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廊桥初设设计说明(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廊桥设计说明设计说明⼀、⼯程简介为了满⾜***镇⽇益增长的交通需要,完善古镇路⽹结构以及景观的需要,根据***镇的旅游规划,双流县决定在***古镇景区附近修建***廊桥,沟通锦江两岸的旅游服务区和榕树景区,⽅便游客往返锦江两岸,有利于促进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价值。
我院受双流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在双流县规划委员会确定的设计⽅案的基础上,对***廊桥⼯程进⾏施⼯图设计,本册图纸是施⼯设计图。
⼆、设计依据1.我院与双流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定的《双流县***廊桥建设⼯程勘察设计协议书》;2.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 D60-2004)。
4.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及预应⼒混凝⼟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6.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7.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8.双流县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2010年第3次)。
9.双交发[2010]125号“关于***锦江廊桥重新选址及设计⽅案的请⽰”及其批复。
10.西南交通⼤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出版的《双流县***廊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0年5⽉)。
11.《市政公⽤⼯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版。
三、基本资料1.桥⾯设计荷载:⼈群m2;2.桥⾯宽度: 18m,局部20.4m、22.5m,引道7.5m;3.桥上风⾬廊形式:通透型,风压m2;4.洪⽔频率:1%;5.通航状况:内河V级航道;6.地震烈度:按VII度设防;7.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8.桥梁设计安全等级:⼆级。
四、桥址区⼯程地质条件(⼀) ⽓候条件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候,四季分明,夏⽆酷暑,冬⽆严寒,历年最热时期的⽇平均⽓温在30°C以下,最冷时期的⽇平均⽓温在0°C以上,多年平均⽓温16.1°C,最冷⽉平均⽓温5.5°C,最热⽉平均⽓温25.1°C。
白水江1#大桥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工程简介:云南省昭通市柿子坝至凤翥二级公路是云南省昭通市干线公路网中长期规划中的一条干线公路。
白水江1#大桥是该公路2合同段中的一座大桥,该桥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牛街镇北侧约800m,斜跨白水江,西岸有省道柿火线通过,东岸有乡村公路紧邻。
设计结构形式为11×20米钢筋砼预应力简支空心板。
二、基本资料:(一)技术资料1.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荷载3.0KN/m2。
2.桥面净宽:净9.0米(行车道)+2×0.5米(防撞护栏)(不含加宽值)。
3.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按Ⅶ度设防。
(二)设计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三、自然概况:(一)地形地貌桥址范围内属构造侵蚀中低山河谷地貌,切割深度较大,地面高程为534.2~585.0m,高差达50.8m。
桥位区跨越白水江,河沟呈“U”形,延伸方向由南西向北东。
东岸为大块石土覆盖,岸坡坡向300°,坡角15~61°;西岸上覆盖薄层亚粘土,岸坡坡向120°,坡角20~35°。
河床宽约60m,发育深度5~25m左右。
(二)地层岩性桥位处出露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l)、冲洪积层(Q4al+pl)、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
(1)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亚粘土:灰黄色,可塑状~硬塑状,无摇振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稍湿。
土中夹少量灰岩、砂岩碎砾,粒径2~20mm,含量约为5~15%。
钻探揭露厚度0.0~1.45m。
分布于该桥梁柿子坝岸岸坡上。
白水县“两山一湖”慢城旅游景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十三大区域,分别为:世界苹果地理公园、人文墨客区、马术俱乐部、儿童乐园、房车营地、苹果小镇、龙顶天池、悬空寺庙、悬璧栈道、潭泉叠布、国际户外运动体验基地、千亩花海(川道)及其他配套设施。
估算投资:********.61 万元。
拟采用PPP模式:本项目采用PPP 模式运作,具体采用BOT 模式(“建设、运营、移交”)的运作方式。
项目实施机构:XX公司。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完成四项审批手续、完成两评审一报告以及景区PPP实施方案。
回报机制及付费来源:本项目的回报机制设定为“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方式。
联系人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贺智民办公室主任********卤阳湖开发区天然气管线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为卤阳湖开发区选定区域和已建市政道路及企业所需用气的管线和燃气管网设施建设。
主管线全长43km,均为地下管线,设门站一座。
估算投资:总投资约5000万元。
项目实施机构:中标企业负责开发区选定区域内的投资、运行和管理。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该项目于2018年9月7日陕西省招投标网站发布招标公告,拟定于2018年9月28日开标。
回报机制及付费来源:根据当地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的销售价格,燃气销售向服务范围内的用户收取费用并取得回报。
联系人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杜方锋,住房建设交通局城建股股长,********。
河库连通西塬灌溉供水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1、恢复渭河南山支流零河土门河段水源取水工程1处;2、新建渭河南山支流沋河二支流黄狗峪水源取水工程1处。
