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模考和分析 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23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测试卷必考点附答案解析L下列对课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学生C.教学计划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D.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在实验中,让你戴上耳机,然后开始由小到大地调节音量,你会从一开始听不见,到开始逐渐能听见。
在你刚刚能够听得见时的音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o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受阈限3.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亲和内驱力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蜂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D.课外活动学作航空模型5•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答案及解析:L【答案】C解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C选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选C o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规律。
首先明确,感觉阈限指的是刺激量的大小,感受性指的是能力的强弱。
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题干中刚刚能够听到音量就是刚刚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刺激量。
因此选B o D 项差别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考生要注意辨别。
故答案选B o3 .【答案】A解析: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认知内驱力,即想要获得知识本身。
故答案选A。
4 .【答案】B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所以B项不属于教育现象。
招教考试试卷和答案分析教师招聘考试考前演练试卷(附答案解析)单选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荣辱观2.( B )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发展生产力3.“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A.赞可夫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4.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C )A.6~11岁B.7~12岁C. 11、12~14、15岁D.12、13~15岁5.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D )A.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6.与“天宫一号”两度完成“太空之吻”的“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7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D )A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完全成熟B实现了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C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D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7.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这种方法是指( b )A.试验法B.实习作业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8.2012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两位院士。
( B)A.孙家栋谷超豪B.谢家麟吴良鏞C.师昌绪王振义D.闵恩泽吴征镒9.通过介绍学习内容要点和有关背景材料,说明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情趣,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是( C )A.尝试导入B.演示导入C.序言导入D.故事导入10.说课是一种科研活动,它的本质是(b )A.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上课B.是一种上课模拟训练C.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D.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11.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a)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12.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1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称为(b )A.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4.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b )A.间接地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高尚的动机D.成就动机15.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微格教学含义的是( a )A.训练单元小B.反馈及时准确C.训练程序合理D.利于综合创新16.()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课程基本理论,以下叙述错误的观点是( )。
A.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B.负迁移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分解C.从课程评价的角度看,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着重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D.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国家课程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基本理论,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A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B、C、D三项:表述正确。
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不包括( )。
A.学制B.课程理论C.儿童观D.课程传统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儿童因素、知识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故C 选项属于内部因素。
儿童观属于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故本题选C。
3.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属于最早的(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特色课程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分类的知识点。
选项A,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属于最早的学科课程。
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C,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题干中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不是从学习者兴趣的角度来设置的,故排除。
选项D,为干扰选项。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4.课程制定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是( )。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测试题核心考点含答案解析1 .孙老师上课时外面突然一声巨响,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向窗外,孙老师非常生气,批评大家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学上把学生这种注意叫做()。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 .人们总结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条规律,体现了思维特性的()。
A.间接性B.抽象性C.直观性D.概括性3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4 .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5 .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案及解析:1、【答案】B o2、【答案】D o3、【答案】C o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继时对比。
4、【答案】A o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5、【答案】D o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示出来。
L〃爱之愈深,求之愈严〃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正面教育与法律约束相结合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C.因材施教D.严格要求与相互信任相结合2 .教育者在制定、执行校规、班规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正确、合理、严宽适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符合()。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以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方法,就是德育方法中的()。
A榜样示范法B.说理教育法C行为评价法D.实践锻炼法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5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oA.知道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及解析:L【答案】D o2 .【答案】C o3 .【答案】B o4 .【答案】B o5 .【答案】D o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熏陶和感染〃,情感陶冶法就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故选择D oL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自我中心性属于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
2.“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可能性B.观摩性C.目的性D.可控制性答案:A解析:最近发展区表示一种差距,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3.在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
这种认知方式称为()。
