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一、基本要求(一)医院手术室布局1、应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项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
2、宜设置在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应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3、应功能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并便于疏散。
4、应设有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物流应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5、应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具体应:a)工作区域为手术预麻室、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刷手间(区)、麻醉恢复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器械处理间、药品制剂存放间;b)辅助区域为工作人员更衣室、卫生间、沐浴室、办公室、休息室、用餐室、清扫用具存放间。
6、洁净手术部应执行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7、手术间的数量应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手术量及手术种类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
手术间的数量可根据医院外科系统床位数按1:20~1:25的比例设置,也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A= B×365 T×W×N式中:A——手术间数量;B——需要手术病人的总床位数;T——平均住院天数;W——手术室全年工作日;N——平均每个手术间每日手术台数。
8、隔离手术间用于感染患者的手术,宜设在限制区入口处,有独立出入口。
9、外科手消毒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配置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洁净手术室刷手间可设在洁净走廊内。
水池应达到一定高度和深度,能防止洗手水溅出。
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b)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c)应配备清洁剂,盛放清洁剂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d)应配备清洁指甲的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并定期检查;e)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f)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g)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图。
欢迎共阅手术室布局和人员配备
一、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二)手术室的设置
(二)手术间的设置
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25,手术间面积约为
30m2~40m2最大60m2,温度22~25℃,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三)手术间的配备
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的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
每过15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分钟)
(4)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HBSAg阳性者)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人员配备和职能
(一)手术人员配备与站位
巡回护士、第2助手、器械台、器械护士、手术床、病人、麻醉台、麻醉师、主刀、第3助手。
清洁整理手术间→准备手术用物→接病人→核查病人准备→协助摆体位→输液管理→协助术者穿衣→提供和核对手术用物(记录)→调好灯光→连接电刀、吸引器管→监督无菌操作
2、手术中工作的配合
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记出入量并告之麻醉师→观察病人的舒适及末梢血运→保证输液畅通→处理切下标本→负责与外界联络→关腔时清点器械(纪录签名)
3、手术后工作的配合
协助包扎伤口→接引流管袋→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单→处理和外送。
最新版手术室建设规范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和相关医疗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保障医患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版手术室建设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总体要求手术室应遵循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设。
所有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及国际相关医疗标准,并满足手术操作的实际需求。
二、空间布局1. 手术室应根据手术类型和规模进行合理分区,包括洁净区、半洁净区和非洁净区。
2. 应设置足够的手术间,以满足不同类型手术的需求。
3. 手术室内应有清晰的指示标识,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迅速找到目的地。
三、环境控制1.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净化系统,保证空气洁净度符合手术要求。
2. 应有恒温恒湿系统,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3. 应有适当的照明系统,提供充足的光线,同时避免产生眩光。
四、设备配置1. 手术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手术设备,如手术台、无影灯、麻醉机等。
2. 应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3. 应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吸引器、消毒设备等。
五、材料选择1. 手术室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菌、易清洁特性。
2. 地面、墙面和天花板材料应选择不易积尘、便于消毒的材质。
3. 所有设备和家具应选择耐用、易于清洁的材料。
六、安全措施1. 手术室应设置紧急出口,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设备等。
2. 应有完善的电力供应系统,确保手术过程中电力的稳定供应。
3. 应有防辐射措施,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七、信息管理1. 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手术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2. 应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手术数据的安全。
八、人员培训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手术室的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
