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刑事诉讼的目的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点1.刑事诉讼的目的和原则: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的平安和社会的稳定。
刑事诉讼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正原则、现场原则、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等。
2.刑事诉讼的主体: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律师及被告人等。
公安机关负责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起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并提供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的立案: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接受报案,认定犯罪事实,并决定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的过程。
立案条件包括刑事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确凿,符合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等。
4.侦查阶段: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等活动的过程。
侦查阶段包括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搜查、讯问、侦查取证等程序。
5.起诉阶段:起诉阶段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过程。
人民检察院可以决定不起诉、撤诉或者对被告人提起公诉。
起诉时要求串并案件和指控罪名明确等。
6.审判阶段:审判阶段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进行审理的过程。
审判程序包括开庭审理、听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被告人有权进行辩护,法官负责发现、审查、保护证据等。
7.判决执行阶段:判决执行阶段是指对刑事案件判决进行执行的过程。
判决执行包括对罪犯进行刑罚执行、赔偿受害人等。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罪犯的表现情况进行减刑、假释等措施。
8.刑事诉讼的资源保护:刑事诉讼过程中,有关方面要合理使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提高处理效率。
资源保护的措施包括案件分流、简易程序、公共律师制度等。
9.责任追究:刑事诉讼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法律追究。
10.刑事救济:刑事诉讼法保障了被告人的权利,规定了刑事救济措施,例如申请改判、再审、刑事赔偿等。
以上是《刑事诉讼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该法律的宗旨是确保刑事诉讼公正、效率和依法进行。
随着司法体制的不断深化,刑事诉讼法也会根据实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名词解释刑事诉讼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诉讼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目的。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司法,保护被告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刑事诉讼的目的并非单一,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考量和追求。
本文就名词解释刑事诉讼的目的展开论述。
一、保护被告人权益刑事诉讼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面临着可能被剥夺自由、财产和声誉等重大后果,因此,他们享有被尊重、公正审判和合法辩护的权利。
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可以为被告人提供争取自己清白和正当权益的机会,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刑事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既体现了法治原则,也体现了对被告人权益的保护。
二、维护公共利益刑事诉讼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社会秩序的维护离不开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制裁。
通过刑事诉讼,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起诉和惩罚,进而达到震慑潜在犯罪分子的效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刑事诉讼还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调查,从而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安全,确保正义的实现。
三、实现司法公正刑事诉讼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核心要素,意味着法律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人。
刑事诉讼应当依法公正地审判案件,确保每位当事人在程序上得到平等的对待和保障。
司法的公正性不仅表现在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客观评判上,也体现在对权利的平衡和被告人的合理防护上。
刑事诉讼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程序的公正处理,实现司法权力的合法行使。
四、推动法治建设刑事诉讼的目的还包括对法治建设的推动。
刑事诉讼程序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案件的审判和处理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法律规则和制度的运用,这对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刑事诉讼,可以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同时也可以对司法机关的管理和运作进行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法治体系,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论刑事诉讼的价值和目的作者:孙少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8期摘要:为了有效保障刑事诉讼环节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价值观念。
在确定刑事诉讼目标的过程中,先构建起以安全为基础、以公正为条件的目标观念。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刑事诉讼基本目标,充分实现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还要加快完善当今刑诉法相关机制,从而制定出安全、可靠的司法机制,以便培养相应的司法工作人员产生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刑事诉讼;价值;目的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193-01一、刑事诉讼的价值体现1.刑事诉讼的价值意义。
刑事诉讼的价值意义主要指的是构建刑事诉讼法的国家领导层,以及具有较大权益的统治层次有效满足其所在国家人民要求的刑事诉讼特定属性。
