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散文阅读鉴赏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45.59 KB
- 文档页数:6
散文现代文阅读讲义散文现代文阅读讲义根据《武汉市中考考试说明》的规定与建议,现当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应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从构思炼意、选材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散文作品进行赏析,领略作品内容之丰、形式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接受现代人文精神的熏陶。
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上。
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个能力层级的诸要求中,设题点如下: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态度。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散文,须抓住散文的特点。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收”。
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收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
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
同时散文没有离奇的事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只能靠描绘或思考的深入细致,构成某种意境来打动读者。
散文又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是随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的。
因此,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析意境,鉴赏语言及写法,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___的《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散文阅读鉴赏》教学优秀课件 (一)《散文阅读鉴赏》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教学优秀课件的出现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下面本文将针对《散文阅读鉴赏》教学优秀课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优秀的教学设计1. 首先,这份课件具有清晰、简洁、富有条理感的教学设计。
教学主次分明,按照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布局。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可以很快地了解知识点的逻辑层次和思路。
2. 其次,教学设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件中,一些教育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引导学生反思,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压力性。
3. 教学设计注重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主观认识与发现的能力,自然发展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等能力上。
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在阅读散文文本时不仅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通过个人意见和理解加深思考,发现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感与思想。
二、多元化的教学表现形式1. 课件呈现形式活泼生动,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图片,音频、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学生参与度高,能够轻松融入教学氛围。
2. 教学表现手段丰富多样。
通过互联网、教学软件等技术手段,该课件运用幻灯片演示、绘画板、视频、图片等形式,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与不足性,呈现出生动的几何图形、抽象的想象和感觉,以讲好一篇好的文章。
三、科学而灵活的评价方式1. 优秀课件建立了正确与科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分层分段”的评价方式,可完善学生评价理念和阅读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认为各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美,涵含各自的蕴意,使学生不断提高评价能力。
2. 对于学生评价低的文章部分,课件采用了鼓励性的评价方式。
鼓励式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与能力,在以增强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进取,增强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这份《散文阅读鉴赏》优秀课件成功的点滴体现了教学理念的推进与实践,通过启发学生内在潜力逐步提升学习质量,是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中可供借鉴的教学代表。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巧的抒写见闻感觉的文体,它独到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经过一个十分精髓、和蔼的形式,读到作者关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赏识散文,既要仔细领悟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仔细剖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考试中屡次露脸。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够划分写实作品与虚假作品,认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款式。
”“赏识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利启迪。
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能够看出,散文的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散文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的掌握状况,借此考察考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剖析综合能力和鉴赏研究评论的能力。
散文的考点往常有六个:1.掌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领会。
3.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领会。
4.领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尝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获取的感悟、启迪。
知识解说阅读散文的知识贮备一、散文的定义及特点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发掘此中的内涵、真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巧多样:象征、衬托、对照 3. 表达方式不名一格:常常以抒怀为主,把表达、描绘、谈论、抒怀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亮。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庸,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极罕有单调、完好、波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琐碎、零碎之事来反应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表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假,因此更为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想之精妙,构造之谨慎,感情之细微,特别回味无穷。
