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岩屑砂岩)
- 格式:ppt
- 大小:16.09 MB
- 文档页数:14
《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核磁共振(NMR)技术,作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强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分析与勘探。
岩屑分析技术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应用,其通过岩屑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研究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对于矿产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研究过程,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结论与展望。
二、实验原理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基于核磁共振原理,利用岩石样品中的氢原子在磁场中的行为来获取样品内部信息。
该技术可以检测岩屑样品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及物性等,进而为分析岩石性质和推测地下结构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岩屑样品来自某油田的钻井岩心,包括砂岩、泥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2. 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将岩屑样品进行清洗、干燥和破碎处理,使其达到适合核磁共振分析的粒度。
(2)核磁共振实验:将处理后的岩屑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中,进行信号采集和分析。
(3)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解析和计算,得到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参数。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 实验过程:首先对岩屑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干燥和破碎等步骤。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中,进行信号采集和分析。
在信号采集过程中,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和频率等参数,获取不同条件下的核磁共振信号。
最后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解析和计算,得到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参数。
2.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类型岩屑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物理性质参数。
同时,还可以根据核磁共振信号的衰减情况推断出岩石的饱和度和可动流体性质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岩石性质和推测地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对不同类型岩屑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参数,为矿产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基性类代表性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基性岩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2、学会独立地鉴定岩石,正确的给岩石定名及编写岩石鉴定报告。
二、实验内容橄榄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
三、实验指导1.观察与描述方法(参阅实验一)2.描述实例(参阅实验一、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按照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及要求对下列岩石和薄片进行详细的鉴定描述: 1.手标本:橄榄辉长岩、辉绿岩或辉绿玢岩、气孔状玄武岩或杏仁状玄武岩。
2. 薄片:橄榄辉长岩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实验项目编号:01012015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中性一酸性岩类常见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上述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学会鉴定岩石的方法,观察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角闪安山岩。
三、实验指导1.观察与描述方法(参阅实验一)2.描述实例: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角闪石具熔蚀、暗化边结构;基质具玻晶交织结构即安山结构。
斑晶含量20%,由斜长石(12%)及角闪石(8%)组成。
斑晶斜长石:自形板状,粒度1-2mm,常被熔蚀。
蚀变较强,表面分布绢云母、高岭土、碳酸盐矿物等。
正低突起,以⊥[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010)=33°,An52拉长石。
斑晶角闪石:自形长柱状,长2-4mm不等。
黄褐色,多色性强,Ng-黄褐色、Np-淡黄色,Z∧Ng=15°,边缘多具暗化边,部分颗粒熔蚀较强,成港湾状边缘。
基质约80%,主要为大致平行排列的斜长石微晶及其间充填的玻璃质。
构成安山结构。
斜长石微晶约30%,板条状,长0.15mm左右,蚀变轻微,正低突起,以微晶法测得Np’∧a=5°,An35中长石。
火山玻璃45%、紫褐色,均质体,大部分已脱玻化成为霏细质、隐晶质集合体。
赤铁矿2%左右,暗红色粉尘状散布于基质中。
磷灰石1%,无色,长柱状,0.1mm左右。
砂岩和粉砂岩的描述实验五砂岩和粉砂岩的描述(2学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学习砂岩和粉砂岩标本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砂岩及粉砂岩的粒度分类及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实验内容观察和描述各种砂岩及粉砂岩标本。
三、实验指导(一)砂岩和粉砂岩观察及描述的一般程序1. 岩石的颜色2. 岩石的结构3. 岩石的成分4. 岩石的沉积构造特征5. 成岩后生变化6. 命名7. 岩石成因(二)砂岩和粉砂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内容及方法1. 岩石的颜色:砂岩和粉砂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必须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
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黄灰色等。
2.岩石的结构(1)观察碎屑颗粒的结构,如粒度、形状、表面特征。
?目估各粒级占碎屑总量的百分含量(即将碎屑颗粒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结构分类命名原则给予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
?观察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主次描述,如主要为次棱角状的,个别为圆状。
如果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描述为次圆状,次棱角状。
另外球度、形态及表面特征明显的、有意义的也应描述。
(2)观察和描述填隙物的结构杂基多为细粉砂和粘土,尤其是粉砂岩中粘土含量就更多些,标本上可见比较疏松而碎屑颗粒突出。
如果粘土重结晶则较硬,对砂岩而言,尤其要认真估计含量,因杂基含量<15%者为净砂岩,>15%者为杂砂岩。
胶结物的结构用肉眼则不易识别,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
3.岩石成分(1)观察和描述碎屑颗粒成分? 岩屑的种类及其含量。
对于砂岩,当因颗粒小于能分辨岩屑种类时,即目估岩屑总含量,待磨薄片后详细鉴定。
? 主要碎屑矿物的特征及含量对主要碎屑矿物应描述肉眼鉴定特征并目估百分含量,为正确定名提供矿物量的依据。
常见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其特征如下:石英碎屑: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具油脂光泽,硬度=7,大于小刀。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地质学基础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小组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级班组年月日《地质学基础》实验指导书陈朝镇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一)目的要求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物理性质.2.初步学习鉴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并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以后鉴定矿物打下基础.(二)课前准备1.预习:矿物的概念。
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形态。
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
附录一相关内容。
2.用具:条痕板,小刀,摩氏硬度计,放大镜,手磁铁,稀盐酸,报告纸等。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与描述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
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标本,矿物形态、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以眼睛观察为主,其他矿物性质除详细观察外,按指定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最后由学生独立观察和描述4块矿物标本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1.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柱状、针状:石英(具柱面横纹)、电气石、绿柱石、辉锑矿(具晶面纵纹)。
纤维状、放身状:石棉、纤维石膏、红柱石。
板状、片状、鳞片状:石膏、黑钨矿、云母、辉钼矿、鳞片状石墨。
立方体、粒状:黄铁矿(具三组直交的晶面条纹)、橄榄石、石榴子石。
双晶:石膏(接触双晶)、氟石(穿插双晶)、纳长石(聚片双晶)。
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氟石晶簇。
致密块状:辉铜矿、闪锌矿。
结核和鲕状体:钙结核、鲕状赤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