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内能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0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专题13.2 内能课前预习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机械能,但必定具有内能.4.改变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知识点一: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材料、温度、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例题1】(2019陕西省)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答案】B【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因为内能与质量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知识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笔记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
2.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表明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相关。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第2节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2.所有物体都具有内能,与温度无关。
3.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5.温度、内能和热量之间的关系: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③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和晶体熔化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凝固过程)。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是等效的。
7.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机械能内能)。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内能机械能)。
8.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3节比热容1.实验方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①实验要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吸热能力强的物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升温,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相同的温度下,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③实验也可以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温度升高的程度。
温度升高程度低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比热容是一定质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
单位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4.水的比热容较大,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加热和散热。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 10-10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⑵分子间有间隙。
3.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之间发生,还可以在液体之间发生,也能够在固体之间发生。
4.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6.实验一:气体扩散(1)在实验中抽掉玻璃板后看到的现象两个瓶子中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2)实验中应将二氧化氮放在空气下面,这是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倒过来则空气会下沉,影响实验结果。
(3)此实验说明了气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实验二:液体扩散、(1)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开始时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实验中应将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
(3)此实验说明了液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实验三:固体扩散(1)将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放置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深。
此实验说明了固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实验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
观察到热水杯中墨水扩散的快。
这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因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10.实验五: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所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总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目录(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l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像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因此,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也就是说,内能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能量。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④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改变,当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表现方式有温度改变和状态改变两种。
(4)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个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②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尽管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
如晶体在熔化时,分子动能不变,但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变大,物体内能增大;晶体在凝固时,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变小,物体内能减小。
(5)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
②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