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案主题:《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体会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静静的夜》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课文中人物情感的分析。
4. 课文中夜晚环境的描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使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夜晚的记忆,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静静的夜》,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学习: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情感分析: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环境描绘:学生描述课文中夜晚的环境,并讨论其美丽之处。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旨和教训。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夜晚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夜晚的描绘非常生动和细致,他们对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也表现出很大的关心和理解。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生词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词汇学习,并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
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评估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文来评估他们对夜晚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静静的夜》的文本。
2. 与夜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和描述夜晚环境。
3.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夜晚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一年级音乐《静静的夜》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悟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与文字、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能够向人们展示生命中的美好。
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上,我们选择了一首叫做《静静的夜》的歌曲,它不仅旋律动听,而且歌词充满了感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悟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一、教学目标本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习唱《静静的夜》这首歌曲,熟练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 探究歌曲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内涵,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中愉悦、自信、自由地表达自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音乐的氛围中。
随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等相关信息,并让学生听一遍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到它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讲解在介绍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歌词,让他们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内涵。
例如,歌曲中的“夜晚”代表着黑暗和安静,而“星星”则代表着美好和梦想。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意义。
3. 学习唱歌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唱一遍这首歌曲,让学生跟随着唱。
随后,可以对歌曲进行分段教学,逐一教授每一个部分。
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语音语调和节奏,使他们能够更加流畅地唱出这首歌曲。
4. 调整情绪在唱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好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投入到音乐中。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总结在本次音乐课的总结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这首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而且在音乐中悟出了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静的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2. 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静静的夜》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2. 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夜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夜晚有什么印象?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故事《静静的夜》。
2.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3. 阅读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三、主题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提问: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问: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情感变化?2.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故事情节和主题,强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导入、阅读理解、主题探讨、情感体验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故事《静静的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变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也能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六、创作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位诗人,以“夜”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文字表达夜的美、宁静或是其他感受。
《静静的夜》音乐教学设计课题《静静的夜》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小婴幼儿睡着了》、《摇篮曲》,感受歌曲中优美抒情,轻柔安定的意境。
2: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婴幼儿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示自身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难点提示同学唱的连贯、轻柔、唱准唱好结束语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组织教学三:聆听《摇篮曲》1:请同学上黑板描述你想象中的夜2:教师播放音乐,同学聆听音乐,夜深了,柔柔的闭着眼睛。
3:同学闭眼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流畅的旋律,安定的意境4:复听音乐,让同学自由的做轻柔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定,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四:聆听扮演《小婴幼儿睡着了》1:儿歌《小婴幼儿睡着了》教师将歌曲按节奏念2:同学聆听《小婴幼儿睡着了》,伴奏音乐,教师念歌词3:请同学轻柔的排节拍,体会歌曲意境4:学唱歌曲《小婴幼儿睡着了》,注意唱准唱好结束语5:提示同学唱的连贯,轻柔6:用碰钟敲击节奏×-|×-|······7:两组轻轻为歌曲伴奏,两组演唱歌曲8:交换演唱五:课堂小节,组织下课教学随笔教学内容《静静的夜》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感受2:用欢快的动作扮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重点、难点提示同学有感情的阅读歌词,注意读音的准确,体会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歌词要演唱的轻快干净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组织教学三:扮演《闪烁的小星》1:教师放映描述夜空的幻灯片2:播放录音,请同学用水彩笔和纸做星星,把教室用星星装扮起来3:请同学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月亮,云彩的美丽景象4:播放录音,老师有感情朗读歌词5:指导同学正确朗读注意“闪”念“shan”不读成“san”,读歌词要有强弱6:学唱歌曲(1)想到静静的夜,你演唱的声音应该如何(2)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7:扮演歌曲(1)用小组讨论扮演动作,教师鼓励同学编唱(2)播放音乐,扮演动作8:唱唱名(1)听音乐做银的高低手势(2)师教唱名四:集体舞《星光恰恰恰》1:播放音乐,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2:教师带着同学按课本规定的动作进行集体舞3:鼓励同学设计自身的动作进行集体舞五:课堂小节,组织下课教学随笔同学通过本课学习置身夜空的宁静和安宁,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一文,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夜晚的宁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静静的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静静的夜》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夜晚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静静的夜》,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个人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个人思考,深入理解作者对夜晚的情感表达。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夜晚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夜晚景象的短文。
2. 画一幅夜晚的风景画,展示自己对夜晚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静静的夜》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合作意识进行综合评价。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这篇课文,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认识夜晚的各种声音和光线,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和保护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静静的夜》的文本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夜晚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夜晚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静静的夜》,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观察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自己带来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夜晚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夜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夜晚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组织一次户外夜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静静的夜》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夜晚景象,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写一篇关于夜晚的短文,描述自己對夜晚的感受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一文,了解夜晚的静谧氛围以及夜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培养学生对夜晚的美好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夜晚的美丽。
