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本操作和数据类型
- 格式:pptx
- 大小:159.60 KB
- 文档页数:1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已经成为了各种企业和组织管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是数据库管理的基础,掌握这些操作,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库。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等。
一、数据库的创建创建数据库是数据库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创建数据库之前,需要先确定数据库的名称、大小、编码等参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数据库管理软件,如MySQL、Oracle等。
2. 点击“新建数据库”按钮,输入数据库名称、大小、编码等参数。
3. 点击“确定”按钮,等待数据库创建完成。
二、表的创建创建表是在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重要手段,表的创建需要确定表的名称、字段名、数据类型等参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数据库管理软件,进入指定的数据库。
2. 点击“新建表”按钮,输入表名称、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等参数。
3. 点击“确定”按钮,等待表创建完成。
三、数据的插入在数据库中插入数据是数据库管理的核心操作之一,插入数据需要确定数据的字段和值。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数据库管理软件,进入指定的数据库。
2. 选择要插入数据的表,点击“插入数据”按钮。
3. 输入数据的字段和值,点击“确定”按钮,等待数据插入完成。
四、数据的修改在数据库中修改数据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修改数据需要确定要修改的字段和值。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数据库管理软件,进入指定的数据库。
2. 选择要修改数据的表,点击“修改数据”按钮。
3. 输入要修改的字段和值,点击“确定”按钮,等待数据修改完成。
五、数据的删除在数据库中删除数据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删除数据需要确定要删除的字段和值。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数据库管理软件,进入指定的数据库。
2. 选择要删除数据的表,点击“删除数据”按钮。
3. 输入要删除的字段和值,点击“确定”按钮,等待数据删除完成。
MySQL(⼆)数据库数据类型详解 序⾔ 今天去健⾝了,感觉把⾝体练好还是不错的,闲话不多说,把这个数据库所遇到的数据类型今天统统在这⾥讲清楚了,以后在看到什么数据类型,咱度应该认识,下⾯就跟着我的节奏去把这个拿下吧。
---WZY⼀、数据类型 MySQL的数据类型有⼤概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整数类型、浮点数类型和定点数类型、⽇期和时间类型、字符串类型、⼆进制类型。
现在可以来看看你对这5种类型的熟悉程度,哪个看起来懵逼了,那就说明⾃⼰哪个不熟悉,不理解。
注意:整数类型和浮点数类型可以统称为数值数据类型,这不难理解。
数值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TINYINT、SMALLINT、MEDIUMINT、INT、BIGINT 浮点数类型:FLOAT、DOUBLE 定点⼩数:DECIMAL ⽇期/时间类型 YEAR、TIME、DATE、DATETIME、TIMESTAMP 字符串类型 CHAR、VARCHAR、TEXT、ENUM、SET等 ⼆进制类型 BIT、BINARY、VARBINARY、BLOB 1、整数类型 不管你学什么语⾔,在基础⽅⾯,都应该知道 1个字节= 8位⼆进制数。
每个类型的取值范围也就能够知道,⽐如TINYINT占⽤1个字节,也就是8位,2的8次⽅减1等于255,也就是说如果代表没符号的整数,该取值范围为0~255,如果是有符号的,最⾼位为符号号位,也就是2的7次⽅减1,也就是127,取值范围为-128~127,为什么需要减1,这个问题就需要考虑临界值的问题了。
⽽考虑临界值问题⼜有需要讨论原码补码反码的知识,这些度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所以在这就⾃⾏百度。
给出⼀张范围表,给⼤家做参考。
不同整数类型的取值范围 根据⾃⼰所需去选取不同的类型名称, 例如: CREATE TABLE aaa( id INT(10) PRIMARY KEY, age INT(6) ); 这个例⼦中INT(10)、INT(6) 括号中的数字表⽰的是该数据类型指定的显⽰宽度,指定能够显⽰的数值中数字的个数。
数据库基本操作(bbb.dbf , two.dbf , a101.dbf three.dbf,hdj1.dbf)一、什么是数据库1、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有效存放相互关联的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按照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数据库分为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我们使用的FOXPRO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它是由多个二维表组成,并用来为某一应用程序服务。
