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先进电池的现状及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62.30 KB
- 文档页数:7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一、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欧洲,许多国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和免除道路使用费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
德国和英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入巨资,力图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多家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因此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韩国则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
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多家企业在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不仅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政策推动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论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简介及发展趋势(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指供给电动汽车驱动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背景、性能、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背景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于其能够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及油耗,以及为环境保护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已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性能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通常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
其中,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能量密度指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电池储存能量的大小,功率密度则表示电池的输出功率,两者关系紧密,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电动汽车具备高速行驶、快速加速和远程驾驶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循环寿命指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是衡量其经济性和环境性能的关键所在;安全性在电动汽车中非常重要,因此,在电池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切实保障其安全使用;成本则是考虑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三、发展趋势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正逐渐趋于成熟,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还将继续迈向更具规模和市场化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并提高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二是降低电池的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竞争;三是增强电池的可循环性和使用寿命,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四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电池的性能,如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创新,以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提高电池性能、增强应用场景和提高充电效率等。
总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性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优秀性能将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截止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系列电动汽车技术体系,电动汽车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技术稳定可靠。
我国已经推出了多种技术路线,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插电式弃置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等。
在技术上,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石油到电”的转变,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大力推进了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解决了汽车排放和能量消耗问题。
2、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电动汽车多样化发展,将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我国厂家正在研制新型新能源汽车,新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是电力电子技术。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在驱动系统、智能制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发展给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 节能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动汽车采用新能源节能技术,可以使汽车的油耗明显降低,减少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4)充电设施的完善充电设施的完善将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决于充电设施的完善,完善的充电设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动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动力,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充电设施的完善等等都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在技术、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20-12-03T12:53:32.3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作者:乐翎芯张文博陈怡雯[导读] 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利用常规、非常规型车用燃料,以及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来充当动力来源。
该类汽车是一种综合了驱动、动力控制等领域先进技术,存在着先进技术原理、新型结构的交通工具乐翎芯张文博陈怡雯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00 摘要: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利用常规、非常规型车用燃料,以及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来充当动力来源。
