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重点题型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342.70 KB
- 文档页数:11
光学物理题型总结归纳光学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在学习光学物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归纳这些题目,本文将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方面,对常见的光学物理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光的传播在光学物理中,光的传播是一个基础的概念。
光的传播可以分为直线传播和曲线传播两种情况。
对于直线传播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通过给定的条件来求解光线的传播路径、传播时间等问题。
而对于曲线传播的情况,我们需要运用光的全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等原理,来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角度等问题。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一个界面时发生的现象。
在光的反射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光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反射定律等内容。
通过理解和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可以解决涉及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夹角关系的问题。
例如,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当光线斜入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反射定律给出。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研究光的折射问题,我们需要掌握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等概念。
折射定律表明,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而折射率则是描述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对光的折射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可以解决涉及到求解折射角、入射角等问题。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光波相互叠加产生干涉条纹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光的相干干涉和光的干涉色彩。
在光的相干干涉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两束相干光线的干涉问题。
通过运用光的干涉定律和干涉条纹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解决涉及到光的相位差、干涉级等问题。
而在光的干涉色彩问题中,我们需要了解和应用薄膜干涉和厚度差干涉等原理,来研究光的颜色和干涉条纹的特性等问题。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即光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
这一原理也是光学成像的理论基础。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与反射面的交角叫做入射角,光线与反射面的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2. 光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与折射界面的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光线在折射界面上的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2. 光的折射满足折射定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3. 光的折射还满足折射公式,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是指光线穿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偏转现象。
这一现象导致了光的分光。
2. 光的色散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公式来定量描述。
五、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穿过透镜或者反射镜时,在焦点上形成清晰的像的现象。
光学成像包括了实物的成像和虚物的成像两种形式。
2. 实物的成像是指物体放置在透镜或反射镜的一侧,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形成放大的实像。
3. 虚物的成像是指物体放置在透镜或反射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形成减小的虚像。
4. 光的成像可以用凸透镜公式和凹透镜公式来定量描述。
六、物质的透明、吸收和反射1. 物质的透明是指物体对光的传播的特性。
透明材料可使光穿透并形成清晰的像。
2. 物质的吸收是指物体对光能量的吸收。
吸收光的能量会导致物体产生热。
3. 物质的反射是指物体对光线的反射现象。
反射的光线可以组成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图像。
七、光的波粒二象性1.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可以表现出波的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八上物理期末专题训练光学作图6种常考题型常考题型一:光直线传播作图在图中,请画出小明同学透过学校围墙的小洞观看到校园内的范围(围墙及小洞如图所示)。
【解答】由眼睛和小洞的上边缘可以确定观察范围的最上面的边缘;由眼睛和小洞的下边缘可以确定观察范围的最下面的边缘,两者之间即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如右图所示。
常考题型二:光反射现象作图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
请在图中画出由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解答】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右图所示。
常考题型三:平面镜成像现象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镜中的像AʹBʹ。
【解答】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右图所示:常考题型四:光折射现象作图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解答】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右图所示:常考题型五:透镜光路图作图如图所示,根据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找出凹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O为光心)。
【解答】作一条与入射光线平行且通过光心的直线,根据凹透镜的特点,这条直线即为主光轴;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该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焦点F,如右图所示:常考题型六:眼睛和眼镜视物作图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平行的入射光线经过近视眼晶状体折射后对应的光线。
【解答】晶状体相当于是一凸透镜;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这是近视眼;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如右图所示。
光学问题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 .f f f >>甲乙丙B .f f f >>丙甲乙C .f f f <<甲乙丙D .f f f <<乙丙甲 【答案】B【解析】【详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 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 u f 甲甲>>,所以2u u f 甲>>;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2u f 乙>,所以2u f 乙<;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f u 丙>;所以,f f f 甲乙丙>>。
故选B 。
2.有一个焦距为f 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 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 处,在此过程中( )A .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 .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C .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D .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详解】A .从4f 向2f 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 .当物距等于2f 时,像距等于2f ,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 ,故符合题意;C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 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 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 .从4f 向2f 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 继续向1.5f 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3.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中考物理光学重难点知识及经典例题汇总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初中物理光学重知识点及题型归类(人教版)一、光学基础综合一、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其颜色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显色原理:同色光透过→人眼,异色光吸收——同色透过,异色吸收注意:无色透明物体可以透过所有色光。
2.不透明物体(其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显色原理:同色光反射→人眼,异色光吸收——同色反射,异色吸收注意: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应用1.影子1.画图(光线:实线+箭头)2.人经过一盏路灯,影子先变短后变长靠近路灯,影子变短;远离路灯,影子变长。
应用2.小孔成像实验考点梳理1.画图(全部实线)嗯2.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上下、左右都相反3.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4.若孔太大:不成像,光屏上会出现一片光亮。
5.左右移动问题(如何让像变大):物体靠近小孔,或光屏远离小孔。
技巧:物近像远像变大6.上下移动问题:物体向上移动,在像向下移动。
技巧:物像跷跷板,高低都相反。
