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预扣法个税计算表(2019)
- 格式:xls
- 大小:419.00 KB
- 文档页数:6
法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法国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1.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本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下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2.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九项所得对应不同的税率表或预扣率表,变化人民计算时容易混淆这些税率(预扣率)表格。
即纳税人如果5月份入职,则扣缴义务人发放5月份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5000元计算;6月份发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10000元计算,如果一对夫妇每年的净收入为30,则分为两个成员各15,每个成员都按比例税率征税。
3.在法国进行职业活动或者是法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地区,都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
对于那些居住在法国的人来说,2018年(2019年应纳税)的应税净收入有五种税率和频段,如下:收入区间税率未超过9964欧元的0%9,964欧元至27,519欧元之间的14%27,519欧元至73,779欧元之间的30%73,779欧元至156,224欧元之间的41%超过156224欧元的45%如上一节所述,这些费率是按成员计算的,这样每个家庭的收入成员就会逐步收取费用。
然后对您的纳税义务进行各种调整。
4.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
个税起征点2019税率表2020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税率表一览进入2019年以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将由3500元提升到5000元。
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2019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9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出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减除已预扣预缴税额后的余额,作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该方法适用于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2019/01/01后扣除)。
使用累计预扣预缴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上。
个税起征点2019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
2018年6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5000元。
2018年8月底,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
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施行,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9小编辛苦精心为各位网友准备了2019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税率表,5000元起征点,包括工资税率表、年终奖税率表、劳务税率表,个体户税率表等,简单实用的表格,让您更容易看懂税率表。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为
=(月工资-5000-五险-个人专项扣除数) 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采用的是累计预扣预缴,因此每月计税都得累加1月至本月计税工资累计计税,再扣减1月到上月已缴个税后的金额为本月应扣缴个税。
=累计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月到上月累计已缴交个税总额
工具/原料
•电脑
•excel
方法/步骤
1.1
一、按月纳税额=月工资-起征额5000元-五险一金-六项专项扣除,如图所未
2.2
二、累计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1月至本月前累计应纳税额
1 / 2
3.3
三、计税公式
=ROUND(MAX(L4*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 85920,181920},0),2)
4.4
四、记住重要的一步,累计计算完的个税需减去本月前已经预扣的个税后,才
是本月要扣的个税
END
注意事项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投个票或点赞吧!
•若是仍有疑问,可以点击“我有疑问”留言,谢谢!
•
•
•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
关于新个税实施后个税浮动说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中指出,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2019年个税按年累计预扣预缴,计算方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因为是预缴,次年的3-6月,再进行“汇算清缴”,如果个税交多了,就退给纳税人;当然,如果纳税人交少了,还要补交的(多退少补)。
举例说明:小李月薪2万元,一个小孩满三周岁,扣除子女教育费1000元专项扣除,并且有住房贷款要还,还可以扣除1000元贷款利息,所以他每月的专项扣除费用为2000元。
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他每个月的应预扣预缴税额为:(假定按照上饶五险扣除318元/月计算)1月份:(20000-318-5000-2000)*3%=380.462月份:(20000*2-318*2-5000*2-2000*2)*3%-380.46=380.46 3月份:(20000*3-318*3-5000*3-2000*3)*10%-2520-380.46-380.46=523.68由于3月份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8046,已经适用于10%的税率,所以3月份的应预扣预缴的个税金额有所增加。
继续计算全年的,4-11月个税均为1268.2元。
小李在第12个月的时候的应纳税金额为152184元,将按照20%的税率计税,12月的个税为2086.6元。
按照这一计税方式,纳税人当年度初始月份的预扣税金额较少,越往后可能出现扣税的金额增加。
只要年收入出现跨税率的情况,就会面临年初时交税金额减少,但越往年末月交税金额会增加的情况。
而年收入在36000元以内的,由于税率始终保持在3%的水平,所以不会出现月交税金额增加的情况。
关于个人工资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说明全体员工:按照国家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计算采取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方式。
新计算方法会形成每年前几个月计算个人所得税适用低的预扣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以前相比明显偏低,预扣率会随着当年个人累计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计算出的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也会随之增加。
请不要产生个人所得税大幅降低的错误理解,只是由于计算方法的变化造成个人所得税延后缴纳的情况。
