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贯线现场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110kV三峡新能源双红风电场送出线路工程ZM2(51)-J1(52)跨越金武高速公路保障公路、公路设施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报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目 录1.概述 11.1工程概述 11.2现场情况调查 21.3评价内容 22.评价依据 33.安全评价 43.1设计情况 43.2徐连高速公路被跨越段公路现状 63.3跨越施工方案简介 73.4跨越施工安全评估意见 84.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 104.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 104.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104.3《江苏省公路条例》的规定 114.4《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的规定 114.5检查结论 125.标准规范符合性检查 145.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145.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145.3《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的规定 155.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的规定 165.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165.6检查结论 176.综合结论和建议 191.概述1.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110kV三峡新能源双红风电场送出线路工程,51#塔-52#塔,线路跨越金武高速(G3017)K5+700m处,金武公路。
51#塔(塔形2 B5-zm2)呼高为21米。
52#塔(塔型2B5-J1)呼高为21米,跨越档距350米跨越角度88°。
高速公路宽约32米,两边路面边缘距围栏约8米,51#塔距高速公路围栏58米,52#塔距高速公路围栏270米。
架线完毕后,达到80℃气温时,最下层导线距路面为12米,新建路线跨越金武高速(G3017)导地线及光缆根数共计8根。
为确保施工安全,且不影响施工期间沿海高速的正常通行,需要在沿海高速两侧搭设越线架。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现场情况调查我司于2015年4月承担了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接到任务通知后,我司便立即成立项目组,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踏勘拍照及项目施工图、施工方案的资料收集等工作。
公路段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报告模板:公路段调查报告调查日期:路段名称:调查人员:审核人员:一、调查目的:(明确调查的目的,如了解路段交通情况、交通安全问题等)二、调查内容:(列举要调查的内容,如路面状况、交通流量、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事故记录等)三、调查方法:(描述采用的调查方法,如现场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内容逐项列出调查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呈现)五、问题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等)六、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提出改善路面状况、增设交通信号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等)七、建议:(根据问题解决方案提出的建议,如向相关部门提出修复路面、改善路口交通信号灯等建议)八、总结:(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总结,概括调查结果,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展望)范文:公路段调查报告调查日期: 2021年6月1日路段名称: XX公路段调查人员:张三审核人员:李四一、调查目的:了解XX公路段的交通情况、交通安全问题,为制定相关交通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内容:1. 路面状况:有无路面破损、凹凸不平、裂缝等问题。
2. 交通流量:日均车流量及高峰期车流量。
3. 交通信号灯设置:信号灯设置情况、配时是否合理。
4. 交通事故记录: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况。
三、调查方法:1. 路面状况:现场巡视和测量,记录路面状况。
2. 交通流量:在路段两端设置自动车流量计进行测量。
3. 交通信号灯设置:现场观察并记录信号灯设置情况。
4. 交通事故记录:查阅当地交警部门交通事故记录。
四、调查结果:1. 路面状况:路面状况良好,无明显裂缝和凹凸不平现象。
2. 交通流量:日均车流量约为5000辆,高峰期车流量约为800辆。
3. 交通信号灯设置:路口设置了交通信号灯,配时合理,能较好地调节交通流量。
4. 交通事故记录:近三个月内,该路段发生了5起交通事故,其中2起为追尾事故。
五、问题分析:1. 路段交通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交通拥堵风险。
贯通测量总结报告标题:贯通测量总结报告一、引言贯通测量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之间的沟通与流程的衔接,是确保项目高效顺利进行和达成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
为了评估贯通测量对项目进展的影响以及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测量总结,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二、测量结果及分析1. 测量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对测量目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贯通测量方面的工作较为顺利。
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畅通,项目各阶段工作流程衔接紧密,沟通形式多样,包括例会、会议通知、报告等多种形式。
这些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2. 问题及改进意见然而,在贯通测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沟通内容与实际需要不完全匹配,导致有时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明确;其次,沟通渠道选择不当,有时会因为信息传递渠道的限制而导致沟通效果不佳;最后,部分项目成员参与度不高,造成项目整体沟通效果的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1)提高沟通内容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制定具体的沟通计划和内容,确保信息一致性和准确性。
