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生态学
- 格式:ppt
- 大小:417.51 KB
- 文档页数:113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科学,同样还要研究个体之间的关系。
从技术角度讲,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子分支,旨在探讨一组物种交互作用如何
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它研究的范围是从动物群落的行为到植物群落的发展,以及地形、
气候因素对植物和动物如何影响。
群落生态学通过研究群落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协作,可以解释一些生态现象并提出解决
方案。
例如,研究群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之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地方群落,以及这种竞
争会如何影响环境服务或生态系统声明。
此外,群落生态学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
物种如何共存,以及为什么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形成一些非常特殊的生态系统。
该领域的研
究还可以推断适宜的物种组合方式、物种变化率以及驱动这种变化的因素。
在当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群落生态学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研究群落,可以发现互补支持机制,进而找到调节人类活动的方法。
此外,在当
前的全球变暖情况下,研究群落的反应也可以有助于预测未来地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而言之,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物种之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地方群落,以及这种竞争会如何影响环境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
该领域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群落生态学第一章群落生态学概述学习要点: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历史过程和研究内容。
2.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基本概念: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或biocoenosis):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的概念及发展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或biocoenosis)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原始的还是经过人们改造过的生境内,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活在一起。
虽然它们在分类地位上,即在系统发育或亲缘关系上可能相差甚远,但是它们作为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松散结合的结构单元,在其内部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并由于结构的复杂化而具有了新的性质。
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K.Möbius 于1880年提出并开始使用。
他在研究牡蛎海底群落时,注意到这种动物只有在一定的温度、盐度等条件下生活,并且与其他的鱼类、甲壳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密切相关,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他称之为biocoenosis。
这一术语与biotic community是同意的。
一般来说,英、美学者习惯于使用biotic community 一词,而德、俄学者则多用biocoenosis.群落生态学的产生,比种群生态学还早。
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个体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彼此独立地发展。
有关群落生态学的文献相当丰富,群落生态学方面的名词和术语也相当多。
经典的群落生态学是描述性的,包括对群落演替过程动态的描述。
但近几十年来,现代群落生态学的发展注重于机理性研究,重点探索群落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物种,物种种群是如何形成群落的,它们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等等。
20世纪初,群落是以“超有机体”(super organism)的概念被接受的。
它的物种成员是与群落的诞生、生活、死亡和整体进化联系在一起的。
基本概念(三)1.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1)丰富度: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均匀度。
3.郁闭度与盖度(1)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
(2)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盖度是垂直投影,表示覆盖地表的百分比,植被长势好坏的一个参数。
郁闭度是某点的中心投影,表示森林对天空光的遮挡。
对于草和灌来说,只有盖度有意义。
对于森林来说,盖度和郁闭度都有意义。
4.生活型与生态型(1)生活型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在外貌上表现的植物类型。
(2)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态型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趋异适应,而生活型是不同物种由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生活发生的趋同适应。
5.优势种与建群种(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2)建群种是指优势层的优势种。
6.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7.群落最小面积:基本能够反映出某种群落所包含的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8.群落演替及其类型(1)群落演替:在某一地段上的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自然演变现象。
(2)演替的基本类型:①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②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态学群落( community)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整体,又称为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是生物的群集或群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1.群落及其特征群落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生活在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至今,已经有无数次从微生物到高等动物再到人类的大灭绝事件,但都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增加得以复原,唯独在人类出现后的200年左右,由于人口激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才造成了物种灭绝速度超过了增长率,导致了人类的第六次大灭绝。
群落是最基本的生态单位。
群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是一定空间区域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但更重要的是群落内部的种群结构。
( 2)群落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不同的群落类型,反映着不同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说是不同的生态演替阶段。
人们通常把生物进化程度较低,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原始群落,这样的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而将生物进化程度较高,与环境之间关系比较复杂的生态演替阶段叫做次生群落,它比原始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3)群落在生态学上的功能。
群落具有如下的生态功能:①提供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能够提供食物来源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③有的还可以作为抵抗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天敌的屏障。
④许多物种还可以为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2.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相互依存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着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包括群落、种群、个体和群落之间以及群落内部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其功能和结构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和数量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分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影响土壤的形成和质地等。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①community定义、组成②结构(structure of community)③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④生境与生态位(habitats ,niches)⑤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㈠群落(community)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或生境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深入,理论体系完整。
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
本章概念基本都是关于植物群落的:特征(Basic character):优势度(Dominance):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同的。
空间、时间格局(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演替(Succession)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㈡群落组成⒉1 生长型(Growth form)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长型的生物在形态外貌、适应特点上相似。
主要有:乔木(Arbor) 灌木(Shrub) 藤本植物(Liana) 附生植物(Epiphyte) 草本植物(Herbage)⒉2生活型(Life form of plants)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高等植物可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距地面h>25㎝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0<h<25㎝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h=0 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h<0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多地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