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一、总则1.1 为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疫病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人员、设施、设备和猪群。
1.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猪场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2 生物安全委员会下设以下部门:(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2.3 各部门职责:(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3.1 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划分(1)猪场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个等级。
(2)红区:猪舍、隔离舍、饲料库等区域。
(3)黄区:生产区、管理区等区域。
(4)绿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
3.2 人员管理(1)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2)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猪场,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猪场。
3.3 车辆管理(1)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进行消毒,不得携带外来物品。
(2)车辆进入猪场后,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得进入猪舍和猪场内部。
3.4 物资管理(1)饲料、疫苗等物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物资。
(2)物资储存场所必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3.5 消毒管理(1)猪场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猪舍、道路、设备、工具等。
奶牛场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范文一人员管理制度(一)门卫管理制度1、严禁闲杂人员入场,公物出场要有手续,出入车辆必须检查,未经养殖场负责人批准或陪同,谢绝一切对外参观。
2、严禁非工作人员在门房逗留、聊天,严禁其它家禽、家畜等动物进入场区。
3、搞好门口的内外卫生及防疫消毒工作。
非生产车辆严禁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必须严格消毒。
4、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不迟到早退,要不定时察看责任区全部财产,因工作不负责任,丢失损坏财物,照价赔偿,损失重大的,解除劳动合同。
(二)职工管理守则1、严格遵守奶牛场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责尽职,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做好出勤登记。
3、认真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手续。
4、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严禁喧哗打闹,不擅离职守。
5、严禁在养殖区吸烟及明火作业,安全文明生产,爱护牛只,爱护公物。
6、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7、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积极为奶牛场的发展和振兴献计献策。
二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1、防疫规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净化奶牛主要动物疫病,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2、职工进入生产区要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
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3、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
新员工必须持有当地相关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方可上岗。
4、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特殊情况需要养狗,应加强管理,并实施防疫和驱虫处理,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
5、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
污水、粪尿、死亡牛只及产品要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器具和环境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6、当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按规定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防控措施。
7、所用消毒剂应选择国家批准的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危害以及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一、总则为保障养殖场环境卫生,预防动物疫病传播,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确保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所有动物饲养、管理、防疫、销售等活动。
三、卫生管理制度1. 养殖场入口管理(1)养殖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
(2)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需穿着专用工作服、鞋帽,并接受体温检测。
2. 场内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垃圾,保持场内清洁。
(2)饲料仓库、兽药仓库、饲料加工车间等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霉变。
(3)饲养舍内定期进行清扫、消毒,确保动物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3. 饲养管理(1)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动物营养需求。
(2)饲养员应定期观察动物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确保动物群体免疫率达到要求。
4. 疫病防控(1)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检测。
(2)发现疑似疫情,立即隔离病畜,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3)加强疫病防控宣传,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
5. 员工健康管理(1)员工上岗前需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勤洗手、戴口罩。
(3)员工应接受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疫能力。
四、监督与检查1. 养殖场应设立卫生监督小组,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2.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养殖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六、具体实施措施1.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责任。
2.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健康。
4.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5.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通过以上措施,养殖场将实现环境卫生、动物健康、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进出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养殖企业的出入管理,保障养殖场内安全、有序进行,避免外来疾病的侵入,保障养殖动物的生长健康,制定养殖进出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包括养殖场内工作人员、访客、外来车辆等的出入管理。
三、出入管理规定1. 入场流程(1)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必须遵守门卫人员的指引,进行检疫查验。
(2)凡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统一的工作证,外来人员必须在门卫处登记并领取访客证。
(3)进入养殖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入场。
(4)在入场时,门卫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有违规行为的人员将被拒绝入场。
2. 出场流程(1)所有离开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必须经过门卫处的登记和检查。
(2)离开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离开,未经许可擅自离开的将受到处罚。