一、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公式1: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公式2: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二、举例说明:某员工2019年每月应发合计均为45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每月“养老,医疗,失业,企业年金,公积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每月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
以前五个月为例,应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各月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2019年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5000–5000-4500-2000=335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33500×3%=1005元;2019年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5000×2-5000×2-4500×2-2000×2=670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67000×10%(预扣率)-2520(速算扣除数)-1005(1月个税金额)=3175元;2019年3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5000×3-5000×3-4500×3-2000×3=1005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100500×10%(预扣率)-2520(速算扣除数)-1005(1月个税金额)-3175(2月个税金额)=3350元;2019年4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45000×4-5000×4-4500×4-2000×4=1340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134000×10%-2520-1005-3175-3350=3350元;2019年5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45000×5-5000×5-4500×5-2000×5=167500元;本期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167500×20%-16920-1005-3175-3350-3350=5700元。
累计预扣法下,李某12个月工资每个月预扣率、预交税款
例:假设李某是公司财务总监,每月工资收入30000元,每月"三险一金"个人承担金额为5200元;李总有两个小孩,第一个孩子今年6岁,第二个孩子今年2岁。
李总父母均在(其中父亲满60周岁),上有一个姐姐,李总与姐姐约定两人平均分摊赡养老人支出扣除金额。
李总早在2005年就在北京买房,当时房价还未涨起来,虽然现在所居住的房产价值已近700万元,但每月还贷只需要800元。
李总每个月能享有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首套住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总计每月在预缴个税时专项附加扣除3000元。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0-5000-5200-3000=16800元,这样李某每年综合应纳税所得额总计为201600元(16800*12),对应税率为20%。
全年应纳
个税: =201600*20%-16920=23400元。
2019新个税计算方式的说明累计预扣法,指的是通过各月累计收入减去对应扣除,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累计应缴税额,再减去已缴税额,确定本期应缴税额的一种方法。
此计算方式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一、新个税税率表二、专项附加相关政策每月都会有员工录入新的专项附加信息,因此,会有一定误差,2020年3-6月会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三、新个税算法:累计预扣法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社保公积金-累计专项附加扣除额度-累计其他扣除-累计减除费用(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从全年来看,是不存在多交或少交的情况的四、每月计算个税时的差异1.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01月多缴纳的税2月暂不退还,在2020年3-6月汇算清缴时,再进行多退少补2.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1月已纳税额≤0和问题1类似,负数部分直接按0处理。
五、举例员工A,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假设员工A享受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
【每月相同,无变化】1月:(10000-5000-1500-1000)×3% =75元;2月:(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3月:(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
4月:(10000×4-5000×4-1500×4-1000×4)×3%-75-75-75 =75元。
5月:(10000×5-5000×5-1500×5-1000×5)×3%-75-75-75 -75=75元。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注:以下为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算法)对于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根据2024年10月1日生效的新税法,采用累计预扣预缴方法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0-扣除数)应缴税额1月80000002月8000124.16124.16124.163月8000248.32124.16248.324月8000372.48124.16372.485月8000496.64124.16496.646月8000620.80124.16620.807月8000744.96124.16744.968月8000869.12124.16869.129月8000993.28124.16993.2810月80001117.44124.161117.4411月80001241.60124.161241.6012月80001365.76124.161365.76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以及应缴税额。
最后一列显示了每月的应缴税额,这是根据工资薪金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数后得出的结果。
根据2024年的新个税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全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
根据2024年个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附加费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根据新个税法,除了基本减除费用之外,对收入进行附加费用扣除。
所以,根据这个示例,2024年全年的个人所得税为2715元。
以上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具体的个税金额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收入和具体的税法有所不同。
这个模板只作为示例,具体的个税计算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进行计算。