年均引水总量476万方,(远期引清峪水库水进西塬)其中东线沋河上游支流黄狗峪年引水267万方,西线零河上游土门河引水206万方。
估算投资:总投资约2.6亿元。
拟采用PPP模式:BOT即建设-运营-移交。
项目实施机构:XX公司。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完成项目可研批复、两报告一方案正在编制。
廊桥建筑方案廊桥是一种起到连接两个地方的作用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表达。
廊桥的建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审美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其在功能和美观性方面的完美兼顾。
首先,廊桥的建筑材料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廊桥的主要材料是钢和木材。
钢材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可以用于支撑桥梁的结构,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木材则是用于桥面的常见材料,因其自然的纹理和色彩,能够为廊桥增添一份温暖和自然的气息。
其次,廊桥的结构设计是保证桥梁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廊桥一般采用拱桥结构,这是一种经典且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
拱桥通过在两个支撑点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结构,能够将桥墩或桥塔承受的荷载有效地分散到桥的两端,从而保证桥梁的稳固和安全。
此外,廊桥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应对措施,比如抗风设计、排水系统等。
再者,廊桥的审美设计是提升桥梁形象和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廊桥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又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
廊桥的外观设计可以考虑运用雕塑、装饰物等元素来增加桥梁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使其成为一个城市景点和建筑的亮点。
廊桥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是值得考虑的方面。
廊桥可以在桥面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区,供行人停留、欣赏风景,并且可以为市民举办各种活动,例如农产品展销、文化艺术表演等,为城市增添活力和人气。
总之,廊桥的建筑方案需要在材料、结构、审美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充分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才能打造出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兼具艺术价值的廊桥。
廊桥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交通便利,更是为了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廊桥能够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
廊桥工程设计任务书的传签1、设计依据与基本原则1.1、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怡和嘉苑项目图纸、详勘报告、基准点;(2)规划红线图;(3)廊桥规划图;(4)国家和地方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与规范、水利部门相关要求;(5)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2、基本原则设计应全面周到,确保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还应按照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
本工程廊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2.1安全可靠(1)所设计的廊桥结构在强度、稳定和耐久性方面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2)栏杆应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强度。
(3)应设计好照明设施,两端引桥坡度或台阶不宜太陡等。
(4)对于河床易变迁的河道,应设计好导流设施,防止廊桥基础底部被过度冲刷。
(5)对新建廊桥应按抗震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6)需明确廊桥人群荷载、使用年限、安全等级。
(7)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1.2.2适用耐久(1)廊桥的两端要便于疏散,而不致产生拥挤堵塞现象等。
(2)廊桥结构在通过设计荷载时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过宽的裂缝,变形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桥跨结构的下方要有利于泄洪、通航。
(4)考虑综合利用,方便各种管线(水、电气、通信等)的搭载。
1.2.3经济合理(1)廊桥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方便施工的原则。
(2)经济的桥型应该是造价和养护费用综合最省的桥型。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维修的方便和维修费用少。
1.2 4技术先进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廊桥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在注意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同时,努力创新,淘汰和摒弃原来落后和不合理的设计思想。
1.2.5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廊桥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桥位选择、桥跨布置、基础方案、墩身外形、上部结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等全面考虑环境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控制措施,并建立环境监测保护体系,将不利影响减至最小。
景观桥九初步设计说明一、工程简介景观桥九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河东大坝公园内,功能为人行景观桥。
