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党伟业陈独秀打倒张勋的精彩演讲-推荐word版 (1页)
- 格式:docx
- 大小:16.49 KB
- 文档页数:2
党的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研究10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1]电影《建党伟业》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辛历程。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炽烈热爱和无限忠诚,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2](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918年11月,一战结束,14万华工浴血奋战为中国赢得战胜国身份。
12月25日,政府派团出席巴黎和会,群情鼎沸。
陆徵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他们大义凛然、据理力争,为维护国家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然而,日本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顾维钧义愤填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代表们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谈失败,积压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陈独秀、李大钊“顺乎潮流,推波助澜”,在他们的发动和领导下,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向北洋政府施压,以夺回山东的权益,五四运动爆发。
李大钊、邓中夏、匡互生、方豪等慷慨激昂地演讲,谢绍敏咬破手指写血书鼓舞士气,他们高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保卫国土、捍卫主权”“严惩卖国贼”等口号,火烧赵家楼。
随后,全国各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把斗争推向高潮,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救国救民,上下求索武昌起义的胜利,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为了“结束王朝,停止战争,走向共和”,孙中山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5年于日本与蔡锷见面,共商讨袁大计,1917年在广州非常国会声讨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
建党伟业演讲稿第一篇:建党伟业演讲稿歌颂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岁月匆匆走过,九十年弹指一挥间。
顾盼往昔,岁月如歌。
九十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难忘。
岁月何曾割断我们真挚的向往;岁月何曾消融我们深沉的感怀;岁月又何曾泼灭我们心中的熊熊的向往,追求崇高信仰的烈火,把信仰扛在肩上,循着历史坎坷的来路,我们寻找那永恒的时间!从小学老师那里,我学会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从历史课本中,我听到了甲午战争和芦沟桥的枪炮声;在图书馆里,我读懂了江姐、刘胡兰;在父辈们发黄的党费证上,我看到了镶着金色镰刀斧头的鲜红的旗帜;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的誓词中,我理解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今天,我还认识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于是我知道:1921年7月的这一天,浙江嘉兴南湖上那只漾着清波的小船,已经闯过了无数的暗礁险滩,满载着祖祖辈辈中国人的希望,浩浩荡荡地驶进了现代文明、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大海洋了。
我——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国家公务员,也许只是一滴水、一粒尘埃,我的生命没有耀眼的光华,我做不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但是,在党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愿意是一颗星星、一个火种,与我的同胞们汇聚成灿烂星空,燃烧出美丽图景,做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因为党的事业就是靠着我们把根深深的扎进人民的心里,靠我们实实在在地工作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出来,农民忙种地需要我们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下去,工人忙生产靠我们进行成本核算,商人忙经营靠我们规范经济秩序,教育的经费靠我们拨付,国防军备、水利工程、市政建设、生态环境等等等等,样样都离不开我们财政人,我们是党的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我们一直在为党工作!所以,我站在这里,才会如此地自豪!我——还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也许没有深刻的思想和远大的目标,但是,在党的感召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坚持着一个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到今天、走向明天,党的事业就是要领着人民过欣欣向荣的好日子,我生长在从贫穷落后走向美丽富饶的中国,享受着党的阳光照耀,我的生命已经与党、与我们的国家、与我们的人民息息相通!我们可以不要宗教、不要图腾,可是我们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信仰!朋友,在浩渺的太空,你看见了璀璨的群星吗?那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我们用共同的信念支撑着党的事业!在世界的东方,你看见了一轮红日吗?那就是我们永远先进的、明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篇:建党伟业《建党伟业》观后感《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部由著名导演韩三平、黄建新指导,两岸三地众多明星参演的史诗级巨作——《建党伟业》,我有幸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这部电影。
电影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说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
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
中华民族在遭受了西方列强和腐朽封建统治半个多世纪来侵略、压迫的暴行之后,终于在辛亥革命中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曙光。
但随着袁世凯盗取了这次伟大革命胜利的果实,大量民主、革命人士遭到胁迫和暗杀,以及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血腥统治再现,使千千万万无辜的劳苦大众、人民老百姓再次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对这种新思想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学习和探索。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长的陈独秀和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与辜鸿铭等人代表的守旧派在辩论会上,就新旧思想文化的精彩辩论和一句句妙语连珠的辩词,令在场的所有人拍手称快,从而赢得了许多学生们的欢迎和推崇,并由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学生之中率先推广开来,这也为他们以后领导学生开展游行、运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青年毛泽东也从这种思想中受到启发,他离开了军队,开始在工人们和劳动人民之间做一些演讲、宣传,教他们学习文化、接受新思想,逐渐地将无产阶级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并且把他们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国内人们对生存的斗争和思考,并没有改变列强依旧欺凌中华的现实。
