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化妆品的急性皮肤刺激性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295.09 KB
- 文档页数:3
化妆品不良反应分类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那么化妆品不良反应分类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化妆品不良反应分类1.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在化妆品皮肤病中最常见,约占化妆品不良反应的70%以上,包括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或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刺激性皮炎化妆品刺激性皮炎是指皮疹局限在使用化妆品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疼痛或烧灼感皮疹。
一般为干燥性红斑、细屑,也可发生水疱、渗液。
初次使用化妆品后即发生,多见于劣质化妆品。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过敏)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致敏原所致的化妆品皮炎,仅发生于少数对化妆品中某一成分过敏的患者。
出现反应以前有潜伏期(几天或几年),表现红斑、丘疹、水疱、渗液及结痂,伴瘙痒。
如染发皮炎可出现头面部肿胀及周身不适等症状。
常见致敏原:香料、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晒剂、染料、植物添加剂等。
此类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曾使用化妆品后的光照部位,停用化妆品后仍有皮疹发生,再次接触光敏物质后可发病,皮损形态多样,可出现红斑、丘疹及小水疱,自觉瘙痒,慢性者局部皮肤可出现浸润、增厚、苔藓样变化。
可能由于防腐剂、染料、香料、防晒剂及唇膏口红中的荧光物质等引起。
2.化妆品光感性皮炎由化妆品中某些成分和光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光毒性或光变应性皮炎。
此类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曾使用化妆品后的光照部位,停用化妆品后仍有皮疹发生,再次接触光敏物质后可发病,皮损形态多样,可出现红斑、丘疹及小水疱,自觉瘙痒,慢性者局部皮肤可出现浸润、增厚、苔藓样变化。
可能由于防腐剂、染料、香料、防晒剂及唇膏口红中的荧光物质等引起。
3.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接触化妆品的局部或其邻近部位发生的慢性色素异常变异或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消退后局部遗留的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脱落。
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通常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皮肤色素异常发生在接触化妆品的部位,其中以色素沉着较为常见。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1 目的确定化学品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及程度,为制定化学品对皮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 制定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
3试验方法3.1受试样品处理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需稀释后使用的产品,先进行产品原型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如果试验结果显示中度以上刺激性,可按使用浓度为受试物再进行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 值≤2 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
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50 小于200 mg/kg 体重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2000 mg/kg 体重仍未出现皮肤刺激性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3.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
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实验动物至少要用4只,如要澄清某些可疑的反应则需增加实验动物数。
实验动物应单笼饲养,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 时间。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
3.3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3.3.1 试验前约24h,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
3.3.2 取受试物约0.5mL(g)直接涂在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cm×2.5cm)和一层玻璃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
另一侧皮肤作为对照。
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为4h。
对化妆品产品而言,可根据人的实际使用和产品类型,延长或缩短敷用时间。
对用后冲洗的化妆品产品,仅采用2h 敷用试验。
四、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Dermal Irritation/Corrosion Test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04, July 1992)USEPA OPPTS Harmonized Test Guidelines (Series 870. 2500, Aug. 1998 )3 试验目的确定和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对哺乳动物皮肤局部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
4 定义4.1 皮肤刺激性(Dermal irritat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4.2 皮肤腐蚀性(Dermal corrosion):皮肤涂敷受试物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5试验的基本原则将受试物一次(或多次)涂敷于受试动物的皮肤上,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动物皮肤局部刺激作用的程度并进行评分。