尹老师高中语文辅导: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4考点四鉴赏散文中的形象,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考向一鉴赏形象1.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理解方法与小说不同,散文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所以,掌握人物形象的分类,在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上就可以事半功倍。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理解、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所不同的两点是: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在分析概括时,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用几个词语集中概括;②散文中作者经常会有议论、抒情,而这些议论、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2.散文中物象的特点及理解方法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是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
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考生可以根据散文的不同类型迅速准确地理解物象的特点和作用。
(1)写景散文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
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2)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示。
这一事物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象。
散文阅读:散文的特点、散文阅读的方法抓住线索理顺文脉,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意、探究文旨于无形处捕捉有形之物是散文阅读打通关节的关键.无形之物主要是时空的跨度、虚实的结合、情感的表达文题、文意、文旨、文脉、文法串讲、笔记、互动、质疑、释疑、例如、练习、讲评散文是一种描写事物、见闻,阐述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精读:1、初读----整体感知文意;2、再读----抓线索、抓关键语理解文意;3、研读——结合考题,再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做题依据和要点关键语句:1、描写句;2、抒情句;3、议论句;4、比喻句;5、排比句;6、拟人句;7、引用句;8、过渡句;9、首尾句;10、点题句;11、高频句;12、哲理句;13、警示句;14、线索句;15、反差句;16、递进句;17、铺垫句理解句子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刻含义〔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结合散文的标题、线索、表现手法来探究散文的主旨散文阅读方法举例:1、标注法;2、猜测法;3、验证法;4、复原法;5、体验法;6、思考法;7、分析法;8、拓展法制胜法宝:抓住文本中的点、线、面、体,人、事、物、景、情梳理文本线索;读透、读深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形成思辨.导致丢分的硬伤:1、对文本读的不够透不够深;2、不能根据文本内容组织答语;3、不能根据设问点条分缕析地作答.升格策略:1、耐下性子反复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读文本后设置的问题;2、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提纲挈领的把握文意;3、养成复原标记批注的读书习惯;4、养成条分缕析列举要点的的习惯;5、运用体验法、复原法读文本.-1 -一片不知愁的落叶立秋了.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虽然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凉丝丝的感觉.由于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思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像是在跳舞.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捡,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 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下去.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的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去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都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思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美.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 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 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思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荫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任何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做一场旅行.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梁.不像雪,不管你走得多轻,者B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1、文中两次写到思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有何作用?2、文章把祖母比作人片不知愁的落叶工从全文看,祖母与落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具体说明.3、文章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出祖母的感情的?她的心就像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2 -。
第 1 讲 散文阅读鉴赏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散文关于标题题型的解题技巧常见出题模式: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4、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5、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6、赏析标题的妙处答题思路:(一)揣摩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包括-----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概括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表层含义答题技巧:文中表层事件概括、具体的物品、自然的天气深层含义的解读方法:关键词的深层含义、表层事件蕴含的深层意义:道理、感情、思想、人物品质等。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手法)1. 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写作手法。
一看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反复、用典等;二看是不是运用了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
