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1节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习题新版鲁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0
6.1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6.1燃烧与灭火》(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122-12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发生爆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一些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是多少?3.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何区分?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____氢气在玻璃管口跟____接触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____从瓶底涌入,与____混合,大量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同时接触,____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____,就发生了____。
2.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氢气____ 天然气____一氧化碳____ 乙炔____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六、教学反思:。
最新精品资料·化学6.1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的措施。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6.1燃烧与灭火》(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122-12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发生爆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一些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是多少?3.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何区分?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氢气刚开始燃烧时,只有____氢气在玻璃管口跟____接触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____从瓶底涌入,与____混合,大量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同时接触,____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____,就发生了____。
2.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氢气____ 天然气____一氧化碳____ 乙炔____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六、教学反思:。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 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及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
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展示】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2.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过渡】同学们你们见过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乙炔焰吗?那是乙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工人师傅们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的进气阀门,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火焰的温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的量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新课讲解】知识点一、促进燃烧的方法【活动天地6-3】1.将乙炔气体用玻璃管导出后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上述燃烧的乙炔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讲述】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
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碰撞接触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燃料燃烧的很充分,因为如果不充分燃烧会造成燃料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那么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呢?【活动天地6-1】【组织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并解析下列现象,并据此归纳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灭火的原理01知识管理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概念:可燃物与__氧气__发生的剧烈的__发光__、__发热__的__氧化反应__。
条件:(1)物质具有__可燃性__;(2)可燃物与充足__氧气__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__着火点__。
注意:着火点指的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法:(1)降低__温度__;(2)隔绝__氧气__;(3)移走__可燃物__。
说明: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02基础题考点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1.(成都中考)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A)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D)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重庆中考)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D)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铁丝的温度4.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的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1)曹军的木船是__可燃物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火箭”可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__;(2)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空气(或氧气)__,使火烧得更旺。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南京中考)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6.(湘潭中考)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D)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消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青岛中考)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