(3)离开养殖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出场。
(4)门卫人员要在人员、车辆离开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违规行为。
3. 访客管理(1)凡邀请访客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提前报备门卫,访客必须在门卫处登记并领取访客证。
(2)访客需遵守养殖场规定的行为准则,严禁随意触摸动物,喂食动物等行为。
(3)访客在参观过程中必须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引,不得擅自闯入禁区。
4. 物资管理(1)进入养殖场的物资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2)离开养殖场的废弃物必须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物资的调拨、使用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做到明明白白,规规矩矩。
四、责任制度1. 养殖场管理人员责任(1)养殖场负责人必须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做好出入管理工作。
(2)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进出人员、车辆的认真核实和检查,确保安全有序进行。
(3)对于违规行为,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2. 门卫人员责任(1)门卫人员要严格执行出入管理流程,不得擅自放行任何人员、车辆。
(2)门卫人员要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细致检查,对违规行为要立即制止并报告领导。
养殖场管理规章制度一、生猪养殖场种猪引进制度(一)猪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种猪来源于非疫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二)引进的种猪要求按照GB16567标准检疫合格,并隔离饲养30d,确认为健康者后合群饲养。
(三)引种时索取发票、系谱、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并签订质量和服务合同。
二、生猪销售运输管理制度(一)出栏生猪应按照GB16549检疫合格,方可出售;(二)在休药期内的生猪不应作为食用生猪销售;(三)禁止销售病、死猪。
(四)运输生猪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五)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六)在县境内应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出县境应凭《动物检疫合格证》和《出县境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运输生猪。
生猪养殖场饲养管理制度一、宜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二、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三是夏天降温、冬天保温,保持生猪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四、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使猪舍空气境质量符合NY/T388标准;五、猪饮用水质符合NY5027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七、经常清洗消毒饮水、饲喂料槽和工具。
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一、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免疫程序,抓好生猪免疫接种;二、严格猪场环境、猪舍和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出;三、制定疫病监测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四、发现疫情应及时立即向当地县(区)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或扑杀;五、病死猪、疫苗废弃瓶等废弃物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七、猪场禁止饲养其它畜禽。
生猪养殖场使用饲料管理制度一、使用的配合饲料、浓缩料应来源于具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预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批准文号;二、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要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养殖场活畜出入场管理制度
1、从外地引进活畜时,要首先调查、了解产地疫情流行情况,只能从无疫区县且取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健康群中购买。
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并签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启运。
2、运输工具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其他动物。
不得在疫区停留、饮水、饲喂。
3、运回场后,要经隔离饲养三十日以上,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定健康无病,再经免预防接种、驱虫、全身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4、出售或调出畜禽时,要按规定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前报检,经检疫检验健康发给《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
5、装畜禽由本场职工进行,外来人员不
准入舍挑选。
6、装载车辆不准进入场内,而且要严格消毒,取得检疫部门发给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3篇养殖场管理制度材料为了防止养殖厂发生疾病传染事故,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WTT今天为你整理了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养殖场管理制度范本篇一一、设置养殖档案专卷专柜,并专人管理。
二、对生产和防疫各环节及时、准确、如实记录,填写生产和防疫记录表格。
三、养殖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和防疫记录,并按类别、时间等归类装订成册。
四、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审核生产记录,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向场长汇报,以便随时纠正。
五、每项生产和防疫记录最少保留2年。
六、应当销毁的档案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作好销毁记录,长期保存备查。
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一、定期对动物疫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了解免疫状态,选择最佳免疫时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二、积极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抽查。
三、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畜,并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四、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或专家现场诊断。
五、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控制扑灭措施,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彻底清理消毒,场内人员、物品不得外出。
六、对于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
七、接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和指导。
八、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每月上报一次,即每月1-2日上报上月的疫情监测及疫情情况,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立即报告。
消毒制度一、养殖场大门处必须设有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浓度。
二、养殖场内应设有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三、进出场车辆、人员及用具要严格消毒。
除经消毒池外还应经紫外线消毒,进出场生活区消毒10分钟,生产区消毒15分钟,并更衣换鞋。
四、场区内每周消毒1-2次。
场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周消毒1次。
五、畜禽舍内每周至少消毒1次。
饲槽、饮水器应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清洗1次。
六、消毒药应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性,不会在动物体内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养牛场规章制度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养牛场规章制度养牛场规章制度篇一:养殖场管理制度养殖场管理制度规范为了保证本场养殖畜禽的安全与质量,根据相关准则规章和要求,现制订我场管理制度如下:一、动物免疫制度1、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