西方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没有恢复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权益,没有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而是规定德国将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建党伟业》观后感《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以下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建党伟业》的优秀观后感两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建党伟业》观后感一怎样在这个21世纪算得上是个伟大的人?是获得诺贝尔奖还是成为了一个科技的先驱者,亦或是成为了一个人人追捧的明星?我不知道,但在那个国家危矣的年代,所有怀有爱国救国之心并愿意抛头颅撒热血的人们都是伟大的,我们怀念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时代推动着中国改变的伟大可爱的人们。
蔡锷,看似毫无志气实质清明看透袁世凯的举止,他是第一个令我影响深刻的人物,而第一个刻在心头的就是他假借看病为名实质东渡日本,在街上与小凤仙告别的镜头。
我似乎透过了他们,望见了在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下中国各处挥离洒泪不得不分离的人们,又或是踏离国土远渡国外的寻求救国之道的爱国志士们。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那种迷茫未知的时代,又怎么会真正理解当初生活之艰辛、寻求救国之艰难?镜头之二就是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冲过栅栏,冲进章琮祥的家中,而护卫们却也只是站着,没有抵抗,我忽就从中感受到了那股无奈,和他们隐藏在身份下的那股爱国情。
我们无奈,我们须服从命令,我们不反抗,因为我们和你们一样是个知羞耻的中国人!或许我们身份不同,可我们拥有同样的爱国情怀!镜头之三就是在嘉兴南湖的船上,他们唱着国际歌,笑着,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那一股股革命之斗志,那一股股熊熊燃烧的爱国情,在歌声中飘扬着……我们经历过苦难,可我们绝不服输,哪怕我们是现如今只有五十几人的政党,但那也阻不了我们扬起的斗志!熊熊爱国情,遍地开花。
《建党伟业》观后感摘要:电影《建党伟业》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于2011年6月15日正式公映。
主要围绕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展开,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新中国的崛起的精彩故事。
本文主要围绕电影《建党伟业》,阐述作者对本片关键词:几个段落、创新大胆、近代史、人物刻画和阵容引言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全片分几个段落,故事的叙述创新大胆,观影需要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影片对一些人物的刻画很典型,演员阵容强大、电影场面宏大、、、、、、一、电影内容简介电影《建党伟业》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讲述中国革命的先驱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本片主要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个历史事件为着眼点,向观众讲述老一辈革命家,为探寻救国救命之路的心酸历程,并以此展现中国共产党不怕艰险、爱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二、《建党伟业》主要特点(一)、全片分几个个段落前半部分讲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叙述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由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几个段落以时间为序,互相之间的关联不强,也缺乏贯穿始终的线索式人物。
很多人物都是一闪而过,此后再不出现。
本片主要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个历史事件为着眼点,向观众讲述老一辈革命家,为探寻救国救命之路的心酸历程,并以此展现中国共产党不怕艰险、爱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
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精选《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
下面是一些关于《建党伟业》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党伟业观后感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后的知识精英崛起以及最后点睛之笔的“建党伟业”这三个历史时期构成了整部电影。
蔡锷大将军与名妓酗仙的诀别那场戏,令我非常感动。
蔡锷的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包含了对酗仙深深地无奈之情,也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将军对于国家的责任和热情。
片尾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站起来合唱国际歌,大家眼里都噙着泪,眼里充满了幸福和希望!历史,无论对与错,曲与直,我们都得正视它,毕竟它是真真实实的发生在百年前的中国革命前辈的身上!中国共产党带给中国60年和平发展的环境。
由当时名代表,50多名党员发展成今天数八千万党员的壮大组织,我的感想,有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对党的尊敬和诚意。
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做好,那么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才能被建设得更强大。
建党伟业观后感初次观看建党伟业之时,我不禁感叹其巨星之多,情节之紧凑,出场人物之多,涉及事件之多。
如此之多的内容在短短的90分钟之内呈现出来,的确令人目不暇接!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观《建党伟业》有感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举国上下、各界人士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
《建党伟业》这样一部讴歌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的影片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并带着历史和学术的眼观来到电影院观看。
影片是从辛亥革命结束,溥仪退位开始讲述。
其中包括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劳动果实、张勋复辟、二次革命、巴黎和谈、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为线索,再现了当时真实的历史画面,描绘了中国仁人志士为救国而奔走呼喊的全过程。
