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灌砂法
- 格式:xls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12
试验一灌砂法测定路基压试度(灌砂法)一、试验目的该试验主要是现场测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可以测定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主要应用在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和压实度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量的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试验要求通过试验,要求掌握灌砂法的两个标定、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掌握压实度的评定方法,同时了解其它测定压实度方法和原理(核子密度仪法、环刀法、钻芯取样法、灌水法)。
三、仪器设备1、灌砂筒:储砂筒筒层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储砂筒筒底与漏斗之间设有开关。
2、标定罐、基板。
1、量砂:粒径0.3~0.6mm及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4、天平或台称。
5、盛砂的容器、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小簸箕、毛刷等。
四、试验步骤1、按试验规程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灌砂法两个标定(1)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
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②打开开关,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然后关上开关,称灌砂筒内剩余砂质量m5,准确至1g。
灌砂法计算步骤
嘿,你问灌砂法计算步骤啊?这灌砂法呢,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得准备好工具,像灌砂筒啦、天平啦、标准砂啦啥的。
第一步呢,就是先在地上挖个坑。
这个坑可不能随便挖哦,得有一定的尺寸要求。
一般来说,得根据要测量的地面情况来决定坑的大小。
就像挖个小陷阱似的,不过咱这是为了测量,可不是为了坑人哈。
挖好坑后,把挖出来的土称一下重量。
这就知道了坑里原来土的质量。
就像称一下自己买的水果有多重一样。
接着呢,把灌砂筒里装满标准砂,然后倒到坑里去。
这标准砂就像沙子做的水一样,流进坑里,把坑填满。
看着标准砂一点点流进去,还挺好玩的呢。
等坑被标准砂填满了,再把灌砂筒和剩余的标准砂称一下重量。
这样就能算出倒进坑里的标准砂有多重啦。
然后呢,根据标准砂的密度和倒进坑里的标准砂的重量,就能算出坑的体积。
就像知道了一个盒子里装了多少棉花,
就能算出盒子的体积一样。
最后呢,用坑里原来土的重量除以坑的体积,就得到了要测量的地面的密度啦。
这就大功告成喽。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工地上看到工人师傅们用灌砂法测量地面的密度。
他们可认真了,一步一步地操作,一点都不马虎。
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就觉得这灌砂法还挺重要的呢。
要是密度不对,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总之呢,灌砂法计算步骤就是挖坑、称土、灌砂、称砂、算体积、得密度。
灌砂法实验步骤及计算
一、实验准备
1. 了解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灌砂法测定土体的密度,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准备仪器设备:灌砂筒、标定罐、基板、天平、铲子、粗糙表面测量板等。
3. 准备试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将其风干、碾碎,去除其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4. 确定实验条件: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实验的含水率、压实度等条件。
二、实验操作
1. 在实验场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清理表面杂物,整平表面。
2. 将基板放置在测量点上,使基板的圆孔对准测量点。
3. 用铲子将试样均匀地填入灌砂筒中,至与筒口齐平。
4. 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子流入标定罐中,直到砂子不再流动为止。
5. 关闭开关,称取标定罐中砂子的质量(m1)。
6. 打开开关,让砂子流出,直到标定罐中的砂子不再流出为止。
7. 再次称取标定罐中砂子的质量(m2)。
8. 重复步骤6和7,直至获得3-5组数据。
三、数据处理与计算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组砂子的质量(m1-m2)。
2. 根据砂子的质量和密度,计算试样的体积。
3. 根据试样的体积和密度,计算试样的质量。
4. 根据试样的质量和密度,计算土体的密度。
5. 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结论与报告
1.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土体的最终密度值。
2.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土体的密实程度和承载能力等性能指标。
3. 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4.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准备、操作、结果和结论等环节。
灌砂法操作过程(共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灌砂法操作过程:1、选定合适的仪器,确定各仪器材料使用状态正常,确定量沙数量够用。
2、向灌沙桶装沙至桶顶15mm左右,称取桶内沙的质量(M1),准确至1g。
3、打开开关让沙自由流出,并使流出沙的体积与试坑内体积或标定罐容积相当。
4、轻轻将灌沙桶移至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沙流出,直至沙不再流出时关闭开关。
5、收集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沙或桶内余沙,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沙就是圆锥体的沙(M2)。
6、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7、用水测定标定罐容积V,准确至1mL。
8、在储沙桶内装入M1的沙,打开开关使沙自由流入标定罐至不在流出时关闭开关,去下灌沙桶称取桶内余沙质量M3。
9、量沙的单位质量:p1=(M1-M2-M3)/V。
10、在实验地段选一平地清扫,将基板置上,当表面比较粗糙时,将盛有M5量沙的灌沙桶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让沙流出至停止时,称量桶内沙M6。
11、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原处)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沙桶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保持水分),试洞深度等于测定层厚度,不得混入下层材料,称取每次取出的松动材料的质量,将全部取出材料质量总和M8记下。
