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 格式:docx
- 大小:31.67 KB
- 文档页数:10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及浙江省工商局《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在浙江省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临近保质期,是指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
临近保质期食品,是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第三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提醒的方式可根据经营场所的规模确定,但要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
第五条食品经营者应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大中型商场超市和有条件的其他食品经营者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
设置专区或专柜应根据食品特性,并区分散装食品与预包装食品。
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平安监管,标准食品经营柜组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平安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自营柜组、租赁经营户,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临近保质期,是指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
临近保质期食品,是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缺乏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缺乏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缺乏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缺乏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各业务部门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第三条自营、租赁经营户应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条自营、租赁经营户应在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提醒的方式可根据经营场所的规模确定,但要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
第五条自营、租赁经营户应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有条件的自营、租赁经营户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
设置专区或专柜应根据食品特性,并区分散装食品与预包装食品。
未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应有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
第六条与其他商品一起捆绑搭售的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必须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
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门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员工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的培训。
(二)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定时、定人的日常清查制度。
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应及时转至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或统一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
(三)自营、租赁经营户应每天对临近保质期限食品进行检查,对尚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不得退回供货商或者生产者(有协议的除外),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
销毁记录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销毁超过保质期食品,应确保该过期食品外包装一并销毁。
销毁记录台账应如实记.回收食品存放处应挂牌明示,并标识回收原因。
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等。
(四)制订临近保质期食品退货规则。
食品经营者如与供货商有临近保质期食品退货约定,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
退货记录内容包括退货商品名称、规格、数量、退货时间等,并由双方签字盖章(含电子签章)。
退货记录应建档备查。
(五)制订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共同参与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
食品日期管理制度
1.保质期七天以内(包含七天)提前一天下架。
2.保质期七天以上,一个月(包含一个月)以内的提前三天下架.
3.保质期一个月以上,三个月(包含三个月)以内的提前十五天下架。
4.保质期三个月以上,六个月(包含六个月)以内的提前一个月下架。
5.保质期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包含十二个月)以内的提前三个月下架。
6.保质期十二个月以上,二十四个月(包含二十四个月)以内的提前半年下架.
7.保质期二十四个月以上的,提前一年下架。
注:凡以上下架产品,下架后所属区域做好登记并上报区域主管。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及浙江省工商局《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在浙江省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临近保质期,是指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
临近保质期食品,是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明保质期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第三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提醒的方式可根据经营场所的规模确定,但要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
第五条食品经营者应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大中型商场超市和有条件的其他食品经营者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
设置专区或专柜应根据食品特性,并区分散装食品与预包装食品。
2024年临期食品管理制度1.保质期七天以内(包含七天)提前一天下架。
2.保质期七天以上,一个月(包含一个月)以内的提前三天下架。
3.保质期一个月以上,三个月(包含三个月)以内的提前十五天下架。
4.保质期三个月以上,六个月(包含六个月)以内的提前一个月下架。
5.保质期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包含十二个月)以内的提前三个月下架。
6.保质期十二个月以上,二十四个月(包含二十四个月)以内的提前半年下架。
7.保质期二十四个月以上的,提前一年下架。
注。
凡以上下架产品,下架后所属区域做好登记并上报区域主管。
2024年临期食品管理制度(二)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临期食品的管理一直是一个困扰社会的难题。
由于不同的食品在临期后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并产生潜在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临期食品管理制度,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临期食品的定义和分类临期食品是指在规定的保质期快到期之前的商品。
根据食品属性的不同,临期食品可以分为生鲜类、加工类和储存类三大类别。
生鲜类临期食品主要指水果、蔬菜等易腐败的食品,加工类临期食品主要指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等,储存类临期食品主要指罐头、饮料等。
二、临期食品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对于临期食品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临期食品流通缺乏规范,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家将临期食品作为正常商品进行销售,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其次,临期食品回收处理的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量临期食品被倾倒在垃圾填埋场或者其他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次,对于不同类型的临期食品,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使得临期食品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临期食品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为了有效管理临期食品,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上临期食品的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临期食品不流入市场。
超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
1 食品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食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
2 距失效期不到6个月的食品不得购进,近效期食品,每月应填报《近效期食品催销表》,上报质量管理人员。
3 食品应按批号进行储存、养护,根据食品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放,不同批号的食品不得混垛。
4 对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食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5 对近效期食品应加强养护管理、陈列检查及销售控制,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养护和质量检查。
6 销售近效期食品应当向顾客告知。
7 及时处理过期失效品种,严格杜绝过期失效食品售出。
8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近期销出,易变先出的原则。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