2、本场所饲养的动物实行常年免疫,技术人员要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好各种疫苗的采购计划。
3、对于本场所用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藏,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4、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检查,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
5、要严格控制剂量,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
6、防疫器械要严格消毒,勤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反应要及时救治。
7、每次防疫时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8、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
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
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9、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二、用药制度1、严格免疫操作规程。
冻干苗应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严禁反复冻融使用。
油佐剂或水剂苗严防冻结,应在4-8条件下保存。
冻干疫苗按要求的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按规定的方法保存和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保证疫苗注射剂量注射器械、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2、根据本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最佳驱虫药物,定期对畜群进行驱虫,使用抗菌药物在鸭群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畜群进行群体投药预防,防止发病。
3、使用的药物应为有国家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的产品,疫苗还应是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保存的产品。
4、杜绝使用含有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化学药品。
5、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养羊场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门禁制度,禁止外来人员进入。
2、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和羊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消毒后方可进入,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非生产人员及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生产区时,更换防护服,消毒后方可进入,并遵守本场防疫制度。
3.场容要整洁。
搞好羊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填干水坑,以防蚊、蝇孪生;4、羊舍周围环境每____周消毒一次,小区周围及生产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一次,生产区大门口、羊舍入口消毒池中消毒液应定期更换。
5.羊舍、羊体要经常保持清洁。
羊舍内春、夏、秋每月消毒一次。
剪毛后l-____周药浴一次,间隔一周再药浴一次。
每年春秋驱虫两次。
对寄生虫严重地区,要增加驱虫次数。
可用“虫克星”等粉剂口服或针剂肌肉注射驱出体内外寄生虫。
6、每批羊调出或转群,羊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圈____天。
7、羊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
8、羊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
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羊及其它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羊的配种工作。
9.场内要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
10.每天坚持打扫羊舍卫生,粪便要及时清除。
保持饲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要定期消毒。
11.按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进行预防注射。
每年春秋接种四联苗(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羔羊痢疾)、布病菌苗。
对易感地区还要注射口蹄疫疫苗、羊痘、Ⅱ号炭疽芽孢。
12.发生传染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羊,迅速向畜牧部门报告。
加强对病羊的治疗。
并对健康羊和传染病可能涉及的羊群进行预防接种。
13.传染病羊要设专人管理,固定用具,并要特别注意卫生消毒,工作期间必须穿工作服,工作人员要进行清洗、消毒。
14.被传染病污染的羊舍、运动场、用具、饲槽、工作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焚烧垫草。
粪便经发酵处理后方可使用。
15.因传染病死亡或急宰的病羊,必须经兽医人员检查,并在兽医人员指导下处理。
养羊场管理制度(二)羊场是羊的重要外界环境条件,为羊创造一个符合其生理要求和生产需要的良好生活环境,是养好羊的先决条件。
养殖场管理制度一、自觉遵守《____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积极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配合元宝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三、自觉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以及抽样和监测。
四、引进和出售畜禽时,积极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取得检疫合格证明方引进和出售,并对引进畜禽进行隔离观察,经检疫确无疫病才并入大群饲养。
五、建立健全兽药及生物制品的购买和使用制度。
不购买和使用来历不明兽药产品及生物制品、假劣兽药及生物制品、禁用药、人用药和无进口兽药许可证的进口兽药,认真做好购买和使用记录。
兽药和生物制品保存堆放时,按照兽药和生物制品说明及物理特性,分类堆放。
如需要冷冻的药物和生物制品则按照要求放入冷冻柜,要求避光的则放入暗室。
六、从事畜禽养殖,按照法律法规要求,遵守下列行为:(一)不违____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使用或添加国家明令禁止饲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二)不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潲水饲喂畜禽;(三)不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的物质饲养畜禽;(四)不用垃圾或塑料等作为燃料煮潲水、取暖和煮饭;(五)人畜(禽)居住分开、畜禽养殖分开;(六)不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____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七、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养殖档案,配备专门的档案盒,并载明以下内容:(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五)____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畜禽档案保存____年以上;种畜禽场依法经营,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和系谱证“三证”齐全,归档并长期保存。
八、猪、牛、羊等实行标识管理。
按农业部规定使用耳标、电子标签、脚环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并按规定加施畜禽标识。
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证养殖厂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确保养殖厂财物和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出生产经营场所的外来人员。
三、、具体规定
1、凡进出养殖厂所有外来人员,需由大门值班保安进行
登记,由接洽人员核准后,在指定的接洽场所完成接洽工作。
2、告知,如:指定的接洽场所禁止吸烟,场所内的电气设备禁止随意打开或关闭。
3、养殖厂管理人员严格管理本厂,严格控制非本厂人员进出情况。
4、凡进出养殖厂所的所有外来人员,禁止吸烟及禁带火种进入场所。
进入前由相关负责人介绍注意事项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5、未经许可,任何外来人员不得进入。
6、相关负责人还需审核相关单位及人员资质证明,做到持证上岗。
7、政府及其它嘉宾等参观人员,入厂时先由工厂人员进行接待,再由关部门负责人带领参观,参观完毕出厂时签注出厂时间。
8、外来人员参观非经准许区域或核心区域,必须由厂长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