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说明文阅读练习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19.74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食量90哈哈哈”,3-4分钟,长则在20前仅剩701234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生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批注——5、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中“立即”这个词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
(二)①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羞荐俎,(古可见,12341.2.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3.不能。
原意是竹叶青酒这一配方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着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不能确定。
小学四年级说明文短文阅读(推荐阅读)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说明文短文阅读小学四年级说明文短文阅读篇一: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说明文阅读】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阅读说明文,首先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然后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同时,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再在比较、分析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在具体答题时,要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及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词语的作用,要体现出说明方法及词语所说明的知识。
一、整体感知。
就是通过快速的浏览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在说明文的这几个地方表现的:⑴文章的题目⑵文章的开头一句话。
⑶文章中的一句话⑷具体指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文章要说明的对象。
二、研读品味。
在粗读的基础上,这次阅读是要带着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很多题目是基础题目,要我们解决的是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文中的文段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前五种却是我们最常见的。
我们要把他们把握住,不仅能区别他们是哪一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把握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具体说明列数字,准确说明打比方,生动说明作比较,突出说明下定义, 准确说明2.如何区分作比较和打比方: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二)说明的语言。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一)奇妙的书(15分)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作“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时,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图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券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被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奇妙的书指( )。
(2分)A.电视B.故事书C.会跳舞的书D. 会说话的书2.本文所描述的“书”的共同特点是。
(2分)3.文章第四、五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
(2分)5.第四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一个句,它的作用是。
(3分)6.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书籍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空天飞机(14分)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与药物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1. 海洋生物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海洋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
有些生物看起来像植物,但它们实际上是动物。
比如珊瑚虫,它们外表像花朵,但其实是一种动物。
还有海葵,它们外表鲜艳美丽,但也是一种动物。
这些海洋生物中的一部分,可以提供给人们食用,比如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1. 珊瑚虫是什么?2. 海藻有什么特点?题目答案1. 珊瑚虫是一种看起来像花朵的动物。
2. 海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2. 自然保护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
其中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设置保护区。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
在保护区内,人们不得捕杀、破坏或损害任何动植物。
这样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1. 什么是保护区?2. 为什么设置保护区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题目答案1. 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植物和动物,防止它们受到破坏和威胁的区域。
2. 设置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逐渐增加其数量和种类。
3. 垃圾分类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活动。
人们应该将垃圾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可以再次利用。
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和荧光管等,需要特殊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伤害。
其他垃圾指的是不能回收或是有害的垃圾,如食物残渣和纸巾等。
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几类?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有哪些?题目答案1. 垃圾分类应该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三类。
2. 可回收垃圾的例子包括废纸张、塑料瓶和玻璃瓶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一)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
全年皆会发病,但冬、春季多发。
普通感冒病毒可通过说话、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
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就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率高,易流行。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是高发期。
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场所。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
注射应用现行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的流感灭活疫苗,可获得半年至一年的保护。
流感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少在公共场所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有改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普通感冒B.流感C.风寒D.普通感冒和流感2.下列不属于流感高发的地点是( )。
A.学校B.家里C.电影院D.单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B.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
C.流感的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D.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感冒了。
4.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小芳担心奶奶会感冒,请你给小芳提几点预防感冒的建议。
四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支撑整个植物。
它的叶子很细,很长,有点像柳叶。
太阳花在夏天的时候开花了。
太阳花的花瓣十分娇嫩。
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青的、蓝的,美丽的就像一个个穿着彩裙的小姑娘,在阳光下绽开迷人的微笑。
太阳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它不怕风吹雨打,也不怕日照雨淋。
不管是寒冬还是酷夏,它都顽强地活着。
和它相比,那些经不起磨难的花朵,又显得多么娇嫩!
太阳花虽然没有玫瑰花那么娇艳,也没有牡丹花那么高贵,但是它却有一颗坚强的心。
我喜欢太阳花,更喜欢它那颗坚强的心!
