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 第一次段考语文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8
2012年秋季八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3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那蓝锦(duàn)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yī)。
2.按课文内容填空。
(9分)①,青山郭外斜。
②,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庭下如,,盖竹柏影也。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⑤古老的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像是一幅的版画。
3.《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三部名著中,主人公都有着坎坷的游历过程,你是否发现他们游历的原因.......各不相同?请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3分)(1)《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7分)参加了班级组织的“旅游资源调查活动”,你一定收获不小。
请完成下列题目。
(1)你的家乡旅游资源的类型有:(至少写出三种)(3分)(2)我县有许多景点,请选其中熟悉的一个风景点,为该风景点拟一条广告语。
(2分)【示例】洛阳桥,福建桥梁的状元。
广告语:(3)你认为家乡的旅游景点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二、阅读·理解(47分)(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5—8题。
(14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七年级语下册文试卷 2012上学期段考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 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树木丛生, 。
秋风萧瑟, 。
(曹操《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中表明旧事物已经退去,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的句子是:, 。
(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诗人喜爱西湖之春,久久不原离去的诗句是: , 。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5)《论语》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
(6)半亩方塘一鉴定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 A .然数.年恒不一见/层层指数. B .相顾.惊疑/左顾.右盼 C .故.时有物外之趣/故.又名“鬼市”云 D . 然.数年恒不一见/尘气莽莽然.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7分)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zhàn chū( )活力和热情;金黄的秋天, ;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yù( )着希望与梦想。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zhàn chū( ) yùn yù( ) 4.结合语境,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金黄的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二个。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适用地区:河南、吉林、黑龙江、山西、新疆、宁夏、河北、云南、内蒙古)语文本试卷共18题,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八年级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 第 1 页 共8 页潮阳区深洋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一、基础(32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 (1)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3)海内存知已, 。
无为在歧路,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
(6)请把李商隐《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 。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 én zh ōu zh ōu 。
( ) (2) 晴天又来xi āo sh ì( )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 小屋c ū zh ì l àn z ào ( ),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
(4) 蠢笨的企鹅,d ǎn qi è( )地把肥胖的身体身藏在悬崖底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由于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
(删去“由于”)B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删去“的作品”)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将“措施”改为“政策”)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涵着人生哲理啊!(将“多么深刻的”放到“蕴涵着”的后面)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6分)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5、语文实践活动。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阶段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4)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0分)晨xī()杀lù() piē()见寒jìn( ) 阻è()箱箧.( ) 瓦砾. ( ) 竹篙.( ) 逃窜.( ) 荒谬.( ) 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4分)(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4)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3.选出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A.《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B.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引用了迪桑卡的诗句,其作用是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孙犁。
《荷花淀》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B.《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
她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引用了德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萨特的话。
5.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A. 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 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 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段考试题(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A.寒噤.(jìng) 吊唁.(yàn)颠沛.(pèi)蹒.(pán)跚B.颓.(tuí)唐拂.(fó)晓簌簌.(sù)转弯抹.(mò)角C.伎.(jì)俩诘.(jié)问愧怍.(zuò)伛.(yù)偻D.塌.(tā)败蹿.(cuān) 疮.(chuāng)疤颤.(chàn)巍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阻遏击溃锁屑微不足道B.赃物箱箧荒僻长途拔涉C.狼藉取缔制裁穷愁潦倒D.孤孀烦燥荒谬大庭广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王奶奶十年前得了脑梗塞,至今全身瘫痪,行动不能自已....。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山坡,仰望蓝天白云,真是触目伤怀....,心旷神怡!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歌曲《江南style》虽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深具感染力,却能在一个月内红透全球,轻易征服各色人种。
B.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三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C.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但大家一定要理性的表达爱国热情,切忌不要实施打砸等违法犯罪行为。
D.鸟的大脑虽然小,却显示出比人们想像得更敏锐,更发达,更强大。