3.贯穿全文线索4.揭示情感主旨5.体现主要内容6. 表明写作对象7、如果是环境描写句,或者含有特点意象则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氛围。
总结:★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 :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父亲的东篱李汉荣(1)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2)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
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
(3)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4)随着年龄渐长,“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5)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6)直到 2001 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7)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然后,我就到了家。
(8)走进老家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
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
菜园里种着一行行的莴笋、白菜、茄子、芹菜、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
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
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
但是,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
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
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11)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12)而我呢?(13)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14)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15)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16)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选自《甘肃日报》有删节)如何理解“父亲的东篱”这一标题的含义?(6 分)奶奶【美】雷·布莱德伯里她手里拿着扫帚、畚箕、抹布,或是汤题。
她的两只手忙忙碌碌,做个不休,这里整一整,那里弄一弄。
把垒球和鲜艳的棒球棍放回原位,给黑色的土地撒上种子,给馅饼包皮,给红烧肉浇汁,给酣睡的孩子盖被,无数次地拉下百叶窗,吹熄蜡烛,关上电灯——于是,她老了。
她不再忙碌了。
她绕着屋子不断转来转去,观看每一样东西。
最后,她到了楼梯口,谁也没有告诉一声便爬上了三道楼梯,到了她的屋子,拉直了身子躺下,准备死去,像一个化石的模印打在越来越冷的雪一样的被窝里。
一家人围在她的床边。
“让我躺躺吧。
”她轻声地说。
她的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孩子们仿佛觉得她如此简单的动作——世界上最轻微的动作,不可能引起这样严重的恐慌。
“祖奶奶,听我说,你现在不过是在闯过难关。
这屋子没有你是会塌的呀!你至少得让我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九十岁的祖奶奶睁开了一只眼睛,静静地望着她的医生。
“汤姆呢?”汤姆被送到她那悄声低语的床边。
“汤姆,”她说,声音微弱而辽远,“在南海的岛屿上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
那天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他和亲友们握手告别,坐上帆船离开了。
他走了,那是很自然的——他的时候到了。
今天也是这样。
我有时非常像你。
你星期六要看日场演出,到晚上九点才回来,还得打发你爸爸去接你。
汤姆,当你看到同样的西部英雄在同样的高山顶上跟同样的印第安人打仗的时候,那就是离开座位往剧院大门走的时候了,你必须毫不留恋,不要回头。
因此,我也该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离开剧院了。
”第二个被叫到身边来的是道格拉斯。
“奶奶,明年春天叫谁去给房顶换木瓦呢?”“道格拉斯,”她细声细气地说,“不觉得盖屋顶挺有趣的人就别让他去盖。
”“是,奶奶。
”“到了四月,你向四面看看再问:‘谁愿意盖屋顶去?’谁脸上放出光彩你就叫谁去,道格拉斯。
在房项上你可以看到全城的人往乡下走,乡下的人往天边走,往波光粼粼的小河上走;还看得到清晨的湖泊,脚下树梢上的小鸟。
最舒畅的风在你周围呼呼地吹。
这些东西哪怕只是为了一样,也值得我一个春天的黎明往屋顶那儿爬一趟。
那是很动人的时刻,只要你有机会去试试……”她的声音低弱了,像在轻轻地颤动。
道格拉斯哭了。
她鼓起劲来:“唉呀,你哭什么?”“因为,”他说,“你明天就不在了。
”她把一面小镜子转向孩子。
在镜子里他看了看她的脸,看了看自己的脸,又看了看她的脸。
她说:“道格拉斯,道格拉斯,你真丢脸!你剪手指甲吧?”“剪的,奶奶。
”“你的身子每七年左右就全体更新一次,指头上的老细胞,心上的老细胞都得死去,新的细胞长出来。
你不会为这个哭吧?不会为这个难过吧?”“不会的,奶奶。
”“那么,你想想看,孩子。
那把剪下的手指甲收藏起来的人不是个傻瓜么?今天躺在这里的我也就跟手指甲差不多,一口气就能把我吹得片片飞落。
重要的不是躺在这儿的我,而是那个坐在床前回头望我的我,在楼下做晚饭的我,躺在车库汽车底下的我,在藏书室里读书的我。
起作用的是这许许多多的新我。
我今天并不会真正死去。
人只要有了家就不会死了,我还要活许久许久。
一千年后会有多得像一座城市的子孙,坐在橡胶树荫里啃酸苹果。
谁拿这种大问题来问我,我就这么回答他!好了,快把别的人也都叫进来吧!”全家人来齐了,站在屋子里等着,像是在火车站给旅客送行。
“好了,”祖奶奶说,“我在这儿。
很荣耀。
看见你们围在我床边,满心欢喜。
下一周该让孩子们给园子松土和打扫厕所,也该买衣服了。
既然你们为了方便起见称之为祖奶奶的那一部分我不会在这儿督促你们了,那么我的另外的部分,你们称作贝特大伯、利奥、汤姆、道格拉斯等等的部分,就要接过我这项工作。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
”“是的,奶奶。
”“不要为我难过。
现在,你们都走吧,我要去寻找我的梦了……”门在某个地方静静地关上了。
(孙法理译,有删改)1.文章开头叙写了奶奶劳作的场景,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各有什么作用?(4分)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奶奶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3.请理解文中加点的“新我”的含义。
(4分)4.本文写了奶奶离世前的故事,却少有哀伤的笔调,请探究作者的意图。
(6分)1.(4分)突出了奶奶一生勤劳和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品性;引出下文奶奶因年老不再忙碌的叙写,与家人希望有一年的准备时间的情节相呼应。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睁开了一只眼睛”,表现了奶奶心中有牵挂,放心不下子孙及其家事(2分);“静静”表现了奶奶面对死亡的平静和坦然(2分),又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自信,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好自己的工作(2分)。
3.(4分)指懂得反省白己、充满温情、辛勤劳作,内心充实、追求精神生活(丰盈精神世界)的人。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只摘抄原句不得分。
4.(6分)有助于表现奶奶面对生老病死的坦然态度;有助于表现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作者借奶奶的故事表达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人生情怀;揭示了只有奉献,才能使精神长存的生命意义。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本次课课后练习父亲的田园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
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