艺术作品虽有夸张之处,但观看之后仍染难掩内心澎湃的激情,摘录了几段难忘的誓言,虽不完全是历史原话,但无疑都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此精神亦成为我国人永久之财富。
“耻辱,莫大的耻辱,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共和,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可仅仅六年,就出现了两个皇帝,请记住,民国是共和之国,在共和国里,皇帝--这对共和国而言是绝大的讽刺。
”——这是陈独秀在北京大学校园号召万众学生反对张勋复辟而进行的慷慨激昂的演讲。
“民国的精神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然自民国成立以来,平等被无视,自由被蹂躏,博爱精神荡然无存,以先烈无量之头颅,无量之鲜血,所获得共和二字之空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还是我无数先烈为之流血牺牲所换来的共和民国吗?”——这段话孙中山先生斥责共和精神尽毁。
在当时,共和之心深入人心,任何想做皇帝的人以及企图复辟皇权的人都是共和国的敌人,是人民的敌人,是倒行逆施的人间悲剧。
随着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百年来中国人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大会,原以为西方各国从正义的角度来对待中国,没想到巴黎和会只不过是列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强强对话。
弱国无外交,没有人会注意到中国人的感受,参加和会的代表团只能以拒绝签字来向国人做一交代。
巴黎和谈失败的信息传回国内,列强将山东的主权让给日本的消息刺激了国民,积压在国人心头百年的愤怒如火山般喷发。
建党伟业电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第二部分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及五四运动;第三部分是讲这群社会精英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影片中最富有青春和激情的;最“有戏”的的袁世凯,出色地演绎了一个一意孤行,最终众叛亲离的袁世凯。
就任总统时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不会称帝的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可以说,袁世凯是整部电影里刻画得最丰满的一个角色。
全片最深情的蔡锷。
蔡锷与小凤仙火车站的别离戏份,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配上两行夺眶而出的眼泪和深深地拥抱,让人潸然泪下。
全片最有风度的胡适,着装整洁,说话永远慢条斯理。
不论是与辜鸿铭辩论,还是面对学生的挑衅,永远都不急不躁,以理服人。
最富激情的是两位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
这两个布尔什维克同道,演讲时,一个慷慨激昂,一个沉稳坚毅。
尤其是两人的几次私下里讨论,更为共产党创始人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
历史背景:1917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8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
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
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的成功如今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剧情介绍: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
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
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文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
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同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
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
建党伟业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面对残酷的现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甘于失败。
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
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满怀着对实行议会制的真诚和期望而奔走呼号,惨遭北洋军阀的卑鄙暗杀。
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是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
这样那样的救国方案都试过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
在中国的先进分子中,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
这场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1919年9月,迟到了4个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面世。
这本姗姗来迟的杂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克思主义专号。
杂志中有八篇文章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
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更是当时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陌生学说的最全面深入的介绍。
新的思潮,振聋发聩地启发了正在苦苦探寻国家、民族救亡图存之道的中国人。
最先进的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被其吸引,投身其中。
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共产党诞生。
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以此为发端,马克思主义会在此后数十年间,如此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中国。
建党伟业经典语录
“你们不敢杀陈独秀,死了一个,就会有五十个、一百个。
”
“不能与人民为敌。
逆潮流而动。
”
2、陈独秀台词:封建与共和势不两立!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我们应该顺乎潮流,推波助澜。
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它们(北洋政府)不是我们的政府,它们就是列强的帮凶。
我们的目的是爱国,上街游-行,向北洋政府施压!历史的重要时刻就要到了!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誓死力争!爱国无罪!
世界上谁最尊贵?我们劳工最尊贵!人们吃的、穿的、住的都是我们劳工做的,可是我们的生活仍然无比艰难,这合理吗?大家拼命干活儿,却吃不饱,穿不暖,住不踏实,这合理吗?
3、李大钊台词:马克思说:“人人平等,世界大同”。
自你(陈独秀)入狱,举国震动,人生辉煌,不过如此。
4、谭嗣同台词: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
5、警-察台词:有冤情去检察厅起诉,你跑到这儿来喊什么冤哪?学生答: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6、毛泽东台词: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可曾听说过学生杀人放火的典故,这是被-逼无奈的反抗!大骂学生是暴徒是野蛮,大义何在?
