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4
开关电源工作原理超详细解析开关电源(Switching Power Supply)是一种先将输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变换器和开关元件进行调制和控制,最终输出所需电压和电流的电源装置。
它可以高效地进行能量转换,减少功耗,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下面将详细解析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1.开关电源的基本组成开关电源由输入滤波器、整流器、脉宽调制器、变压器、输出滤波器和反馈电路组成。
-输入滤波器:用于滤除输入电源中的干扰信号,并平滑输送到整流器。
-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常用的整流方式有全波整流和半波整流。
-脉宽调制器: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
-变压器: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并通过与脉宽调制器协调工作来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输出滤波器:用于平滑输出电压,减少纹波幅度,并滤波输出电流。
-反馈电路:通过采样输出电压并与目标电压进行比较,产生反馈信号控制脉宽调制器的输出。
2.工作原理-输入滤波:交流电经过输入滤波器后,去除干扰信号,并保持电压稳定。
输入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和电感组成,它们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交替变化,将输入电源趋于稳定。
-变压:通过变压器将输入电压进行转换,以获得需要的输出电压。
变压器一般由磁性材料、绕线、磁心等组成,通过众多的绕线匝数比实现输入电压于输出电压的变化。
-输出滤波:经过变压器的输出信号包含较多的纹波幅度,通过输出滤波器将纹波幅度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输出滤波器通常包括电感和电容,通过滤除高频杂波和平滑输出电流。
3.脉宽调制脉宽调制器是开关电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负责控制开关元件(如晶体管或MOSFET)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以调节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 控制开关频率:脉宽调制器根据输出电压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例如固定频率PWM(Pulse-Width Modulation)、可变频率PWM和电流模式控制。
通过调整开关频率,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
什么是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是一种电力转换设备,用于将一种电压转换为另一种电压供应给电子设备使用。
它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常见的电源之一,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开关电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
输入端接收来自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并将其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
控制端负责监测输入电压的变化,并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来调整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输出端则将调整后的电压供应给需要的电子设备。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基于开关管的开关控制。
开关管在每个周期内交替地关闭和打开,以使输入电能以高频率进行节拍式调制,然后经过变压器和滤波电路进行转换和滤波,从而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由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非常快,因此开关电源能够实现高效能的电能转换。
与传统的线性电源相比,开关电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开关电源的效率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而线性电源的效率只有60%左右。
高效率意味着在相同功率输出条件下,开关电源产生的热量较少,散热要求较低。
其次,开关电源的体积小巧,适用于低功率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另外,开关电源能够稳定输出电压,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开关电源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电视、电脑、手机充电器等设备都使用了开关电源。
然而,开关电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开关电源中存在高频脉冲信号,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为了避免干扰,开关电源需要进行屏蔽处理。
其次,由于开关电源内部的元件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出现故障,修复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使用开关电源时,需要注意保护措施,避免过载、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开关电源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电力转换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各种设备中。
它的出现使电子设备更加小巧、高效,并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然而,使用开关电源需要注意电磁干扰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最详细的开关电源分析开关电源是一种能将输入电源电能高效地转换成输出电源电能的电子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通过使用开关器件(如MOS管、可控硅等)的开通和关断来对输入电源进行周期性切换,从而实现输入电源电能到输出电源电能的转换。
开关电源的主要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整流、滤波、变压和稳压。
1.整流: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是交流电,首先需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整流电路可以使用整流桥或者整流二极管进行半波或全波整流,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冲电流。
