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教学计划书08级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20
数控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08级三年高职)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高(职高)、普通(职业)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备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需要,适应国际竞争需要,适应终身学习需要,能从事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熟练的运用CAD/CAM软件开展本领域设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术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1 素质结构毕业生应具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毕业生应具有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掌握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本专业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最新科技知识;掌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
毕业生应具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有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业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注意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的心灵。
2 知识结构2.1 具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和德育知识。
2.2 具有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
08级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高职)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阿克苏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改革之路,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现代学英语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英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现代英语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胜任英语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三、就业方向及职业分析(一)就业方向小学英语教师、从事相应的基层翻译工作,从事办公自动化与文字编辑工作及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工作。
(二)职业分析1、工作任务分析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任务(1)掌握英语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及语言表达能力,编写规范教案及组织常规英语教学的能力(3)具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课堂教学所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巧(4)具备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手段,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的能力。
2、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分析(1)核心能力1.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创新意识,具备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会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掌握小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一专多能。
(2)一般能力1.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通话合格。
2.具有英语专业人才必备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及正确的审美观。
4.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5. 掌握一定的阅读和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能书写基本的英语文书。
6. 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参加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7. 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PETS二级测试或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安全工程专业2008级教学计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具备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管理与评价、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制图及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工矿企业通风与安全技术工程设计、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技术及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监察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大学化学及防火防爆知识;3.掌握电工学及安全检测仪表及检测技术;4.掌握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等基础知识;5.根据就业方向掌握行业安全技术、工程设计、施工、监察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6.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就业(发展)方向方向一:政府安全机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中介机构、安全培训机构;方向二:矿山安全方向相关领域;方向三:工业安全与管理、消防工程方向相关领域;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专业核心(特色)课程设置见表1六、专业各学年学时、学分分布情况见表2-1、2七、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览见表3八、必要说明总学分:182.5理论教学总学时:2514必修课学时:2130选修课学时: 384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周数:36带★的课程为重点选修的课程表1 安全工程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一览表表2-1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安全方向)各学年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续表3安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览续表3安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览续表3安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览。
2008级音乐表演专业教案计划专业具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教案能力,面向各类文艺团体、社会文化部门和音乐教育战线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文艺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可适应的工作岗位1•艺术团、歌舞团、电视台演员2•文化馆、群艺馆策划人员、演出人员3•学校、音乐培训单位的教育人员4.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管理人员(二)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三)知识、能力及素质分解表三、招生对象、基本学制与毕业学分(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生、中职毕业生(二)基本学制:三年<学年学分制)(三)毕业学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28学分,其中必修课114学分,限选课10学分,任选课4学分。
四、主要课程简介(一)公共基础课1.形势与政策<1学分)本课程是一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重要内容,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它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教案;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4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院学生的公共理论必须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4 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课,所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工业设计(交稿)
Industrial Design
专业代码:080303学制:4年年级:2008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思想、敏锐的分析思辨能力、熟练的设计表达能力,能从事各类产品设计、教学和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对各类产品进行综合设计,培养计划中充分体现系统、创新、应用的思想,强化先进设计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强化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的全面培养。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业、广告装潢、环境设计等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产品开发、视觉传达、环境等相关领域的设计、教学和生产工作。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主干课程:
艺术设计基础(设计素描、色彩学、构成学)、工业设计思想、表现技法、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系列课程、设计心理学等。
一.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注:1)F1为《机械基础课程设计》;F2为《产品快题设计》;F3为《产品开发设计课程设计》;F4为《产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F5为《专业限选课程课程设计》;
2)E公益劳动、K生产实习的实施周数,依据每学期实际安排而确定时间。