该桥全长97.0米,横断面宽度在3.3m~5.4m范围内变化。
桥头拟建道路接线高程26.5m。
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及地质概况2.1设计规范2.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2.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 F50-2011)2.1.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_11-2011)2.2技术标准2.2.1设计基准期:100年。
2.2.2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标准值3.5kN/m2,栏杆柱顶水平推力标准值0.75kN/m,栏杆扶手上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0kN/m。
2.2.3 地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三、地质概况、水文概况3.1地质概况3.1.1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工程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内,其第四纪地貌单元属江淮波状平原,微地貌为坳沟,部分地段经过人工改造。
水系总体由北向南径流。
各勘探孔孔口标高25.44~37.07m,最大高差11.63m3.1.2岩土地层及岩性特征据本次勘察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依次分为下述3层:①-1层淤泥或淤泥质土(Q4al+pl)——层厚0.20~3.10米,层底标高22.64~31.39米。
深灰、青灰色,饱和,流塑状态,该层主要分布在河道、水塘及水库中,主要为流塑状态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含有机质、腐植质等,局部地段夹有大量生活垃圾,具腥臭味。
此层土为主要清除土层。
①-2层杂填土(Q ml)——层厚0.50~8.40米,层底标高22.86~31.77米。
灰黄、灰褐色,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植物根茎、有机质等,局部地段底部夹有少量淤泥。
廊桥建筑设计理念廊桥建筑设计理念廊桥是一种连接两片陆地的桥梁,通常是建在河、湖或者其他水域之上。
廊桥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因此,在设计廊桥时,我们应该注重创造一个美观实用的廊桥,让行人在过桥的同时,能够享受到美的享受。
首先,廊桥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以人为本。
廊桥是为行人而建的,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人的需求。
比如,在桥面的宽度上,要保证足够的宽度,以容纳足够多的行人同时通过。
此外,还要有合适的扶手和栏杆,以提供行人行走时的支撑和安全保障。
同时,廊桥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行人的步行疲劳,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比如,可以在桥面设置凉亭、休憩区等,让行人可以在桥上停下脚步,休息一下,欣赏桥上周围的风景。
其次,廊桥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廊桥通常是作为一个景观设施存在的,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特点,以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景观。
比如,在廊桥的材料选择上,可以选择与周围建筑或者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材料,使桥梁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此外,在廊桥的建筑风格上,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匹配,避免过于突兀,破坏景观的整体美感。
最后,廊桥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强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桥梁,廊桥的首要任务是连接两个地方,提供安全的通行。
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抗风抗震能力,确保行人在桥上行走时的安全。
此外,廊桥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使用环保、耐久的材料,降低修建和维护的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桥面或者桥下设置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设施,以提供照明或其他服务,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综上所述,廊桥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注重人性化、环境融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贯彻,我们可以创造出美观实用的廊桥,为行人提供一个愉快的过桥体验,并且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一道亮丽的景观。
..环东湖慢行道工程(一期工程)木栈桥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 (1)1.1 编制依据 . (1)1.2 编制原则 . (3)1.3 编制内容 . (4)1.4 施工总体目标 . (4)2 工程概况及工程难点 . (4)2.1 工程概况 . (4)2.2 工程难点 . (6)2.3 工程针对性措施 . (6)3 施工总规划布置 (7)3.1 施工布置原则 . (7)3.2 土建工程施工布置 . (7)3.3 景观电气安装施工布置 . (7)4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8)4.1 总进度计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 (8)4.2 节点工期 . (8)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 (9)4.4 进度计划实施保证措施 . (9)4.5 组织保证 . (12)4.6 资源保证 . (12)4.7 管理措施 . (13)4.8 施工进度管理制度 . (15)5 项目组织机构 (16)..5.1 项目部组织机构 . (16)5.2 各部室的职责 . (18)6 施工准备工作 (20)6.1 技术准备 . (20)6.2 物资准备 . (21)6.3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 (21)6.4 施工场外准备 . (21)6.5 机械设备及材料的报验 . (22)7 