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材料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0.95 MB
- 文档页数:30
锂电池制造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主要有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五大部分组成。
2、锂离子正极材料种类有钴基材料、镍基材料、锰基材料、铁基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等。
3、ISR18650PC-1300正极合浆需要的主要材料有三元材料、SP、KS-6、PVDF、NMP。
负极水系合浆中CMC的作用是提高浆料粘度,防止浆料沉降。
4、ISR18650PC-1500mAh中I指负极为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S指正极材料为三元 ,R指圆柱型 ,PC指高功率型 ,1500mAh指电池额定容量为1500mAh 。
IFP36115200-60表示为电池高度为 200mm ,宽度为 115mm ,厚度为 36mm ,铁基正极能量型方形锂离子蓄电池,额定容量为60Ah。
5、方形电池装配工艺流程: 制片卷绕冷热压入壳激光焊注液。
6、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集电体是铝箔 ,正极片采用铝极耳,负极的集电体是铜箔,负极片采用镍极耳。
7、型号为ISR18650PC-13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制片工艺参数:正极极耳焊点尺寸: 2.5 * 45 (mm);负极极耳焊点尺寸: 3 * 4 (mm)。
8、极片焊接强度检验标准为:用废片或光箔试焊,极耳手动剥开,应2/3有基带残留物。
9、极耳焊接贴胶外观标准为:平整无褶皱、胶带与极片宽度平齐、胶带贴住浆层1-2mm。
10、型号为ISR18650PC-1300/15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卷绕工艺参数:卷针规格: Ф4 ;绝缘电阻设置: 250 V/ 10 MΩ。
11、60B方形卷绕工序的关键控制点有隔膜规格、卷针尺寸、负极包覆正极情况、隔膜包覆负极情况、正负极片/极耳对位、极耳中心距等。
12、型号为IFP36115200-60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电芯成型过程中:热压温度: 70℃ ,热压时间: 13s ,冷压时间: 13s 。
13、注液间房间湿度要求控制在 -34.8以下,由于锂离子电池遇水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电池会气涨甚至爆炸,因此要控制房间人员进入数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知识一般而言,电池有三部分构成:1.锂离子电芯2.保护电路(pcm)3.外壳即胶壳锂离子电芯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能源,它不含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来运动,电极和电解质不参与反应。
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重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125wh。
一、电芯原理锂离子电芯的反应机理是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脱出,往返穿梭电芯内部而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锂离子电芯更加安全稳定。
其反应示意图及基本反应式如下所示:二、电芯的构造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
习惯上称为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材料是碳材。
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锂电池,称之为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1)电池盖(2)正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钴锂(钴酸锂)(3)隔膜----一种特殊的複合膜(4)负极----活性物质为碳(5)有机电解液(6)电池壳电芯的正极是licoo2加导电剂和粘合剂,涂在铝箔上形成正极板,负极是层状石墨加导电剂及粘合剂涂在铜箔基带上,目前比较先进的负极层状石墨颗粒已採用奈米碳。
根据上述的反应机理,正极採用licoo2、linio2、limn2o2,其中licoo2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走xli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x的大小。
通过研究发现当x>时li1-x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
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coo2中的x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那幺x小于,这时li1-x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
负极c6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当第一次化成后,正极licoo2中的li被充到负极c6中,当放电时li回到正极licoo2中,但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心以保证下次充放电li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一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
锂离子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锂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一、电极的组成:1、正极组成:a、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供锂源。
b、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c、PVDF粘合剂: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d、正极引线: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2、负极组成:a、石墨:负极活性物质,构成负极反应的主要物质;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
b、导电剂:提高负极片的导电性,补偿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反应深度及利用率。
防止枝晶的产生。
利用导电材料的吸液能力,提高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可根据石墨粒度分布选择加或不加)。
c、添加剂:降低不可逆反应,提高粘附力,提高浆料黏度,防止浆料沉淀。
d、水性粘合剂:将石墨、导电剂、添加剂和铜箔或铜网粘合在一起。
e、负极引线:由铜箔或镍带制成。
二、配料目的:配料过程实际上是将浆料中的各种组成按标准比例混合在一起,调制成浆料,以利于均匀涂布,保证极片的一致性。
配料大致包括五个过程,即:原料的预处理、掺和、浸湿、分散和絮凝。
配(一)、正极配料原理1、原料的理化性能。
(1)钴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 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 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2)导电剂: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 0,粒径一般为 2-5 μm;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通常为中性。
(3) PVDF(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4) NMP(N-甲基吡洛烷酮):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锂离⼦电池基础知识电池基础知识培训资料⼀、锂离⼦电池⼯作原理与性能简介:1、电池的定义:电池是⼀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它通过反应将化学能或物理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即是⼀种化学电源,它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分别组成正负极,两电极浸泡在能提供媒体传导作⽤的电解质中,当连接在某⼀外部载体上时,通过转换其内部的化学能来提供能源。
2、锂离⼦电池的⼯作原理:即充放电原理。