1. 短文一共有____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一共有____句话。
2. 太阳花的茎是____色的,叶子像____。
它的花瓣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颜色。
3. 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
4.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____之情。
5. 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
我喜欢太阳花,因为太阳花不仅美丽,而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太阳花不怕风吹雨打,也不怕日照雨淋,这种坚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示例如下:
1. 请阅读以下说明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秋天的树叶》
秋天到了,树叶发生了变化。
枫树叶子变成了红色,像一枚枚邮票,梧桐树叶子变成了黄色,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像一枚枚金币。
其他树叶也变成了不同颜色,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绿色。
树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是因为秋天气温降低了,树叶里的水分渐渐干了。
树叶里的细胞渐渐萎缩,颜色就变了。
秋天,树叶离开了树枝,飘落在地上。
树叶飘落的时候,像一群小鸟在飞翔。
树叶飘落后,大地就变成了金黄色的地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获庄稼。
树叶的变化,也让人们在收获的季节里,增添了一份美丽的心情。
问题:
a. 文章开头说“秋天到了,树叶发生了变化”,请简要概括秋天树叶发生变化的特点。
b. 文章说“树叶发生了变化”,请简要概括树叶发生变化的原因。
c. 文章描述了树叶飘落的情景,请简要概括树叶飘落的特点。
d. 文章最后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请简要概括秋天的特点。
答案:
a. 秋天树叶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变成了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
b. 树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秋天气温降低了,树叶里的水分渐渐干了。
c. 树叶飘落的特点是像一群小鸟在飞翔,树叶飘落的时候,大地就变成了金黄色的地毯。
d.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特点是农民们忙着收获庄稼。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1/9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
卡尔文)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40 分钟(一)[福州市] 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奥运会游泳场馆里,一场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泳池里,选手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看台上,观众们呐喊助威,为各自支持的选手加油鼓劲。
啊,前三名选手几乎同时到达,到底谁是第一名呢?这会儿谁都还不知道。
选手们背靠池壁,仰头看着场馆里的电子计分板,全场观众也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最后的结果。
成绩出来了,最先到达的运动员以0. 01 秒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的冠军!现在,赛跑、游泳等比赛不光是要争“分”夺“秒”,还要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古代奥运会的各个项目只比出冠军。
1896 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开始用怀表计时,但只能精确到0. 2 秒。
而且,这只怀表能记录的最长时间只有半小时,马拉松赛跑的时间太长,所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有马拉松运动员都没有具体成绩,只有排名。
在人工计时时代,如果两个运动员差不多时间冲过终点,到底谁先谁后,很容易发生争议。
到了1932 年的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自动电子计时取代了人工计时,赛跑的成绩也精确到了0. 01 秒。
2016 年的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架设在终点线上的摄像机每秒钟可以拍摄1 万张照片,能更精准地分辨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
(选自《时间的历史》,有改动)1. 下列对短文用游泳比赛的场景开头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概括了整篇短文的内容。
B. 为引出下文“计时”做了铺垫。
C. 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突出表现了“计时”精确的重要性。
D. 读者对比赛结果很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
2. “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中,加上“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最合适的理由是( )A. 事实就是这样。
B. 说明比赛很激烈。
C. 说明0. 01 秒很短暂。
D. 说明精确计时非常重要。
3.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结果只有排名,原因是( )A. 计时的怀表坏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小学四年级科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0道
1. 题目:太阳是什么?
答案:太阳是一个恒星,是地球周围的一个光源。
2. 题目: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
答案:地球由于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
经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3. 题目:为什么水能够沸腾?
答案:水沸腾是因为受热使得水分子的运动加快,温度达到
100摄氏度时水变成蒸汽。
4. 题目:为什么铁会生锈?
答案:铁生锈是因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从而形成铁锈。
5. 题目:为什么不能在交通灯红灯时过马路?
答案:交通灯红灯时表示车辆通行,行人需要等待,通过等待
可以确保交通的安全顺畅。
6. 题目:为什么春天的天气变暖?
答案:春天的天气变暖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增加,地面温度增加,从而使得春天的气温变暖。
7. 题目:为什么水能在不同形状的中流动?
答案:水能在不同形状的中流动是因为水分子具有自由流动的
特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
8. 题目: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会蒸发?
答案:杯子里的水会蒸发是因为水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快,部分
水分子能够转变成水蒸气并逸出杯子。
9. 题目:为什么汽车需要加油?
答案:汽车需要加油是因为汽车的发动机需要燃料才能运行,
加油可以提供燃料供应。
10. 题目:为什么树叶会变色?
答案:树叶变色是因为在秋天温度下降、光照减少的条件下,
树叶中的叶绿素分解,露出其他颜色的色素。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小学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 (完整版)一、问题一问:什么是说明文?答:说明文是一种用来解释和阐述某一事物特点、性质、原理或规律的文章。
它通常由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
通过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说明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某个概念或知识。
二、问题二问:说明文通常包含哪些部分?答:说明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标题:标题是说明文的名称,用来概括文章的主题。
2. 导语:导语是文章的开头部分,用来引入主题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正文:正文是说明文的核心内容,用来详细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性质、原理或规律。
正文通常由若干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和相关的支持句。
4. 结尾: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用来总结正文内容,并提供一些适当的结论或建议。
三、问题三问:说明文的特点有哪些?答:说明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直接明了:说明文的语言应该直接明了,不使用难懂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2. 简明扼要:说明文应该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信息,避免冗长和啰嗦。
3. 逻辑严密:说明文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4. 事实准确:说明文应该提供准确可靠的事实和数据,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四、问题四问:你能举一个说明文的例子吗?答:当然可以!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种植花卉的说明文示例:标题:如何种植花卉导语:种植花卉是一项有趣而美好的事情,它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环境增添色彩,还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
下面,我将介绍如何种植花卉的步骤。
正文:首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花卉品种。
然后,准备好种子或幼苗,根据花卉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土壤和。
接下来,按照正确的种植深度和间距进行种植,并确保提供足够的阳光和水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除草和施肥,定期修剪花卉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
最后,欣赏属于自己的花园,与花卉共同成长。
结尾: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成功种植出美丽的花卉。
四上说明文阅读练习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
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