(2)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夜晚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大自然的感情,树立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感受夜晚的美好氛围,体会作者对夜晚的喜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夜晚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静静的夜》的课件或黑板,相关夜晚图片,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静静的夜》,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印象。
(2)教师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美丽。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静静的夜》。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夜晚美丽的句子或段落。
3. 感悟夜晚的美(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他们心中的夜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鼓励。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夜晚美景。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夜晚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树立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课文《静静的夜》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感悟。
2.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夜晚”为主题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静静的夜》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夜晚的美好氛围有很强的共鸣。
在感悟夜晚的美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都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夜晚的喜爱。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调整作业布置,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案设计1.1 教案背景《静静的夜》是一首描绘夜晚宁静场景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悠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1.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静静的夜》的歌词内容,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夜晚宁静美的感受,陶冶情操。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静静的夜》。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色,表现出夜晚的宁静氛围。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教师播放《静静的夜》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夜晚的宁静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2 教学歌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2.3 教学旋律(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旋律。
(2)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2.4 歌唱练习(1)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和交流。
(2)教师选取优秀演唱进行展示和点评。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静静的夜》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在歌唱练习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歌唱技巧得到了提高。
3.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夜晚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方面的进步。
4.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3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歌唱表现,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
第五课静静的夜教学内容:静静的夜(第五单元第26—31页)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三、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四、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一、聆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三、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四、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一、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
四二拍。
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
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二、歌曲《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
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
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
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歌曲《闪烁的小星》这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
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一到八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的,第9至12小节与第13至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的。
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一、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优选小学一年级音乐《静静的夜》教案设计初探引言音乐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一门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其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歌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优选小学一年级音乐《静静的夜》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案设计,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达到提高音乐素养、促进智力发展、增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静静的夜》是一首曲调悠扬、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的儿童歌曲。
通过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并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
歌曲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学生通过《静静的夜》这首歌曲,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如树叶、星空等;b.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能力目标:a.学生通过歌曲演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b.学生通过歌曲表演,培养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b.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美好与神秘,并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理解歌曲意义:通过播放歌曲或把歌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学唱歌曲:通过教师演示、分音教唱、学生分组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4、表演歌曲:通过学生分组合作,编排表演的形式,如合唱、舞蹈等,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
5、总结:通过学生表演和讨论,总结进一步提高演唱和表演能力的方法,如强化声音节奏、表情细节等。
四、教学技巧1、巧用图片、实物或幻灯片进行导入,唤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扩大教学范围,增加多元化的演唱和表演形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调控教学进度。
3、积极鼓励学生,调整教学方式、进度和方法,扩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范围,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思考1、教师如何合理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主题?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歌唱和表演?3、如何调控教学节奏,保证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接受音乐受教育?六、总结《静静的夜》是一首让人沉醉的儿童歌曲,适合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
第三单元《静静的夜》
第一课时:欣赏《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敢想、敢做音乐家——舒柏特。
师:上节课,上节课布置了让大家自己去搜寻关于舒柏特生平的事迹介绍,谁来说一下(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
幼时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
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
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
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
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
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
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
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听中外不同的“摇篮曲”
师: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师: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
师:2、个别提问听后感
四学习新歌
导言: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舒柏特的“摇篮曲”
1、教师范唱。
(集体哼唱)
2、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师: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
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师: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
师: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
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
师: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
声音要轻柔、甜美。
6、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
(个别小组演唱)
7、教师指挥,学生集体唱歌。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五、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回去后给你妈妈唱一唱,让妈妈评价你唱得怎么样?然后问妈妈小时哄你入睡时都唱过那些《摇篮曲》,自己学一学。
下节课,我让每个同学到台前来唱一唱,听谁唱得最有特点。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