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基本手法与操作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5
按摩手法完整技术全解第一节、保健按摩基本手法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规范化动作,在宾客体表进行操作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一种技巧,称为按摩手法。
手法是按摩强身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适当地应用,对治疗和保健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提高保健和治疗效果,在适当的穴位或部位上运用相宜的手法,是按摩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保健按摩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所谓“柔和”是指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适宜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必须保持一致,既平稳又有节奏。
“持久”是指操作手法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使手法的刺激积累而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
所谓“力”不是指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或技巧力,而且这种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对象、部位、手法性质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
“深透”是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透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应该指出的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深透五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
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能够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深透”作用。
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手法名称也不统一。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按摩手法可归纳为: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六类手法。
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手法结合起来应用,就组成了复合手法。
常用的复合手法有:按揉、点揉、拿揉、牵抖、压颤、叩击等。
(一)摩擦类手法以指、掌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体表做直线或环形移动称为摩擦类手法。
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1、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
传统经穴美容按摩10种基本技法传统经穴美容按摩法是以多种手法推拿经络循行部位或点按输穴,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另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来达到健美、养护肢体和皮肤的一种美容方法。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物理疗法,在国外也有较长的发展史,至今已在手法上建成体系并应用于美容,但经穴按摩却是我国所独有的技法。
经穴按摩手法很多,本节只讲授美容保健中最常用的几种基本手法及一套头面部美容经穴按摩法。
传统经穴美容按摩常用基本手法1.抹法(1)动作要领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紧贴皮肤由一点分别向两侧或双手交替做动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重不滞。
(2)应用适用于头面、颈项部和手掌部的美容或保健按摩。
(3)功效开窍镇静、醒脑明目。
2.揉法(1)动作要领以指或掌吸定作用部位,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揉动。
此法可分为指揉和掌揉两种。
指揉法是用手指螺纹面吸定于作用部位,掌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作用部位。
两种方法都要求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及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2)应用适用于头面、颈项、躯干及四肢。
(3)功效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氧的代谢及养分吸收,舒经通络,消肿止痛。
3.推法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1)动作要领用单指的指腹(指推)或掌根部(掌推)或肘部一定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肘推),贴附于操作时指、掌或射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2)应用适用于头面,颈项、躯干、四肢或全身。
(3)功效活血去淤,温经通络,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4.运法(1)动作要领以建或指的螺纹面于作用部位做直线或环形的反复运摩和揉动。
(2)应用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
(3)功效活血止痛、放松肌筋、消除疲劳。
5.点法(1)动作要领以指端、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体表部位,按压之。
此法分为指点法、屈指点法和肘尖点法。
指点法将力贯注于指端,着力于体表部位,一般用于较明显的输穴。
全身保健按摩的主要部位和施术顺序,已在初级按摩师部分有所阐述。
中级按摩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初级按摩师全身保健按摩手法基础上,增加一些手法。
1.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1)开天门(2)抹双柳(3)掐鱼腰(4)揉太阳(5)掐四白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髎穴处。
3)要领此手法反复3次,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甲掐睛明穴,再以两手拇指指腹自睛明穴起经过四白穴、颧髎穴到耳门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轻、缓。
