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一轮复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36
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如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棉兰老岛)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景观及其标志:热带雨林景观,板状根,砖红壤。
代表性经济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棕等(粮食作物:水稻)二、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景观:热带沙漠景观,农业特点: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中代表植物:枣椰树三、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
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
在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
成因:⑴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⑵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
代表性景观及标志:热带季雨林(景观和热带雨林相似,但不及热带雨林茂盛)四、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
多洪涝和干旱。
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台湾岛。
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群岛南部。
(如上海,重庆,武汉,东京等)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马尾松)注意:我国季风气候和日本季风气候比较大陆性较强,日本海洋性较强。
中国的气候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1、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4、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5、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6、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7、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8、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点一锋面与天气1.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的空气。
根据气团的性质可分为气团和气团。
2. 锋面特征(1) 锋面是一个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一定是团,下侧为团。
(2) 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 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3. 锋面与天气(1) 冷锋与天气过境后气压,气温降低,天气过境时常出现天气,雨区:为主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温暖(2) 暖锋与天气过境后气温,气压,天气过境时可能形成降水或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前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低温(3) 准静止锋与天气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幅度。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降水。
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对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主气冷气团强,暖气暖气团强,冷气势均力敌要区别团势力团弱团弱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雨区位置大部分在锋后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小中大图示锋图简图雨区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气压低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气压高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连续性降水和雾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暖气团控制)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着气旋出现。
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1)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 锋面处冷暖气团交会,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2.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1) 锋面类型①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②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③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 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提纲挈领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程度分布规律及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森林资、土地资、水资、矿产资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世界面积大国及领土。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稳固夯实根底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____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一般把面积广阔而完好的陆地叫做大陆,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
世界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 稳固夯实根底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地经济构造的改变。
4.防御措施〔1〕进步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
〔3〕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破坏1.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响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安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制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最新考纲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特点。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了解我国各类地形的分布,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2.了解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3.了解我国河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4.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新人教版考点一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二、地形和地势1.地势特征2.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⑦天山、○24阴山、⑭昆仑山、⑥秦岭、⑤南岭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脉、③巫山、○21雪峰山、⑱长白山、⑲武夷山、④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25阿尔泰山脉、⑯祁连山脉南北走向⑳贺兰山、○26六盘山、⑰横断山脉弧形山脉⑧喜马拉雅山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高原。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准噶尔盆地、⑫塔里木盆地、⑮柴达木盆地、⑪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有利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2.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成因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三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欠发达国家。
该国的乌尤尼盐湖位于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656米,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盐沼,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
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
材料二图甲示意乌尤尼盐湖的位置。
图乙示意乌尤尼盐湖出现的“天空之镜”。
图丙示意乌尤尼盐湖附近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分析乌尤尼盐湖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描述乌尤尼盐湖地区降水季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出乌尤尼盐湖出现“天空之镜”所具备的条件。
【参考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2)特点: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冬季少。
原因:夏季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强烈,降水多;冬季主要受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少。
(3)盐湖面积大,湖面坡度小;雨后,盐湖表层形成薄层积水;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少;风力微弱,雨后天晴。
解题必备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总体分布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2)同纬度地区的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对气温的影响靠近海洋的地区冬季气温要高、夏季气温要低;地势高的地方气温要低,封闭地形区气温要比周边相邻地区高;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要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要低。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气温与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本文将介绍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赤道区域接收的太阳辐射最为强烈,所以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较高。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的能量被地球大气层和地表反射回太空,导致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
其次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和高原通常具有较低的气温,因为空气在上升时会迅速冷却。
相反,平原地区因为没有地形的阻挡,太阳辐射能够直接照射地表,从而使得气温较高。
它们的不同地形和海陆分布也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大气环流的影响。
两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是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和高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存在会导致赤道附近和副热带地区的降水量较高,而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较低。
其次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通常会拦截云层和湿空气,导致山脉背风面的地区降水较少,形成所谓的“雨影效应”。
相反,在山脉的风ward 面,湿空气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和降水。
此外,海洋对降水分布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表面的水蒸气会随着风向运动到陆地上,从而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所以,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多。
最后,地球自转也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的大气形成了风系和季风。
风系主要影响赤道附近的降水分布,而季风则主要影响地中海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降水情况。
总结起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辐射、地形、大气环流、海洋和地球自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和研究这些分布规律对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也影响着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和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气温和等温线★★★★○○○○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3)年变化: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
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①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②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第35讲世界地理概况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综合思维: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区域认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底地形的分布和特点、陆地地形的特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以区域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变化、世界气温和降水、世界的河流和湖泊等。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世界重要的海峡与运河交通要道示意图位置沿岸气候重要性洋流苏伊士运河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地峡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是世界国际贸易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比绕好望角航程缩短8 000~10000 km密度流:表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红海,底层相反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中美地峡热带雨林气候国际贸易货运量仅次于苏伊士运河;比绕麦哲伦海峡航程缩短14 500 km—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与安达曼海热带雨林气候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夏季:西北→东南冬季:东南→西北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阿曼)之间,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热带沙漠气候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密度流:表层海水从阿拉伯海流向波斯湾,底层相反好望角非洲南端,处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地中海气候超级油轮必经之地西风漂流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与欧洲之间,沟通黑海、爱琴海与地中海地中海气候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密度流:表层海水从黑海流向地中海,底层相反直欧、非两洲地中海地中海出入大密度流:布罗陀海峡分界线,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气候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的要道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相反麦哲伦海峡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温带海洋性气候南美南部东、西岸海上交通要道,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西风漂流(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