劳动力安排计划 (22)7.1 劳动力计划编制原则 . (22)7.2 劳动力计划 . (22)7.3 劳动力计划表 . (22)8 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 (22)8.1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 (23)8.2 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 (23)8.3 材料需用量计划 . (23)8.4 材料、设备采购控制 . (23)8.5 材料保管 . (25)9 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 (25)9.1 施工段平面布置 . (25)9.2 施工用电计划 . (25)9.3 施工用水计划 . (26)9.4 施工照明 . (26)9.5 通信 . (26)9.6 生产设施 . (26)9.7 水泥储存 . (27)..10 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 (27)10.1 工程测量 . (27)10.2 总体施工组织图 . (29)10.3 管桩工程施工 . (31)10.4 接桩施工 . (35)10.5 模板工程 . (40)10.6 混凝土工程 . (47)10.7 脚手架工程 . (50)10.8 钢结构施工 . (52)10.9 塑木桥面结构安装 . (59)11 电气系统主要施工方案 . (61)11.1 线路选型及敷设 . (61)11.2 控制系统 . (61)11.3 电缆敷设 . (63)11.4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 . (64)11.5 装饰灯施工要求 . (65)12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67)12.1 质量目标 . (67)12.2 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措施 . (68)12.3 工程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 (72)12.4 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的详细措施 . (73)1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75)13.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 (76)13.2 质量保证措施 . (78)13.3 原材料 / 成品半成品等保证措施 . (80)13.4 现场计量器具管理措施 . (83)13.5 模板及支撑体系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84)13.6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84)13.7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84)14 安全施工生产措施 . (85)14.1 安全生产管理 . (85)14.2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管理 . (87)14.3 施工安全防护 . (88)14.4 施工用电安全 . (89)14.5 机械设备安全 . (90)14.6 防火安全 . (90)14.7 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91)14.8 桩基工程施工时工程船舶安全措施 . (92)14.9 恶劣天气等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 (93)15 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95)15.1 文明施工 . (95)15.2 环境保护措施 . (97)15.3 防止湖水污染的保护措施 . (97)15.4 大气污染的防治 . (99)15.5 噪声污染的防治 . (100)15.6 防止湖岸植被损坏的措施 . (101)16 特殊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 (101)16.1 台风季节安全施工措施 . (102)16.2 雨期施工措施 . (103)17 工程保修与回访 (104)17.1 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 . (104)17.2 回访程序 . (105)17.3 回访人员组成及处理措施 . (105)17.4 保修程序 . (105)18 附表 (106)18.1 投入的施工人员表 . (107)18.2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 (108)18.3 劳动力计划表 . (109)18.4 施工进度计划表 . (111)18.5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112)18.6 施工分段平面布置图 . (114)18.7 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 (115)..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严格按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及各项标准和条款要求。
龙池国际山水旅游小镇总平及绿化景观工程廊桥施工方案成都市屹华建筑工程公司二O一O年六月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总体目标四、施工准备五、施工总体计划安排六、主要施工步骤及工艺流程七、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八、质量保证体系及主要措施九、雨季和夜间的施工安排十、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十一、工期保证措施廊桥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龙池国际山水旅游小镇总平及绿化景观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
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9、本公司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多年来参与桥路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都江堰市龙池镇位于市区西北的龙溪河下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又以龙门山脉国际生态旅游大区为依托。
龙池镇的旅游开发作为四川省灾后旅游开发的龙头,根据规划将按国际生态旅游的标准来打造极具本土特色的龙池旅游度假小镇。
本廊桥位于龙城镇龙溪河上,大桥上部结构采用等厚变宽(变化方式同桥面板)圆弧无铰钢筋混凝土板拱桥,跨度为33.5米,共一跨,净矢跨比为1/5。