3)( )内的课时,分散在各学期实施,不做集中安排。
4)各学期周数,依据学院校历。
二.各类课程学分登记表
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注:★表示该课程给定的课时外,还有分散实践课时,见表四。
专长拓展计划课程穿插在所在学期的理论教学周中完成。
五.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计算机教学环节、外语教学安排。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技师大专层次)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掌握会计准则、现代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面向21世纪的中高级财务会计人才。
侧重于企业会计信息技术方向,加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并能够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财务工作中。
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初级会计师证等级证书。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培养规格1.从事企业单位会计、出纳、财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工作;2.从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出纳工作;3.从事会计事务所各项工作;4.从事审计事务所各项工作。
(二)知识结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组成。
即:1.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应用、经济理论、经济法规、统计学等基础知识;3.掌握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VFP应用系统开发、会计电算化、EXCEL与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4.掌握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注意知识面的拓展。
(三)能力结构1.掌握手工及计算机处理各种会计事项的方法,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电算会计合格证、会计从业人员证、中级计算机操作员等证书。
2.具有获得信息进行财务活动分析和财务管理能力;3.具有从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主管会计应具备的能力;4.具有阅读和翻译会计专业一般外文资料以及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素质结构培养既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又具有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能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人文素质和社会协作素质。
(五)各模块对应的专业能力结构表三、学制学制为全日制学习三年(包括综合实践时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最低学分为140学分。
2008级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的金融基础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且能适应金融及其它企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基层金融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1、管理学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总课时51学时。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熟悉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及管理手段等基本问题,理解管理职能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方式,能适应各种管理工作。
3学分。
2、保险学概论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总课时为51课时。
主要讲授保险学科的基础理论、保险学的基础知识、保险基本业务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运行方式,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各种具体的保险业务的具体业务程序、市场操作等,能适应保险内勤管理工作中。
3学分。
3、银行信贷管理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总课时为57课时。
主要讲授银行信贷管理基本概述、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银行贷款管理的原则与规定、各种具体贷款形式及管理和贷款的风险管理和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银行业务管理的基础。
3学分。
4、国际金融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57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以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要求。
5、投资学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57课时。
主要讲授投资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理论,使学生系统投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为从事投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6、银行保险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76课时。
主要讲授银行保险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理论,使学生系统银行保险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为从事银保合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金融企业策划与管理能力、财政金融及货币政策分析能力、沟通与组织能力、市场调研能力、风险管理与理财规划能力、保险培训教育能力、保险营销与销售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
四、考证要求本专业学生除应获得学院统一规定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过级证书外,还鼓励获得其他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理财规划师证书、金融理财师证书、中国培训师证书、寿险管理师证书、、保险经纪人证书、保险公估人证书、汽车驾驶证书等。
音乐学专业(本科)2009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及社会其它音乐组织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教育事业,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奋发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基本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能力、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的基本问题。
3、具有较好的歌唱表演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在中小学校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
4、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5、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7、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分分配:本专业学制四年,总学分164学分,总学时2447学时。
其中:授课共计14140学分;艺术实践6学分;教育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毕业汇演2学分。
(1)公共必修课58学分,占 35.4%,计1016学时。
(2)专业基础课24学分,占14.6%,计382学时。
(3)专业必修课34学分,占20.8%,计 640学时。
(4)选修课24学分,占14.6%,计376学时。
八年级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4篇)八年级课程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二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网页制作、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安装与卸载软件。
三、指导思想根据考试规定、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对表格数据的输入、修改、美化、公式、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统计表的制作等。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第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603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工程基本训练,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处理、传输、变换与检测和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子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至少完成专业某一个方向的一组专业实验。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至七年。
毕业规定:本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内必修课程88学分,限制性选修课程22 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2学分, 任意选修课程3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课外拓展10学分。
08级《服装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专业代码:610204)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中职毕业生、普高毕业生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及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适应市场经济时代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服装设计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从事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卖场陈列、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面料采购、产品开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具体培养目标:就业范围:从事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卖场陈列、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贸易业务、服装质量检验等相关职业。
