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
- 格式:pptx
- 大小:243.78 KB
- 文档页数:14
革命根据地诗句1、《念奴娇·井冈山》作者: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2、《西江月·井冈山》作者: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清平乐·六盘山》作者: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梅岭三章·其一》作者: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6、《梅岭三章·其二》作者:陈毅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7、《梅岭三章·其三》作者:陈毅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8、《回延安》作者:贺敬之一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山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闻名。
以下是井冈山的革命故事的简述:
1. 形成根据地:1927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打败国民党军队后,开始寻找适合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因其地理条件险要而成为红军的理想藏匿之地。
2. 井冈山会议:1927年8月1日至9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召开了重要的井冈山会议,会上制定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强调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 井冈山游击战: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红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多次激烈的战斗。
红军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成功地与敌军进行周旋,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4. 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
井冈山的斗争历程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包括坚定信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价值观,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长征起点:1934年,由于国共内战形势严峻,红军被迫实施长征。
井冈山成为长征的起点,红军开始了漫漫征程,最终在1935年到达陕北,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红色足迹探索中国革命圣地红色足迹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和重要文物遗址,代表着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探索中国革命圣地,走近红色足迹,不仅是了解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机会,更是一次重温国家荣光、激发爱国情怀的旅程。
一、[地点一]:出发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历史起源于中央革命根据地,这里包括了井冈山、湘赣边区、豫皖苏区等地。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等革命先烈带领中国工农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地点二]:南京——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南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地之一,这里有革命圣地——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地方之一。
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努力。
来到中山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事迹,还能近距离感受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三、[地点三]:延安——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在延安,我们可以参观革命博物馆,亲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同时,延安还有中国革命的主要遗址,如八路军办事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这些地方保留了当年革命活动的痕迹,让我们感受到红色足迹的魅力。
四、[地点四]: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也是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发源地。
在井冈山,我们可以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方的创立、发展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同时,井冈山还有许多革命文化遗址,如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故居等,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也展示了红色足迹的辉煌。
五、[地点五]:西柏坡——红军长征的起点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圣地,这里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国民革命(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部队没有自己的实际控制区,只能不停地转移撤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自己的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称为革命根据地,也称为红色政权。
革命根据地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一、广东(海陆丰)根据地:(1927.5~1931.11)1927年5月1日,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海丰陆丰、紫金三县建立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早的地方革命政权。
8月,成立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
1928年2月,根据地失守,党政机关与革命武装撤往附近的八乡山、大南山一带坚持斗争。
1930年5月建立红十一军,成立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
领导人:彭湃(东江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长),陈魁亚(东江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二、湘赣根据地:(1927.11~1931.1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次年5月下旬成立湘赣边特区工农兵政府,辖宁冈、永新、莲花3县全部,茶陵、遂川、吉安等县各一部分。
是年6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返回井冈山,根据地区域扩大为以永新为中心的十几个县。
1930年3月,湘赣边特区并入新成立的赣西南特区,改称西路分区。
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位于中国江西省瑞金市,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纪念地。
该地区自1930年至1934年期间,成为中央红军的主要根据地和指挥中心。
在这里,红军领导层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改革政策,使得红军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支持。
1. 历史背景:自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全国范围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
其中,瑞金成为了中央红军的重要控制区域。
这个地区地理位置隐蔽,交通便利,适合游击战争的发动和各种政治活动的开展。
2. 根据地建设:中央红军在瑞金地区建立了完善的军事和政治体系。
他们修建了藏雷楼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挥和管理制度。
在政治方面,红军积极发展农村游击队和地方军事政权,进行广泛的群众工作,并实施土地革命和社会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3. 权威领导:在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坚持党的集中和民主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
例如,他们在瑞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对红军的发展和战略进行了重要的部署。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导准则,通过在瑞金地区的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4. 全国影响: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建设和运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和发展。
它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中心和灵魂,吸引了大量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前来参与。
瑞金地区的经验和成果,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 纪念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的红色基因,瑞金市政府积极开展了许多举措。
他们对瑞金红军总前委旧址、红军办公楼、国民党监狱等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将其开放给游客参观。
此外,也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以便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和历史意义。
结语:瑞金中央红军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崛起和发展。
这个地方不仅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井冈山位于江西与湖南交界处,内部地势崎岖,山势陡峭,地处荒无人烟之地,正是这样一片荒凉之地,孕育出了中国革命的新的起点。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派遣毛泽东联合雷锋、朱德等领导开展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正式在这里展开。
毛泽东立即实行土地革命及建立群众政权,对土地进行了面积达10万亩的平分、土地可以集体施肥、建立农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农民们的深层次矛盾。
在开展人民战争的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新式政权,尤其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军事建设,加强了政治影响和军事作用力,形成了既有军事力量,又有政治影响力的“井冈山模式”,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大创新。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井冈山的红军由百余人逐渐发展到3万余人,成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井冈山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井冈山还为整个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揭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深入的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不仅仅是农民阶级夺取了政权的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乘势得势,继续推进革命进程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井冈山红军建立的先进理念与组织体系成为以后各地红军的蓝本,并在党内推广了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些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以后的党和人民军队开创了光荣的历史。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骨干在价值观、维权等方面的力量,更是在中国革命优先发展过程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各大根据地的发展,开创了党和人民军队光荣的历史,同时激励了民族革命的连锁反应,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以下是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的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基地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井冈山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源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当时,国共