政府为何要查封《湘江评论》?因为我们说了真话,他们害怕我们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
7、胡适台词:凡事须以理服人,他们不可以批判吗?马克思的学说只是个理论,岂可东效西颦、邯郸学步。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这十年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影响中国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接连发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建党伟业》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条不紊的展现出来。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他们的激情是当代青年无法企及的。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的曙光。
他们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生、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
那是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它——中国共产党将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
2019《建党伟业》观后感800字五篇《建党伟业》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2019《建党伟业》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2019《建党伟业》观后感800字<一>在公司组织观看《建党伟业》前,各大媒体已经沸沸扬扬地报道了该影片,很多人是冲着“强大的明星阵容”这个看点去的,其实影片最大看点是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展现了一群年轻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以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蔡和森等风云人物在那个血雨腥风地时代为国家民族而赴汤蹈火探索救亡之路的历程。
这部影片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用不同空间发生的真实的历史事件结构起来,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演员表演地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影片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也让我为之沸腾。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震撼的是“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那群年轻人为了国家民族救亡而呐喊,同样让我肃然起敬和钦佩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到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影片让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的抗战演讲作者:丁英顺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4期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与改革家、民主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位口才卓绝、极富感染力的天才演说家。
从青年时代在安庆藏书楼发出“安徽革命第一声”,到晚年在江津聚奎中学做最后的抗战演说,陈独秀一生的演讲足迹遍及安庆、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各大城市,对当时的社会各界影响甚大。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陈独秀自南京老虎桥监狱出狱后,沿长江溯流西上,迁武汉,入重庆,最后寓居江津石墙院。
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陈独秀依然秉持“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的个性,“身处艰难”仍投身于抗战救国,在大后方多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精彩演讲,为抗战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
武汉——刚出牢狱就全身心投入到抗战宣传中1937年8月23日,身陷囹圄5年的陈独秀因抗战全面爆发而提前获释出狱。
此时全民抗战浪潮席卷全国,国共合作渐呈佳境。
陈独秀在南京短暂休憩后,于9月12日来到中国抗战中心武汉,居住在武昌城双柏庙后街的一幢旧式民居中。
此时的陈独秀开始全身心投入全民抗战的宣传中,从1937年10月6日到11月21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他先后应邀在华中大学、武昌艺专、汉口市立女中、汉口青年会和武汉大学等处发表抗战演讲,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陈独秀在武汉的首次演讲是在武昌华中大学的礼堂里。
据《大公报》报道,1937年10月6日晚7点左右,华中大学的礼堂内已经挤满了青年学生,大门外站着两个黑衣警察,执枪阻止一片黑压压的群众进门。
这时,陈独秀“从猛烈的掌声中,由华中大学学生抗敌工作团的同学陪伴着走上讲台”,“群众的狂热使他微微有点兴奋,枯干的面色泛着红。
他老了,头顶秃了半个,发已斑白,留着短须。
……倔强的风骨随时表露着,一件灰色袍子,失去了光的皮鞋,依然是寒士风度”。
陈独秀上台后开宗明义地说道:“全国要求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
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无私奉献精神作者:徐光寿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5期关于建党伟业中陈独秀的重要贡献,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指出:陈独秀这个人,“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
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创造了党……有功劳。
”一、社会名流主导建党:背叛了自己的家族(一)作为社会名流的陈独秀说陈独秀是社会名流,应该不会引发异议。
我们可从下面史实来看:从五四运动到建党,陈独秀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同时兼任名刊《新青年》主编。
1917年元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当时的北大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国立大学,在国内只要说到“大学”,所指就是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之下就是文科、理科两个学长。
陈独秀做的是当时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是由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签署的任命状。
说是“社会名流”毫不夸张。
他在北大三年多,文科学长做了两年多。