刑事诉讼的价值意义必须包含刑事诉讼相关法律所具有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利益层次的要求、有效展现社会功用、科学表达社会情况等基本属性。
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利益层次的要求是,刑事诉讼的价值是国家主体要求的一种展现,也是不同群体想法的一种体现,所以在进行刑事诉讼的环节中必须有效体现各个利益层次的基本需求。
2.刑事诉讼价值的涵盖。
第一,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价值平衡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条例的同时,合理地将刑事诉讼价值意义按照以上几个类别进行划分。
第二,刑事诉讼的价值包含内在意义和外在意义。
内在意义主要受到刑事诉讼职权的影响,外在意义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目标作用。
第三,根据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意义展开抽象描述,从而将刑事诉讼的价值分成正规流程、效率、公平以及可靠这三个方面。
第四,实用派相关学者将刑事诉讼的价值意义分成:实用性价值、经济可持续性价值以及单独价值。
二、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1.公正。
刑事诉讼的公正目的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公正以及流程公正。
内容公正是指对犯罪分子依法进程惩罚,流程公正是指诉讼的流程满足工作制定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1 刑事诉讼法概述--1.3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1.3.2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制定目的密切相连,制定目的源于立法者动机,着眼宏观,任务则描述刑事诉讼法担负的使命,是制定目的具体化和扩展。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条规定,中国刑事诉讼法负有三项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保证一个根本任务的完成。
(图1-16)(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刑事诉讼法是决定国家刑罚权有无及其范围的程序手段,其基本功能是从诉讼程序方面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因此,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地揭露犯罪,惩罚犯罪,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首要任务。
理解和实现这一任务,有必要正确认识两对关系。
1.查明犯罪事实和正确应用法律的关系查明犯罪事实和正确应用法律是保证正确处理案件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查明犯罪事实是正确应用法律的前提。
犯罪行为是否客观存在、犯罪人是否确定,与刑事责任、量刑相关的基本事实和情节是否清楚,是适用实体法的正确与否的事实基础,也是遵循程序法的重要目的所在。
如果事实不清或者认定事实错误,就会导致应用法律不准乃至错上加错。
正确应用法律则是查明犯罪事实与案件得以公正处理的中介。
它要求正确理解和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来处理案件,这不仅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准确适用实体法,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认定罪名并适度量刑,合法、公正地解决刑事责任问题,还指司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依法处理诉讼程序中出现的问题。
它是查明犯罪事实的正常结果,但并非必然结果,原因是在事实清楚的条件下,能否正确应用法律,取决于司法人员的素质持别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并可能受个案执法外部环境的影响,司法人员必须排除外来干扰,自觉执法,敢于执法,严于执法,善于执法.才能对案件作出正确处断。
刑事诉讼目的: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之间【贝卡里亚青年队:陈挚、张梦琦、卓奕鹏、陈锐杰、陈嘉敏指导老师:杨帆】摘要:刑事诉讼的目的有二,包括打击犯罪和人权保障,在学理上则分别体现为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
本文将综述经典的正当程序模式理论,并着重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批判。
综合刑事司法的实践,中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程序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的任务,以打击犯罪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关键词:刑事诉讼目的;打击犯罪;人权保障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criminal process comprises two objectives: cracking down crimes and assurance of human righ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the theory of Due Procedure Model which emphasizes assurance ofhuman right briefly ,and criticize i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China’scriminal process and the 2nd article of China’s Law of CriminalProcedure, cracking down crimes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whileassuring the rights of the accused shall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Key Words: purposes of criminal process; cracking down crimes; assurance of human right刑事诉讼目的: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之间案件回放2009年10月21日,作为重庆打黑第一场审判案的杨天庆团伙案落下帷幕。
浅论刑事诉讼的价值与目的由于诉讼的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所以诉讼活动可以具体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部分。
这里,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拥有其本身的价值与目的。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通过刑事诉讼其“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
”而刑事诉讼的目的则是国家根据刑事诉讼的主体的“客观需要及其对刑事诉讼价值的认知所预先设计的、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而实现的理想的诉讼结果。
”本文将从刑事诉讼的价值和目的两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刑事诉讼;价值;目的;意义刑事诉讼的价值和目的,不是彼此相互分离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
刑事诉讼的价值产生的结果是刑事诉讼的目的。
反过来说,刑事诉讼的目的则是刑事诉讼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