(7)点巨髎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髎穴,自迎香穴经巨傍穴到颧髎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由轻至重。
(8)推颊车(9)双揪铃铛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3)要领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方向不能错。
(10)搓掌浴面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先以两手掌搓热后置两侧面颊部,自下向上经耳前到前额部,进行搓摩。
3)要领用力均匀,反复搓摩10~15次。
(11)分推前额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咱穴和头维穴处。
3)要领反复分推,可往返3~5次,用力均匀并有力,如受术者皮肤干燥,可用油性递质;如受术者汗多,可用滑石粉。
可配合指腹搓法于前额左右方向推搓。
(12)推正顶(13)点按百会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以四指指甲掐四神聪穴处。
3)要领手法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14)分抹五经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扶头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自鼻尖的素髎穴向上沿头部中线推摩,经印堂穴、百会穴等,到枕部风府穴处,在沿经各穴可配合点按。
中医经络学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1、梳拂:以双手指按拂的方式轻轻梳理被摩擦的部位,能使血液和淋巴运行顺畅,减少组织的局部滞液。
2、推拿:以双掌掌心相对应,做上下推拿,左右椎拿,正面背面斜推拿等基本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痉挛,缓解疼痛。
3、揉搓:左右手同时环揉或交叉搓揉着揉搓被摩擦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4、搓褶:将被摩擦的部位由两侧往当中挤压,然后左右手相反地搓褶,可宣泻血淤,缓解滞涩。
5、捏拿:以双指给指与拇指交替给捏,使被摩擦处下凹隆起,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上消化吸收。
6、拨拉:以双指按压拨拉方向相反的方法,动作灵活轻敏连续,能有效拆结,降低紧张。
高级保健按摩师施术程序及技能要求(中英文)高级保健按摩师施术程序及技能要求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cedure of Performing and Technical Ability For High Class of Health care Massagist国家二级专业按摩技师高级保健按摩教师刘春晓The Technician of Professional Massage of Second grade of NationThe High Class Teacher For Healthcare MassageMr Liu Chun Xiao一、仰卧位To lie on the back(一) 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及技能要求Performing procedure and skill for face and head1、开天门法Meth od of opening “Tian Men” point(1)体位:施术者坐于或站于受术者头顶前;stands or sits before the head top of the beneficiary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轮流置于受术者眉间的“印堂”穴处,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线内0.5寸处的“神庭”穴止。
反复推抹六至三十六次。
Operation: The performer puts his two thumbs in turn on “Yin Tang” point between eyebrows ,to slip up to “Shen Ting” point which is away 1.65cm from the hair side ,repeatedly up and down for six to thirty six times.(2)要领:两手拇指指腹轮流进行,并且两手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和缓有力,不要象飞一样。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按摩基本手法介绍。
要学习按摩,首先要了解各个部位的按摩方法手法,以下是较多作为按摩位置的颈椎以及其周围部位所用的按摩手法。
技巧要点:按摩者姿势:沉肩、坠肘、松腕(扎马步)按摩技巧:有力度热度渗透均匀:幅度、频率、力度持久:有连贯性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用力方向,自然力收回)颈部一般套路●手掌抚摩或按摩颈,,以后部发热舒适为度,动作由轻及重,由小到大,快慢结合。
●按揉颈肌,左手扶住受术者头部以固定,右手拇指和食、中两指分别位于颈椎两侧肌肉隆起之处,自上而下,由轻及重进行按摩揉捏,边按揉,边下移,重复动作5~10次。
●按揉风池穴,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对准风池穴,轻按重揉,范围由小及大直到有酸胀感●自上而下,大拇指点按脊椎两侧,自风池沿肌肉走向(凹)至肩井●自上而下,用手指推脊椎两侧的肌肉●拿项肌,拇指和食、中两指拿担其两侧的颈项肌,自上而下均匀用力,动作一张一弛,反复20~30次附:挤压—--十指交叉,掌跟夹拿(也可用于三角肌、肱二头肌附近)肩部具体手法:(肩背部按摩大多适用,肩部:揉拿按击滚;背部:击揉按拨滚)1.击:锤、拍、劈、扣(有节奏感)叩击类手法: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掌侧小鱼际、指尖叩打体表。
拍法: 虚掌,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注:施术时需询问受术者感受2.揉:要点:回旋指柔、掌根揉、肘揉掌揉法:•动作要领:术者用手掌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略背伸,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以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肌肤一起揉动。
•动作要求: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压力轻柔,动作灵活.附着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摩擦,也不能向下按压。
指揉法:拇指揉: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腕关节放松,而后作大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