工作岗位:助理设计师、专业买手式设计师、专业买手、专业服装陈列师、品牌策划人员、服装面料采购人员。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德育要求通过《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的优良品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智育要求(1)知识结构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2)掌握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服装陈列、电脑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原理和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服装设计及服装品牌策划能力奠定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3)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知识;4)掌握不同服装各自的设计特点;5)掌握服装材料的性能、结构、用途及特点等知识;6)掌握服装产品的制作加工方法等有关知识;7)掌握有关服装产品生产流程及质量检验标准等知识;8)掌握一定的外语词汇量及一定的实用英语知识;9)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色彩配置能力及时装画的表达能力;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新产品的能力;3)具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各类服装的能力;4)具有对服装流行趋势的把握与运用的能力;5)具有根据服装面料特性进行再造的能力;6)具有独立完成服装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力;7)具有进行生产管理或从事设计、服装陈列、工艺、质量控制、市场推广等单项工作的能力;8)具有阅读、翻译简单的服装专业文献及国外客户资料的能力;9)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10)具有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借助计算机完成设计等辅助工作的能力。
2008级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及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要求学生掌握机电设备与生产线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等知识,具备安装、修理、调试、运行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能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职业面向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①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运行与操作;②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维修和技术改造;③机电设备与自动线安装与调试;④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销售和服务。
本专业职业面向:1、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
2、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机床设备的操作、维护与技术改造岗位。
3、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4、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5、面向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代理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销售及经营管理。
6、面向科技开发公司,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四、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及能力、素质分解表(一)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增强社会文明意识,发展社会实践技能。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没有应用背景,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商务管理系2008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学制二年)二○○八年七月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商务管理系2008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学制二年)一、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高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准确对接,积极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晓服装企业基本管理原理,熟练掌握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胜任服装企业生产工作需要,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诚信、坚毅的品格和敬业、负责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2.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进取创新意识;3.能从事服装行业的服装生产、验收、管理等工作;4.在企业、公司、厂家营销部,能从事跟单、制版及产品的营销等工作;5.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6.掌握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7.具有服装成品制作的能力;8.具有服装审美的基本能力;9.具有服装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10.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11.具有服装技术技能,并考取本专业的中级证书。
三、教学原则1.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职业定向的特殊要求,突出技工学校技能教学为重点的特点,力求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08级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计划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计划书20 10 ——20 11 学年第二学期环节名称:房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学生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08028~2008034 指导教师:院、系:土木与交通学院教研室:工程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注:此套表填写一式三份,于课程设计前一周分别交至教学督导团、教务科、教研室课程设计计划书教学院长、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填表人:潘丽云填表时间:2011年 6 月1 日附页1.设计资料第一部分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某多层厂房为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三层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1 外墙厚370mm,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主梁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1.2 荷载:1.2.1 楼面使用荷载及楼梯使用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1.2.2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容重为20kN/m3);1.2.3 钢筋混凝土楼盖自重γ=25kN/m3;1.2.4 板底及梁粉刷: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γ=17kN/m3)。
1.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3。
1.4材料选用:混凝土:C20、C25、C30钢筋:钢筋采用HPB335级,HRB335级或HRB400级。
1.5 厂房平面尺寸见任务分配表1。
第二部分梁式楼梯课程设计任务书某办公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形式采用梁式楼梯,其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1楼梯结构布置图如图1所示,踏步尺寸为150mm×300mm。
1.2 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度γ=25kN/m3;楼梯踏步面层采用30mm厚水磨石(自重γ=0.65kN/m2),底面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层(γ=17kN/m3)。
楼梯上均布活荷载标准值见表2。
1.3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
八年级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课程教学计划1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教材教本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八年级学科教学计划(精选3篇)八年级学科教学计划篇1一、计划宗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点及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本学期在历史教学中,着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形成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大德育环境,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授课效益。
加强分类教学研究,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同时强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二、总体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初步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历史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使学生对历史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历史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环节,同时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2、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让学生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有实事求是、尊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认识交流与合作,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