用擦脚巾清洁脚指间的污垢。
1.3 保持足部皮肤健康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足部皮肤健康,以下是几点建议:•使用适当的保湿霜保持足部皮肤柔软。
•定期修剪脚趾甲,避免过长。
•避免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加热设备直接接触足部皮肤。
•穿着透气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高跟鞋。
1.4 避免足部受伤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措施避免足部受伤,以下是几点建议:•不要赤脚行走,尤其是在室内。
•避免踩踏尖锐物体。
•在室外活动时穿戴合适的鞋子,如运动鞋。
•避免割脚皮肤或修剪趾甲过深,否则易引发感染。
2. 糖尿病患者足部预防指导2.1 运动和足部保健的结合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足部保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下是几点建议:•在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避免穿着磨脚的鞋子。
•注意运动后足部的清洁和保湿。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经常活动脚部肌肉。
2.2 控制血糖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足部病变:•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血糖。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脂食物。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1严格控制血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在饮食治疗中注意:①按时进食。
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
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④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
⑤控制体重。
2足外伤的预防足外伤和感染是引发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积极预防足外伤,应做到:①每日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疼痛感觉有无变化。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弹性及色泽,如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逐渐变白或变紫,常提示膝关节以下有严重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
②每日用温水(以不烫手为宜)清洁足部,保持足趾间的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勤换鞋袜。
穿着清洁、干燥的袜子,谨慎使用足部用品;穿鞋避免外伤,有问题及时就医。
③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足行走,不要赤足穿鞋,以防刺伤、碰伤。
④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要选择柔软、前头宽大合脚舒适的鞋子。
⑤修剪指甲时注意剪平,不可过短。
⑥正确处理鸡眼、脚癣。
糖尿病足的分类和分级正确对糖尿病足进行分类和分级有利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正确判断预后。
根据病因,糖尿病足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型。
国内糖尿病足溃疡主要为神经-缺血混合型。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
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有较深的溃疡存在,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表现为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护理1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甚至有恐惧心理。
及时将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防治知识和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属,可以让患者对糖尿病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可以:①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痊愈病例,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指糖尿病患者脚部受损、感染或溃疡等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况,脚部神经和血液循环受损,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伤感染且难以愈合。
因此,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日常足部护理1.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足部,包括神经和血液循环状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1.2 温水泡脚:每日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既可以舒缓疲劳,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1.3 保持足部清洁:用温水和非碱性肥皂清洗足部,注意干燥足部,尤其是脚趾间的皮肤。
1.4 切勿暴露:避免赤脚行走,即使在家中也要穿适合的鞋子,防止外界刺激和细菌感染。
1.5 维持适当的足部保湿:使用适合的足部保湿产品,保持皮肤柔软。
2. 鞋子选择和穿戴2.1 选购适合的鞋子:选择舒适合脚型的鞋子,前端要宽而宽松,材质柔软透气,鞋跟高度不超过3公分。
2.2 鞋子试穿:购买新鞋时,一定要试穿,确保鞋子无松紧感,并留有足够的空间,预防鞋部磨脚。
2.3 鞋内添加足弓支撑:可根据需要在鞋子内加入足弓支撑,以减轻足弓负担。
2.4 避免裸露脚踝:选择合适长度的袜子或紧身裤,避免裸露脚踝受伤。
3. 常规检查和保健3.1 血糖控制: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3.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足部神经和血液循环功能,早发现和干预问题。
3.3 积极锻炼: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足部肌肉的强度和灵活性。
3.4 饮食调节:控制合理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保持体重的稳定。
4. 伤口处理和感染预防4.1 伤口处理:如果发生脚部伤口或溃疡,要及时清洁伤口,保持干净,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贴创可贴或膏药。
4.2 预防感染:避免伤口暴露在脏污环境中,不使用刺激性药物清洁伤口,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
5. 寻求专业帮助5.1 定期就医:定期到医院或糖尿病专科医生那里咨询并接受足部检查。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加强对糖尿病足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早期发现足部病变。
检查内容包括足部感觉、血液循环、皮肤温度等。
保持足部卫生: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泡脚,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轻足部负担。
选择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穿过紧、过小的鞋子或袜子,以减少对足部的摩擦和压力。
增强足部肌肉锻炼:通过进行适当的足部肌肉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足部肌肉力量,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观察足部症状: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足部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下肢血管情况,保持血液循环通畅。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按摩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饮食调整: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调整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
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与医生、病友交流、参加糖尿病教育等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对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进展,如定期检查、控制血糖、保持足部卫生等;在出现足部症状时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层组织损伤。
这些病变往往导致患者足部疼痛、肿胀、瘙痒、麻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原特点、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护理方法,提出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足部护理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足以及足溃疡所致的截肢。
