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电缆头制作安装工艺设计

10kV电缆头制作安装工艺设计

10kV电缆头制作安装工艺设计
10kV电缆头制作安装工艺设计

10kV 电缆头制作及安装工艺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仅适用于用10kV 电缆头制作及安装。2.工艺设备及工具

2.1. 电缆剪

2.2. 电缆下线铡刀

2.3. 电缆主绝缘剥皮刀

2.4. 液压钳

2.5. 斜口钳

2.6.3m 钢卷尺

2.7. 壁纸刀

2.8. 剪刀

2.9. 砂纸

2.10. 平锉

2.11. 液化气及喷枪

2.12. 温湿度计

2.1

3.12X14 或14X17呆扳手

2.14.19mmT 型扳手

3.材料

3.1. 25mm2高压软导线(10kV)及肘型软导线终端接头3.2.与软导线配套端子3.3. OT2.5-8 端子

3.4.无水酒精纸3.5.绝缘胶带

3.6.半导自粘带

3.7.硅脂

3.8 ?①30热缩管

3.9.色带或黄、绿、红热缩管

3.10. 熔管

3.11. 弹簧卡子

3.12. 验电帽

3.13. 绝缘塞

3.1

4. 双头螺栓

3.15. 绝缘帽

4.环境要求

4.1. 制作时所需环境:场地洁净、相对湿度在70%以下、环境温度0C以上35C 以下。

4.2. 必须光照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且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气体及粉尘特别是导电尘埃。

5.10kV 软导线+硅橡胶不可触摸前头组装工艺

5.1 .工艺流程

截取软导线一软导线剥皮一倒角一检验一主绝缘及应力锥清洁-涂硅脂一安装应力锥f压接端子f检验f肘型头组装f检验

5.2. 制作工艺

5.2.1 .截取软导线

5.2.1.1. 选择技术图纸规定的软导线,将其拉直,用卷尺精确测量所需软导线长度并做标记,用电缆下线铡刀或电缆剪将软导线剪断。注意切口铜芯要整齐。

5.2.1.2. 对30天以上未用的软导线在下料前应截去100mm (防止软导线受潮影响绝缘性能)。

5.2.1.3. 下料后要把剩余软导线的断面处包扎,以防进水受潮。

5.2.2软导线剥皮

5.2.2.1 ?试切割。在电缆主绝缘剥皮刀上调节定位件长度(图5-1 ),使刀片距定位件端头的距离为50mm ;调节图5-2所示的定位件长度,使刀片既不伤及线芯导

体又使主绝缘较容易剥离。

图5-1 图5- 2 5.2.22从软导线端部向内量取长度为170mm并按图5-3中1所示方向旋转切割一周。

522.2.将软导线放在洁净干燥的工作台上,右手持刀左手固定软导线,如图5-3 中2所示方向切割。下刀深度要注意,禁止刀片伤及主绝缘层。依此方法在软导线周围纵向均匀割2-3次。用斜口钳夹住软导线端部外保护层将软导线外保护层完全剥离。注意操作时固定软导线手的位置要在刀片的后面;切口整齐无毛刺

522.4.将剥完外保护层的软导线放进电缆主绝缘剥皮刀的卡槽内,端头顶到定位件(如图5-4 )。

522.5. 剪切并将电缆主绝缘剥皮刀绕软导线旋转一周,(注意观察下刀深度,避免伤及线芯导体)剥离主绝缘层。注意剥离主绝缘层后防止因线芯分散而影响塞端子。

5.2.3 .倒角

5.2.3.1. 在外保护层及主绝缘层端部倒角2X45°,如图5-5、图5-6。注意在倒角时防止伤及下一层。

K

图5-3

图5-4

524 .检验

5.2.4.1. 倒角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制作情况,重点检验外保护层切割时下刀深度是否伤及到主绝缘部分,如有轻微伤及可用砂纸打磨平(除掉夹杂在刀缝中的杂质)。

5.2.42合格标准:主绝缘无明显刀痕。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5.2.5 .主绝缘及应力锥清洁

5.2.5.1.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主绝缘部分,擦拭方向如图5-7,注意只可单方向擦拭,不得来回擦。

5.2.5.2. 用无水酒精纸绕软导线主绝缘层与外保护层切口处旋转擦拭,确保接口处洁净。

5.2.5.3.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应力锥内孔。

5.2.6涂硅脂

5.2.

6.1 .将洁净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在晾干后的主绝缘层表面均匀涂一层专用硅脂,注意涂抹过程中不得将杂物混入其中,也不得将硅脂涂抹过多或涂抹到线芯

导体。

5.2.7安装应力锥

5.2.7.1. 将软导线沿图5-8所示方向推入应力锥,直至线芯导体及主绝缘倒角部

图5-5 图5-6

分全部外露

528 .压接端子

5.2.8.1. 选择合适的压接模具。注意所选压接模具的规格必须与端子的规格一致

5.2.8.2.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线芯导体表面的硅脂

528.3. 将软导线线芯导体部分插入端子(注意请勿将线芯导体周围的杂物塞入端子内)。当导体部分过细时应加裸铜线进行填充,所填充的裸导线在端子压接后不应露出端子,然后按图5-9所示压接顺序用液压钳将端子与线芯导体压紧,

注意用力均匀。当压线钳达到规定的压缩行程后,要保持0.5?1S的时间,以消

除弹性应力。跟据实际情况每只端子压接2-3次

1 2 J

图5-9

5.2.8.4.端子压接好后必须认真对压接后形成的毛刺进行打磨,然后用无水酒精

纸清除压接时留下的灰尘、金属屑等杂物。

5.2.9 .检验

5.2.9.1. 压接端子完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软导线制作情况,重点检验端子压接情况及压接处毛刺及金属屑去除情况。

5292合格标准:线芯导体完全插入端子腔且压接无毛刺。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5.2.10 .软导线终端接头组装

5.2.10.1 .在端子压接线芯导体的外侧缠一层绝缘胶带,并用自粘性橡胶绝缘带

包绕端子及其与主绝缘之间的凹陷处,使之光滑圆整。

5.2.10.2 .用无水酒精纸清洁软导线终端接头安装应力锥侧的内表面及应力锥外

表面,注意擦拭应力锥外表面方向如图5-10,注意只可单方向擦拭,不得来回

擦。

应力锥

电缆/——

r /

Y撼拭方向

图5-10

5.2.10.3 .待应力锥外表面晾干后在其表面均匀涂一层硅脂。

5.2.10.4 .用力将应力锥推入软导线终端接头内,直至端子顶住软导线终端接头

内侧。推入时用手托住应力锥底部以防止其在软导线上滑动而改变安装尺寸(推进时应注意,接线端子的固定孔应与软导线终端接头同心)。

5.2.11 .检验

5.2.11.1 .软导线终端制作完成后须由质管中心检验电缆制作情况,重点检验应力锥安装及软导线终端接头安装情况。检验合格并核对数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6. 10kV软导线+肘头组装工艺

6.1.工艺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