2.滤波:在整流后,脉冲电流中还存在很多纹波,需要通过滤波电路将其滤除,使得输出电压更加平稳。
常见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它们通过对电流进行平滑处理来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3.变压:在滤波后,输出电压一般较低,需要通过变压器将其升高或降低。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耦合将输入电压传递到输出端,通过变压器的变比关系调整输出电压。
4.稳压:得到了所需的输出电压后,还需要对输出电压进行稳定控制。
稳压电路通过反馈控制将输出电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调整开关器件的开闭时间,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
开关电源的分类:按照输入电源类型,开关电源可以分为交流输入开关电源(AC/DC)和直流输入开关电源(DC/DC)两种类型。
交流输入开关电源主要被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领域,直流输入开关电源则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按照结构形式,开关电源可以分为离线式开关电源和在线式开关电源。
离线式开关电源将输入电流与输出电路通过电压变换器隔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在线式开关电源则可以将输入电流直接传导至输出电路,体积小巧,但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开关电源的特点:1.高效性:开关电源采用开关器件进行切换,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尤其在大功率和高频率应用中效果显著。
2.稳定性:开关电源采用稳压反馈控制,能够在输入电压范围和负载变化时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
什么是开关电源它的优势是什么开关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供应设备,它通过利用开关管切换电源输入和输出电路来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相比于线性电源来说,开关电源具有许多优势。
本文将介绍开关电源的定义,以及它的主要优势。
开关电源的定义开关电源是一种将输入电能转换为期望输出电能的设备。
它通过使用开关元件(如开关管)来频繁切换电路,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通常包括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器(去除电源中的杂散噪声)、开关变换器(改变输入电压并控制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监测和调整输出电压)等组件。
开关电源的优势1. 高效率:开关电源相较于传统的线性电源,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其原理是通过开关元件的快速切换,将电能以脉冲形式传递,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相比之下,线性电源以线性方式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能效较低。
2. 大功率密度:开关电源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开关电源可以利用高频开关元件,将体积较大的传统电源组件(如变压器)进行小型化设计。
这使得开关电源适用于体积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3. 可调性和稳定性:开关电源具有较好的可调性和稳定性。
通过控制电压转换过程中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准调节。
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要求来调整输出电压,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供应。
4. 快速响应:开关电源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
由于开关元件的切换速度很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整和稳定。
这使得开关电源适用于对电源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设备,如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
5. 输入电压范围广:开关电源具有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
相比之下,线性电源对输入电压的波动较为敏感,需要进行稳压处理。
而开关电源可以适应较大的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从而保证输出的稳定性。
总结开关电源是一种高效率、体积小、可调性强、快速响应的电源供应设备。
它通过利用开关元件的频繁切换,将输入电能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能。
开关电源适用于各类电子设备,提供稳定而可靠的电力供应。
开关电源基础知识
1. 你知道开关电源到底是啥玩意儿吗?就好比家里的电灯开关,一按就亮,开关电源也是这样控制电流的呀!比如手机充电器就是个典型的开关电源。
2.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复杂吗?其实也没那么难理解啦!就像人吃饭消化提供能量一样,它把电处理好给设备供能呢!像电脑主机里的电源就是这样工作的。
3. 开关电源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嘿,这就像搭积木,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呀!像变压器,不就像个大力士在帮忙变魔法嘛!比如一些电器里的变压器。
4. 开关电源的效率能有多高呢?哇塞,那可高得很呢!就如同跑步冠军一样,快速又高效地完成任务!像一些高效节能的灯具用的就是高效率的开关电源。
5. 开关电源的稳定性重要不?当然啦,这可关系重大呀!就好像走钢丝,得稳稳当当的才行呢!像一些精密仪器就需要稳定的开关电源来保障。
6. 开关电源的体积能做很小吗?能呀,小得惊人呢!就像小魔术一样把大东西变小了。
像现在很多便携设备里的电源就超小的。
7. 开关电源在生活中有多常见呢?哎呀,那可太常见啦!简直无处不在呀!像电视、冰箱,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呢!
8. 开关电源的质量怎么判断呢?这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呀!就像挑水果,得看外表又得看内在。
比如有些电源用起来就特别靠谱。
9. 开关电源未来会发展成啥样呢?那可不好说呀,也许会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厉害呢!说不定以后的电源都超级智能啦!
