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GIS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6
科技成果——基于Web GIS的实时水情信息发布与辅助决策系统技术开发单位浙江省水文局主要应用领域水利防汛抗旱成果简介该系统以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决策、防灾减灾提供直接服务为目的,采用多信道整合技术、数据库管理和网络传输技术,集成了上千个水情采集站点的实时水情信息,实现了水情数据库群的联网和信息共享。
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属性/空间数据库一体化、Web GIS、XML、Flash和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水情信息网络发布、动态监视预警、水情信息过程表达、报表动态生成与编辑、灾情实时上报统计、雨量统计和空间分布分析、水库拦蓄能力分析,以及基础信息管理维护等功能。
同时,开发了暴雨预警网格化管理子系统,当雨量站达到暴雨预警标准时,预警区域将以颜色和声音渲染等方式预警,暴雨预警综合信息同步以短信的方式实时发送给基层防汛人员。
整个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方便实用,能够全面直观地反映全省的水雨情形势,为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决策提供支持,提高了防汛决策的科学性。
此外,系统为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提供了全面直观的实时水情信息,为合理利用及优化调度水资源创造了条件。
该系统经浙江省科技厅鉴定,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系统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一等奖。
主要性能指标1、数据建设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可行的安全模式,符合Open GIS标准。
采用图数一体化的关系型数据库体系,支持标准SQL 和空间索引机制。
2、Web GIS网站开发运行技术指标:系统服务端运行平台为Windows 2000 Sever,IIS5.0;客户端为IE5.0以上浏览器,开发环境为ArcIMS4.01、ASP、JS、Action Script。
地图应用服务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采用标准TCP/IP、HTTP协议,运用标准的XML。
负载较为均衡。
3、系统安全技术指标:实现系统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基于WebGIS的水土保持区划辅助分析系统设计摘要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基础,是需要考虑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地理区划,可以为规划工作指明方向和水保措施总体布局方案。
随着水保信息化的发展,“3S”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区划工作中,为区划提供数据支持、空间分析方法、成果输出和网络发布媒介。
WebGIS技术是GIS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该技术可以基于网络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编辑更新和多维可视化,具有技术灵活先进、跨平台兼容、运转高效、系统建设成本低、易于信息发布共享等多种优势,成为发展水保信息化的新型技术热点。
目前此类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集中于流域信息管理、专题数据库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针对水土保持区划的专题系统研究较少。
在区划资料逐步数字化的技术背景下,研究此类系统有助于网络资源的灵活调用,降低区划成本,符合水保信息化发展趋势。
本系统建设基于“西安市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利用WebGIS技术,以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空间分析过程入手提炼系统需求,目标定位是辅助区划工作者基于REST风格的网络空间分析服务高效实现区划中涉及的多数分析项目,并辅助进行分区方案的决策和区划结果输出。
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全系统共分为8大模块组,功能涵盖区划相关分析数据的载入、查询、跨平台的数据编辑、数字地形分析、基本影像处理和信息反演、沟壑密度分析和水文分析、数据库和服务器端资源管理、数据可视化与自定义布局输出等。
本系统物理实现是利用ArcGIS for JavaScript API 3.16版,使用Dojo框架,利用JavaScript作为设计语言,服务器端软件使用ArcGIS for Server 10.3版,调用服务器端的地理分析服务,部分区划特色分析功能模块实现基于Arcpy编写脚本工具并发布调用,最终构建水土保持区划辅助分析专题WebGIS。
通过系统辅助进行区划分析和分区方案确定,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共分8区,除城市水土保持单独设区外,与前人成果基本相符。
基于Java和WebGIS的水质预测系统的研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水质是衡量水资源可用性和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水质预测系统的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水质预测系统一般是基于统计学方法或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和预测。
这些方法需要较高的数据质量和数据量,尤其是在对时空分布进行预测时更加困难。
WebGIS技术的崛起为水质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深入了解水环境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提供快速、可靠和可视化的水质信息,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Java和WebGIS的水质预测系统,以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和预报准确率。
通过本研究,可以:1. 开发基于WebGIS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利用水文学、水质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对水环境污染的溯源、追踪、预测做出精细化、精准化的处理。
2. 将传统水文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实现水质预测信息化和标准化,提升预测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可视化,并支持多种交互方式,使用户可以更加直观、方便的了解水资源情况和预测结果。
三、研究内容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Java技术的WebGIS系统,设计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以水质监测站点数据、卫星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实现数据的清洗、处理和融合。
3. 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相关水文数据,并建立适合地区水质的预测模型,包括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神经网络回归等。
4. 预测结果可视化:采用WebGIS技术和D3.js技术实现预测结果的可视化,并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实现数据可视化与用户交互的最佳体验。
5. 系统测试和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污染分析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级蒋增辉;曾次元;韩敏奇;赵平伟;朱慧峰;童俊【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3(032)004【摘要】Th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 area of the Huangpu River from 2007 to 2010 show that the pollution of NH3-N and CODMn are mainly from Dianshan Lake and provincial boundaries.The pollution degree has dropped yearly in Dianshan Lake,Xietang River and the mainstream of Huangpu River,particularly in Dianshan Lake.Among the main tributaries,Damaogang River is the worst polluted river,which follows Yuanxiejing River,Xietang River and Taipu River on the basis of the pollution degree.NH3-N and CODMn in raw water of Huangpu River can be removed effectively by O3-BAC process so that the finished water meets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well.Pollution from moving sources of pollution,especially ships,has become one of pollution source hardly controlled.Classification of accidental water pollution events in upstream water resource area of the Huangpu River was suggested,and the standard of classification was proposed.%对2007~2010年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NH3-N和CODMn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的淀山湖及省界来水,淀山湖、拦路港斜塘及黄浦江上游主干水质污染程度有逐年降低趋势,淀山湖尤为明显,黄浦江几大支流依据污染程度排序为大泖港>园泄泾>斜塘>太浦河;黄浦江原水中的NH3-N和CODMn可以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使出厂水水质达标;移动源污染(船舶)已成为黄浦江水源地最难以控制的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原水供应最主要的风险;建议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内外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总页数】6页(P15-20)【作者】蒋增辉;曾次元;韩敏奇;赵平伟;朱慧峰;童俊【作者单位】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上海20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相关文献】1.长江下游江段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 [J], 蒋咏;陈利群;孙淑云2.2006~2012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 [J], 陈飞;王罗春;武文燕;蒋海涛;陈冠翰3.水源地保护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的研究与实施进展 [J], 李保刚;周克梅;林涛;陈卫4.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J], 黄沈发;王敏;车越;杨凯5.水源地保护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研究 [J], 段军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WebGIS的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平台设计WebGIS(Web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集成了地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新兴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方面,WebGIS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WebGIS的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平台的设计。
