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小儿患水痘,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春季流行。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发病经过:入侵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进入血流到达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大量增殖,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随血流散布到全身。约经2W潜伏期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并可发展为脓疱疹
一、生物学性状 CMV为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的病毒,核酸为双股DNA 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和细胞范围均狭窄,人CMV只能感染人,培养时也只能在人的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增殖缓慢,复制周期为36-48h,初次分离有时需2-6W才能出现局灶病变。其特点是细胞变圆、膨胀、核变大、形成巨大细胞,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 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四、防治原则 目前研究对免疫低下儿童接种VZV的减毒活疫苗,有防止或限制水痘感染的作用。 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VZIg)接种,可预防免疫抑制病人水痘的感染。于接触72h内注射VZIg可降低水痘的显性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试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泛苷洛韦及干扰素可缓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局部症状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3种: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急性的全身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在青春期初次感染较大剂量的EBV者可发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颈淋巴腺炎、脾肿大、肝功能紊乱和以异形淋巴细胞为特征的单核细胞显著增多。由唾液排出病毒可持续6个月之久,预后一般良好
一、生物学性状 EBV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尚不能用常规方法培养。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用外周血B淋巴细胞培养
EBV ×58000
(一) EBV特异性核抗原 由EBV基因组不同片段编码的病毒特异性抗原可分两类: 1 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抗原 (1)EBV核抗原(EBNA):所有EBV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都可以检出此抗原。已知共有6种 (2)潜伏感染膜蛋白(LMP):是潜伏感染B细胞出现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