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而按摩手法则是按摩的核心,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轻柔缓慢:按摩手法需要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移动。
这
样可以让被按摩者感到舒适放松,同时也能保证按摩效果更好。
2. 有节奏:按摩手法需要有节奏,遵循一定的顺序和频率进行。
这样
可以让被按摩者感到舒适愉悦,并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
3. 重点突出:按摩手法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需求进行重点突出。
比如在肌肉疼痛处需要加强力度,在经络穴位处需要精细操作。
4. 灵活多样:按摩手法需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比如在面部按摩时可以采用揉捏、推拿、拍打等多种方式进行。
5. 注意力集中:按摩手法需要注意力集中,避免分心或草率操作。
这
样可以保证按摩效果更好,并且避免对被按摩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6. 安全卫生:按摩手法需要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比如在进行面部按摩时需要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避免使用过期或
不洁物品。
7. 身心平衡:按摩手法需要考虑身心平衡,让被按摩者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享受按摩带来的益处。
比如可以采用瑜伽、冥想等方式进行辅助,促进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平衡。
总之,按摩手法是一门技艺,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只有在注重细节、认真操作、持之以恒的情况下,才能让按摩成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
按摩手法归类按摩的六类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
保健按摩手法的要求:柔和、均匀、持久、有力,从而到达深透的目的。
〔一〕摩擦类手法主要包括〔5种〕: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
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
要领: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分类:拇指推、多指推、掌推、肘推。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称为抹法。
要领:用力均匀,连续不断,缓和、灵活,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要领:肩、臂、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作环形的抚摩动作。
指摩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掌摩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分类:指摩法、掌摩法。
擦法:用手掌紧贴体表,稍用力下压作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称为擦法。
要领:直线往返,连续不断,压力均匀,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距离宜长。
分类: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侧擦法〕、掌擦法。
搓法:用双手捧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为搓法。
要领:用力对称,快搓慢移,灵活连贯,不宜用力过大。
〔二〕挤压类手法包括〔7种〕:按、点、拨、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
按法: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称为按法。
要领:①垂直按压;②由轻到重,忌用暴力;③不宜突然放松,应慢慢减力。
点法: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局部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称为点法。
要领:同按法。
〔由按法演化而来,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
〕拨法:用指端、掌根或肘尖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拨动称为拨法。
要领:①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作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应带动肌腱、肌纤维一起滑动。
②力量仍然是由轻到重,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成人保健推拿的操作常规成人保健推拿操作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序操作,一般是由上到下,先仰卧位后俯卧位。
仰卧位时,依次按头面部、上肢邮、胸腹部、下肢部的顺序进行操作;俯卧位时,依次按颈肩背腰部、下肢部的顺序进行推拿,操作时可根据受术者的要求重点推拿肌肉酸痛较重的部位,每次推拿时间50 min左右。
推拿的力量要因人而异,以人们能接受的耐受度为宜。
1 仰卧位操作常规1.1 头面部推拿师可取坐位或站位进行操作。
1.1.1 开天门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经额前正中线推至正中发际神庭穴,反复4~5次。
1.1.2 分阴阳用双手拇指从额前正中印堂穴分推至两侧太阳穴,反复4~5次。
分推时可按“额前三线”(从印堂穴→鱼腰穴→太阳穴为第一条线,又称为眉弓线;从神庭穴→头维穴→太阳穴沿额前发际为第三条线,又称为发际线;第一、第三线之间为第二条线)推至两侧太阳穴,反复4~5次。
1.1.3 抹眼眶用双手拇指从额前正中沿上眼眶下缘和下眼眶上缘,自内向外分抹至两侧太阳穴,在抹眼眶的过程中,可用指腹轻压眼球,反复4~5次。
1.1.4 推“一条线”、“两座山”、“额前三线”及眼周围“∞”形用一指禅偏峰推法推“一条线”(从印堂穴沿额前正中线经神庭穴至百会穴)、“两座山”(在前额部从一侧太阳穴经头维穴至印堂穴,再从印堂穴经另一侧头维穴至太阳穴)、“额前三线”(同上)及两眼眶周围“∞”形。
反复4~5遍。
1.1.5 推五经用一指禅推法推头部督脉及两侧太阳经、少阳经,其实际主要是推头部,反复4~5遍。
1.1.6 扫散五经半握拳,五指指尖在头部扫散,以头皮发热为度。
1.1.7 拿五经五指指腹分别对应督脉及两侧太阳经、少阳经,自前额发际处边拿边向头顶部滑移,反复4~5遍。
1.1.8 按摩耳部拇、示指从耳垂至耳尖来回行捻法,以发热发红为度。
1.1.9 点按头部穴位用拇指或中指点按印堂、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阳白、头维、神庭、百会和四神聪等,中指勾点风池、风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