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6.4变阻器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一节,主要介绍了变阻器的原理、构造、种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于电流、电阻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变阻器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元件,学生对其原理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内部结构。
2.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阻器实物、电路图及相关实验器材。
2.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调光台灯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时,展示不同种类的变阻器及其应用场景。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
实验内容为:连接电路,观察变阻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6.4变阻器学案教案篇一:16.4变阻器教学案九年级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案( 1 课时)- 1 -“三自一引”教学模式自主预习——自信展示——自我提高——智慧引领 - 2 -篇二:《16.4变阻器》教学设计23篇三:九年级物理全册 16.4 变阻器 (新版)新人教版变阻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滑动变阻器、可调台灯、电位器、铅笔芯、灯座、小灯泡、3V电源、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1、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3、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二)新课教学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
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2)实验探究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
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4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会变阻器的使用和维护;4. 探究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结构,理解变阻器的原理;2. 能够正确使用变阻器,掌握变阻器的调节方法;3. 能够分析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实物、电路图、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调节亮度的台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台灯亮度的调节?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结构,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展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动画。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并分析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
5. 实验演示:进行变阻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变阻器概念:……作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路图,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并分析变阻器在该电路中的作用;(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设计的电路图;(具体答案略)(2)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及作用;(具体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效果,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变阻器的应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连接电路(2min)S:改变电池节数S:更换不同材料电阻丝,改变电阻S:串联定值电阻S: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经过一圈一圈的电阻丝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上网、练习,整节课让我感觉内容紧凑、师生互动氛围浓,学生探究欲望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这节课的构思、教法及不足反思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一种仪器要讲清楚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难,关键是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由认识到使用?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前我用大家常见的调光台灯和调音收音机来引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合作用所给的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改变电压和改变电阻都能够改变灯泡的亮度,为了继续探究引出课题“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由于学生对变阻器不熟悉,所以我发了一些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上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比实物发现挂掉了绝缘层,很快就能发现问题,比光看书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
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强化学生对新的教学元件的认识。
随后我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原理全部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表格自己探究。
在电路比较完全的情况下,放手发动学生,就是学生连接错误也有自己更正的机会,况且学生连接错误时我可以拍视频用于评估交流,总结经验。
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问中进步并且从问题中总结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原理,本堂课最成功之处是分析实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找出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以及原理和注意事项。
随后我让学生利用仿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来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随后再次展示课前的调光台灯,学生很快发现台灯两端电压没变,旋钮式一个滑动变阻器,它靠改变电阻来改变亮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4变阻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经验丰富,热爱教学,总是以孩子们的发展为目标,设计有趣而有意义的课程。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变阻器》。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个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情境引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够应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应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进行这个课程,我准备了变阻器、导线、灯泡等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情景的案例。
五、活动过程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
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应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次课程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否能够应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回家后,尝试自己设计一个使用变阻器的电路,以加深他们对变阻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就是我设计的《变阻器》课程,我相信通过这个课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变阻器》这个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情境引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实践情境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和操作变阻器,他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
例如,我可以设置一个场景,让孩子们调节灯光的亮度,从而观察到变阻器的变化。
这个实践情境的引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讲解变阻器的原理是课程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记住。
课型授课时间学生姓名16.4 变阻器【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学习重点】知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按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
【自主学习】1.能改变接入电路中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2.如图所示的变阻器叫做,它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来改变电阻的。
3.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4.家用电器中的变阻器通常称为,它一般可分为式和式两种。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了解变阻器1.教师演示课本上的16.4—1实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可能看到小灯泡亮度,原因是。
2.阅读课本P68-69,并观察滑动变阻器,回答下面问题:(1)能改变接入电路中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3.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有、字样,分别表示、。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对照课本P69-70,完成以下内容: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1)为什么与滑片接触处的电阻丝的绝缘层被刮去?(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3)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2.连接滑动变阻器(1)按图16.4—3连接电路,想一想,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为什么?(2)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你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0,了解变阻器的应用。
1.家用电器中的变阻器通常称为 ,它一般可分为 式和 式两种。
2.电位器可用于 。
【归纳整理】【达标检测】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 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其电阻线是用电阻率 (选“大”或“小”)的 合金线制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4节《变阻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3.通过实验理解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自主预习】1.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2)分类: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和电位器.2.滑动变阻器(1)构造: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制成的.(2)电路图符号: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3)某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100Ω 1.5A”字样,其中“10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0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额最大电流是1.5A。
(4)作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5)使用方法:①应从电阻丝两端的两个接线柱和金属棒的两个接线柱各选一个串联在电路中;②为了保护电路,在通电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合作探究】探究一:变阻器实验:1.用小刀把铅笔剖开,照右上图连接电路,金属夹导线在铅笔芯上移动,当两金属夹之间距离变远时,接入电路中的导体变长(长或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大或小),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大或小),因此灯泡变暗(亮或暗)。
2.通过改变接入导体的长度,能很方便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探究二:滑动变阻器1.认识滑动变阻器(1).观察:滑动变阻器,它有缠绕在绝缘管上的电阻线,外面涂有绝缘漆,它的两端连接在两个接线柱上。
支架上方有个比较粗.的金属杆,电阻很小,金属杆两端有接线柱。
金属杆与电阻丝通过滑片相连。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的。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2).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0.5A”字样,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16.4变阻器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学习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是,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二、课堂导学:
1 1、情境导入:让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可以有多种方法。
例如改变电源电压。
你有什么办法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2、出示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演示课本上的6.4—1,引入到滑动变阻器。
2、学生观察实际滑动变阻器,认识它的结构。
3、实验探究:分别将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看哪种接法能改变灯
泡的亮度。
实验的结论是:联时能改变灯的亮度。
4、实验探究以下的问题:
(1)分别将这几种接法接入电路,探究出可行的正确接法:
(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a.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入电路。
b.滑动变阻器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定值电阻。
c.滑动变阻器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
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e.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f.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5、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是: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必须“一上一下”,且滑片远离一下电阻变大。
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该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中最大阻值是200Ω(该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是0——2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5.注意事项:
五、达标检测:
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
(1)当A接M,D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2)当A接M,C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2.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6-24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
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3. 如图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A.甲和丙B. 乙和丁C. 甲和丁D. 甲和乙
4、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
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
么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如右上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灯
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柱。
6. 由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大,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
来使用,如图,如果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滑片
P1、P2的位置是()
A.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B.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C.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D.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