(2)优化沟通渠道,尽可能选择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例如通过平台工具、移动应用等进行沟通。
(3)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项目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参与度。
三、改进措施建议为了改善贯通测量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建议。
1. 定期召开例会项目成员之间定期召开例会,分享工作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增进理解和沟通,确保项目整体的进展情况。
2. 沟通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通过制作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数据展示图表,将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数据呈现给参与方,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吸引力。
3. 加强团队沟通培训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项目成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确保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项目相关任务。
同时,鼓励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4. 制定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建立一套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道路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市交通局的要求,我们对该市的道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本次
调查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该市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较大,尤其是进出城的主干道和连接各个区域的交通要道,交通拥堵严重。
同时,我们还发现部分道路存在交通流量不均衡的情况,一些道路交通量过大,而另一些道路交通量较小,这导致了交通资源的浪费和道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次,我们对道路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道
路存在路面损坏严重、标线模糊、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度。
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和夜间,这些问题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最后,我们对交通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道路存在交
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交通标志不清晰、交通警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的安全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汇报,我们建议市交通局在未来的道路规划和
改造中,应重点关注交通流量不均衡的问题,合理分配交通资源;加大对道路状况的维护和改善力度,提升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度;加强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希望市交通局能够重视我们的调查情况汇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现场调查报告〔共4篇〕第1篇:现场调查报告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名称:单位:参加人:日期:现场调查报告现场调查报告一、现场调查1、调查根据、调查时间及范围1.1调查根据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第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
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第合同段参考资料及设计图纸。
1.2调查时间、人员及范围调查时间为2023年月日,由市场开发部人员对本工程场地、施工便道情况及材料分布和价格进展现场调查。
1.3工程概况及分布情况1.3.1概述本工程起点位于当阳市子龙渠化路口,经玉阳、沪蓉高速金桥互通、窑湾、问安、仙女、沪渝高速枝江互通,止于枝江市马家店,接318国道。
全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道路全长55.41公里。
1.4地形地貌本工程道路范围属丘陵地貌,水系兴旺,交通便利,便于施工。
二、临时工程1、交通运输情况1.1公路本标段沿线区域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区域内村村通公路较为便利。
2、施工用电意见沿线电力充分,施工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接入。
3、施工用水意见区域内水可满足施工要求。
4、工程驻地及场地设置工程部设置:可租用民房或搭建彩钢房作为工程部驻地。
5、通迅:工程所在地段通讯条件良好。
6、燃料供给燃料均在各车站所属市采购,93号汽油:9.75元/kg,0号柴油:7.59元/kg。
7.地材供给石砂:元/m3;碎石:元/m3;水洗砂:元/m3;片石:元/m3;水泥:元/t;钢材:元/t。
三、总体评价通过月日对工地进展调查,本工程总体施工条件较好,材料供给便利,缺点是土建类型较多,工序较繁琐。
202___年月日第2篇:现场调查报告篇一:现场调查报告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工程名称:单位:参加人:日期:现场调查报告现场调查报告一、现场调查1、调查根据、调查时间及范围 1.1调查根据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二、设计特点1、见下页详表篇三:现场调查报告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工程施工调查报告复核:中铁七局集团洛栾2标工程经理部XXX〇年十月嵩县至栾川高速公路sltj.2标施工调查报告一、工程概况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嵩县至栾川段lstj.2合同段起点里程为k71+950,终点里程为k79+250,线路全长7.3km。
某矿Ⅲ二采区贯通测量竣工报告一、任务概述某矿Ⅲ二采区(轨道上山)贯通属于一、三水平(-900水平与-400水平)间的大型相向贯通工程。
为保证某矿井生产的正常接替,满足矿井生产需要,该巷道分上下两个方向施工,正向由Ⅲ二回风“三叉点”拨门向下施工,反向从-900大巷拨门与上段贯通。
基建工程由某矿建项目部承接施工,岩巷主体工程量:1018.0m,上部上山及平巷459.396m,下山段及平巷558.604m,其中,20°下山施工940.679m。
为保证本次贯通顺利,实测过程中布设导线全长6243.4m,共设62站,起测均为二水平基本控制导线边EF-K1(陀螺定向边),该工程为保证某矿生产接替的重要开拓工程;在Ⅲ二采区轨道上山拨门施工后Ⅲ二采区回风上山贯通,通过对Ⅲ二采区回风上山贯通后联测得知其贯通精度较高,故未对Ⅲ二采区轨道上山贯通导线进行调整,仅在Ⅲ二采区轨道上山上下部各复测陀螺边一条。