采用自身对照,以评价受试物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期限应足以评价该作用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
6 试验方法6.1 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可直接使用原液。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或其它无刺激性溶剂充分湿润,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使用其它溶剂,应考虑到该溶剂对受试物皮肤刺激性的影响。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可以不再进行皮肤刺激试验。
此外,若已知受试物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经皮LD50小于200mg/kg体重或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剂量为5000mg/kg体重仍未出现皮肤刺激性作用,也无需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6.2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多种哺乳动物均可被选为实验动物,首选白色家兔。
应使用成年、健康、皮肤无损伤的动物,雌性和雄性均可,但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基层园地・化妆品皮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王文慧 李邻峰 路雪艳 化妆品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开始困扰人类。
化妆品皮炎是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害,它在接触性皮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就化妆品皮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1 什么是化妆品有关化妆品的概念,各个国家的规定略有不同。
“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条例”明确地对化妆品做了如下定义:“可被涂搽、洒、喷射进入或者外敷于躯体或任何部位,为了清洁、美化,增加魅力及改变形象的任何物品”。
传统的脂肪酸碱盐肥皂除外,因为它使用的历史悠久,但一些液体皂、合成皂和香皂因制造的成分在传统肥皂中没有,而归属于化妆品范畴1。
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2是:化妆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总的来说,凡用于人体皮肤或黏膜为清洁、美化、增加魅力、改变体表形态、纠正体表气味或起保护功能的物质均属于化妆品。
人类应用化妆品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用多种天然或合成的物质涂布人体表面以改善颜色、纠正缺陷、改变气味等。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审美水平的提高,人类更是日益广泛的使用化妆品。
化妆品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下述产品均属于化妆品,见表13。
表1 化妆品的分类类别 化妆品种类清洁剂 如洗面奶、香皂、香波、牙膏、浴液等调色剂 如眼影、口红、指甲油、染发剂、胭脂等定型剂 如头发定型剂芳香剂 如香水、除臭剂等防晒剂 如防晒霜、防晒油等营养保护剂如润肤霜、营养霜等治疗化妆品如除汗剂、去斑霜等2 化妆品皮炎的概念及分类广义的化妆品皮炎包括因使用化妆品引起的所有皮肤改变。
如化妆品刺激性皮炎,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敏感性皮肤和化妆品不耐受,色素性化妆品皮炎,化妆品光敏感性皮炎,化妆品毛发改变以及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83化妆品甲改变。
4.5%烟酰胺凝胶的皮肤急性毒性与皮肤刺激性研究
虞佳;罗美兰;林森;李少华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4(054)005
【摘要】目的:研究4.5%烟酰胺凝胶的皮肤急性毒性与皮肤刺激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取26只健康家兔脱毛,外涂4.5%烟酰胺凝胶或赋形剂,按照《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及“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H)GPT4-1”的规定,对实验结果加以评定。
结果家兔涂用4.5%烟酰胺凝胶后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产生明显毒性作用,无皮肤刺激性。
结论4.5%烟酰胺凝胶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总页数】3页(P27-28,36)
【作者】虞佳;罗美兰;林森;李少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94.39
【相关文献】
1.4.5%烟酰胺凝胶的皮肤急性毒性与皮肤刺激性研究 [J], 虞佳;罗美兰;林森;李少华
2.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对白兔皮肤急性毒性及豚鼠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J], 刘
晓红;孙昕;张志国;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
3.苎麻叶凝胶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实验研究 [J], 杨进;罗友成;邹坤;胡建忠;邰源临
4.润光养生美容酒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r及黏膜刺激性实验研究 [J], 苏乔;李武国;李雯雯;赵广银;周永标;李润光;潘卫松
5.龙血竭凝胶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实验研究 [J], 郝艳兵;张琦;赵荣华;余晓玲;张荣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解析化妆品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对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的关注日益增加。
防腐剂在保护化妆品免受细菌和真菌污染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其对皮肤的刺激性的担忧。
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进行解析。