5.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广东省普宁市建新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25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①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②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③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⑤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云:何陋之有?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2分)A.绥(suí)靖阌(wén)乡杜聿(yù)明疟(nuè)子B.寒噤(jìn)仄(zè)歪箱箧(jiá)荒谬(miù)C.憧(chōng)憬蜿(wān)蜒赃(zāng)物拂(fú)晓D.瓦砾(lì)地窖(jiào)阻遏(è)莲蓬(féng)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有着悲观色彩。
B、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焦点。
C、“出乎意料”这四个字成为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反映。
2012年上学期安乡一中段考高一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龚德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xuān)朱拓.(tà)谬.(niù)种吮.(shǔn)吸B.盥.(guàn)洗放诞.(dàn)间.(jiān)或笑靥.(yâ)C.跬.(guí)步榫.(sǔn)头残骸.(hái)慰藉.(jí)D.渣滓.(zǐ) 膏腴.(yú) 逡.(qūn)巡帷.(wãi)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仇血恨抱头鼠窜抱怨不休暴戾恣睢B.不径而走不可思议不落窠臼不蔓不枝C.兵慌马乱秉公处理并驾齐驱并行不背D.长驱直入超出范畴陈词滥调陈规陋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
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第I卷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刹.那(shà)哽咽.(yè)刚愎.自用(bì)B.档.案(dāng)模.样(mó)面面相觑.(qù)C.颤.栗(chàn)坎坷.(kě)既往不咎.(jiū)D.憎.恶(zēng)勾.当(gòu)情不自禁.(jī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她忽然领悟到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
B.赵州桥的每个柱头上都凋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
C.人们期待并启求一夜之间冰化雪融,花繁叶茂。
D.艺术虚构是不会防碍一部电影成为传世佳作的。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步履蹒跚——健步如飞如饥似渴——迫不及待B.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天衣无缝——破绽百出C.提心吊胆——泰然自若推心置腹——肝胆相照D.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肆无忌惮——为所欲为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全是褒义的一项是()A.闭门造车....行不通,集思广益....才能出精品。
B.人要有眼力,要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C.他是那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好高骛远....。
D.语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是亦步亦趋....。
5.下列括号内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巴结(奉承讨好)吝啬(过分爱惜)B.从容(沉着镇静)斟酌(反复思考)C.阔绰(开阔通畅)贫瘠(贫穷困苦)D.安逸(安闲舒适)博览(广泛阅读)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迂回曲折②平淡无奇③幽深险峻④雄美壮观⑤平坦开阔生活有如的画廊,一下是的峡谷,一下是的原野,谁知当有人埋怨兰州的黄河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地方,黄河想我显示了的景色,这就是刘家峡。
2012上学期段考七年级语下册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 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树木丛生, 。
秋风萧瑟, 。
(曹操《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中表明旧事物已经退去,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的句子是:, 。
(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诗人喜爱西湖之春,久久不原离去的诗句是: , 。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5)《论语》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
(6)半亩方塘一鉴定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 A .然数.年恒不一见/层层指数. B .相顾.惊疑/左顾.右盼 C .故.时有物外之趣/故.又名“鬼市”云 D . 然.数年恒不一见/尘气莽莽然.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7分)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zhàn chū( )活力和热情;金黄的秋天, ;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yù( )着希望与梦想。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zhàn chū( ) yùn yù( ) 4.结合语境,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金黄的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二个。
广附东江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级8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语音题。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答案:B(A乳臭未干:臭xiù,气味的总称。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
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C不见经传:传zhuàn,解说经义的文字。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
经传上没有记载。
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D恐吓:吓hâ,亦作“恐赫”,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2.答案:D。
解析:A、佻—tiāo;B、甄—zhēn;着—zhuï着陆;D、拈--niān。
3.答案:A。
解析:B、倾慕 mù; C、醇chún美; D、万壑hâ争流。
4.答案:C。
解析:A项厉兵秣mî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补充注释:补苴罅漏:弥补文章、理论中的缺陷或漏洞。
5.答案:C。
解析: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ã;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故答案为C。
燕颔虎颈:指相貌威武。
6.答案:C。
解析:A项“供认不悔”中“悔”应为“讳”,“朔”应为“溯”B项“一拉罐”中的“一”应为“易”;“隽永”中的“隽”应读“juàn ”;D项“化装品”中的“装”应为“妆”;“倾轧”中的“轧”应读“yà”7.答案:C。
解析:A.tán/dàn,yâ/yàn,nàn/nàn; B.xiān/xiǎn,bï/bï,xiã/yâ; C.dù/duï,zhǎng/cháng,jiě/xiâ; 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8.答案:D。
解析:A.屏气bǐng 摒弃bìng 并蒂莲bìng秉烛待旦bǐng;B.黄鹂 lí黎明lí霹雳舞lì磨砺意志lì;C.驼绒tuï滂沱tuï拓荒者tuî脱颖而出tuō;D.翌日 yì游弋yì溢洪道yì逸兴遄飞yì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读音依次为zhîu,lù,qiïng/qún;B、项读音依次为xiã,sǔn,liǔ/niǔ;C、项读音依次为lâi,jiē,sù;D、项读音依次为yǒng,hâ/hu î,qing。
故答案为C10.答案:C。
解析:A笑容可掬;B纤xiān维;D朋比为奸二、字形题11.C(A项中“密”应是“秘”“森”应是“深”;B项中的“天”应是“田”,D项中的“倍”应是“备”“蔼”应是“霭”)12.B13.C(A.溶——融,英——音;B.迭——跌,义——意;D.昽昽——胧胧。
)14. D(A欢度中秋,B集腋成裘,C惯例。
)15.B(A文过饰非 C铤而走险 D强弩之末)三、词语运用题。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C.解析:①狙击: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可表示以防御手段阻止疾病或病毒等的扩散和进攻。
②传颂:传布颂扬,往往与事迹搭配。
传诵:传布诵读称道,往往与人或文学作品搭配。
