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共62页
- 格式:ppt
- 大小:8.82 MB
- 文档页数:62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 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 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 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 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 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 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 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 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 “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 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 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 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 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 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 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 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 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 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 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 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 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 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 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 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 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百年简史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
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
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
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
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
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
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一)(2008-08-30 19:53:42)转载▼标签:分类:影视、音乐、艺术中国电影亚细亚影戏公司电影发展丰泰照相馆郑正秋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期开始发展和完善,以及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套路,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
20世纪初,中国的电影发展起源于上海,这里有大量的外国电影公司聚集,他们拍摄的电影把中国带向了一个新的电影革命,它被称为“上海早期电影时期”。
该时期的电影风格与西方电影有许多相似之处,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早期电影的影响。
此外,上海早期电影时期特别重视工业美学,把美学和交通两方面进行结合,构成了一种具有城市特色的电影美学。
随后,国内电影发展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开始,“五四”电影时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作为一项艺术创作,“五四”电影时期的电影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呈现出一种政治、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复杂性。
电影创作者们主要从党的斗争理论和社会实践出发,把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人民斗争史写入他们的作品,融入历史和文化背景,加上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实时记录,电影创作成为一种参与式的实践,彰显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革新特点,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革命之路。
接下来,中国电影发展进入了“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电影制作更加归属国家,电影的主题也更加政治化,“革命电影”成为文革时期的代表。
电影被赋予了政治功能,宣传极端思想,强化国家完美控制,同时也毁掉了电影艺术本身。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中国电影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新兴的电影形式开始发展,纪实、动画、青春等多种电影形式相继出现,这使得中国电影发展越发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进入了“大视野”时代。
自由放映的电影大量出现,潮流电影如《某种爱的记录》等,以及人文话剧类《海上花》等,更是把这一时期的电影风格提升到新的高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开始制作电影,有了丰富的类型,电影的质量也逐渐提高。
中国电影发展曲折重重,历经了多年蜕变,终于成长为一支雄厚的国内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