主拱圈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圈厚80厘米,桥面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采用等厚变宽设置,中间20米净宽为2.8米,从离跨中10米处向两端进行圆弧变宽,桥面端头处净宽增大为4.8米,变宽圆弧半径为78米。
下部结构A0、A1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接桩基,桥台承台高2.0米,台帽、拱座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台后的填料采用压实度不小于95%的级配碎石,回填时应预设隔水层或排水盲沟。
智慧公园廊桥建设方案设计智慧公园廊桥建设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公园建设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中之一就是建设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通过运用先进的智能技术,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游玩体验。
在智慧公园的建设中,廊桥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目的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智慧公园廊桥,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游玩体验,并促进智慧公园建设的发展。
三、设计思路1. 智能化设计本项目中,廊桥建设要融合智能化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如: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游客的远程管理和监控,提升游客的安全感和服务质量;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照明效果。
2. 环保材料廊桥的建设要选用环保材料,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3. 设计理念廊桥的设计要符合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追求简洁美观,突出廊桥的独特性和美感。
同时,还可以结合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融入美学和设计理念。
四、主要内容1. 廊桥功能设计(1)行人通行功能,为游客提供公园内的通行工具。
(2)风景观赏功能,提供公园内影视和摄影的绝佳场景。
(3)休闲健身功能,为游客提供身心健康的休闲场所。
2. 廊桥建设设计(1)形式设计,按照城市公园的环境特色和文化风格,给予廊桥适合的形式。
(2)功能区划设计,根据廊桥功能特点,合理划分廊桥的空间和功能。
(3)材料选用设计,提倡使用环保材料,使建筑结构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和健康做出贡献。
3. 廊桥智慧化设计(1)智能化管理设计,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远程监控和管理游客,提升游客质量。
(2)智能化照明设计,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照明效果。
(3)智能化安全设计,采用监控系统和安全设施,保证游客安全出行。
五、建设实现途径目前,我国拥有丰富的廊桥资源和丰富的设计、建设经验。
#
第章桥梁建筑部分
工程概况
本项目名称为“彝良县牛街镇白水廊桥工程”,建设地点为彝良县牛街镇。
项目地处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牛街,云南省彝良县城的东北部,距县城78公里,介于川滇边界,交通便利,是彝良的“北大门”。
根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牛街镇采取了三战略发展思路,即:
1、实施昭通彝良市县并举的文化生态战略,通过牛街古镇规划打造,造就样板工程。
2、借助1600年历史文脉与白水乌蒙生态资源,打造复合多元历史牛街古镇文化旅游。
"
3、依托云南两强一堡战略,借助牛街切近川、渝、黔、滇区位特点,实施跨域市场运营,扩展在国内古镇旅游地位,实现全国影响。
本工程以此为契机,对打造牛街古镇文化旅游样板工程起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为桥梁建筑,本建筑初设只对桥面相对标高±(绝对标高)以上部分进行设计,其余部分详见相关设计专业图纸。
桥梁位于彝良县牛街镇上,为跨越白水江的人行桥。
该桥梁起于南华街,向北跨越白水江,于白水江北岸接入江北路,建筑层数为1 层,全桥长约120米。
桥面宽米,建筑高度米(结构封顶标高)工程结构形式为: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附属仿古石材及木材混合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使用年为50年。
设计依据
国家现行设计规范。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c、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
d、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第
1.0.5条
e、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f、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91)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本项目地处一千多年历史的牛街,以打造牛街古镇文化旅游样板工程为目的。
1、设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连续性、完整性。
2、保持景观特色的相融性。
使桥梁具和环境相融合的明显特征的主要景素和若干近似的景素,达到环境和谐的目的。
3、体现集交通与景观于一体的功能,设计美人靠方便游人停留休息,欣赏白水江的自然风景。
—
建筑设计
2.1.1创造建筑与人和谐统一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与自然主义的设计风格,更细致入微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设计充分考虑人的需要把桥梁走势为Z字形设计,从而增加江中景观走廊长度以方便更多游客能在桥休息并欣赏江中美景。
2.1.2与自然共生
尊重原环境景观,将桥梁设计与原有自然环境、人文相结合,整体采用仿清式建筑风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包含了“桥上有廊,廊中有亭,亭中有椅”的中国古代景观建筑风格及元素。
结合景观优势达到“小桥流水人家”的中国山水风景特色。
桥梁建筑主体设计
全桥长约120米。
桥面宽米,建筑高度米。
整座桥梁建筑设计为廊桥,并在桥梁中处设计有3座休息亭,廊桥及亭栏杆部分设计有美人靠方便游人休息。
桥墩外包有9根石材挂机装饰龙柱,以体现“九龙戏水”的寓意。
桥端及楼梯栏杆设计采用草白玉雕花栏杆,并在端头雕刻抱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