不过,这两者又有相互区别的一面。
刑事诉讼的价值与刑事诉讼的目的相比较,刑事诉讼的价值是客观的,而其目的则是主观的。
因为刑事诉讼的价值是一种对价值的认知的对象,而刑事诉讼的目的则是人们进行诉讼活动的起始和终止。
刑事诉讼的公正性的追求,正是一种主管目标的体现。
对于刑事诉讼的价值和目的,一直以来都是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问题,虽然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对于问题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很多刑事诉讼领域的学者对二者的理解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将二者糅合在一起。
这些笔者认为都不利于对刑事诉讼领域的发展的研究。
故根据笔者的理解,对二者加以区分、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刑事诉讼的价值:价值,起源于经济,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领域的各种概念也开始不断延伸、影响到其他社会科学中。
很对学者都对价值做出了不同描述的定义,但是,内涵却又都是共通的,即认为价值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需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或者积极的作用。
1刑事诉讼法概述--1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1 刑事诉讼法概述--1.3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1.3.3 刑事诉讼法的作用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任务体现在法律条文中,具有指导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性,主要是从立法者的角度出发论述的,是一个“应然”的问题。
而刑事诉讼法在具体的实施中实际取得何种效果,表现出何种价值,具有何种功能,即刑事诉讼法的作用,是从他满足了刑事诉讼中不同立场的主体的什么需要的角度考察的,是一个“实然”的问题。
当然,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刑事诉讼法的作用,从作为程序法和刑事实体法的关系上说,国内外学说有若干种意见。
绝对工具主义说认为刑事诉讼法只是用以实现刑事实体目标这一外在于程序本身的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其价值作用仅在于具有形成正确的判决结果的能力。
程序本位主义则认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不在于其作为实现实体法的手段的有用性,而在于其独立于实体法的内在作用,即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优秀品质,如诉讼民主、公开,有效的诉讼参与等。
相对工具主义说认为刑事诉讼法既有保证实体法实施的程序工具作用,又有独立于实体法的自身价值,并且对工具性价值的追求必须受到非工具主义目标的限制。
我们认同第三种学说,认为作为程序法的刑事诉讼法与作为实体法的刑法作用同等重要,无主次轻重之分,而刑事诉讼法既有保障实体法实施的作用,又有自身独立的作用。
(一)刑事诉讼法对刑法的正确实施的保障作用只要社会上有犯罪存在,就必然要有追究犯罪和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活动存在。
在否定私力救济,倡导公力救助的现代社会,刑事诉讼对于恢复被犯罪破坏的法律秩序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而按特定程序办事,是现代有组织社会的一个表征。
刑事程序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诉讼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抗性,决定了根据追究刑事责任的特点、方法和步骤编制出科学和细化的特定程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刑事诉讼法提供使刑法得以正确实施的系统化机制:(1)刑事诉讼法为刑法的正确实施,设计、提供了组织机制。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刑事诉讼的目的天津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各位考生顺利备考提供丰富热点资讯。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今天天津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诉讼法之刑事诉讼的目的》。
1.自由与安全论。
这种观点认为,刑事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当追求的具有终极意义的目标,亦即刑事诉讼追求的基本目的,主要是自由和安全。
在刑事诉讼基本目的体系中,自由和安全的矛盾冲突最为重要,并且难以折中和调和。
这种观点还指出,探寻理想的刑事诉讼目的并构建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以下述理论命题为讨论问题的基点:其一,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兼容自由和安全两种目的;其二,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必须对安全和自由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其三,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偏重安全目的;其四,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保持适当的张力。
2.刑事诉讼目的层次论。
这种观点将刑事诉讼目的分为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认为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
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
按照这一观点,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个方面应当并重,不宜在直接目的的两个方面中确立一个绝对优越的价值标准,当两者发生冲突而无法兼顾时,应当采取权衡原则,综合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选择。
这是目前通用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观点。
3.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论。
这种观点认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抽象意义上的目的观。
而要切实实现这一目的,还须确立具体意义上的目的观——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
这种观点认为确立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相统一的目的观使得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统一得以具体化,并且引出了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冲突及选择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这种观点主张,在刑事诉讼法中,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是基本统一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两者也会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面前,应当选择法律程序。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