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提示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也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统计图,讨论统计图特征,并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各种统计图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统计图绘画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师:这五位朋友大家很熟悉吧,见到他们你想到了什么?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2.师生谈话交流2008年奥运会即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时间和我国获得的奖牌情况。
3.课件出示历届我国金牌成绩情况。
师:观察表格,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生:第29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多,是51枚。
生:第24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少,是5枚。
生:从第23届至第30届我国的金牌数量整体上是上升的趋势。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事件引入,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如果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为什么?生1: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出每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
生2: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从第23—30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使学生能结合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在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及统计意识。
3.使学生能感受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有时还会用到折线统计图。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第(1)组数据1.阅读理解。
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知道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2021年树木数量最多,2017年树木数量最少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种统计图?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并分享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出疑问并评价同学的展示。
预设1:选择条形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预设2:选择折线统计图。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化趋势。
3.观察比较。
师: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又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五章统计与概率课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环形图等图表的制作方法和应用范围。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统计图有哪些,分析怎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习制作折线图和环形图。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据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问:在我们生活中,什么是“数据”?2、学生回答:就是反映某种事物的数字、文字或符号等。
3、教师继续问:那么我们看到一堆数字,应该怎么处理呢?4、学生回答:通过统计图形更直观的了解数据。
5、教师解释:是的,你们说的太好了。
我们如何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几类常见的统计图。
2、教师解释:条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3、教师解释:折线图适用于展示变化趋势。
4、教师解释:饼图或环形图适用于展示比例或占比。
三、练习与讨论1、教师出示几道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进行制作。
例如:小明家里的每个成员一周所用餐费(元)如下,根据下面数据,该用哪种图表来表示合适?2、学生分组参与讨论,讲解自己选择的统计图,并进行展示。
四、课堂总结1、教师再次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2、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什么收获?3、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并制作,要求图表美观。
2、课外探究: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数据,并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不同的统计图有哪些,更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目前我们学习了哪此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有哪些特征?2. 导入新课。
小宇收集了六年级一班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情况,他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出示)你知道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 初步理解思考:(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2)从这三幅统计图中,能分别一眼看出什么?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2. 分析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2)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3.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思考:怎么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呢?4. 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三、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第4题四、课堂小结:你认为本节课你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根据统计的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进行选择。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统计图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1.4 教学活动:引入统计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给定的数据集。
第二章:条形图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使学生能够利用条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2 教学内容:条形图的绘制步骤。
条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练习解读条形图,提供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2.4 教学活动:讲解条形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绘制条形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条形图并进行解读。
讨论条形图的注意事项,如标签清晰、坐标轴范围合适等。
第三章: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折线图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图。
3.2 教学内容: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
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折线图的解读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折线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3.4 教学活动:引入折线图的概念,解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连接数据点等。
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绘制折线图并进行解读。
第四章:饼图的绘制和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饼图的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饼图。
4.2 教学内容:饼图的定义和作用。
饼图的绘制方法。
饼图的解读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饼图的特点和用途。
讲解饼图的绘制方法,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先生知道关于异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剖析方法,能依据需求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画数据,培育进一步开展数据剖析观念。
2.经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看法、制造和选择,进一步培育先生对数据处置的才干及统计观念,使先生深入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依据实践效果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培育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依据实践效果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1.温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局部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依据先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只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向。
经过刚才的温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状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讨的效果。
3.揭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意图】经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温习,唤醒先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想,为接上去统计图的选择做好预备。
二、探求新知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1〕绿荫小学2021-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质变化状况统计表。
细心观察,你失掉了哪些数学信息?假设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先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员引导先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进程〕。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名师教案
可利用土地难利用土
地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草地林地耕地沙漠、石
头、山地、
永久积雪
和冰川
15.7% 32.6% 16.6
% 13.5
%
21.6%
(1)耕地占可利用土地的百分之多少?
(2)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表中的而相关信息。
2、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表所示。
山名泰山华山黄山庐山峨眉
山
高度
/米
1524 2090 1873 1500 3099
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
3、根据小洪记录的昼夜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画出统计图。
一昼夜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学生独立
完成。
学生独立
完成。
学生独立
完成。
巩固练习扇
形统计图。
巩固练习条
形统计图。
巩固练习折
线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和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据和统计信息的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统计图的正确方法。
2. 学生能够根据复杂的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教具:1. 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示例。
2. 数据集或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引起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不同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 实践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数据集或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学生分组合作,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分享自己选择的统计图和原因,互相交流和学习。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据集,尝试使用不同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并解释选择该统计图的原因。
2. 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统计图和使用方法,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复习,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统计图辨析的过程,增强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辨析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
思考:这三张统计表在统计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张表关注总量的变化;第二张表关注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第三张表关注数量的多少。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第一张表:要表示出数量的变化,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好?小组内按选择的类型绘制统计图。
会有两种情况: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这两种统计图都能达到目的,讨论交流哪种能更直观地表达数量的变化趋势。
(2)组织学生探究第二张表的绘制。
会有两种选择: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讨论:哪种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1.2 教学内容统计图的定义和分类。
统计图的作用和适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第二章:条形统计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
2.2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
第三章:折线统计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3.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饼图统计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饼图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饼图统计图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占比情况。
4.2 教学内容饼图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饼图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饼图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饼图统计图,并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占比情况。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选择和运用统计图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选择和运用统计图的能力。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给定数据。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绘制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学生文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图的选择问题。
比如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统计图展示。
2.学习(1)讲解教师讲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柱状图适合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展示给定数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选择方法。
3.练习(1)个人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小组共同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与汇报,教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写出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
七、课堂延伸可邀请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表。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例子,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解释其选择的理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各种统计图的例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询问学生:如果你要表示这组数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种常见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分别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它们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可利用土地难利用土
地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草地林地耕地沙漠、石
头、山地、
永久积雪
和冰川
15.7% 32.6% 16.6
% 13.5
%
21.6%
(1)耕地占可利用土地的百分之多少?
(2)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表中的而相关信息。
2、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表所示。
山名泰山华山黄山庐山峨眉
山
高度
/米
1524 2090 1873 1500 3099
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
3、根据小洪记录的昼夜气温变化情况统计表,画出统计图。
一昼夜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学生独立
完成。
学生独立
完成。
学生独立
完成。
巩固练习扇
形统计图。
巩固练习条
形统计图。
巩固练习折
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