2. 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九、维护管理1. 手术室应有定期的维护和检查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应有应急预案,以应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手术室布局与人员配备一、布局与环境(一)手术室得位置与建筑要求(二)手术室得设置ﻭ(三)手术间得配备(四)划区管理(五)手术间清洁与消毒ﻭ(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人员配备与职能ﻭ一、手术室得布局与环境(一)手术室得位置与建筑要求手术室应安在洁净得地方,靠近外科病区,并与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化验室等相邻近,有专门电梯往返于手术室与血库之间。
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系统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等候区、更衣室、监护室、办公室、准备间、洗手间、库房、小手术间、手术间、卫生间。
(二)手术间得设置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25,手术间面积约为30m2~40m2最大60m2,温度22~25℃,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三)手术间得配备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得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非洁净区[外走廊、等候室、更衣间、办公室、走廊、卫生间]准洁净区[监护室、准备间、外走廊、]洁净区[库房、无菌手术间、内走廊、洗手间、手术间,洁净手术室按含尘浓度分为4等(特别、标准、一般、准洁净)](五)手术间洁净与消毒1、洁净手术室:采用一定空气洁净(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水平层流)措施,使手术室细菌与空气达到一定指标。
(分1~4级)(P54表5-1)2、清洁卫生(一天小扫、一周大扫)ﻭ特殊感染手术结束—药液(有效氯消毒液)拖地3、空气消毒(有空气过滤装置可不用)(1)紫外线灯照射30~60分钟(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开机30分钟,以后每过15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分钟)(4)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HBSAg阳性者)(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1、手术室的位置要求手术室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
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
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XXX,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
手术间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朝北为易,也可采用有色玻璃遮挡,以利于人工照明。
手术室的朝向应避开风口,以减少室内尘埃密度和空气污染。
通常是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
2、手术室房间数量的确定估算用房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手术科室的床位数,按20~25:1的比例确定手术用房数,然后根据手术用房数,确定手术辅助用房、消毒供应用房几其他用房数。
二是根据手术的次数来确定手术间的数量。
3、手术室应设哪些房间一个完整的手术室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卫生通过用房:包括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②手术用房:包括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层流净化手术间等;③手术辅助用房:包括洗手间、麻醉间、复苏间、清创间、石膏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包括消毒问、供应问、器械间、敷料问等;⑤实验诊断用房:包括X线、内窥镜、病理、超声等检查室;⑥教学用房:包括手术观察台、闭路电视示教室等;⑦办公用房:包括医护办公室、医护值班室等。
4、手术室怎样分区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
三区分隔开的设计有二:一为将限制区与半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二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为在同一楼层的不同段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渡,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
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
万级手术室标准一、建筑与布局1.手术室应位于相对安静、远离污染源的位置,并尽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手术室的影响。
2.手术室内应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卫生学要求,分为洁净区、准洁净区和污染区。
3.洁净区内应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准洁净区应包括器械室、麻醉室、消毒室等;污染区应包括污物处理间、标本存放间等。
4.手术间应按功能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并应有良好的标记和区分。
5.手术间内应配备符合功能要求的基本设备和设施,如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消毒机等。
二、空气净化系统1.手术室应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按洁净度级别控制尘埃粒子数,达到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2.洁净手术间应采用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配备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
3.手术室的换气次数应达到每小时30~60次,新风量应不低于总送风量的30%,以保持室内正压。
4.空气净化系统应设置防火、防爆、防漏电等安全设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三、医疗设备1.手术室内医疗设备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经过国家认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手术床应平稳、牢固、可调节,满足不同手术需求。
3.无影灯应光线充足、均匀、不闪烁,满足手术照明需求。
4.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应性能稳定、噪音低、操作方便。
5.医疗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效果。
四、消毒与清洁1.手术室应建立严格的消毒与清洁制度,保证手术环境整洁、卫生。
2.每次手术后应对手术间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器械等。
3.清洁工具应分区分室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4.清洁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意外伤害。
5.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友好且具有杀菌效果的品种,并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五、人员资质1.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相关医疗设备并进行手术操作。
