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全县工业产值情况(新增加值率)
- 格式:xls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
2011年樟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樟树市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破解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64亿元,工业增加值6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3%、23.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2.27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利税42.53亿元,其中利润28.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2%、99.0%。
一、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1、工业总量不断扩张,产销衔接协调有序。
在“十二五”规划的引领下,全市工业生产不断加速,工业规模随之不断扩大。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9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4.64亿元,增长53.3%。
从各月的生产情况看,各月产值基本保持在20亿元以上,生产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60.41亿元,增长53.5%,产销率达到98.4%,比去年提升0.1个百分点,产品产销情况衔接良好。
2、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
从分行业看,2011年全市16个行业全部呈现不同幅度增长,产值超20亿元行业有8个,其中尤以医药工业为最,远远领先其他行业,全年实现产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44.4%,排在其后的分别为盐化工业和酒业,分别实现产值32.31亿元和26.29亿元,分别增长30.9%和39.9%。
三大行业共实现产值125.74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达到3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
3、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重点企业健康发展,对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9家,企业个数比去年增加26家,共实现产值248.77亿元,同比增长53.6%,增速略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占规上工业产值的94.0%,重点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中流砥柱。
上都发电2011年5月份节能情况工作总结一、本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发电量:本月发电量完成13.36亿kwh,环比少发电0.35亿kwh,同比少发电0.9亿kwh,累计完成发电量61.05亿kwh,完成年度计划的43.6%,超前日历进度1.94个百分点,比年度计划多发电2.7亿kwh。
2、供电煤耗:本月供电煤耗完成354.19g/kwh,环比升高0.94g/kwh,同比升高12.46g/kwh。
累计完成357.36g/kwh,累计同比升高6.11g/kwh,比年度计划高7.36 g/kwh,比优秀两型企业基准341.76 g/kwh高15.6g/kwh。
3、发电厂用电率:本月发电厂用电率完成9.31%,环比升高0.14个百分点,同比升高0.42个百分点。
累计完成9.13%,累计同比升高0.44个百分点,比年度计划高0.61个百分点,比优秀两型企业基准8.36%高0.95个百分点。
4、燃油方面:本月消耗燃油64t,累计消耗燃油217.36t,同比降低165.67t,目前耗油量占全年计划27.17%。
二、本月节能工作完成情况1、本月已完成的节能督办工作(1)电气检修队找到#2机组漏氢的漏点?(2)完成节能技改项目上报工作。
(3)华北电科院完成#1-4炉空预器漏风检测试验工作,其中#11、#21、#22、#31、#32、#42空预器漏风率超标。
(4)根据环境温度回升情况,完成全厂采暖系统解列工作。
(5)完成#23磨煤机、#15磨煤机大修后一次风冷态调平工作以及#1~4机真空严密性试验工作。
(6)完成各台炉给煤机煤量标定工作、输煤系统皮带秤校验工作。
(7)运行二部完成石灰石质量分析报告上报工作。
(8)燃油泵房污油池有不明漏水,每天总计超过200t以上,运行二部查清水源为3台供油泵轴封冷却水。
(9)运行二部完成石灰石质量监督管理考核办法编写工作。
(10)重大辅机耗电率同比上升幅度较大,运行一部完成辅机耗电率同比升高的分析报告。
**县201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全县上下按照“一条主线、四种理念”的要求,以“三双”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推力,加大有效投入,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7.21亿元,增长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7亿元、3.38亿元和2.56亿元,分别增长3.4%、9.7%和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5.4:53.5:31.1调整为17.6:46.9:35.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2.36%。
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表现为“四快速”、“四平稳”、“一加强”。
“四快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5%,增长35.9%,同比提高13.72个百分点。
其中预计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77%,增长40.3%,同比提高20.08个百分点。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776万元,增长7.5%。
受房价上涨因素影响及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上升的驱动,房地产投资4475万元,增长112.5%,同比提高94.78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县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9101.8万元。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一季度,在促进消费政策及“两节”消费需求拉动下,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20.3%,增长19.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增长19.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0.26亿元,增长15.6%。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4%,与全市相比我县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占中上水平,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上行趋势较缓。
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县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10个,签约资金47.98亿元,同比增长390%;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
实际利用外资1040万美元,同比增长594%,同比提高617.6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报批外资金额780万美元。
2011年度4月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2011年度4月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2011年度5月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2011年5月份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情况。
(附会计报表)2011年5月份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1461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1%;实现净利润17.02万元,每股收益0.004元,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期增长 %;实现净资产收益率 %,完成年度预算的 %,较上年同期增长 %。
(以下所有指标要求与预算和上年同期比较,未涉及的项目不作要求)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数。
如:XX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完成全年预算 %,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 %。
预算完成分析;销售增长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主营业务构成;地区收入构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详细分析经营情况。
2、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及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情况,分析其变动影响因素。
主要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分析各主要产品盈利能力。
预算完成分析;利润增长分析;利润构成分析(各项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利润构成(按产品);地区利润构成);各项利润分析(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会计调整因素影响。
3、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与公司去年同期比较及完成公司全年预算数,进行分析说明其增减因素及影响程度,找出问题关键所在。
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各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以及它们对全部产品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的影响;主要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成本-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4、期间费用分析。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析,找出增加及节余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2011年全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2011年4月18日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通报分析: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拓展深化“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县经济呈现稳步加快的较好势头,基本实现首季“开门红”。