两党合作瞄准了农村地区,井冈山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地方于1927年成为游击战争的基地,随后逐步发展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斗争,特别是井冈山会师、湘赣边界斗
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
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处诞生,并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术,以打击敌人并保护革命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武装斗争,更是一场农村土地革命,以及农民群众自治和组织发展的试验。
在这个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了土地革命,消除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治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的农村革命起到了积极的示
范和影响作用。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一个典范。
通过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
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
泰井高速、吉井铁路、江西321省道可直达。
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1981年3月保护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
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著名的景观井冈山五指峰井岗山笔架山云海井冈山井冈山天桥井冈山笔架山江西井冈山笔架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五龙潭黄洋界茨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井冈山,曾经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自从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抗敌斗争,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反抗日本侵略的根据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是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新的地方在于:其革命方式、斗争策略、政治思想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
这些改革不仅对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更对中国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井冈山的革命方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式。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革命尝试都是采取了城市革命的方式。
但是,毛泽东发现在城市革命面临的困境极大。
城市革命者往往没有好的避难处,而且相互插手的机会更小。
而且,城市人口比较庞大,往往不能轻易地组织大众起来。
因此,毛泽东认为,更好的方式是通过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来实现革命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个显著改革是斗争策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的不是泥沙俱下的胡烈,而是善用“游击战争”这一策略。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依靠自己的战争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极少的人力和物力把敌人的精锐击败,并尽快撤回。
这种游击战争给敌人带来的威胁很大,因为敌人永远都不知道游击队何时会袭击他们的后方。
在这种战争策略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取得了很多成功。
最后,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变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思不再像以往一样,为了强制推行甚至过于过分的纲领而互相竞争,而是更打眼于实际情况,以更加精确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政治思想认为,改革和革命必须是一个整体,政治和经济必须是一个整体,从而径直地实现在建立一个人民政权的过程中外部局限,内部权力分配的消息革新。
这种变革最显着的便表现为“土改”这一概念。
通过武装力量的支撑,分散了权力的控制,而将大多数耕地占有,贫困者的权益被打奠并且安顿下来。
在这种政治思想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对比较稳定。
红色教育案例红色教育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在革命信念、革命品质和革命精神上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教育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红色教育的案例。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锻造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者们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展现了革命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典范。
二、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进行的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加强党的纪律性和集中统一,培养了一大批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纯洁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延安整风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红色教育在当代的意义。
红色教育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道德困惑,红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品质。
同时,红色教育也可以激励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红色教育的现代实践。
在当代,红色教育的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悟红色精神的伟大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红色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五、红色教育的未来展望。
红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红色教育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红色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学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红色教育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教育形式,它不仅可以激励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品质,也可以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阀漳|XIANGCHAO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简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等竞领导下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至1930年10月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贺龙、周逸群、邓中夏等此根据地包括洪湖、湘鄂边、襄枣宜、巴兴归等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杨善集、冯平、王文明、冯白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13日至16日广东省海陆丰地区彭湃等闽浙赣(赣东北)苏区1928年1月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边界地区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28年6月之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大部地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28年7月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彭德怀、滕代远在平江起义后创立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1929年2月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头所在地湘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湖南、江西边界王首道、任弼时等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曾中生、许继慎、徐向前等由党领导红军在鄂豫皖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审心的地区建立的章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1932年9月至1937年2月今陕西省西北部和北部、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川陕根据地1933年2月四川、陕西边界地区李先念、徐向前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川东北和陕南边界地区,与川陕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发展闽东、闽中、闽南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闽东:福建省东北部地区;闽中:福建省中部地区,在福州、厦门之间;闽南:福建南部,东临东海,西接广东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湘鄂川黔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之后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地区之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此根据地是土家、苗、白、汉等29个民族聚居地,居民以土家族人为多鄂豫陕苏区1935年5月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界徐宝珊、吴焕先、徐海东等——摘自《党的历史知识简表集成(1921.7—2017.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革命根据地简表,上述简表在原文基础上有少许改动Page/22。
土地革命,武装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他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发展的统一的整体,是缺一不可的。
扩展资料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这两个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相同点: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⑶.最终结果: 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大都丧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⑷.说明了: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共在抗战时期已更加成熟.更具有革命斗争的经验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边区的区别?革命根据地:在某些地区(如北岳区、太行山、山东)有了革命的武装、革命的政权、革命的群众组织、革命的政党——共产党(而且前面的三种组织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这四种组织在一定地区能够公开的合法的存在,各自执行自己的职权(如政权执行自己的法令、纪律、各种制度),这样的地区,就叫做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后,中共为了反抗日军的围剿政策,决定在敌人占领区既敌后区开辟新的战场,这些中共指挥的军队开辟的新战场被称为武装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45年,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在由谁来统治全中国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从此,中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由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因为他们是当时的执政党;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因为该党以解放全中国为目.边区:边区是相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而言的,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国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为取得共产党政府的合法性.只有称做边区,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