员⼯离职,个税累计预扣法不会算?⼩⼼吃⼤亏!作者:树苗苗财税智囊团原创⾸发我收⼊是固定的!为什么1、2⽉份到⼿的⼯资变多了呢?相信这两个⽉不少⼈会有这样的疑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新个税实施以后个⼈所得税由原来的按⽉代扣代缴变成了累计预扣法计算⽽作为⼀名会计,“个税累计预扣法”是⼀定要懂的!下⾯就让苗苗带你们⼀起来看看,这个所谓的个税累计预扣法,和之前的按⽉代扣代缴法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是累计预扣法?简单来说,你本期的应缴税款是你每个⽉的累计收⼊,减去对应的扣除数,然后再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累计应缴税款,再减去已缴税款。
⽤公式来反映就是: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这种⽅法跟之前个税计算⽅法最⼤的不同就是“每⽉累计收⼊”的计算,举个栗⼦:案例⼩K2019年每⽉取得⼯资收⼊15000元,社保部分扣除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计算她应纳个⼈所得税款是多少?累计预扣法:1⽉:(15000-5000-1000-2000)*3%=210元2⽉:(15000*2-5000*2-1000*2-2000*2)*3%-210=210元3⽉:(15000*3-5000*3-1000*3-2000*3)*3%-210-210=210元代扣代缴法(按去年12⽉⽉度税率表计算):1⽉:(15000-5000-1000-2000)*10%-210=490元2⽉、3⽉同从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累计预扣法在⼀个纳税年度前期会减少纳税⼈所交个税,但是这种减少并不是⼀成不变的。
事实上从个税税率表中可以看到,当应纳税所得额累计到⼀定额度后,所对应的税率也从3%跳级为10%,从整⼀个纳税年度来看,累计预扣法跟代扣代缴法所缴纳的个税总额是⼀样的。
⽬前的个税计算⽅法可以让我们在前⾯⼏个⽉享受较低的个税扣除,有⼀种好像⼯资变⾼了的感觉,只是提醒⼤家,如果后⾯发现⼯资⼜变少了,千万就别怀疑⾃⼰是不是多交了税,放⼼,税还是那么多税,只是交的时间早晚罢了。
2019个税累计预扣法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公式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下文),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即纳税人如果5月份入职,则扣缴义务人发放5月份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5000元计算;6月份发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10000元计算,以此类推;累计专项扣除是指累计的“三险一金”,不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因为这两项保险都由企业承担,个人不承担;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累计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四项按税法规定的支出,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是指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累计额,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的累计额。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举例说明:张三2019年1月份工资12000元,2月份工资15000元,3月份工资16000元。
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2019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9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出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减除已预扣预缴税额后的余额,作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该方法适用于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2019/01/01后扣除)。
使用累计预扣预缴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上。
个税起征点2019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
2018年6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5000元。
2018年8月底,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
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施行,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年终奖所得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案例说明公司员工张三:2019年1月工资15000元;2019年2月工资45000元;2019年3月工资15000元。
2019年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年终奖等计算方法详解,居民与非居民的计算区别2019年1月开始,工资的计算有很大的变化,HR要提前学习,计算方法不同,适用的税率表不同,下面详细讲一下各种收入的计税方式:居民取得工资薪金的计税方式和适用税率表居民取得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的计税方式和适用税率表。
居民个人取得年终奖的计税方式和适用税率表非居民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计税方式和适用税率表首先要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否则计算一定出现问题。
居民: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在公司是最常见的,基本上出生在中国的人一般都是居民。
一、居民取得工资薪金的计税方式和适用税率表2019年开始单位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的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适用以下税率表(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计算公式:累计预扣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其他扣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应预扣预缴税款=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款=MAX(本期累计应扣-累计上期已预扣,0)本期实发收入=本期收入-本期专项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款举个栗子例:小刘2019年1月1日入职某公司,从事销售岗位,月工资为基本工资+提成,1-3月份工资分别为10000元、12000元、13000元,三险一金扣除额1500元/月,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月,每月应如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实发工资是多少?答:1月预扣税额:10000-1500-2000-5000=1500×3%-0=45元1月实发工资:10000-1500-45=8455元2月预扣税额:(10000+12000)-1500×2-2000×2-5000×2=5000×3%-0=150-45=105元2月实发工资:12000-1500-105=10395元3月预扣税额:(10000+12000+13000)-1500×3-2000×3-5000×3=9500×3%-0=285-150=135元3月实发工资:13000-1500-135=11365元注意:累计基本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