标签:糖尿病足;预防;治疗;护理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指端坏疽等病变,由于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的共同作用,可引起营养不良性关节炎,好发于足部和下肢各关节。
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或死亡,重视其防治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因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的50%,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截肢率达10%[1],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率为0.9%[2],因此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极为重要。
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0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49~76岁。
其中7例下肢及双足感觉异常,无溃疡发生;20例足趾间皮肤溃烂,其中4例双足呈紫黑色,大面积溃疡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局部有恶臭味;15例患者经临床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及局部换药,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平均住院16 d治愈出院;4例患者足部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平均住院19 d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足部溃疡坏疽因病情较重而转外一科截肢。
2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2.1糖尿病足的常见危险因素老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的患者,不能观察自己足的患者,糖尿病知识缺乏者,有1/3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不到足的自我保护,在新发生的足溃疡患者中,只有不到1/4患者认识到他们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性。
80%患者未进行过足的检查,以往有足溃疡史、神经病变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缺乏知觉,周围血管病变,有足畸形,足底有胼胝;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通过预防和护理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并有效控制其进展。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的详细介绍。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1.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血糖水平在理想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和血管损伤。
2.合理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大量摄入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维持健康体重,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
3.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
4.定期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糖尿病的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5.合理用药: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控制糖尿病,同时不滥用药物,避免产生药物的副作用。
6.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
要坚决戒烟限酒,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7.定期足部检查:每天自检足部是否有破损、溃烂等病变,如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就医。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1.足部日常护理:每天洗脚,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因污垢引起感染。
洗后用软毛巾擦干,特别要注意脚趾缝隙的清洁。
2.保持足部湿润:使用保湿霜或乳液,避免足部过度干燥,但要避免涂抹在足趾间隙。
3.避免赤脚行走:要穿透气、适合足部形状、大小合适的鞋子,避免受伤和皮肤磨损。
4.选择适合的袜子:选择无缝、透气性好的纯棉袜,避免使用过紧或过宽的袜子,避免因袜子摩擦引起脚部破损。
5.足部按摩: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足部的舒适和减轻压力。
6.足部保暖:糖尿病者易感受寒冷,要保暖,避免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7.合理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足部的力量和灵活性,避免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站立。
8.定期足部检查:如自己难以检查足部,可寻求家人或护理人员的帮助,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9.及时就医:如发现足部异常,如疼痛、溃烂、创伤等,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糖尿病足的分类及预防护理
发表时间:2015-05-29T14:38:53.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王萍萍[导读] 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王萍萍(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
【摘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意识。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宣教;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5-011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3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
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
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疱、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
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
感染可沿肌肉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足部功能障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2.干性坏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
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
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1)干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有肢端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
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续性。
(2)干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苍白,血疱或水疱、冻伤等浅表干性痂皮。
多发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
(3)轻度干性坏疽:足趾末端或足跟皮肤局灶性干性坏死。
(4)中度干性坏疽:少数足趾及足跟局部较大块干性坏死,已波及深部组织。
(5)重度干性坏疽:全部足趾或部分足由紫绀色逐渐变灰褐色,继而变为黑色坏死,并逐渐与健康皮肤界限清楚。
(6)极重度干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变黑坏死,呈木炭样尸干,部分患者有继发感染时,坏疽与健康组织之间有脓性分泌物。
3.混合性坏疽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
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6。
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混合性坏疽的特点是: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
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
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发生。
肢端干性坏疽时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脑血栓,冠心病等。
2 预防护理2.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2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
(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
(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