⑥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
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
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
2、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特征。
3.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
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虫国杀手”——螳螂①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
然而,蝗卿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
当其他昆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虐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孔一阵。
接下来,螳螂会用它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蝇卿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3班级姓名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0道【导语】说明文在近年的考试中比例逐渐增大,其难度也是越来越高,出题角度也偏向于对能力的考察。
以前考察的文体知识逐渐淡化了,然而体裁文本各不同,阅读理解也有不同文体要求和方法。
常见的“说明文”主要是以表达为主,用来介绍或是阐述某种事情的实用性文体。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海洋波能的利用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水的起伏运动中。
当然,没有水自身的重力,浪亦难涌。
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
海浪的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具有势能;而动能则来于水质点运动。
在深水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
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大,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相当约30亿千瓦电能,其中可利用的约占三分之一。
南半球海洋的波浪比北半球大,在南美、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因之较大。
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大于北。
南海波浪比东南沿海大,平均波高在1.5米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约7000万千瓦电能。
长期以来,人们总想利用这一巨大能量。
现今,淡化海水的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电站等已经问世。
利用波能,必须有波能转换装置。
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一,但都没有本质区别。
波能转换装置是三级组合装置:第一级受波体是将海浪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
装置实体中的受能体直接和海浪接触,将波浪转换为机械运动;而相对固定的固定体与受能体形成相对运动。
第二级中间转换器,其作用是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因为波能经过第一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是因为其水头低、速度慢,而且稳定性也较差。
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间转换器都要起到传输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用。
水动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变为水能,经水轮机再将水能变为机械能。
它在增速、传输、调节上都比直接机械式方便。
气动式则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
它可以减少海水对设施的腐蚀,它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②指纹就是
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
不相同。
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
种类型。
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
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
⑥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
粗细等也有差别。
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
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
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⑨更有趣的是,指纹
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
⑩当婴儿
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
方法,更具体地阐释。
2、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
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特征。
3.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
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
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
“虫国杀手”——螳螂
①静静地呆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仿佛正在虏诚地做着祷告——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
然而,蝗卿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
当其他昆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前那“虐诚”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猎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几下或挣孔一阵。
接下来,螳螂会用它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蝇卿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一节触须,一段跗肢,或是一小片翅膀。
②螳螂凶残,但又美丽,形态千奇百怪。
在温带地区,螳螂种类相对较少,体型较为简单;但在热带地区,螳螂的种类就丰富多了,体型也变得怪异复杂,而且个个都是高超的伪装大师,无论植物的花、叶、枝、树皮……都是它们模仿的对象。
有了巧妙的伪装,蝗娜只需静伏不动,不管天敌还是猎物都很难发现它们。
③螳螂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和较为丰富的食物来源,螳螂便可以过得逍遥自在。
在我国,已知的螳螂种类有100多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螳螂,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虫国杀手”。
1.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2.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文中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所给的两段链接材料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螳螂的。
克隆:一个千年的梦
作为一个梦想,“克隆”在人们心中已经萦绕了上千年。
《西游记》里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拔根汗毛一吹,就可以变出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照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克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克隆”现象。
比如,一个马铃薯,顺着芽头切成块状,分别植人土壤之中,就能“克隆”出一个个马铃薯;从柳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插人土中,就能“克隆”出一棵有根、有干、有枝、有叶的柳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条蚯蚓,一切两段,便“克隆”成了两条,再各切成两段,就“克隆”成了四条。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是,如何在高级动物身上实现这种奇妙的“生命的复制”,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
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直到1997年2月24日,这项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一只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名叫“多莉”的克隆羊。
不要小看这只绵羊,它的出现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带给全世界的震撼。
它改变了动物繁衍后代千古不变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
完全相同的生命体。
国内外科学家对克隆羊的培育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一科学成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挽救珍稀动物,可以培养品种优良的家畜,可以提供某些药物原料。
我国通过克隆技术,利用动物提供为人体接受的移植器官,已经取得成功。
(1)按文章内容填空。
“作为一个梦想,‘克隆’在人们心中已经萦绕了上千年。
”这里的“萦绕”可以换成。
人们迫切地期望能让“克隆”的梦想成为现实,连梦里都在追求,这样的意思可以用成语来形容。
(2)简单地说克隆”就是()
A.蚯蚓的再生。
B.生命的复制。
C.翻录磁带。
D.复印文件。
(3)克隆技术在高级动物身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4)读句子,回答问题。
不要小看这只绵羊,它的出现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带给全世界的震憾。
“不亚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克隆羊的培育成功会令全世界震撼?
(5)这篇科学小品文用《西游记》故事引出“克隆”是什么,它的好处是() A.让人们觉得孙悟空的确神通广大。
B.引起人们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
C.比较容易理解“克隆”是怎么回事。
D.使人觉得“克隆”只是一种幻想。
(6)如果你成为科学家,你会运用“克隆”技术做些什么?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