当时的广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省份,因为不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而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党(先中华革命党后国民党)人控制的省份,有相对的独立性。
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陈独秀虽然仅做了九个月,但陈独秀这个委员长不仅有职有权——省长陈炯明把广东全省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陈独秀办教育,汪精卫、胡汉民只是其中一般的委员,而且待遇丰厚——月薪300块大洋。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1917年初随着陈独秀迁至北京。
在上海期间《新青年》发行量只有两三千册,影响力并不太大,但到了北京大学,借助北大的平台,《新青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和优秀的作者,还有着高质量的读者群体。
就在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欺凌之际袁世凯、张勋却妄图复辟。
面对如此逆历史潮流之举,举国上下的有志之士被激怒了。
面对是共和还是封建,是民主还是专制,陈独秀与李大钊来到了大街上,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第一幕陈耻辱莫大的耻辱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共和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可是近六年仅仅六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两个皇帝请注意民国是共和之国在共和国里做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群众好李打倒张勋(打倒张勋)打倒溥仪(打倒溥仪)打倒张勋(打倒张勋)打倒溥仪(打倒溥仪)陈辛亥革命共和口号喊得震天响然山野之间依然有人祭祖祀孔不解民主自由之真谛回顾近数十年历史每逢共和革命失败一次皇权思想便会回潮一次袁世凯张勋的复辟就是如此工友们工友们封建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那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倒群众这样的大事我们这些穷做工的有什么关系李工人的工字怎么写甲一横一竖一横李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工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这天下的主人乙坐天下的主人能有这样的好事儿李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叫马克思的洋人说的这个洋人的主张便是要人人平等世界大同依照这个主张俄国的工人已经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工友们马克思说的革命必将普及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工人也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面前的这个黑暗的腐朽的只会欺压和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士兵上)兵甲你好大的胆子敢在这宣传反革命思想活得不耐烦了跟我走(两士兵拉拽李大钊,准备带走,陈独秀拉拽官兵李大钊转身)李工友们这个世间已经燃起了两道火焰,一道是封建专制,一道是民主共和,专制的火焰只有用鲜血才能浇灭,但共和的火焰却是永远不会再熄灭的未来老工拥有的将是整个世界劳工万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其中以李大钊为代表。
在李大钊出狱后就曾就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与陈独秀进行了一次交谈第二幕陈我有个预感,中国要出大事儿了李有关巴黎和谈啊陈如果谈判成功,举国欢腾如果失败李那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将会像火山一样爆发陈你最近在研究什么李俄国革命陈(大笑)胡适真没说错你在你心中唯有俄国的庶民革命李这是山穷水尽诸路皆不通的最后选择陈最近张东荪、梁启超等连续发表文章,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主张劳资协调,发展资本主义。
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电影的所有参与和投资方,紧接着是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出现乌云压顶,风雨欲来的场景。
电影解说: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社会残破,民不聊生。
屏幕中央四个红色大字:建党伟业。
背景是被炮火烟雾笼罩的城市,一队革命军在红旗引领下顺马道冲上城墙,旗手攀登云梯到了城门楼最高处挥舞旗帜,士兵们举枪欢呼胜利,远处太阳刚刚升起。
字母:1911年10月10号,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序幕,清王朝濒于灭亡。
上海,各界人士汇聚沪军都督府,张謇走上前台,张謇伸手一请,陈其美阔步戎装阔步上台,看了一眼张謇,转身走到话筒前,抬手止住掌声。
大家愕然回首,一个身穿风衣的高大男子走出人群,他是光复会领袖陶成章。
张謇插话:~~~。
陈其美说:~~~。
大家议论纷纷,陈其美一看拔出手枪,对天鸣枪,他用手怒指陶成章说:~~~。
陶毫不畏惧,一把拉开风衣慢慢转身,诸位一看他身上竟绑着炸药,纷纷躲避。
他手拉引线,看着台上两人。
身后穿着学生装的蒋介石冷冷盯着陶成章。
大海中一艘客轮,船头同盟会领袖孙文一身白西装迎风站立,目光深邃。
1911年11月,他从海外启程回国。
1912年1月1号,南京火车站欢呼的人群,正装的军乐队。
外罩灰色大衣的孙文走下列车挥手致意,陈其美在他身后。
黄兴向他行军礼握手,他走到身穿黑色礼服的宋教仁面前,两人热烈拥抱。
民众在一旁欢呼:民国万岁!当晚10点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文任临时大总统。
鼓瑟声升起,成立大会上,孙文向大家深深鞠躬。
1月14号,上海广慈医院,护士倒了一杯水盖好了杯盖,放在陶成章的床头,向他点头示意后护士离开。
门口有保镖守卫,这是走廊的另一端有人在门外偷看,他是蒋介石。
护士沿走廊走进了护士房。
一身黑色风衣的蒋介石也跟着走进了护士间。
他看左右无人关上了门。
夜深人静,门口的保镖翘着二郎腿端着搪瓷大茶缸打开盖喝了口水,他腿上放着报纸。
2019年建党伟业陈独秀打倒张勋的精彩演讲-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建党伟业陈独秀打倒张勋的精彩演讲小编精心推荐
陈独秀:耻辱!莫大的耻辱!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共和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可是仅仅六年,仅仅六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两个皇帝!请注意民国是共和之国!在共和国里做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打倒张勋!打倒溥仪!
众人:打倒张勋! 打倒溥仪!
陈独秀:辛亥革命,共和口号喊得震天响!然山野之间,依然有人祭祖祀孔,不解民主自由之真谛!
回顾近数十年历史,每逢共和革命失败一次,皇权思想便回潮一次! 袁世凯张勋的复辟就是如此!
同学们!同学们!封建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 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