1-3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31亿元(经市统计局评估,下同),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9.52亿元,增长32.3%;第三产业增加值5.41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3.08︰42.67︰24.25。
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
一季度,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提高,GDP提高1.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提高13.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4.9个百分点,出口总值(海关口径,预计)提高8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提高9.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1个百分点。
2、规模工业继续提速发展。
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8.47亿元,增长34.4%;规模工业产值完成27.1亿元,增长35.8%;实现销售产值26.62亿元,现价增长54.8%,产销率为98.2%。
全部工业税收3243.42万元,增长29.9%。
一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提高16.6个百分点,比1-2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产值1672.9万元,同比增加514.6万元,增长44.4%。
产值超3000万元企业16家,同比增加11家,实现产值10.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38.7%。
21个计划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支撑项目实现产值5.13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18.9%。
眉山市仁寿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融入成都、全域发展、三化联动、富民强县”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六个仁寿”,加快仁寿崛起,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阔步向前。
一、综合全县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现价)224040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60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479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7011万元。
不变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20749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249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514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5:50.2:25.3调整为23.6:52.4:24,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9和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258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8.8%,比GDP增长快3.4个百分点,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6.2%。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经济结构需继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档次和水平不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强;综合财力较弱,收支平衡压力大;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现价)887148万元。
农业经济增产增收,特色农业迅猛发展。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391689万元。
突出“粮、猪、果、菜”主导产业,快速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着力打造成都农副产品配送基地。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133公顷,林业现价产值11505万元。
2011年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利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县贯彻落实“工业兴县、开放强县、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战略、全力以赴实施“三大工程”的重要一年。
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全县工业首季开门红。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1、工业指标增势强劲。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县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3%;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利税8378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利润4328万元,同比增长26.7%。
二是工业用电量上升幅度大。
一季度,大工业电量预计4776万千瓦时,同比上升32.2%。
工业电量预计7965万千瓦时,同比上升23.4%。
2、三大产业效益良好。
一季度,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预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48.7%。
其中轻工食品同比增长45%,医药化工同比增长70.4%,纺织服装同比增长64.7%。
一季度,三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预计轻工食品同比增长41%,医药化工同比增长47.4%,纺织服装同比增长73.5%。
三大产业实现利税6340万元,同比增长26%。
三大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将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比例的85%、85.2%、75.6%。
3、重点企业运行平稳。
一是已竣工项目的效益初显成效。
一季度,福娃集团在原有的大米、米果、米饼等加工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成的食品五厂糙米卷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该集团一季度累计完成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52%。
玉沙集团新上200台剑杆织机2月10日全面投入生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银丰纺织的扩建纺纱清筒项目已在2010年11月竣工,一季度,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629万元,同比增长62%。
滨湖药业已完成了塑瓶生产线的提速技改,今年在产量上有了新的突破,扩建前每年生产600万瓶大输液,现在每年可生产1000万瓶,一季度,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644万元,同比增长56%。
县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04)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3日在芦溪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长何义萍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是我县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叠加的不利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富民稳县”战略,倾力打造“全国电瓷强县、江南生态名县、全省旅游大县、赣西和谐好县”,基本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0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
财政总收入6.23亿元,是2005年的3.1倍;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是2005年的3.4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4亿元,是2005年的5.9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6867元,是2005年的2.2倍。
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3家,比2005年增加99家,有12家(次)企业年纳税超1000万元,其中有3家(次)企业年纳税超2000万元。
工业强县战略成效凸显,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7.6︰55.7︰26.7调整为2010年的13.8︰64.2︰22。
荣获全省财政三年翻番贡献奖,被评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竞争优势得到提升。
全力推进“百十亿千”工程(1),引进全市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华能安源发电上大压小项目,并正式取得国家批准建设“路条”(2)。
高科技新材料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中科光伏完成一至三期建设,赛德新能源实现税收超千万元。
电瓷产业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新建强联、华为、怡源等投资上亿元电瓷企业10余家,完成江西省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7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获批为江西省电瓷产业基地、国家电瓷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