12、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去测其含水率W,对于粗粒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记为M9。
13、将基板放在试坑上,将M1沙的储沙桶下口对准基板中孔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内,停止时取走灌沙桶称取余沙M4。
14、在试洞挖好后将灌沙桶直接放在试坑上,中间不放基板,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停止时关闭开关,称取灌沙桶余沙M4。
公路试验检测-灌砂法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的量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mm~60mm或超过60mm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工地上普遍应用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
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200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1.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灌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
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储砂筒筒底与漏斗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铝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X500mmX4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0.60mm及0.25~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长额度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灌砂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2仪器标定:2.1确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2.1.1在储砂筒内装满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称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该质量不变。
2.1.2 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5,准确至1g。
2.1.3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小心地取走灌砂筒。
2.1.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2.1.5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最后取平均值m2,准确至1g。
2.2确定量砂的密度2.2.1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
(1)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
(2)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罐的外壁;将一支持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近直尺;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8。
(3)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
(4)标定罐的体积按下式计算:V=(m8-m7)/ρW2.2.2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罐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称筒内剩余的砂质量,准确至1g。
2.2.3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准确至1g。
2.2.4 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ma =m1-m2-m3m1——罐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m2——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m3——罐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2.2.5 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密度ρs:ρs =ma/V3试验步骤:3.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打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如此表面的粗糙度较大,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打开罐砂筒开关,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罐砂筒,并称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灌砂法实验流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灌砂法实验啊,准备工作可不能马虎。
咱得先找个合适的场地,这个场地得平坦、坚实,就像给实验找个安稳的小窝似的。
然后呢,得把用到的仪器都准备好。
那灌砂筒是必不可少的啦,就像战士上战场不能没枪一样。
灌砂筒有大有小,得根据咱要测试的东西来选合适的。
还有标准砂,这标准砂可金贵着呢,它的密度得是已知的,而且质量得好,就像实验里的小明星,大家都得围着它转。
再有就是称量用的天平啦,天平得精准,不然这实验数据可就全乱套了。
另外呀,还得准备一些小铲子、小刷子之类的工具,用来清理和操作的。
二、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这一步也很关键哦。
咱先把灌砂筒放在一块平坦的板子上,这个板子得干净、干燥。
然后往灌砂筒里装满砂,注意啦,要装得满满的,可不能偷工减料。
接着把灌砂筒放在天平上称一下,记下这个总质量。
之后呢,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慢慢流出来,流到不再流为止。
这时候再把灌砂筒和剩下的砂一起放在天平上称一下,用之前的总质量减去现在的质量,就得到了圆锥体内砂的质量啦。
这就像是给灌砂筒的这个小部分做个体检,知道它到底能装多少砂。
三、测试坑的挖掘。
下面就该挖测试坑啦。
用小铲子在咱要测试的地面上挖个小坑,这个坑的形状得规规矩矩的,不能挖得歪七扭八的。
坑的大小也是有讲究的,得根据咱的实验要求来。
挖的时候要小心,可别把土挖得乱七八糟的,要尽量保持土的原状。
这就像在地里寻宝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把挖出来的土都收集好,一会儿还要称重量呢。
四、灌砂操作。
好啦,坑挖好就该灌砂啦。
把灌砂筒放在测试坑的上面,让砂慢慢流进坑里。
这时候就看着砂像小瀑布一样流进去,感觉还挺好玩的。
一直灌到砂不再往坑里流了为止。
然后把灌砂筒拿开,看看坑周围有没有散落的砂,如果有就用小刷子轻轻地把砂扫进坑里。
这一步就像是给小坑盖被子,要盖得严严实实的。
五、称量和计算。
最后就是称量和计算啦。
先把留在灌砂筒里的砂称一下重量,然后用之前标定好的圆锥体内砂的质量加上灌砂筒里原来装满砂的质量,再减去现在灌砂筒里剩下砂的质量,就得到了灌到坑里的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