Li-ion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是碳。
当对电池进⾏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成,⽣成的锂离⼦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
⽽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就嵌⼊到碳层的微孔中,嵌⼊的锂离⼦越多,充电容量越⾼。
同样,当对电池进⾏放电时(即我们使⽤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脱出,⼜运动回正极。
回正极的锂离⼦越多,放电容量越⾼。
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在Li-ion 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处于从正极→负极→正极的运动状态。
Li-ion就象⼀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锂离⼦就象运动员⼀样在摇椅两端来回奔跑。
所以,Li-ion⼜叫摇椅式电池。
通俗来说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发⽣氧化反应,向外提供电⼦;在正极上进⾏还原反应,从外电路接收电⼦,电⼦从负极流到正极,⽽电流⽅向正好与电⼦流动⽅向相反,故电流经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解质是离⼦导体,离⼦在电池内部的正负极之间定向移动⽽导电,阳离⼦流向正极,阴离⼦流向负极。
整个电池形成了⼀个由外电路的电⼦体系和电解质的离⼦体系构成的完整放电体系,从⽽产⽣电能。
正极反应:LiCoO2==== Li1-x CoO2 + xLi+ + xe负极反应:6C + xLi+ + xe- === Li x C6电池总反应:LiCoO2 + 6C ==== Li1-xCoO2 + LixC63、电池的连接:根据电池的电压与容量的需求,可以把电池做串联、并联及混连连接。
2023-11-01CATALOGUE 目录•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锂离子电池的种类和特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和注意事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01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即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
它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外壳等组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
锂离子电池简介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充电和放电过程伴随着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锂离子电池因此能够提供电能。
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或硅基材料,如Si/C复合材料。
它们能够吸附和释放锂离子,并传导电流。
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磷酸盐,如LiCoO2、LiMn2O4等。
它们能够提供电池的能量并传导电流。
电解液由有机溶剂、锂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它们能够提供锂离子迁移的通道,并传导电流。
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为电池提供保护和支持结构。
隔膜一种聚烯烃膜,位于正负极之间,能够阻止锂离子的迁移并防止短路。
02锂离子电池的种类和特点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电池类型之一。
技术成熟能量密度高适用范围广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提供较长的续航时间。
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030201固态锂离子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态锂离子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安全性高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通常比液态锂离子电池更快。
充电速度快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使用。
寿命长锂硫电池使用硫作为正极材料,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锂硫电池中的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环境友好锂硫电池的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锂电电池知识点总结锂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充电式电池。
它采用了锂盐作为电解质,以及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锂离子传输来实现充电和放电。
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使其成为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广泛应用的首选电池类型。
以下是一些关于锂电池的知识点总结:1. 锂电池的类型- 锂离子电池(Li-ion):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锂电池类型,常见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产品中。
- 锂聚合物电池(LiPo):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但使用的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相比锂离子电池更轻薄,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的产品。
2. 锂电池的构成- 正极材料:常用的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材料(如锂钴氧化物)、磷酸铁锂、锰酸锂等,它们影响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 负极材料:一般采用石墨材料,用于吸附和释放锂离子。
- 电解质:通常是一种含有锂盐的有机溶液,用于传导锂离子。
- 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材料,防止短路。
3. 充放电原理- 充电: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释放出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传输至负极材料并嵌入其中。
- 放电: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释放出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传输至正极材料并嵌入其中,同时释放电能。
4. 充放电性能- 能量密度: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电池可存储的能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
- 循环寿命:指电池循环充放电的次数,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 自放电率:指电池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自行放电的速率,较低的自放电率可以延长电池的储存寿命。
5. 锂电池的安全性- 过充电保护:采用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电池充电控制,避免过充电导致安全风险。
- 过放电保护:同样采用BMS进行电池放电控制,避免过放电导致安全风险。
- 过热保护: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监控,一旦温度超过安全范围,将自动停止充放电。
6. 锂电池的环境影响- 电池回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该将废旧的锂电池送至专门的回收中心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 资源稀缺性:锂是一种有限资源,长期大规模使用可能会引发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重视电池的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