该类汽车是一种综合了驱动、动力控制等领域先进技术,存在着先进技术原理、新型结构的交通工具。
在新型能源类型上,可燃冰、风能、电能等方式的新型能源都逐步被开发使用,而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电能的应用最为广泛且深入,当下的电动汽车已经投入市场,进行了规模化的生产,革新了汽车领域,为国民用车提供了更多选择,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动力电池;应用现状;新能源汽车一、不同种类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1.1 燃料电池应用情况燃料电池并不具备储电功能,与蓄电池存在明显差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燃烧氢、乙醇、甲烷等物质进行发电,驱动汽车运行,其燃料类型可包括固体氢化物、磷酸燃料、碱性染料等。
燃料电池所用燃料较为常见,且污染小,尤其是以固体氢化物为燃料的电池,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少,被看作一种绿色环保的理想动力源。
燃料电池的比能量较强,但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技术仍存在一定缺陷,其电池制造难度较大,所需成本较高,且配套设施少,补充燃料不方便,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
1.2 蓄电池应用情况 1.2.1 锂离子电池应用情况锂电子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常使用的动力电池类型,可采用液体或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其蓄电量大。
在不断研发调整下,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与比功率分别可达150Wh/kg、1600W/kg,且各项指标参数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技术,更是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关键因素。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电动汽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类型。
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为车辆提供相对较长的续航里程。
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这有助于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量密度方面,不断的研发和改进使得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年提高。
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电池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能,从而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一些高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能够达到数百公里,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日常出行需求。
同时,电池的充电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让电动汽车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电能成为可能,大大缩短了用户的充电等待时间。
例如,一些先进的充电桩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将电池充电至 80%左右的电量,极大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通过优化电池的材料和结构,以及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次数增加,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然而,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尽管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有所下降,但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电动汽车来说,电池成本仍然占据了整车成本的较大比例。
这使得电动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程度。
其次,续航里程焦虑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然部分高端车型的续航里程已经较长,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希望电动汽车能够在一次充电后行驶更远的距离,尤其是在长途旅行时。
此外,实际使用中的续航里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路况、驾驶习惯等,这进一步加剧了续航里程的不确定性。
再者,电池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纯电动车(EV)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动力源,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等关键因素。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对于纯电动车的普及和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同时探讨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我们将回顾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并概述其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情况。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我们还将探讨新型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
我们将展望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前景,以及电池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类型锂离子电池,又称锂电,是一种以锂离子作为移动电荷的二次电池。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嵌入和脱出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材料中;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从负极材料中脱出,再次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这个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移动,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多样,根据其电解质状态可以分为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两大类。
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电解质为液态,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但也可能存在漏液、易燃等安全问题。