7.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树叶间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三、光的反射应用1.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应用2.水中倒影应用3.平面镜成像1.原理图2.特点:①等大: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等距: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相反:像与物体左右相反⑤虚像: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技巧:等大、等距、垂直、相反、虚像3.实验考点梳理①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会使成像更清晰;②使用玻璃板不使用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③使用棕色玻璃板的原因是:使成像更清晰;④用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⑤玻璃板未与纸面垂直的影响: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⑥玻璃板太厚的影响: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会成像,两个像不重合难以确定像的位置;⑦在玻璃板后放光屏的目的是:确定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⑧眼睛在点燃的蜡烛一侧观察像;⑨未点燃的蜡烛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a.玻璃与桌面不垂直(优先答);b.玻璃板太厚;c.点然的蜡烛已经烧短一部分。
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1页)1.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针孔照相机。
如果在针孔前放置一枝点燃的蜡烛,就会在半透明纸上看见蜡烛的像,下列关于该针孔照相机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照相机利用的是小孔成像现象 B.半透明纸相当于光屏,在上面看到的是蜡烛倒立的像C.保持外筒不动,将内筒向后移动所成的像会变大D.使用时应将针孔对着较亮处,内筒内则越暗越好2.如图的现象叫做“小孔成像”,现保持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中间换成有三个位置较远小孔的不透明的物体,会在光屏上看到的现象是( ) A.仍成一个倒立实像,但会更亮一些B.会成三个像每个像的大小为现在的三分之一C.成三个倒立实像,每个像大小相等D.无法成像3.如图的手影是由于 形成的,当将手远离墙壁时,留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光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
四幅图为我们展示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事例说明了光具有能量的是 ,说明光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 . 阳光下太阳能灶 b.激光能在钢板上打孔 c.通过光纤传到的图像信 d.红绿灯是控制交 能把水烧开 息,医生能看到病人体内 通的信号的病灶5.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专题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3页)1.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说明镜面反射的图是()2.在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173.如图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度,则反射角是度。
此时将纸板右侧沿ON 向后折,看到的现象是,这可以说明。
4. 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并在图中画出,小明AB C DA B C D看到小猫的光路图5.如图在较暗的教室里,用胶带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然后将白纸挂在黑板上。
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我们从侧面看,白纸照亮了而镜子却是很暗,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
物理光学常见题型解析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等现象。
在物理光学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题型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折射题型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奈尔定律,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出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以一个典型的折射题为例:当光线由空气(折射率为1)入射到水(折射率为1.33)中时,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解析:根据斯奈尔定律,入射角记为i,折射角记为r,空气与水的折射率记为n_1 和 n_2,则有sin(i)/sin(r) = n_2/n_1。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in(30°)/sin(r) = 1.33/1。
解方程得折射角 r = sin^(-1)(sin(30°)/1.33)≈ 21.18°。
二、反射题型反射是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的现象,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以一个典型的反射题为例:一束入射光线以45°的角度照射到一个平面镜上,求光线的反射角。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此光线的反射角也为45°。
三、干涉题型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产生的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两种情况。
以一个典型的相长干涉题为例:两束同频率的光波以相同角度入射到一个薄膜上,如果两束光波的光程差为半波长,求干涉的相对强度。
解析:当两束光波的光程差为半波长时,两束光波相长干涉,干涉的相对强度为完全相长干涉,即干涉增强,干涉条纹明亮。
四、衍射题型衍射是光线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的现象。
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产生衍射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的明暗条纹。
以一个典型的衍射题为例:一束光通过一条宽度为a的狭缝照到一个屏幕上,屏幕距狭缝的距离为D,求屏幕上最亮的主极大的位置。
解析:根据夫琅禾费衍射公式,最亮的主极大位置满足sinθ = mλ/a,其中m为正整数,λ为波长。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不同。
如图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间距为d,斜射到较厚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下列现象可能的是()①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②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③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等于d;④两条出射光线不再平行。
A.②③④B.②C.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每条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后最终折射出来的光线都与初始入射光线平行;紫光由于波长短,频率大,偏折能力强,所以紫光最终出射光线比红光出射光线向左平移的要多,即平行光线间距会缩小。
故B正确。
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A 正确;B .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B 错误;CD .由甲图可知,物距35cm 5cm 30cm u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A 30cm 2f >得A 15cm f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 和2f 之间,即B B 30cm 2f f <<可得B 15cm 30cm f <<所以A 的焦距小于B 的焦距;故C 错误,D 正确。
物理中考光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题型解析一、概述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光的传播规律。
在中学物理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现象与光学仪器等内容。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中的光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重点题型进行解析。
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概念,也是光的传播规律的基础。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绝对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而在光通过不同介质的边界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发生角度的变化。
其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的入射、反射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例如镜子的反射和光的平面镜成像等。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的差异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通过界面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其中,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例如,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四、光的现象1.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折射或反射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光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著名的色散现象包括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和彩虹的形成。
2.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由于相位的差异而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
干涉现象在光的波动性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牛顿环实验。
3.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经过一个接口或者绕过障碍物后,发生偏离传播方向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例如狭缝衍射和光的半波带衍射等。
五、光学仪器光学仪器是利用光的传播和作用原理制造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和投影仪等。
这些光学仪器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折射等特性,实现对影像的放大、观察和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