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简
- 格式:ppt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概念题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人口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3)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
人口与社会变迁中的现代化进程一、人口变迁与现代化进程人口变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人口学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反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变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人口增长放缓: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当前人口增长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末,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39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57万人,其中自然增长率为5.64‰。
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迁的一种重要形态。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7.9%。
社会老龄化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3、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持续提高,2019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
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基本制度、文化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现代化进程则是指社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变迁的方向和速度也体现了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和速度。
1、城市化推动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城市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创造优质发展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创新发展。
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和信息的传播,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教育改革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闯关系的质量。
同时,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网络科技推动现代化进程:网络科技发展的加速,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答: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模式,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既不存在绝对的“传统”与“现代”之分野,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
正是因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各国的现代化都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中,因此造成了多种模式的并存。
(2)各国现代化条件存在差异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因此,如何实现以及什么时候实现社会现代化,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这个国家中各种因素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演化。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来说,社会现代化必须是从本国一切特定条件出发的产物,而不应把某一种外国的模式当做是通用模式或唯一正确的模式。
不顾本国的具体条件而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反而会破坏本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需的某种平衡,造成本国社会结构体系的失调,阻碍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际上取消了发展。
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
所有的民族都是重视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的,而所有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民族,也都是冲破了旧有传统束缚的。
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发扬,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顺利实现。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这是造成现代化多种模式并存的重要原因。
2.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答: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名词解释1.迟发展效果答:“迟发展效果”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提出来的,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起步较晚、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所形成的特殊的发展过程。
这些“迟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②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2.“二元”社会结构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3.城市化答: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与社会变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依其自身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许多未曾有过的灾难。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填空题1.社会变迁的方式可分为渐进社会变迁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答案】激进(革命)社会变迁2.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方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组织二、概念题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3.社会制度(社会设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与社会变迁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都是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体现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
社会变迁往往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发生变化,包括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
例如,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同样,政治体制的转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特殊驱动力,它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性,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参与,以及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流动性、个人主义、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等。
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构等,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社会变迁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现代化则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结果和表现。
社会变迁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和条件,它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反过来,现代化也会加快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深度。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更加灵活和开放,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变迁的发生。
然而,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可能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加大,形成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
此外,现代化的进程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失,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危机。
总体而言,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是社会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