10. 学习开关电源基础知识有趣吗?当然有趣啦!就像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一样让人兴奋呢!等你了解了就知道啦!。
开关电源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又称开关式电源,是一种将电能有源转换为高效直流电能供应的电源系统。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输入滤波:交流电从电源输入端进入开关电源时,首先经过一个电源输入滤波器。
该滤波器的作用是去除电源输入端的电源干扰,包括高频噪声和电源波动等。
滤波后的电源信号会进一步被送入下一个模块。
2. 整流和滤波:经过输入滤波的电源信号进入整流桥。
整流桥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冲直流电,使得电源信号的方向一致。
然后,通过滤波电容对这些脉冲进行平滑,去除脉冲部分,得到较为平稳的直流电源信号。
3. 交流直流变换:经过整流和滤波的直流电源信号进入交流直流变换器。
这个变换器使用高频开关器件(如MOSFET)来控制电源信号的开关转换,将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高频脉冲电流。
通过变压器的电感和电容滤波,将高频脉冲电流转换为平稳的低频直流电源。
4. 输出调整:经过交流直流变换后,得到所需电压和电流水平的直流电源信号。
然后,经过输出调整电路,如电压稳压器或电流限制器等,保证电源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反馈控制:为了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开关电源通常会采用反馈控制机制。
在输出端引入一个反馈回路,监测输出电压,并
将监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然后,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来调整电源输出,使输出电压维持在设定值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开关电源工作原理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通过精细的控制和调节,实现高效、稳定的电能转换。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开关电源在电子设备、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电源。
开关电源分类及原理开关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特点,可以将开关电源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关电源分类及其原理。
一、开关电源的分类1. 基于工作方式的分类开关电源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开关模式电源:开关模式电源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电源类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来控制电源的输出。
开关模式电源具有高效率、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领域。
(2)开关逆变器电源:开关逆变器电源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开关电源。
它通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将直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再通过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交流电输出。
开关逆变器电源在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开关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是一种能够提供稳定输出电压的开关电源。
它通过反馈控制电路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具有输出电压稳定、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常用于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
2. 基于拓扑结构的分类开关电源还可以根据其拓扑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开关电源的原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来控制电源的输出。
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源输出电压;当开关管关断时,电源停止输出。
通过不断地开关动作,可以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性。
(2)开关电源的优点开关电源相比传统的线性电源具有以下优点:- 高效率:开关电源采用开关管进行开关动作,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减少能量损耗。
- 小体积:开关电源采用高频开关动作,可以减小变压器和滤波电容的体积,使整个电源模块更加紧凑。
- 宽输入电压范围:开关电源能够适应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具有较好的电网适应性。
- 稳定性好:开关电源通过反馈控制电路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等。
开关电源知识一、开关电源的概念和分类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电子设备使用的电源。
