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点拨中考中考地理 专题整合 专题五 区域联系与差异即时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7.00 KB
- 文档页数:6
题型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C.站得高,看得远D.海边远方驶来的帆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2.西亚和北非的人种、语言主要是()A.黑种人阿拉伯语B.黄种人英语C.白种人英语D.白种人阿拉伯语图3-1-4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3、4题。
图3-1-4图3-1-53.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A.甲B.乙C.丙D.丁4.图3-1-5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傣族舞蹈,该民族主要分布在()A.甲B.乙C.丙D.丁图3-1-6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区域,读图完成5、6题。
图3-1-65.甲所示区域盛产()A.水稻、油菜、柑橘B.小麦、花生、苹果C.玉米、哈密瓜、茶叶D.青稞、小麦、豌豆6.关于丁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B.是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地区C.是以家庭饲养为主的牧业地区D.我国四大牧区分布于该区域2016年6月18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遭受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千万人受灾。
据此回答7、8题。
7.6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A.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B.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C.受东南季风的影响D.受西南季风的影响8.受强降雨影响,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有()A.台风B.泥石流C.洪涝D.干旱9.〈2015,德州〉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抵达南极维多利亚地,全面铺开维多利亚地基础测绘等工作,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作前期准备。
下列关于南极四个科学考察站及维多利亚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长城站位于东半球C.泰山站主体建筑架空有利于防积雪融水进入D.每到暖季,维多利亚地沿海一带有成群的企鹅聚集图3-1-7答案1.B 点拨: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和地球形状无关。
专题05 区域联系与差异(专项训练)【基础过关|直击中考】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3月31日援引相关人士报道,由于干旱导致东南亚稻米的产量降低,而新冠病毒疫情也引发了当地恐慌性抢购稻米。
下图示意东南亚中南半岛水稻产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唯一的内陆国是()A.越南B.缅甸C.泰国D.老挝2.图示箭头代表影响区域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季风,该季风是()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3.为了缓解中南半岛各国的农业生产旱情,我国每年都会通过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对湄公河中下游实施应急补水。
据气候图推测,我国每年开闸放水的时间大约是()A.1~2月B.3~4月C.7~8月D.9~10月4.东南亚各国将水稻作为其主要的粮食作物,原因是当地()①水稻的产量较高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高温多雨的气候④人口少,耕地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读南亚地区地形图、降水分布图以及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以下关于该地区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B.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山地—平原—高原C.沿海多平原D.地势自北向南是高—低—高6.以下关于该地区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区域降水较多B.绝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C.西北部地区是该地区降水比较丰富的地区D.东北部地区降水多是地形和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7.图中哪些信息说明了南亚地区热量丰富()A.纬度、河流B.农作物、纬度C.地形、经度D.农作物、降水量8.在农作物分布图中,①~④四个城市中,最有可能成为棉纺工业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2020年国际乒联卡塔尔公开赛于2020年3月3日至8日,在其首都多哈举行,图为西亚地区示意图和多哈气候资料。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比赛期间,多哈()A.温和少雨B.高温多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10.卡塔尔()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北温带B.位于中国西南方向,属南亚地区C.居民多为白色人种,通用拉丁语D.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11.该地区石油集中分布于()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D.里海及其沿岸地区12.该国海上石油输出的必经之地是()A.苏伊士运河B.红海C.阿拉伯海D.黑海下图示意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某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
专题五区域联系与差异
一、选择题
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图(图2-5-6),完成1、2题。
图2-5-6
1.下列省份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没有经过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青海省
C.河南省
D.陕西省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能够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大气污染
读图2-5-7,回答3、4题。
图2-5-7
3.拥有地球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某班级进行地理知识竞赛,你认为下列四位选手谁会率先晋级下一轮()
A.小刚说:“日本对外贸易发达,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B.小明说:“埃及的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C.小薇说:“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亚洲部分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小莉说:“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
6.下列有关图2-5-8中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
5-8
A.甲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
B.乙国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C.丙国的地形明显分为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D.丁国最大的港口是里约热内卢
图2-5-9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7~9题。
图2-5-9
7.AB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甘蔗扯起青纱帐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旱地麦浪大豆香
8.图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②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酷寒
二、综合题
10.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
结合图2-5-10,完成下列各题。
图2-5-10
·位置与分布
(1)在图中找到并用实线描画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联系与差异
(2)参照对黄河的描述,在图中空白处完成对长江的描述。
(3)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环境与发展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水资源的调出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多发。
试提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②③④国的分布及主要矿产示意图(图2-5-11)。
材料二①②③④国的有关情况表:
(1)四国中没有热带的国家是,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
(填国家名称)
(2)请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列举四国具有的共同点。
(两点即可)
(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加工制造业较发达的国家,对能源和原料的需求量很大。
四国
中,我国从进口大量的能源(石油等),从进口工业原料(铁矿石等)。
答案
一、1.B
2.D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没有经过青海省。
由于天然气是清洁
能源,因此西气东输能够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
3.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和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
道附近地区,巴西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由图可知,①是
法国,②是日本,③是澳大利亚,④是巴西。
故选D。
4.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农牧业以
牧羊为主,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矿产资源丰富,且矿产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故选C。
5.D
6.D 点拨:甲国是印度,其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为孟买;乙国为澳大利亚,其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丙国是美国,其地形明显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丁国是巴西,其最大港口为里约热内卢。
7.D
8.D
9.C 点拨:第7题,AB线为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
第8题,我国南方地区河网稠密、湖泊众多,适合发展淡水渔业。
第9题,②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
二、10.(1)画图略,该线经过秦岭、淮河。
(2)长江主要流经半湿润、湿润区,降水丰沛,汛期较长;干流主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沙量小。
(3)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或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丰富)。
(4)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河段“截弯取直”、疏浚河道,中下游加固防洪大堤;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建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等。
(答出三点即可)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南北方地理界线的位置、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我国水土资源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以及节约用水的知识。
第(1)题,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第(2)题,分析黄河的描述,从干湿地区、降水量、河流汛期、温度带、有无结冰期、流经地形区等方面描述长江。
第(3)题,分析图中信息,南方地区地少水多,北方地区地多水少。
第(4)题,针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以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退田还湖,提高蓄洪能力等。
11.(1)俄罗斯;巴西
(2)矿产资源丰富;面积大国;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任意两点即可)。
(3)俄罗斯;巴西、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