而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则采用了固态电解质,具有不易泄漏、高温性能优越等优点,是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已成为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综述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不同类型电池的优缺点,探讨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以及正在研究的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各类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并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文章还将关注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发展,包括电池状态监测、能量管理、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文章将展望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电池技术的创新、电池回收和再利用、以及电池与其他技术的融合等。
文章也将探讨电池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成本、安全性、充电基础设施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概述电动汽车(EV)的电池技术是决定其性能、续航里程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日新月异。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相对低的成本,已成为主流选择。
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电池、三元锂电池(NCA/NMC)、固态电池等。
磷酸铁锂电池以其稳定的性能、低成本和长寿命被广泛应用于中低端电动车市场。
三元锂电池则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低温性能,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创新的交通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它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类型。
一、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他们的出行工具。
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
同时,欧洲和美国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快速发展,特斯拉、大众、宝马等知名汽车品牌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
(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控技术。
目前,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一些高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超过 600 公里,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出行需求。
同时,电机和电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越来越好。
(三)充电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公共充电桩和换电站。
同时,一些新技术如无线充电、快速充电等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
(四)产业链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从上游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电池制造、电机生产和整车组装,再到下游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许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面临的挑战(一)成本较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这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程度。
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1.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电池生产国之一,拥有了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和制造能力。
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购车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激发了广大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也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 产业链日趋完善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整个产业从上游的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和销售都有了相对完善的规划和布局。
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电动车辆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驱动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产品多样化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不仅仅是传统的乘用车、商用车,还会涌现出更多种类的电动汽车产品,如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电动物流车等。
这些新型电动汽车产品将进一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3.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将会实现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
电动汽车用先进电池的现状及发展前言由氮氧化物生成的酸雨和CO2引发的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如何使能源资源多样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而CO2气体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排放气体,据估计,约20%的CO2气体来自汽车排放。
因此,环保的要求带动了电动汽车(EV)及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发展。
1997年在东京举行的汽车展览和1998年在底特律举行的汽车展览均向人们展示了一些使用电池的技术。
本文主要论述了EVs用先进电池的现状及其发展。
1 电动汽车业及所用电池的发展现状1.1 美国在美国,已有几个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发展和销售零排放汽车(ZEVs)。
加利福尼亚航空资源委员会(CA RB)和7个主要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马自达、尼桑和丰田) 在1996年签订协议,要求在这个州销售新的汽车和轻型卡车必须有2%为零排放,到2003年有10%为零排放。
同样在马塞诸塞州和纽约及缅因州、马里兰州和新泽西州,也要求到1998年至少有2%汽车为零排放,到2003年有10%为零排放。
因此,估计到1998年,美国将有2万辆EV s在路上行驶,而到2018年,EVs将超过700万辆。
由于ZEV法案的颁布和实施,美国几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EVs研究及开发。
其中,通用(GM)汽车公司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已开发了Saturn EVI两座铅酸电池电动汽车。
1998年,GM-Ovonic公司与美国能源部合作,用MH/Ni电池取代铅酸电池,使电动车的一次充电行驶距离达到160km,但价格为10000美元/只,是US ABC规定的2倍还多。
GM公司希望能在2001年开始生产混合电动车,在2004年开始生产燃料电池电动车,它们都将配备MH/Ni电池。
福特汽车公司在1998年生产的Ranger卡车,使用阀控式免维护908kg铅酸电池。
公司将在1999年的Ranger EV模型中采用MH/N i电池,并将使用Aero Vironment公司的快速充电技术为Ranger电动车的铅酸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使在20min内再充电达80%。
因为直到现在,Ranger行驶50km仍需4h充电时间。