度(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浙食药监规[2014]14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4.09.15
【实施日期】2014.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浙食药监规〔2014〕14号)
各市、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局制定了《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请各地督促食品经营者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省局食品流通监管处联系。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9月15日
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在浙江省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临期食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临期食品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销售、仓储和分销环节中的临期食品管理。
第三章定义1. 临期食品:指在保质期内但接近保质期限的食品,或者过了保质期但未发生变质的食品。
2. 保质期:指食品生产和销售者对其产品质量承诺的有效期限。
3. 经销商:指在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承担食品流通环节的企业。
第四章临期食品管理流程1. 临期食品的识别和分类(1)定期检查:每天对仓库、货架和销售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临期食品及时识别。
(2)临期食品分类:根据食品的保质期情况,将临期食品分为三类:即将过期、已经过期但未发生变质、已经过期且发生变质。
2. 临期食品的处置(1)即将过期的食品:如果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仍然符合质量要求,可以进行特价销售或者使用其他促销手段增加销售量;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则必须在保质期前及时下架处理。
(2)已经过期但未发生变质的食品:如果过期产品未发生变质,可以酌情降价出售,但必须在短时间内销售完毕;如果产品质量有保障,并且经过合理处理,可以捐赠给相关机构或者员工,享用剩余保质期。
(3)已经过期且发生变质的食品:过期产品发生变质后,必须予以销毁处理,避免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和安全隐患。
3. 临期食品的记录和报告(1)临期食品记录:对发现的临期食品进行记录,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和处理情况等。
(2)临期食品报告:每月对临期食品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编制陈列报告,汇总临期食品的种类、数量、原因和处理方式等信息,上报给公司管理层审核。
第五章临期食品安全控制要点1. 临期食品的储存和保管(1)储存环境:临期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和温度适宜的地方。
(2)保管方式:临期食品应与其他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标识记录:每批次的临期食品都应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处理方式,确保可追溯性。
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
1.为加强管理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防止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提高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和自律意识,切实保护食品消费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前款所称临近保质期食品,其临近期限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临近保质期为三十日;
(二)保质期在九十日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二十日;
(三)保质期在三十日以上不足九十日的,临近保质期为十日;
(四)保质期在十日以上不足三十日的,临近保质期为二日;
(五)保质期在四日以上不足十日的,临近保质期为一日。
国家有关标准允许不标注保质期或者保质期在三日以下的食品,不设临近保质期。
3.根据上述临近保质期食品的规定,应当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集中存放、陈列、出售,并制作“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明示牌醒目提示。
4.食品安全管理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规定重点对临近保质期进行自查并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食品操作人员应该配合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临近保质期的管理,
发现超过保质期或变质、污秽不洁、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感官异常的食品主动上报并停止经营和使用,按规定及时清理上述食品。
6.禁止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加工制作食品。
7.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如实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二年。
禁止以修改保质期或者调换包装等任何方式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篇一: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xxxxx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临近保质期食品设立专区(专柜)管理制度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xxxx工商局按照文件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食品经营者制度
第一条在xxxx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及时设立临近食品专区(专柜),并在醒目位置粘贴“临近过期食品专区(专柜)”字样。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临近保质期,是指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
临近保质期食品,是在临近保质
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第三条食品经营户须依法取得主体资格(健康证、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并保证相关证照在有效期内。
第四条食品经营户须建立索证索票制度(食品进销货台账),严把食品安全准入关,并依照台账记录情况,及时区分临近过期食品将其摆放在临近过期食品专区(专柜),并在醒目位置粘贴“临近过期食品专柜”字样。
第五条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
(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
(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
(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第六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接受公众监督。
第七条食品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
提醒的方式可根据经营场所的规模确定,但要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
第八条食品经营者应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第二章巡查人员制度
巡查人员首先做到对本辖区内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熟悉,做到情况明了、数据清楚、发展走向心中有数,并做好以下工作;
第九条检查辖区食品经营主体资格
1、是否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
2、是否在核准的地址从事经营活动;
3、是否超过营业执照及相关前置审批上的经营期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是否设立临近过期食品专区(专柜),并在醒目位置粘贴位置粘贴“临近过期食品专柜”字样。
第十条检查经营者履行制度及义务的情况
1、商品是否明码标价、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真实、货签是否对位;
2、是否从正规渠道进货,是否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
第十条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和适宜利用巡
查方式完成的其他市场监管任务。
第十一条现场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装食品应每批次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限,出库销售应先进先出。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xxxx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
制度自20xx年9月起执行。
篇二:浙江省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浙工商食〔20xx〕4号
各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规范食品经
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局制定了《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请各地督促食品经营者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省局食品监管处联系。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食品安全隐
患,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及浙江省工商局《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在浙江省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临近保质期,是指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
临近保质期食品,是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参考行业惯例,对食品临近保质期界定如下:
(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
(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