2.工作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一)手术室的位置和要求应安排在医院内空气洁净处,一般位于建筑的较高层,与手术科室、监护室、病理科、放射科、血库、中心化验室等相邻。
(二)手术间的设置和配备手术间数与手术台数应与外科的实际床位数成比例,一般为1: 20~1:25.手术室平面设计要求做到分区明确,功能流程短捷,洁污分流,使用合理。
手术间门窗安装要紧密,以免灰尘或飞虫进入。
手术间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器具和物品,包括手术台、器械台、麻醉机、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凳及各种扶托、固定病人的物品。
现代化大型手术室还应设置中心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中心压缩空气等设施,配备各种监护仪、X线摄影、显微外科和闭路电视等装置。
为防止因意外停电而影响手术,手术室还应配备两路供电设备。
手术室内温度恒定在20~24℃,相对湿度为40%~60%.何谓洁净手术室洁净手术室是指采用一定空气洁净设施,(初、中、高级)多级空气过滤系统,达到一定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手术室。
组成:洁净手术室、负压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及非洁净辅助用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1、手术室地面及墙壁光滑、无空隙、易擦洗、不易受化学消毒剂的侵蚀,墙壁没有不必要的袄凹凸,墙角等处交界处呈弧型,以防止尘埃积存。
2 、洁净手术室采用人工照明,不应设外窗,所有拼接缝必须平整严密。
3、洁净手术室内设置的插座、开关、药品柜、物品柜、观片灯等均应嵌入墙内,不突出墙面洁净手术室的净高易为2.8-3.0m建筑环境位置:手术室位于高危楼四楼,与外科、 ICU、血库,检验科,病理科为相邻近楼层,便于工作。
分区:洁净区,非洁净区,缓冲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建筑环境布局:仪器间、刷手间、麻醉准备间、无菌间位于内走廊,十二个手术间呈环形(目前启用八间),最近手术病人入口处的手术间,用于污染手术与急症手术。
外走廊通往供应室。
手术室设计规范
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从手术室的布局、设备、通风、洁净度等方面介绍手术室设计的规范。
一、布局规范
1.手术室应位于医院主楼高层或负一层,与其他科室相隔远离,以减少噪声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手术室应采用单向流动方式,即空气从洁净区向污染区流动,避免术中感染。
3.手术室应设置不同功能的分区,包括手术区、消毒区、准备区、麻醉区等,以保证手术流程的顺利进行。
二、设备规范
1.手术室应配备专业的手术床、手术灯、监护仪等手术设备,
以满足各种手术的需求。
2.手术室应配备高效的电源和供氧系统,以保证手术设备正常
运行。
3.手术室应配备充足的储存空间,以存放手术用具、药品等。
三、通风规范
1.手术室应采用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保证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量和颗粒物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2.手术室应采用负压通风技术,将污染的空气排出,避免感染
的传播。
3.手术室应设有专门的排风通道和污染物处理设备,将排出的
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四、洁净度规范
1.手术室应保持洁净,避免灰尘和细菌的滋生。
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应使用易清洁、抗菌材料。
2.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手术台、设备、周围环境等。
3.手术室应配备合适的洗手设备和消毒液,以便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进行必要的手卫生。
总之,手术室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配备适当的设备、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洁净度,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
手术室布局与人员配备
一、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二)手术室的设置
(三)手术间的配备
(四)划区管理
(五)手术间清洁与消毒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
一、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一)手术室的位置与建筑要求
手术室应安在洁净的地方,靠近外科病区,并与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化验室等相邻近,有专门电梯往返于手术室与血库之间。
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系统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等候区、更衣室、监护室、办公室、准备间、洗手间、库房、小手术间、手术间、卫生间。
(二)手术间的设置
手术间数与外科病床数之比为1:20~25,手术间面积约为30m2~40m2最大60m2,温度22~25℃,相对湿度40~60%(35~60)手术室内配备中心供气及中心负压吸引,还应配备参观台、电教设备
(三)手术间的配备
阅片灯、挂钟、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供氧装置、麻醉机、器械台、垫脚凳、麻醉台、污物桶、手术床、固定病人的肩挡、臂架、固定带、输液架、吸引装制。
(四)手术室划区
非洁净区[外走廊、等候室、更衣间、办公室、走廊、卫生间]
准洁净区[监护室、准备间、外走廊、]
洁净区[库房、无菌手术间、内走廊、洗手间、手术间,洁净手术室按含尘浓度分为4等(特别、标准、一般、准洁净)]
(五)手术间洁净与消毒
1、洁净手术室:采用一定空气洁净(乱流式气流、垂直层流、水平层流)
措施,使手术室细菌与空气达到一定指标。
(分1~4级)(P54表5-1) 2、清洁卫生(一天小扫、一周大扫)
特殊感染手术结束-药液(有效氯消毒液)拖地
3、空气消毒(有空气过滤装置可不用)
(1)紫外线灯照射30~60分钟
(2)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开机30分钟,以后
每过15分钟开机一次,消毒15分钟)
(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开机30分钟)
(4)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HBSAg阳性者)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二、人员配备与职能
(一)手术人员配备与站位
巡回护士、第2助手、器械台、器械护士、手术床、病人、麻醉台、麻醉师、主刀、第3助手。
(二)器械护士的职能
1、手术前工作的配合
核对病人→准备手术用品→个人无菌准备→铺无菌器械台→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物品→协助医生铺手术单
2、手术中工作的配合
保持与监督术区无菌→配合手术步骤传递器械→遵守传递器械方法→擦净器械上血渍→及时回收器械,并保持清洁、整齐→保存术中取下的标本→配合医生处理术中意外→关腔前清点器械→缝皮后擦拭血渍并协助包扎伤口
3、手术后工作的配合
清洗器械→打包或浸包→处理吸引器→清洁房间→准备下台手术
(三)巡回护士的职能
1、手术前工作的配合
清洁整理手术间→准备手术用物→接病人→核查病人准备→协助摆体位→输液管理→协助术者穿衣→提供与核对手术用物(记录)→调好灯光→连接电刀、吸引器管→监督无菌操作
2、手术中工作的配合
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记出入量并告之麻醉师→观察病人的舒适及末梢血运→保证输液畅通→处理切下标本→负责与外界联络→
关腔时清点器械(纪录签名)
3、手术后工作的配合
协助包扎伤口→接引流管袋→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单→处理与外送标本→护送病人并交班→清理手术室→补充手术用物准备下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