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
1978--200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了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l 4.23%。
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城市化表现出的特点是()A.人口城市化与综合城市化速度基本同步发展B.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持续减小C.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D.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答案】D【解析】读图,北京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增长速度慢,综合城市化速度发展快,A错。
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呈波动减小,B错。
1989年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89年后又减慢,C错。
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保持均衡水平,D对。
【2】1978—2008年,北京城市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有()①城市化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②滞后城市化表现突出③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以机械增长为④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1978—2008年,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水平提高,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不是城市化的问题,①错。
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综合城市化水平,是虚假城市化表现,②错。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城市化问题,③对。
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④对。
所以C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沙特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石化企业,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
截至目前,沙特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分别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1)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2)①地气候成因是什么?②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3)幼发拉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其河流下游水量的变化特征是越往下游越小,其原因有哪些?(5分)(4)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有哪些?(5)朱拜勒工业城发展石油加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答案】(1)高原等高线较稀疏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 m以上。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的是()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④乡村人口比重回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存在一些列环境问题,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开始由城市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导致乡村人口比重上升。
【考点】该题考查逆城市化现象。
2.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此图说明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农村人口有250万,城市人口有2250万,所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在这类国家由于出现逆城市化,很多城市人口到郊区居住,所以虽然农业人口占10%,但在郊区居住的应不止10%。
图中数据不能反映人口密度。
【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A.巴西B.印度C.英国D.南非【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很高,应该是发达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英国是发达国家。
【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答案】B【解析】该题问的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造成该国城市化水平极高的根本原因,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4】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绿化面积减少等。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
3.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图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B.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答案】C【解析】读甲图可知,该地区乡村或小城镇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该过程应该是郊区城市化的过程。
【2】乙图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B.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答案】A【解析】读图乙可知,该地区中心城区和城市郊区人口不断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由于城市化过程产生一些列的城市问题,导致人口不断向乡村迁移,该过程为逆城市化的过程。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过程。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答案】A【解析】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A曲线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曲线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
答案为A。
【2】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答案】C【解析】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A曲线工业发展起步早,目前工业水平高,表示传统工业的发展过程,A错。
传统工业往往往往要求集中分布,B错。
曲线B所代表的是新兴工业,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C对。
曲线A所代表的传统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而新兴工业的布局相对灵活,往往按照最优区位分布原则分布,D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图表判读,城市化的特点分析,工业类型对比。
3.(原创)下列关于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的发展应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②较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具有起步晚、水平低、常出现与其经济发展不符的城市化现象的特点③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城市化过程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大⑤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答案】B【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的发展应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①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一些欧美留学生仿照西方成立了中国地学会,同时也以单个城市研究为主。
2、1949--1966相对萧条阶段,受苏联的影响,发展不平衡。
3、1967-1977停滞阶段,于与世界水平进一步拉大。
4、1976-1990振兴阶段,中外交流加强,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应用价值。
5、199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地理学显得更加专业化多元化。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往往有多个职能,但不是所有职能都可作为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应是城市主要职能的体现和反映。
或者说,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
科学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
因为,它能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为合理选择建设项目和规划布局提供依据,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城市规模,突出总体规划特点,经济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和功能结构。
城市职能与城市经济活动活动的关系: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而城市经济活动指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中心地理论的评价: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和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给理论的现实性。
2、中心地理论仅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大城市本身就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4、中心地理论强掉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忽视了那些并非子系统中的二级系统后更低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5、在现实生活中也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选择题1. 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
”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根据“1760年”“1851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由“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3.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材料“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