按照输出功率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功率开关电源和大功率开关电源。
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端开关电源和双端开关电源。
二、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1.整流滤波:将输入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桥变成直流信号,再通过滤波器去除掉残留的交流成分,得到平滑的直流信号。
2.功率因数校正:由于负载变化导致输入功率因数不稳定,需要进行校正。
3.逆变:将直流信号通过高频变压器转换成高频交流信号。
4.输出整形:将逆变后得到的高频交流信号通过输出整形器转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
三、开关管1.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低导通阻抗、高速度等优点,常用于低压、小功率开关电源中。
2. 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具有大功率承载能力、可靠性好等优点,常用于大功率开关电源中。
3. 晶闸管:具有低导通阻抗、高稳定性等优点,常用于直流电机控制中。
四、开关电源的优缺点1. 优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
2. 缺点:噪音大、EMI(电磁干扰)严重,需要进行滤波处理。
五、开关电源的应用1. 通讯领域:手机充电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2. 工控领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等。
3. 家用电器领域:LED灯带驱动器、音响等。
六、开关电源的故障及维修1. 故障表现:输出电压不稳定,有杂音或噪声等。
2. 维修方法:(1)检查输入端是否接触良好;(2)检查整流桥是否损坏;(3)检查滤波器是否失效;(4)检查输出整形器是否正常工作。
VIPer12/22离线式开关电源设计前言开关电源采用功率半导体作为开关元件,通过周期性通断开关,控制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DC/DC变换器进行功率变换,它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此外还有启动电路、过流与过压保护、电路噪声滤波器等组成部分。
反馈回路检测其输出电压,并与基准电压比较,其误差电压通过误差放大器放大及控制脉宽调制电路,再经过驱动电路控制半导体的通断时间比,从而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显著特点,因此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由于解决了电气隔离和热绝缘技术,从而能够把功率开关与控制电路包括反馈电路集成于同一芯片上,这样大大简化了开关电源的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同时,由于外围所需元器件很少,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比如由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的KA5H0365R/0380R系列芯片、Infineon Technologies(IT)公司推出的COOLMOSICE2A165/265/365系列芯片、Power Integrations(PI)公司推出的TOP221~7系列芯片等都具有类似或相似的功能。
用这类芯片做开关电源,无需加散热器,在通用电网即可输出20-50W的功率;保护功能齐全;电路结构简单;有的芯片还能自动降低空载时的工作频率,从而降低待机状态的损耗,故在中小功率开关电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面就以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VIPer22A为主芯片,介绍步步高电子公司一款VCD开关电源的设计。
一、VIPer12/22A概述VIPer12/22A是ST Microelectronics于2002年研发出的低功率、离线式控制器,它内部集成了开关控制电路和功率场效应管,图(2)是它的内部功能块原理图,其第1~2脚是功率管的源极(SOURCE),第3脚FB是反馈信号输入端,作为内部电路控制使用,第4脚VDD是电源(开始启动时电压由漏极通过IC内部高压电流源转换提供),第5 ~ 8是功率管的漏极(DRAIN),功率管的栅极(GRID)没有引出,在内部受一个RS触发器输出Q控制,该触发器有4个复位输入R1~R4,分别代表温度、欠压锁定、过压和电流保护,1个置位S输入。
因此,该器件具有过压、过流和温度保护功能,属电流控制型,漏极最大极限电流约708mA。
ST公司还出品同类型开关集成电路VIPer12A(参看作者发表在2003《无线电》第十一期《步步高便携式VCD/MP3/CD机镍氢充电器原理剖析》一文),它与VIPer22A完全兼容,只是功率它们的工作频率都约为60KHz,特别适合于5 ~ 20W的小型家用电器使用。
另外,当漏极电流为最大极限电流的12%,即约85mA(VIPer12A为50 mA)时,系统靠减少开关周期而工作于跳跃脉冲模式,这一点对于轻负载时的转换器尤其重要。
(2)二、工作原理及电路元件祥解1、市电经BCN501输入(BCN502接面板电源开关)→T1.6A/250V保险管(其中T表示延时断路之意,慢熔型保险管)→LF501扼流圈→整流桥堆D501-D504上,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约320V左右)→开关变压器T1初级侧→穿心磁珠L502→最后加到VIPer22A的漏极。
其中扼流圈LF501是绕在同一磁环上的两只独立线圈,专业称呼为共模电感线圈或共模线圈。
它们所绕的圈数相同、但线圈绕向相反(可以假设为L1和L2),两只独立线圈内电流产生的磁通在磁环内相互抵消,不会使磁环达到磁饱和状态,从而使两只线圈L1和L2的电感量保持不变。