2、数据类型(七种)字符型字段;数字型字段;日期型字段;浮点型字段;逻辑型字段;备注型字段;通用型字段二、数据库基本操作1、数据库的建立 creat <文件名>2、数据库的打开 use <文件名>3 、brow以列表形式显示内容a.显示完整字段内容 ex: brow for a0601=’7440’b.显示字段中含有的某一特征 Brow for ‘’$ 字段ex:brow for ‘研究所’$ a024.list列出激活数据库中的记录而不暂停ex、list 字段[for <条件>] to print5、数据库的关闭 close close all(关闭所有的数据库)6、数据库的复制copy将记录拷贝到新文件Copy to<文件名> [fiel<字段名表>]7、删除数据库的记录(作删除标记)delet [for <条件>]永久删除已做删除标记的记录pack恢复要删除的记录recall 记录号| all(用ctrl-T也能实现)8、数据替换replaceEx: replace all 字段名1,… with ‘’ [for <条件>] replace all 字段名with allt(字段名)去除空格replace all 字段名with transfor (recn( ))9、求和sumex: sum 字段名 [ for <条件 >]10、计算记录(数数)countex: count 字段名 [for <条件>]11、追加append from打开A库,输入: Append from 数据库B注意: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或者多个库才能使用追加12、subs 从一个字段中的第X位开始,取Y位subs(字段,X,Y)ex:subs(a0407,7,3)=‘006’选取b04 字段的第7—9位等于八里庄的记录(006位紫竹院代码)说明:本语句一般用于条件SELECT 命令一、基本命令用法1、全表查询SELECT * FROM 数据库 [WHERE 条件]2、查询部分列SELECT 字段1,字段2,… FROM 数据库SELECT A.字段1,B.字段2,… FROM 数据库1 A,数据库2 B,…二、关键字和常用函数1.INTO DBF (结果存到新的数据库)SELECT A.字段1,B.字段2,… FROM 数据库1 A,数据库2 B,…INTO DBF新库名2.常用函数1)COUNT()select a06,count(*) from bbb group by a06 having count(*)〈42)SUM()select a06,sum(a18)from bbb group by a06 3)MAX()select a06,max(a18) from bbb group by a06三、子句1.WHERE 子句联接A、B数据库,从中挑出一些字段,生成C数据库Sele a .字段1,a.字段2,b.字段1,b.字段2 from A数据库a,B 数据库b Where a.指标=b.指标选择A 库字段1,字段2 ,B库字段1,字段2 由A数据库a,B数据库b 条件a.A库指标=b.B库指标说明:1、‚from A数据库a,B数据库b ”为定义A数据库临时名称为a,B数据库的临时名称为b2、‚a.A库指标=b.B库指标‛ A库指标、B库指标分别为数据库A、B中的两个具有相同意义的指标,一般用法人代码。
对数据库的常见操作数据库是一种信息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大量结构化的数据,通过SQL语句实现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维护和操作,以满足各类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库的常见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数据定义操作1. 建立数据库:在磁盘上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
2. 建立数据表: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新的表,用于存储数据。
3. 创建索引:创建一个索引,使查询数据更快捷。
4. 创建视图:创建一个虚拟表,使查询数据更加方便。
二、数据操作操作1. 插入数据: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使其能够被其他操作使用。
2. 更新数据:更新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使其与新数据保持一致。
3. 删除数据:从数据库中删除已有的数据,以减少不必要的存储空间。
4. 查询数据:使用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获得所需的信息。
三、数据权限操作1. 设置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以管理数据库内容。
2. 设置角色权限:为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以控制数据库的使用。
3. 设置对象权限:为不同的对象分配不同的权限,以控制数据库中特定对象的使用。
4. 设置数据库安全:通过设置合理的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库。
四、数据备份操作1. 备份数据库:使用备份工具将数据库的完整数据备份到磁盘上,以防止数据丢失。
2. 恢复数据库:使用恢复工具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始数据库,以恢复数据库之前的状态。
3. 日志备份:使用日志备份工具将数据库日志备份到磁盘上,以便检查数据库操作的历史记录。
4. 数据迁移:使用数据迁移工具将数据库从一个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服务器,以改变数据库的位置。
五、数据优化操作1. 索引优化:使用索引优化工具检查并优化数据库中的索引,以改善查询性能。
2. SQL优化:检查并优化SQL语句,以改善查询性能。
3. 数据库结构优化:检查并优化数据库结构,以改善查询性能。
4. 缓存优化:检查并优化数据库缓存,以减少查询次数,提高查询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的常见操作”的详细说明,数据库的操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以满足各类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库的四种基本操作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为了让数据能够更好地被使用,数据库提供了四种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四种操作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插入插入操作是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在插入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表格来存储数据。
表格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表格,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在插入数据时,我们需要按照表格的结构格式输入数据,例如:INSERT INTO 学生 (姓名, 年龄, 性别) VALUES ('张三', 18, '男');这条语句的意思是将一个名为“张三”的学生记录插入到“学生”表格中,他的年龄为18岁,性别为男。
插入操作是数据库中最基础的操作之一,它可以用于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例如注册新用户、录入新订单等。