③樊篱:比喻对事物的限制。
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
④继而:副词,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既而:时间副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17.D.解析:珍视:珍惜,重视。
重视: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看重。
传承:传授和继承。
秉承: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
尽管……也: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
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即使”不和“却”搭配。
18.C.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
“风格”可指作家、作品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第一空应该用“风格”。
“风土”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总称。
“风俗”指长期沿袭焉的礼节、习惯的总称。
“风俗”面太小,第二空应该用“风土”。
“风情”指风土人情。
第三空,联系上文的“记述了历史”,应该用“风情”。
“格调”指作家或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情调”指事物能够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性质。
据句意,第四空应该用“格调”。
19.A。
“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
“结余”是结算后剩下。
“会晤”用于比较郑重的场面。
“会面”的适用范围广,亲戚朋友间的一般会面均可。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相关的情况。
“渡过”专指从此岸到彼岸,也引申为“渡过难关”。
20.C。
滥用:过度的使用。
误用:用错。
借用: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
乱用:指不按正确途径错误地使用。
21.A。
“审订”“审定”都有审阅、审查的意思。
“审订”侧重于指经审查或审阅进行修改、订正,不强调是否为最后决定,一般可以改变。
“审定”侧重于指经审查、审阅而作出决定。
“坚苦”指能够忍受,能够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沟通”“勾通”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22.D。
“继而”,状态副词,表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接。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何况”常用在反问句中,表示甲事物已经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
“况且”是连词,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
“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
“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呼应,指排除一切条件后发生的情况,后面用疑问代词“怎么、怎样、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
23.B。
“干涉”着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
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
“干预”着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
“本来”表示按道理就该这样,强调先前本身的状况。
“原来”侧重先前如此,表示原先的,两词侧重不同,“鞭笞”,用鞭子或板子打。
“鞭挞”,鞭打,喻指抨击。
24.B。
(1)句“凝练”重在“紧凑”,而“简练”重在“简要”,白描重在简要而不在于紧凑。
(2)句“别具一格”只是说“另有一种风格”。
但“独树一帜”为“与众不同,另成一家”之意,与后文配合更为贴切。
(3)句单独看,则难以区分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但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
此处意在强调表达对中美保持正常稳定之关系的期望,用充分条件句较为合适。
25.B。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强调主观。
显示:明显地表现,强调客观。
盈利:指获得的利润,是名词。
营利:指谋求利润,是动词。
构建: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修建:指土木工程施工,指具体事物。
四、熟语运用题。
(26.D.解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A“释怀”:①抒发情怀。
②放心,无牵挂。
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B“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C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27.B.解析: A项“面目全非”多含贬义;C项对自己的进步不能用“并驾齐驱”;D项“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言论新奇惊人。
28.C.解析: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
29.B.解析:A.意思用反了。
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住他的耳朵叮嘱。
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教导。
B.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也说势不可挡。
C.望文生义。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D.适用对象错误。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30.D.解析:A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文中的否定之意不符,应改为“狗尾续貂”。
31.A.解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32.D D项“马尾巴串豆腐”是歇后语,指“别提了”或“串不起来”。
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说好像外面来的人都是人才。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C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33.A A项“粉墨登场”现在多用为贬义,指政治人物登上政治舞台; A项用其本义,指演员妆扮后进行表演,是个中性词,此处使用正确。
B项“洋洋洒洒”指文章、说话连续不断;也指规模、气势盛大,一般修饰或补充动词;此处用来修饰“中华地方文化”不当,应改为“蔚为大观”。
C项“完美无缺”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此处不合语境,讲化石的取出应该用“完好无损”。
D项“酣畅淋漓”可以用来形容睡觉、喝酒,也可以用来形容写文章;此处是说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应改为“淋漓尽致”。
34.B B项“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也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合乎语境。
A项“耳提面命”是褒义词,形容恳切地教导,一般用于师长对学生或晚辈恳切地教导,不合本句中语境。
C项“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而本句中既不是小王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他自己对比联系起来,又不是大家把小王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所以用错了。
D项“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褒义词,不是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意思。
35.D D项“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使用有误。
A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
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
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五、语病辨析题。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B.解析:A“不管”应为“尽管”C“不免产生煽情之嫌”偷换主语D“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搭配不当。
37.C.解析:A项,“唤起”与“行为”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进入奥运场馆时”后加上“这种系统”或“人脸识别系统”;D项,逻辑关系混乱,从业人数增加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而”使用错误。
38.B.解析:A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到“他”之前;C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所取得的”;D成分残缺,在“动物测试”后加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