巷道自2013年7月拨门施工,到2014年8月贯通,历时11个月完工,克服时间跨度大、导线长、短边多、风量大及因矿井采用分层开采导致生产系统复杂、巷道受动压影响频繁等困难,实现了高精度安全贯通。
二、测区概况某煤矿位于安徽省某市东南约20公里某镇境内,地理优越。
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某煤矿西临京沪铁路,距某火车站9公里,矿区专用铁路在此与京沪铁路接轨,地理位置见图2-1。
经淮煤地[1998]300号文批准,矿井东以F32断层为界,西以补13线和6-7线为界与朱仙庄煤矿相邻,浅部以10层煤露头为界,深部以-800m等高线为界,走向长约8.2km,倾斜宽3.6km,勘探面积29.5 km2,采矿登记面积(包括生活区)为33.877km2。
图1 某煤矿交通路线示意图某煤矿是一座设计能力150万吨/年的大型矿井,1960年12月动工兴建,1969年12月简易投产,1976年达到并超过设计生产能力。
1998年起进行矿井改扩建工程,现实际年产量在180万吨左右。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测绘工程专业组织了一次贯通测量实习。
本次实习在XX市某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测量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4. 了解贯通测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现场及仪器设备介绍实习现场为XX市某建筑工程,主要进行地下隧道贯通测量。
实习期间,我们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皮尺、GPS定位仪等。
2. 贯通测量原理及方法(1)贯通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测量方法,对地下隧道进行平面位置、高程和角度的测量,以确定隧道轴线,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贯通测量的方法:采用导线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等。
3. 实际操作过程(1)导线测量法:首先,确定隧道轴线方向,然后根据轴线方向布设导线,进行角度、距离和方位角的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
(2)水准测量法: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对隧道高程进行测量。
首先,选择基准点,然后根据基准点进行水准路线的布设,进行高程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高程图。
(3)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对隧道进行平面位置、高程和角度的测量。
首先,选择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进行全站仪测量,获取隧道的相关数据。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和高程图。
4. 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1)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角度、距离、方位角、高程等。
(2)成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隧道平面图和高程图,分析隧道轴线、高程等参数。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贯通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
电线调查报告
报告时间:2021年8月20日
报告人:XXX
一、调查背景
根据居民区反映,该区域电线布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对
电线进行调查和维护。
二、调查过程
我们在2021年8月15日至8月18日对该区域的电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检测。
1. 检测方法
我们采取了高压电检测器对电线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利用高电
场产生的电晕放电现象,检测导线是否存在瑕疵或内部短路故障。
2. 检测结果
经过对电线系统的检测,我们发现了一些风险隐患,包括:
(1) 地线不接地或接地不良,存在漏电风险;
(2) 电线老化,容易造成电短路、火灾和安全事故;
(3) 电线支架锈蚀严重,需及时更换。
三、解决方案
基于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对地线进行重新接地或更换以确保漏电风险消除;
(2) 对老化电线进行更换,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更换支架,减少锈蚀风险。
四、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该居民区的电线系统风险隐患较大,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维护和升级措施,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为电线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二级公路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标题:二级公路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二级公路是城乡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村扶贫、乡村旅游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二级公路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公路网布局、提高公路网络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调研范围:选择某省市/地区的部分二级公路进行调研。
2.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访谈调查、数据统计。
三、调研结果1. 公路总体状况a. 道路类型:二级公路主要包括公路、支线公路和次要线公路。
b. 道路长度:统计调查了所选地区的二级公路总长度。
c. 道路质量:调研了道路的路面状况、交通标志标线完善程度等。
2. 公路建设投资a. 投资规模:统计了近几年来二级公路的建设投资规模。
b. 投资结构:分析了不同投资来源的占比情况。
3. 公路交通流量a. 交通流量调查:通过交通流量采样器对所选二级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
b. 交通拥堵情况:调查了公路拥堵情况以及拥堵原因。
4. 公路安全设施a. 路段设置:调研了公路上的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如路灯、护栏等。
b. 安全隐患:调查了公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病险路段等。
四、问题分析1. 公路建设不足:分析所选地区二级公路建设滞后的原因和问题。
2.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3. 公路安全问题:分析公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危害,提出解决方案。