因此,如果在L1和L2后级(整流之前)各自接入一只电容(只能用安规电容,工程上一般称Y电容)到“冷地”,那么,它们就组成了共模滤波器,滤除电网进入的共模噪声信号(这种接法在高档仪器仪表中非常常见,作为VCD电源,由于要不高、同时为了节省成本,本机并未采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果磁环材料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两只线圈的绕制也不可能完全对称等,使得两只电感有一点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差模电感。
它和C501(工程上一般称X电容)组成L-N独立端口的一个低通滤波器,用来抑制开关电源工作时产生的差模噪声信号。
由于EMI滤波器是无源网络,它具有互易性。
因此,这个网络滤波器既能有效抑制电源系统存在的噪声信号(既电子设备外部的噪声信号)传入设备,有能大大衰减电子设备工作时本身产生的噪声信号传向电源。
使用穿心磁珠L502,也是为抑制噪声干扰,以满足EMI测试要求。
电阻R501是X电容C501的放电电阻,当系统脱离电网后,把C501的残余电荷放掉,以免高(电)压击人。
R503、C502、D505、组成吸收电路,抑制VIPer22A内功率管关断时由于漏感而引起的上升沿电压尖峰,从而保护功率管不被损坏。
C508并联在D505两端,用于保护HER107。
C500是安规电容(工程上一般称Y电容),用于衰减变压器初、次级间杂散电容产生的共模发射电流,以满足传导EMI标准要求。
需要说明一点:对于Ⅱ类家用电器,外壳为金属件(体),安规电容取值不可过大(过大时可能有利于通过EMI测试要求),否则,漏电流也会变大,以至于超出人体耐受极限,当人体触及电器外壳时,有强烈的麻电感觉,这是因为金属外壳一般与开关电源的“冷地”连接,而安规电容跨接在“热地”和“冷地”之间,所以泄漏电流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电容容量越大,泄漏电流也越大,因此,许多国家为此都制定了泄漏电流的极限值,以满足安全要求。
所谓Ⅰ电器指单相三极之电器,比如有“地线”的仪器、仪表、示波器、频谱仪等,它们开关电源的“冷地”通过机壳与“地线”接通,然后再通过电网插座“接地”——一般是就近到建筑物下面的大地。
所谓Ⅱ电器指单相双极之电器,比如电冰箱、电视机、VCD、DVD等,它们开关电源的“冷地”或者悬浮、或者接机壳。
所谓Ⅲ电器指交流电压在35V以下,或者直流电压在60以下的电器。
开始,本人在设计这个电路时,C500取值是470pF,在电子部五所(广州)测摸底测试时基本通过,考虑到每一台都有足够的余量,后来更改为680pF,再后来更改了开关变压器(电感量从6 mH 改为1.2mH),C500增加到现在图纸上的1000pF。
2、如图(3),观察变压器T1初、次级绕组的同名符号,可以看出它是典型的反激式变换型,也叫回扫变压器型。
辅助绕组由D606整流后作为U501和光耦三极管的电源,电阻R504与电容C504(对应高频)、CE502(对应低频)组成RC滤波电路。
开始起动时此绕组不能供电,起动电源是由U501(VIPer22A)的漏极进入到IC内部的,一旦系统正常工作后,就靠辅助绕组供电,当电压高于14.5V(典型值)时关闭内部电流源;若辅助绕组供电电压较低,将于8V时打开内部电流源(祥细内容请参考IC资料)。
U501的第3脚FB连接光耦,而光耦受精密可调基准电源TL431控制,从图示参数可计算低压侧稳压输出3.35V:即 2.5V *(750Ω+ 2.2KΩ)/2.2KΩ= 2.35V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开始设计阶段R505的取值较小,系统工作总是不够稳定,特别是高压(AC242V)测试时,在次级侧根本测试不到稳定的周期开关脉冲,后来逐步增加R505取值才解决该问题——这也算一点工作经验吧!3、输出功率:Po =7.2W(+9V@0.4A;+5V@0.8A;3.3V@0.5A)注:3.3V是+5V一部分!输入电压:AV220 +10%/-15%,f s = 50HzSMPS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的转换效率:η= 75%正常工作时,反馈端FB的电压在0-1V之间,滤波电容C503一般取值在0.022uF-0.047uF之间,既可以用瓷片电容,也可以用涤纶电容(经验推荐:涤纶电容稳热定好些!)。
额定负载工作时,流过电阻R505的电流约0.5mA,该电阻不能取值过小,否则,容易引起自激,造成电源纹波过大。
同理,电阻R507、R510、R511也要合理选择,既要保证相对于负载变化而反馈的敏感性、电源的纹波尽可能小;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反馈过于敏感、高温时自激出现。
根据我实验调试的情况体会:R510、R511越小(成比例变化,保证输出电压不变),对电网和负载的变化越敏感,因此,为了防止自激,R507需要适当加大。
当然,若R510、R511变大时,R507取值不变,系统肯定不会自激,但是,它对负载变化就会反应不敏感,因此纹波也会变大——不利于对花碟的读碟、纠错。
VIPer22A开关电源的难点在于变压器的设计,计算也特别复杂,因此,许多公司半导体设计公司都给出一个EXCEL电子表格放在其相关网页供用户下载,设计者把输入、输出的相关参数填入表格后,它会自动计算出需要的变压器参数,比如初级电感量、初级绕组匝数、次级和辅助绕组匝数等。
对于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而言,他们很容易就会依据输入、输出条件给出经验值,然后绕制一个变压器样品装机实测,然后做适当调整。
本例电路所用变压器为深圳可立克电子公司设计、提供,次级按堆叠方式绕制,即+9V电源的绕组是在+5V的基础上叠绕上去的。
初级电感量约6.0mH,由于电感量较大,额定负载时,系统工作于连续电流模式(CCM模式),主电源3.3V(额定负载约400mA)纹波大约40-60 mV。
R509是可选择取样电阻。
起初设计时认为+5V负载较重、是主电源,因此就从它取样,这样R509、R510都用1KΩ,但是,实际装机工作时发现+3.3V的纹波大约60-100 mV(实验表明:+3.3V纹波的大小严重影响系统读蝶、纠错的性能)。
原因是+3.3V负载较重,机器读划伤碟片时波动较大——即流过D510、D511的电流变化剧烈!因此,系统取样点的电压不能正常反应+3.3V纹波,后来改为从+3.3V取样,R509位置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