一、防腐剂的作用和种类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常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化妆品中常见的防腐剂类型包括自然防腐剂(如茶树精油、葡萄柚籽提取物等)和合成防腐剂(如苯甲酸酯类、酮醇类等)。
二、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虽然防腐剂在化妆品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但部分防腐剂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
某些人群对特定的防腐剂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长期接触某些防腐剂可能还会引发激素紊乱、皮肤干燥和过敏症的发生。
三、化妆品中常见的刺激性防腐剂1. 苯甲酸酯类苯甲酸酯类是一类常用的化妆品防腐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部分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如甲基对羟基苯甲酸酯(Methylparaben)和丙基对羟基苯甲酸酯(Propylparaben),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过敏反应等问题相关。
2. 异戊二醇异戊二醇是一种合成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然而,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异戊二醇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刺激和瘙痒等不适症状。
3. 苯氧乙醇苯氧乙醇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能有效杀灭细菌和霉菌。
但部分人群对苯氧乙醇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红肿、刺痛等。
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对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 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和特殊需求,例如敏感肌肤或过敏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标注为低刺激或无刺激的化妆品。
2. 选择自然防腐剂成分的化妆品,如茶树精油、葡萄柚籽提取物等,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 避免过度使用化妆品,保持皮肤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刺激性的评估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外貌,还能够改善皮肤质量。
然而,一些人们会担心,化妆品是否含有对皮肤有刺激性或者过敏的成分。
因此,对于化妆品添加剂的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其对于皮肤的安全性。
一、化妆品添加剂的类型化妆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在产品中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添加的物质,包括防腐剂、香料、色素、保湿剂等。
每种添加剂都有它们的作用,但也可能对于一些人的肌肤产生刺激,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添加剂进行评估,确保其使用安全。
二、皮肤刺激性评估方法1. 动物试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估方法,通常使用小鼠、兔子等动物进行实验。
但由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考量,动物试验在某些国家已被禁止使用。
2. 体外试验:这种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将添加剂放置于人体皮肤模型上进行测试,模拟真实的肌肤情况。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动物试验,更符合伦理标准。
3. 临床试验:为了更好地判断化妆品添加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临床试验是必要的。
这种试验通常通过招募人类志愿者,对他们的皮肤进行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结论。
三、化妆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化妆品添加剂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才能上市销售。
一般而言,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急性毒性评估:通过动物试验或体外试验,评估添加剂对皮肤的急性毒性反应。
2. 慢性毒性评估:针对长期使用添加剂可能引起的慢性毒性问题进行评估,包括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3. 过敏原评估: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添加剂对于人体皮肤的过敏反应情况,确保其不会引起过敏问题。
4. 可用性评估:评估添加剂的稳定性、PH值等参数,确保化妆品的使用体验。
四、化妆品添加剂的监管机构不同国家对化妆品添加剂的监管机构也不尽相同。
例如,欧盟对于化妆品添加剂的评估和监管采用了“欧洲委员会科学委员会”(SCCS)的评估制度,美国则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评估和管理。
在中国,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负责相关的监管工作。
化妆品急性毒性试验什么是化妆品急性毒性试验?化妆品急性毒性试验指采用动物试验的方式来评价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毒性危害的试验。
化妆品急性毒性试验做什么项目的?化妆品急性毒性试验包括急性皮肤毒性试验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两项内容。
(一)急性皮肤毒性试验:1.试验目的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吸收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可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剂量提供依据。
试验方法受试物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
若受试物为固体,应研磨成细粉状,并用适量水或无毒、无刺激性、不影响受试物穿透皮肤、不与受试物反应的介质混匀,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
常用的介质有橄榄油、羊毛脂、凡士林等。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可选用健康成年大鼠、家兔或豚鼠作为实验动物,也可使用其他种属动物进行试验。
