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0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整理
版)
本文档是对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章节的整理版。
以下是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诗词欣赏
本章介绍了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
第二章:现代散文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三章:古代小说欣赏
本章介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著名的古代小说进行欣赏和探讨。
第四章:现代小说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小说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第五章:传统戏曲欣赏
本章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传统戏曲进行欣赏和赏析。
第六章:现代戏剧欣赏
本章介绍了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戏剧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总结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档整理了每个章节的主要
内容,以便学生梳理知识点和进行复。
以上是《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整理版)》的主要
内容概述。
*注意:本文档内容整理自《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欣赏》教材,仅供参考。
*。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烟台职业学院《文学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72授课对象:高职新闻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着,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先秦文学概述2.2《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英文名称:Literature appreci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40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前导课程: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 先秦文学概述2.2 《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 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 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 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 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