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10
《隆昌市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1区位与现状1.1区位隆昌市重点地段中心城区组团位于隆昌市总规范围的新城中部,在隆昌老城区的基础上向西扩展而成,由总规确定的老城组团、新区组团、恒星组团以及开发区组团的居住生活区构成。
规划范围西到规划普西路,南至规划普南路-人民中路-环城南路-湖红路,东到重庆路沿线,北至环城东路-人民东路-铁路沿线。
圣灯组团位于隆昌中心城南部,东侧紧邻红光工业区,片区北侧为古宇湖,隆昌河横穿而过,生态景观资源良好,是未来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隆昌南部片区的圣灯组团,与东侧红光组团共同构成南部片区。
1.2 现状隆昌市重点地段中心城区组团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周边,铁路两侧,主要集中在环城西路以东。
环城西路以西建设用地较少,以农业用地为主。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比较混杂,包括沿康复西路、正东街、春光路分布的住宅区;沿环城北路、康复东路两侧和老城区南部的工业用地;隆昌河沿线的服务设施用地。
圣灯组团现状主要是一个村中心等配套设施和少量工业用地,现状为一个农村居民点,少量公共配套设施和农村宅基地。
12 规划定位2.1中心城区组团城市传统中心区,市域商业、文化中心;以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滨河风貌及生态景观绿地为特色,凸显城市活力的综合性城区。
2.2 圣灯组团打造成为宜居、绿色、便捷的隆昌南部公共中心。
圣灯组团,作为隆昌中心城的南部片区中心,主要为红光工业区提供配套生活服务,形成产城融合的南部片区。
3规划内容3.1空间结构规划3.1.1中心城区组团形成“两核、三心、四轴、多片”的空间结构:两核:老城核心和新城核心。
在基地东部隆昌河两侧,完善老城核心服务功能;在基地西部规划新城核心,以生态开放空间为依托,打造新的综合性城市活力中心。
三心:老城西侧的居住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普照居住片区公共服务核心以及开发区公共服务核心。
以商业办公以及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主。
四轴:依托串联市域各个功能组团的东西向的人民路和南北向的万隆路,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依托环城西路和星四路之间的生态绿地廊道以及环城南路和湖红路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两条城市生态间隔带。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模板1 城市综合体项目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基础,是未来良好运营的保障。
从开发顺序来说首先是要完成一个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即确定建筑基本布局、交通组织、外立面风格,公建配套、项目与周边现存建筑、道路的关系等等。
这一阶段,作为城市综合体项目,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1 首先,在建筑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规划设计单位的基本设计取向与项目的特征的吻合度,从实践来看,与国外先进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合作已经是许多开发企业的共识,但是国外规划设计单位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业绩和排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规划设计单位也会因为较大的文化和生活背景而做出不同的基于项目的价值评判,比如,来自日本的规划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时往往非常注重建筑的美感,立面风格倾向于较为严肃的设计元素,在住宅的内部户型设计时忽略中国人的居家习惯而按照日本人的居住方式去设计室内空间,而来自欧美的规划设计单位相对关注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提倡开放、随意、与自然共融的设计思路,在细节上采用原生的材料或元素较多。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种族对于生活方式和审美的理解的不同必然形成对规划设计的差异化指引。
但是,选择规划设计单位费时费力,高昂的设计费用和紧张的项目进度往往让开发企业不能多次做出颠覆性的设计修改,所以参照专业排名(例如英国《建筑世界》杂志)的索引按图索骥,对规划设计单位的以往作品进行考察,同时兼顾项目所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质去甄选合作对象,是非常必要的。
1.2 其次,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往往自持居多,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是指导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要注意避免一些不利于后期商业使用的现象出现。
诸如:商业建筑部分自身的宽度、深度、曲直度等要符合通常使用要求;营业空间的室内要减少立柱的数量,控制立柱的体积,组织立柱的分布形态,柱距设置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内(常见的如约6米到10米之间);在室内空间要避免异形空间的出现,将其尽量处理在室外,不得不出现在室内的异形空间尽量避免锐角型,以趋向钝角为佳,确保后期分割商铺时能实现尽大的空间利用率;最后,在水电气等不同的能源供应方面,应有专业人员根据项目的前期业态定位进行分项设计,在向政府部门报批能源接入之前,要掌握全局的现状需求并对未来的业态调整变换留下空间,同时,在能源接入后,随着招商的不断推进,区内的合理分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否则再多的能源接入也无法满足城市综合体的使用要求。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规划课程作业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概况简述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
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
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宜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文本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2)第四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5)第一节公园绿地规划 (5)第二节生产绿地规划 (6)第三节防护绿地规划 (6)第四节附属绿地规划 (6)第五节其他绿地规划 (6)第六章城市绿地特色景观规划 (7)第一节城市特色塑造 (7)第二节特色公园塑造与旅游资源整合 (7)第三节山体保护与利用 (8)第四节水体保护与利用 (9)第五节绿色廊道建设 (10)第六节道路绿化规划 (10)第七章树种规划 (11)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2)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12)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2)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4)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4)第十章防灾公园绿地规划 (14)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5)第十二章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16)第十三章附则 (17)附录:主要相关各表 (18)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护和改善XX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助推XX市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关于强制性内容文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5、《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7、《XX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10、《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11、《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2、《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XX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14、《XX市人大关于加强城区山体及水域保护的决定》15、已编制的相关全域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6、其他相关文件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以提升人居环境、塑造鲜明城市特色为核心,立足生态本底,加强对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和旅游竞争力,树立美丽宜昌新形象。
■航空城分为三大功能板块中规院方案提出:将临空经济区构建成航空产业、临空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一体的区域,并涵括物流、会展、商务、休闲等服务业。
整体上,以武汉外环线为界,规划为南北片区。
北面结合机场枢纽核心,布局空港相关产业区;南面结合主城区以及盘龙城,安排服务核心以及配套设施。
整个航空城形成三大功能板块:北部产业高地板块、中部国际门户板块和南部服务新城板块。
北部以空港为依托,打造临空产业聚集区,形成包括现代制造业、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现代农业等功能的产业板块。
中部以空港为核心,形成包括以航空运输业、航空配套、临空服务以及站前商务等主体功能的机场板块。
南部为空港配套的城市综合性新城板块,承担总部办公、商业金融、会议会展、休闲旅游、科技研发、文化体育等城市综合服务配套功能。
■空港构想三大“主题空间”CPG则提出“南部现代服务业走廊”、“北部空港产业发展走廊”、“武汉北部经济中轴”三大主题空间构想。
南部现代服务业走廊包括:空港新城中心区、白水湖商务休闲组团、空港服务组团、两个新镇等;北部空港产业发展走廊:发展临空教育科技研发区、临空高科技产业园区、空港保税产业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区等;武汉北部经济中轴:凭借轨道交通站点的优势,沿着川龙大道,布局一个融合高尔夫、商务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轴线。
武汉临空经济区规划出炉把天河机场打造成国内第四大枢纽机场昨日,《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根据规划,临空经济区定位于“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
临空经济区分核心区、聚集区和辐射区3个功能圈层:核心区为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总面积94.1平方公里;聚集区为机场周边约10-15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辐射区为机场周边15公里左右半径以外的区域。
区内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型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临空型现代农业三大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