使用雌性动物应是未孕和未曾产仔的。
建议实验动物体重范围为:大鼠200g—300g;家兔2kg—3kg;豚鼠350g—450g。
实验动物皮肤应健康无破损。
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5d 时间。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选用标准配合饲料,饮水不限制。
剂量水平根据所选用的方法要求,原则上应设4—6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一般为10 只,雌雄各半。
各剂量组间距大小以兼顾产生毒性大小和死亡为宜,通常以较大组距和较少量动物进行预试。
如果受试物毒性很低,可采用一次限量法,即用10 只动物(雌雄各半)皮肤涂抹2000mg/kg 体重剂量,当未引起动物死亡,可考虑不再进行多个剂量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妆品原料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
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
试验方法受试物受试物应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介质中,建议首选水,其次是植物油(如玉米油),或考虑使用其他介质(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
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美白成分和皮肤刺激性评估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美白成分和皮肤刺激性评估化妆品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常用的美容产品之一,而护肤品作为化妆品的一种,具有保护和滋养皮肤的功能。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护肤品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成分的安全性。
尤其是在美白产品中,美白成分的使用和皮肤刺激性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析护肤品中的美白成分和皮肤刺激性,并评估其安全性。
一、护肤品中的常见美白成分1. 曲酸:曲酸是一种多酚类美白成分,广泛用于美白产品中。
曲酸能够抑制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达到美白的效果。
2.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很强抗氧化作用的美白成分,它不仅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还能够减少皮肤的色斑和均匀肤色。
3. 醋酸维生素A:醋酸维生素A也被广泛应用于美白产品中,它通过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减少黑色素的沉积,改善肤色。
4. 美白肽:美白肽是一种由多肽组成的美白成分,具有调节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色斑和提亮肤色。
5. 纳米银颗粒:近年来,纳米银颗粒也开始被应用于美白产品中,纳米银颗粒能够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同时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改善肌肤炎症和痘痘问题。
二、美白成分的皮肤刺激性评估虽然美白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肤色,但是一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
针对美白成分的皮肤刺激性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皮肤刺激实验和人体安全性评估。
1. 皮肤刺激实验:皮肤刺激实验可以通过评估美白产品在人体皮肤上的刺激反应来判断其皮肤刺激性。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人体致敏性测试和眼刺激性测试等。
实验结果将提供评估美白成分的刺激性,帮助人们选择皮肤友好度高的美白产品。
2. 人体安全性评估:针对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一般也需要进行人体安全性评估。
通过评估美白成分的致敏性、刺激性和慢性毒性等指标,判断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这些评估结果将作为决策依据,保证美白产品的安全性。
三、护肤品中美白成分的安全性问题尽管护肤品中的美白成分可以改善肤色,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安全性问题。
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化妆品对皮肤有清洁、保护和美容作用。
它的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那么你知道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指由接触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并根据发病部分,皮疹形态,必要时进行皮肤斑贴试验进行综合分析而诊断,但需要排除非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痤疮指由化妆品引起的面部痤疮样皮疹。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在接触部位出现与毛孔一致的黑头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等。
非化妆品引起的痤疮除外,必要时对患者所用化妆品做质量鉴定。
化妆品毛发损害指应用化妆品后引起的毛发损伤。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毛发化妆品接触史,使用化妆品后发生毛发损害,停用化妆品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其他毛发病变应除外,必要时对所用化妆品进行鉴定分析。
化妆品指甲损害指应用指甲化妆品所致的指甲本身及指甲周围组织的病变。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甲化妆品接触史,在甲及甲周发生病变,停用化妆品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其他甲病应除外,必要时做斑贴试验,以协助诊断。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指使用化妆品后,又经过光照而引起的皮肤炎症性改变,它是化妆品中的光感物质引起的皮肤黏膜的光毒反应或光变应反应。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又经过光照而在相应部位出现光感性皮炎。
必要时可结合光班贴试验,排除非化妆品引起的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指应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等。