五、对策建议1. 加大投资:增加二级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
2. 优化布局: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公路网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3. 完善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力度,提高公路交通秩序。
4. 安全设施完善:加强对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六、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所选地区的二级公路建设状况不算理想,存在建设不足、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布局、完善交通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二级公路的建设质量和交通效能。
贾湾隧道贯通测量1、前言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
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
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LXS-3合同段的贾湾隧道,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隧道洞身穿越低山及河流高阶地,地势上隧道进出口两端低而洞身部位高,地势起伏,地面高程为1993~2087m,相对高差达约90m。
进、出口段地面高程多在1980~2000m之间,隧道进口自然坡度10°~25°,中线右侧10m-50m 范围内有村民沿卵石土中挖淘砂洞,隧道出口自然坡度为30°~40°,陡坡下分布有农宅。
隧道迄里程为DK129+093~130+610,全长1517m,为双线隧道。
隧道位于R=8000m的左偏曲线上,洞内纵坡为11.22‰单面上坡。
为大断面单洞室双线结构。
3、贯通误差测量3.1贯通测量方案西岗隧道施工采用出口单向掘进。
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外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
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
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注:1 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贾湾隧道全长1517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青藏线安多至唐古拉电缆贯通线路
现场调查情况汇报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开通运营,根据青藏高原具体环境以及青藏铁路实际需要,铁道部批复了增建青藏线那曲至沱沱河段备供电力电源电缆贯通线工程的设计要求,2006年7月30日依据设计文件完成了电缆贯通线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但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没有按时送电开通,工程现状交付给青藏铁路公司。
2010年3月10日,我单位接到青藏铁路公司机电函【2010】10号文《关于组织实施开展青藏铁路格拉段35KV电缆贯通线后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立即组织由公司副总经济师赵连成挂帅,原青藏线电力工程项目部经理张希英、副经理张金良、曹国军以及技术韩志斌、董永奎等相关人员组成会同设备厂家人员,于2010年3月18日启程赶赴西宁,同青藏铁路公司机务部等有关领导共同商议现场调查具体事宜,明确了具体调查方案,在青藏铁路公司政法委、电务部以及西宁供电段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地办理了进入现场通行证等相关手续,于2010年3月21日开始,对本次要求开通送电的安多
(K1509+733.08)至唐古拉段(K1405+895.54),即103.838正线公里电缆贯通线工程进行实地详细调查,于此同时对那曲至安多,唐古拉至沱沱河也进行了实地调查,全线情况基本相同。
现场调查检测工作于2010年4月15日结束,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青藏线新增电缆贯通线路工程那曲至沱沱河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工,2006年7月30日依据设计文件完成了电缆贯通线工程施工及设备安
装任务,随后电力部门组织验收提出安全稳定运行等原因,工程没有按时送电开通,并根据电力部门要求于2006年10~12月进行电缆贯通线路试验段(安多~扎加臧布)试送电工作,完成了相关数据测试,因后续工作开展等,电缆贯通线路自建成、送电测试后至今未送电运行,截止2010年4月,电缆线路、已经安装的设备在青藏高原置放了将近4年的时间,4年来由于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对路基整治过程中,对电缆线路、已安装的设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调查、测试,要实现电缆贯通线路送电开通,后续部分工作量还很大,根据后续工作调研、论证,需要对贯通线路补强部分设备,开通时对已建成的工程还要进行全面的整改、设备检修,才能达到送电要求。
二、电缆线路问题
主要是由于路基后期的整治施工、排水渠施工对原电缆线路造成了很大伤害,详细情况如下:
1、电缆标志桩损坏、丢失严重。
部分地段电缆路径不明,调查区段电缆标志桩损坏、丢失约60%。
2、导致大面积电缆线路被掩埋,掩埋深度最深达3米多深,调查区段深埋电缆共计43公里,占调查区段41.4%。
3、挖坏电缆、电缆中间接头箱多处,甚者电缆被挖断。
4、对2006年曾送电试验区段(安多至扎家臧布)的检查、测试,对地绝缘为零或者过低、不导通,其原因:路基整治施工、排水渠施工机械破坏电缆,导致绝缘层破裂或被挖断。
5、目前路基整治施工仍在进行,而且都为大型机械施工,这将无法保证电缆线路目前的状态,这种电缆线路被埋或被破坏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三、设备问题
根据总体施工安排,2006年7月电缆贯通线路工程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到位,但是一直未运行,根据电力设备《运规》要求,我们会同有关设备厂家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测试,送电前必须对已安装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达到满足送电要求,其中:
1、干式变压器需要原生产厂家重新进行测试、干燥处理等。
2、油浸式变压器、补偿电抗器需要重新测试、对变压器油进行重新过滤、更换其吸湿器等。
3、由于托居车站原架空贯通线路一变压器运行时烧毁,将电缆贯通线路中变压器挪用,致使托居车站缺少一台变压器;从箱体中吊出变压器时使箱体部分损坏,需要厂家修复。
4、对于变压器、负荷开关、电抗器、电缆分接头箱、高压开关柜、行波测距装置等共计190台(套),我们已会同相关厂家提出了具体检修方案,满足送电开通要求。
三、线路测试
本次调查我们对每一个通信基站段电缆线路均进行了绝缘和导通测试,情况很不乐观,由于路基整治施工对电缆线路造成的伤害,使得部分路段电缆相间及相对地绝缘处于非绝缘状态,部分路段电缆处于不导通状态,而且部分电缆线路深埋、路径不明,问题很难查找,需要直接更换电缆来解决。
各区段测试数据详见附表
中铁三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