一、引言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协调配合是保障应急响应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应急响应中心常常面临信息获取困难、响应时间延迟等问题,而Web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应急响应的能力。
二、WebGIS的概念和特点WebGIS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多源地理信息的发布和检索服务。
其核心特点有以下几点:1. 地理信息可视化:将地理信息以地图的形式展示给用户,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关系。
2. 多源数据集成:WebGIS可以集成多种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地理数据,提供更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
3. 空间分析与查询:WebGIS提供了各种空间分析和查询工具,帮助用户从海量地理数据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
4. 即时更新与共享:WebGIS的数据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更新和共享,使得最新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用户。
三、WebGIS在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中的应用1. 灾害监测:WebGIS可以实时获取各种传感器、遥感等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实时监测结果。
例如,地震监测可以通过WebGIS将地震数据以地图形式展示,及时发现震中位置和震级等信息,提供给应急响应部门。
2. 信息共享与协同:WebGIS可以将各种灾害信息(如洪水、山火、地震等)以实时、准确的方式发布给应急响应部门和公众。
同时,可以实现多个应急响应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3. 基于区域的应急响应:WebGIS可以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理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规划。
通过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在WebGIS中进行可视化展示,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果。
基于GIS的闽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GIS的闽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事故频发。
特别是大型河流流域,因流域范围和流入河流的数量众多,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对环境、经济及社会带来较大影响。
而水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针对闽江流域的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GIS技术作为一种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工具,具有空间数据的集成、分析和表达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尤其在水污染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GIS技术,构建一套基于闽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系统,实现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响应、追踪和管控,以保护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
【研究内容】1.闽江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特征和水污染事故预警体系研究;2.GIS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结合RS技术构建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3.水污染事故预警模型的建立,选择适当的模型,通过对地图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潜在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预测水污染扩散趋势;4.基于GIS的水污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构,和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制定应急预案和对应的处置办法;5.系统测试和验证,对系统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技术路线】研究分为数据预处理、GIS系统开发、应用测试三个阶段。
主要技术路线为:首先收集闽江流域相关的数据,包括气象、水文、水质等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其次构建环境监测平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然后基于GIS 技术,建立水污染预警模型,并实时监测潜在水污染风险,并预测水污染扩散趋势;最后设计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构建一套基于GIS技术的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提高水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和水环境质量的精细管理能力,对维护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保障民众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基于WebGIS的水质监测应用综合服务系统解决方案黄泽钧;张凡凯;李轩【摘要】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s the basi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an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 fo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based on WebGIS was proposed. The information-base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Hydr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was used as an example for developing the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 and thebackground,purpose,and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light of the state and industry standards,an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the center service platform of water quality data was proposed, which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idea for the client-oriented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mobile task system, and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service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 analysis, water quality forecast,and data sharing,and to provide full servi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以广东省水文局水质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例,对系统建设的背景、目标与原则进行了分析.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水质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完善和客户化水质分析评价系统、移动任务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水质监测应用综合服务系统.系统的开发应用对推进水质监测、水质分析、水质预测和数据共享,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面服务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6页(P48-52,85)【关键词】水质监测;WebGIS;系统;设计;方案【作者】黄泽钧;张凡凯;李轩【作者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0;湖北省石首市水利局,湖北石首434400;武汉神州地理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X8341 系统建设的背景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水质监测能力直接关系着水质监测成果的准确性、时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影响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管理的能力[1]。
基于WebGIS的可移动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危险源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急需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系统,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选题意义基于WebGIS的可移动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研究,通过引入WebGIS技术,使得监控系统具备良好的移动性、实时性、灵活性和可视化等优势,实现对危险源和事故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也能够更加高效准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GIS技术应用等方法,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收集整理危险源现场信息和监控设备数据,并建立监控系统平台;2.以GIS为技术支撑,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测网络和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存储和共享机制;3.利用GIS技术进行危险源分布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确定危险源的管控区域及应急响应区域;4.利用移动GIS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处理,同时进行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决策和执行。
四、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目标是利用WebGIS技术,建立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一个完善、高效、动态的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系统,达到实时监控、预报、预警和快速响应的效果;2.提高危险源的风险管理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为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危险源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化服务支持。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做系统性的梳理和规律性的分析;2.实地调查法,深入分析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和危险性等级;3.GIS技术分析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危险源分布、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4.随机事件模拟法,构建危险源可能遇到的事件,对应急救援措施进行测试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