诊断原则: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在接触部位发生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或继发于皮肤炎症之后发生上述病变。
非化妆品引起的色素异常除外,必要时做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以协助诊断。
化妆品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刺激性伤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损害,与化妆品含有刺激成分,或化妆品PH值过高或过低,或使用者皮肤角质层损伤有关。
过敏性伤害:化妆品中含有致敏物质,使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使用者发生过敏反应。
不同类别化妆品的急性皮肤刺激性特点
作者:赵康峰, 郭宝岚, 魏岚, 孔建, 白雪涛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毒理室,北京,100021
刊名:
环境与健康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年,卷(期):2008,25(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曲永红化妆品引起皮肤不良反应120例临床探讨[期刊论文]-皮肤病与性病 2006(03)
2.谢淑霞.赖维.万苗坚383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分析[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07)
3.陆华.蒋献.余瑶59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华西医学 2007(01)
4.房军.赖维.王学民2005年全国化妆品皮肤病1 053例临床调查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美容医学 2007(03)
5.徐刚.余开梅.刘美琳化妆品皮肤损伤989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02)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赵康峰.郭宝岚.刘景兰.张月.张少平.孔建.治洪.李毅民清洁类化妆品的急性皮肤刺激性特点分析-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6)
目的:研究不同清洁类化妆品中的急性皮肤刺激性损害特点,了解其卫生安全状况.方法:采用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对洁面类等5大类共计562种清洁类化妆品进行测试;试验数据采用CMH方法统计分析.结果:各种清洁类化妆品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急性皮肤刺激性损害效应.C(沐浴类)化妆品的皮肤刺激强度较大;A(洁面类)、B(洗发类)、C(沐浴类)和D(磨砂祛角质类)化妆品样品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引发皮肤红斑反应样品检出率,其中A(洁面类)、B(洗发类)、C(沐浴类)中各包括一定数量的能够引起中度及以上皮肤红斑反应的样品,E(卸妆类)化妆品样品皮肤刺激性反应和引发皮肤红斑反应较轻;B(洗发类)和
D(磨砂祛角质类)化妆品样试验中引发皮肤刺激性反应主要在72小时内恢复者为主,A(洁面类)、C(沐浴类)两类样品中各有不同比例样品引发皮肤刺激性反应可延续至14天以上.结论:各类清洁类化妆品中存在程度不同的急性皮肤刺激性危害效应,应根据化妆品各自的皮肤损伤特点及其分布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以提升该类化妆品卫生安全水平.
2.期刊论文李庆.谭小华.何国群.郑稳生.谢晓萍.古梅英一洗黑染发香波的急性毒性研究-中国热带医学
2009,9(9)
目的 研究一洗黑染发香波的急性毒性,为其毒理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观察一洗黑染发香波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结果 一洗黑染发香波的皮肤致敏率为30%;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积分均值为1.25;急性眼刺激性试验:角膜积分=0,虹膜最高积分均值=1,结膜充血和结膜水肿积分≤2,虹膜、结膜积分在≤7d内降至0. 结论 一洗黑染发香波为中度皮肤致敏、轻度皮肤刺激性、轻度眼刺激性的特殊化妆品.
3.期刊论文邢淑霞.袁霖.宋瑞霞.徐凤丹进口化妆品的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分析-卫生研究2001,30(6)
对902份进口化妆品皮肤刺激性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的175份化妆品中114份(65.1%)未呈现刺激性,61份(34.9%)呈现轻度刺激性,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727份化妆品中234份(32.2%)未呈现刺激性,呈现轻度刺激反应的493份(67.8 %),以唇膏、眼影、粉底液和粉饼类化妆品为主.
4.学位论文郑玉霞超临界CO<,2>萃取沙棘籽油的成分及其用作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分析2007
本论文以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籽油作为化妆品原料制成的沙棘化妆品为研究对象,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籽油作为化妆品原料的可能性和沙棘化妆品的安全性。
通过成分分析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的作用。
通过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急性经口毒试验、皮肤光毒试验等毒理学试验和人体皮肤斑贴实验的人体安全性检验研究添加沙棘籽油的化妆品的安全性。
成分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所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皮肤组织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且它们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而且保持了沙棘的高活性、无溶剂残留的特性,是良好的化妆品原料。
通过对沙棘护肤品的各项毒理学试验和人体安全性检验结果表明
:产品安全性高,无刺激性,属于实际无毒级且不具光毒性,对人体皮肤未引起不良反应。
沙棘护肤品是安全性很高的产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jyjkzz200808013.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07df530b-0439-43c7-a2e2-9e660166359d
下载时间:2011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