克莱斯勒公司在1998年的EPIC汽车上使用先进的铅酸电池。
现克莱斯勒公司正与SAFT公司合作,为EPIC配备MH/Ni电池。
据称,使用MH/Ni电池后,一次充电行驶距离从68km提高到90km。
1.2 日本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厅(MIZI)在东京发起一个大的工程-锂电池贮能及技术联合会(LIBES),发展电动车用二次电池。
日本电动车协会于1991年10月制定了2000年电动汽车普及计划,到2000年日本电动汽车将达到20万辆为1991年的200倍。
因而也大大推动了EVs用电池的发展[4]。
由于加州ZEV法案及世界各国对环保的要求,日本的几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开发研制电动汽车的活动均较为活跃。
在发展电动车和混合车技术中,丰田汽车公司较为积极。
其最新的RAV4LV-EV汽车使用MH/Ni电池,一次充电行驶距离为130km,最大速度为80km/h,所用电池是与松下公司共同开发的,在展览会上展出的PEM-FC型电动车,使用燃料电池和MH/Ni电池。
而另一汽车公司尼桑公司,1998年在日本市场销售电动车,并将在美国销售Altra-EV。
电动车采用索尼公司的锂离子电池,一次充电行驶距离为124km,充电5h后,最大速度为75km/h。
尼桑北美公司的Altra-EV于1998年1月在Los Angeles汽车展览上亮相,并第一次在美国对锂离子电池电动车进行大规模的路上测试。
使用索尼公司锂离子电池的四人汽车一次充电行驶里程为120km,最大速度为75km/h。
Altra-EV所用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达90Wh/kg,是传统铅酸电池的 3倍,比MH/Ni电池高约50%,且循环寿命长,可达1200次,使用寿命约为10年。
尼桑公司相信当大规模生产时,锂离子电池价格可与铅酸电池竞争。
1.3 欧洲据估计,到2000年,德国电动汽车总数将达到564万辆,法国每年销售电动车将达到10万辆,其[6]它国家将会达到40万辆。
欧洲电动汽车联合体,欧洲电池研究与发展联合会(BRADE)主要研究MH/Ni 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欧洲第一辆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于 1997年10月在法国Poiton-Charentes地区进行测试,标致106是其中的一种。
所用锂离子电池由SAFT公司提供,比能量为100Wh/kg,一次充电行驶距离可达124km。
1.4 亚太地区在亚太地区,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强,汽车的销售量正逐步上升。
据预测,在1999年和2000年,亚洲汽车销售将会分别增长15%。
因此,在东南亚,尤其是在中国,电池工业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
1997年到2002年,亚太地区电动车用电池数列于表1中。
表1 亚太地区电动车用电池万只2 电动车用先进电池进展可以说,现在 EVs 用电池市场是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三分天下,但随着 ZEV 法案 的颁 布和 实施及电池技术的发展,氢镍和锂离子电池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并成为 EVs 用 主要电 池。
以下即重点介绍电动车用氢镍和锂离子电池的进展。
2.1 氢镍电池Ovonic 电池公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MH/Ni 电池生产者,产品占全世界 EVs 用 MH/Ni 电池的 95%, 其 电池质量比能量超过 80Wh/kg ,体积比能量超过 2 00Wh/L 。
USABC 于 1992 年同 Ovonic 电池公司签订了第 一个合同,开发用于 EV 的 MH/Ni 电池,以 满足中期目标。
Ovonic 电动车用 MH/Ni 电池已在美国、欧洲 、亚洲等地区被广泛使用。
其 MH/ Ni 电池已达到质量比能量 95Wh/kg 的目标,并很快会达到 120Wh/kg 的 目标。
Hyundai 汽车公司 的电动汽车使用其 MH/Ni 电池,一次充电行驶里程可达 390km 。
SAFT 公司也在进行 EVs 用 MH/N 电池的研制开发工作。
1993 年,SAFT 与 US ABC 签定了 1780 万美 元 的开发 EVs 用 MH/Ni 电池的合同。
其最新 MH/Ni 电池容量为 128Ah ,质量比能量为 65Wh/kg ,体 积比能量为 130Wh/L 。
为了达到 USABC 长期目标,现 USABC 已与 Ovonic 和 SAFT 公司分别签订了 2 840 万美元和 3 180 万美元的合同,进行 MH/Ni 电池研究 。
另外,除了上述公司以外,丰田/松下电池公司,开发了适用于“RAV4”的 MH/Ni 电池,电池 容量为 95Ah ,质量比能量为 63Wh/kg ,功率密度为 200W/kg 。
开发的小型 EV 用电池组质量 比能量为 53Wh/kg , 功率密度为 300W/kg 。
而适用于 E-com 的 MH/Ni 电池,1 次充电行驶距离可 达 1 00km ,将在今春开始进 行试验。
Honda 公司开发了 27kWh 级电池组,质量比能量为 57Wh/kg, 用于 EVPLUS 电动车。
德国瓦尔塔公 司开发的 EV 用 MH/Ni 电池,质量比能量为 60Wh/kg ,功率密 度 为 165W/kg ,已在“WAVE”电动车上应用 [10] 。
2.2 锂离子电池在第 9 届国际锂电池会议上,EV 和 HEV(混合型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是会议关注的热点之一,报道了 不少研究进展和结果。
很多国家以政府的形式支持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
SAFT 美国公司作为 PNGV 一部分的锂离子电池研究正在各个方面向 USABC 的长期目标靠近,如 比能 量、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
目前,只是价格(3kWh 电池,$150/kWh)仍未达到目标 。
SAFT 已经证实所研 制的锂离子电池,可进行 12 万次浅充放电循环,容量损失小于 20%,且 安全性好。
在这一基础上,SAFT 美国公司的 R&D 中心与 US ABC 和 DOE 签订了一个 9 800 万美 元的 合同,进行 EVs 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
现已用 6Ah 和 12Ah 单电池组装成 0.3~0.5kWh 模块, 其 质量比能量 60Wh/kg(1C),峰功率 1.2W/kg(5 0%DOD)。
浅充放时循环寿命 5 万次(30%DOD )到 6.5 万次(1%DOD)。
日本已开发成功移动用 400Wh 级单电池和 3kWh 电池组模块,以及静态型 250Wh 单电池和 2kWh 级 电 池模块。
在法国政府和欧盟的支持下,电池研究单位和汽车制造厂合作研究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 1kWh 模块 由 6 个圆柱形的 40~50Ah 单体电池组合而成。
现几组电池正装车试验,电池质量比 能量为 120Wh/kg , 体积比能量为 200Wh/L ,充一次电行驶 200km 。
此外,法国电力公司和 Bo llore Technologies 合作研究 聚合物电池,作为 EV 动力源。
1993~1997 年为第 1 阶段,研制 出 40Ah 单电池,80%DOD 充放电循环,比 能量为 160Wh/kg ,可循环 600 次,并能在 80℃工作 。
1998~2000 年为第 2 阶段,研制 2kWh 模块及电池 管理系统,单电池的指标:150Wh/kg(0.5 C) ,200W/kg(峰功率,80%DOD),寿命 500 次;电池块指标: 比能量 120Wh/kg(0.5C),比 功率 120W/kg ,寿命 500 次。
德国瓦尔塔公司对高能量密度型和高功率密度型电池作了研究,高能量密度型电池为方型, 容量为 60Ah ,质量比能量为 115Wh/kg ,功率密度 30W/kg ,循环 900 次(100%DOD)。
高功率型 为圆柱形(HEVs 用) ,比能量 50Wh/kg ,比功率 480W/kg(10C),循环寿命>600 次(100%DOD )。
3 结语据预测,到 2005 年电动车年销售量为 72 万辆,占总销售量的 1.2%;2010 年为 170 万 辆,占总销售 量的 2.6%。
而到 2005 年,电动车市场各种电池所占份额为:MH/Ni 电池 64%; 锂离子电池 15%;铅酸电 池 11%;锂聚合物电池 2%;Na/NiCl 2 电池和锌/ 空气电池各占 1.5%。
MH/Ni 电池将成为 EV 电池的主力军 。
预计在 2006~2012 年期间,当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时,MH/Ni 的市场份额将缩小。
锂离子市场 份额将会扩大 。
[9] [6] [9] [12]电动车用大型蓄电池研究概况湘潭大学化学系苏光耀高德淑摘要:简述了电动车用蓄电池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电动车用铅酸电池、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