在插入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数据冗余、重复或错误的情况。
二、查询查询操作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过程。
查询可以根据特定条件筛选数据,例如按照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进行查询。
在查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据库中的查询语句,其中最常用的是SELECT 语句。
SELECT语句的基本格式为:SELECT 列名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例如,我们可以查询“学生”表格中所有年龄大于18岁的男性学生,语句如下: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年龄 > 18 AND 性别 = '男';其中“*”表示查询所有列,WHERE子句中的条件为年龄大于18岁且性别为男。
查询操作是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操作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查询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查询语句的正确性和优化性,避免查询结果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详细⼀、整数数据类型整数数据类型是最常⽤的数据类型之⼀。
1、INT (INTEGER)INT (或INTEGER)数据类型存储从-2的31次⽅(-2 ,147 ,483 ,648)到2的31次⽅-1 (2 ,147 ,483,647)之间的所有正负整数。
每个INT 类型的数据按4 个字节存储,其中1 位表⽰整数值的正负号,其它31 位表⽰整数值的长度和⼤⼩。
2、SMALLINTSMALLINT 数据类型存储从-2的15次⽅( -32, 768)到2的15次⽅-1( 32 ,767 )之间的所有正负整数。
每个SMALLINT 类型的数据占⽤2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其中1 位表⽰整数值的正负号,其它15 位表⽰整数值的长度和⼤⼩。
3、TINYINTTINYINT数据类型存储从0 到255 之间的所有正整数。
每个TINYINT类型的数据占⽤1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4、BIGINTBIGINT 数据类型存储从-2^63 (-9 ,223, 372, 036, 854, 775, 807)到2^63-1( 9, 223, 372, 036 ,854 ,775, 807)之间的所有正负整数。
每个BIGINT 类型的数据占⽤8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浮点数据类型浮点数据类型⽤于存储⼗进制⼩数。
浮点数值的数据在SQL Server 中采⽤上舍⼊(Round up 或称为只⼊不舍)⽅式进⾏存储。
所谓上舍⼊是指,当(且仅当)要舍⼊的数是⼀个⾮零数时,对其保留数字部分的最低有效位上的数值加1 ,并进⾏必要的进位。
若⼀个数是上舍⼊数,其绝对值不会减少。
如:对3.14159265358979 分别进⾏2 位和12位舍⼊,结果为3.15 和3.141592653590。
1、REAL 数据类型REAL数据类型可精确到第7 位⼩数,其范围为从-3.40E -38 到3.40E +38。
每个REAL类型的数据占⽤4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数据库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和查询。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资产,因此,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数据库基本概念1.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
2.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更新和维护。
4.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
5.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组织的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
三、数据库系统架构1. 单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适用于小型应用。
2. 网络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适用于大型应用。
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具有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 云数据库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库部署在云端,提供按需分配、弹性扩展的服务。
四、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操作1. 数据定义: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索引等对象。
2. 数据操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
3. 数据查询:采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检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等。
4. 数据控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数据库设计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确数据库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概念结构设计:采用E-R模型等方法,描述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关系。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关系模型,设计表结构、字段、索引等。
4. 物理结构设计:根据逻辑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文件组织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