A.具体型B.抽象型C.发散型D.辐合型答案:C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是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的方面,最终产生许多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心理特征B.心理表现C.心理变化D.心理现象答案:C解析: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具体形象水平答案:B解析: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概括,但所能概括的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儿童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形象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他们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
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距太远的高度抽象概括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处于个人发展的()阶段。
招教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共40分)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人才D. 塑造人格答案:C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任务。
2.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3.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人才D. 塑造人格答案:A解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4.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5.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6.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人才D. 塑造人格答案:A解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7.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8.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9.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人才D. 塑造人格答案:A解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10.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提高国民素质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传承文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老师聘请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化著作是( A)。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育》 D.《志向国》.2.试验教化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杜威 B.斯普兰格C.拉伊D.赞科夫3.使全部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D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C.凯洛夫D.赞科夫4.目前我国教化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化,这反映了教化具有(B )。
A.永恒性 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化制度范畴的是( D)。
A.学校 B.少年宫C.教化考试制度D.教材6.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B)。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C.主导作用D.确定作用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感知学问 B.理解学问C.巩固学问 D.运用学问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A.班级授课制 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9.依据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D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化性相统一原则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育成( C)。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C.好公民D.好儿童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A )。
A.视察法 B.谈话法C.问卷法D.试验法12.课外校外教化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支配活动的详细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化具有( C)。
A.独立性 B.敏捷性C.自愿性 D.实践性二、辨析题:13~1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首先推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化的对象,所以必需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指挥。
初中教师招聘模拟试题解析一、试题分析及解答本次模拟试题共有10道题目,下面将对每道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1. 题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A. 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侮辱B. 对学生进行思想、宗教信仰、政治观点强迫C. 根据个人的特长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D. 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解答:选项A和B违背了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不得进行体罚、虐待、侮辱学生,也不得对学生进行思想、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的强迫。
选项C表明教师有权根据个人特长与兴趣选择教学方法,符合教师的权利。
选项D违背了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原则。
因此,正确答案为C。
2. 题目: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A. 计算能力B. 逻辑思维能力C. 记忆力D. 书面表达能力解答: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能力、记忆力或书面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 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的基本职责()A. 组织教学活动B. 管理学校资产C. 指导学生学习D.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答:教师的基本职责包括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管理学校资产属于学校管理者的责任,而非教师的基本职责。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 题目: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哪项能力()A. 严厉惩罚学生B. 对学生进行歧视C. 善于沟通D. 过分保护学生解答: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善于沟通的能力。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
严厉惩罚学生、对学生进行歧视或过分保护学生都不是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因此,正确答案为C。
5. 题目:教师的业务水平体现在()A. 学生的成绩上B. 教师个人的学历和资历上C. 勤奋与努力上D. 学生的思想与知识水平上解答: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与知识水平上。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测试卷必考点含答案解析L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 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A.有意注意B.无意)主意C.兴趣D.共鸣2.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4.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力口涅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强调得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有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当然包括主观层面得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以及主体的知识经验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故本题选B。
2.【答案】B解析: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答案】B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故本题选B o4.【答案】A解析: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测试卷必考点附答案解析1.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不少学生都以教师的道德为榜样,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等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
A.教育作用B.导向作用C.促进作用D,调节作用2,下列不属于幼儿前识字经验内容的是()。
A.知道文字有具体意义B.理解文字功能用途C.粗晓文字来源D.掌握文字书写能力3.午睡时z一声声可爰的鼾声传来,逗得没睡着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使得快要睡着的小朋友被吵醒,小朋友睡觉打鼾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腺样体肥大B.缺少维生素B族C,缺少维生素ED.大脑氧气不足4.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贝尔B.阿特金森C.艾宾浩斯D.班杜拉5.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标本B.实地参观C.小实验D,帖绒教具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师德修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其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要求之中。
教师自身良好的品德将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榜样。
故本题选B o2.【答案】D解析:ABC选项属于幼儿前识字经验内容,而D选项〃掌握文字书写能力”属于幼儿前书写经验内容。
故本题选D。
3.【答案】A解析:肥大的腺样体及黏脓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分泌物还可积聚于鼻腔内,且不易填出。
故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而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有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
故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理论,对于人的遗忘提出的科学的看法和归纳。
故本题选C o5.【答案】D解析:题干中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贴绒玩具,其属于模具直观。
故本题选D。
L中午吃饭时,花花不小心被烫伤了小手,疼的哇哇直哭。
教师首先进行处理的正确方法是()。
A.冷水冲洗B.肥皂水冲洗C.擦药D.毛巾包裹2.胎教和零岁教育的提倡,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