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阅读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爱莲说阅读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题爱莲说阅读题篇1:爱莲说阅读题及答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意思相近即可)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爱莲说阅读题篇2:《爱莲说》阅读理解答案《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爱莲说阅读答案2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释】①群葩(pā):百花。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
③妍:美丽。
④迨至:等到。
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
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②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_____④相与步于庭中步: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心情。
参考答案:1.①少②洗涤③竖立④走2.①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爱莲说阅读附答案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2)陶后鲜有闻____(3)香远益清____(4)濯清莲而不妖____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 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
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参考答案:1.①多②少③更加④美丽而不庄重2.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3.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古诗文阅读]《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茂名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7.(2分)B8.(2分)D9.(2分)D10.(2分)C
11.(4分)(1)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
(“独”1分,句意准确1分)
(2)莲是花中的君子。
(判断句式1分,句意准确1分)。
《爱莲说》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1)只。
(2)亲近而不庄重。
(3)听说。
(4)应当。
2.C 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独:只;(2)句意: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闻:听说;(4)句意:当然人数众多了。
宜:当然。
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之:结构助词,的;D.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共9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 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D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D. 鲜.为人知陶后鲜.有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可爱者甚蕃.香远益.清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8.D(3分) 9.多;更加;很少;应当(每空0.5分,共2分)10.(1) 我只爱莲花出自污泥而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注意“独”“濯”的解释,2分) (2)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之后很少有人知道。
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又有什么人呢?(注意“鲜”“予”的解释。
2分)。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周敦颐,字,号,北宋哲学家。
(1分)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宜乎众矣()③陶后鲜有闻()④不可亵玩焉()小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小题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小题1:茂叔濂溪小题1:多应当少轻慢小题1: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小题1: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批判和讽刺。
小题1:(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是一种文体。
《爱莲说》的意思是(),作者()是()代的著名的()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濯妖植亵鲜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文中的李唐指的是()朝代.
5、文中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中加横线的两个“独”字有怎样的作用?
7、本文描写莲花的美好的形象,赋予莲花美好的品格。
用文中原句填写内容并说明赋予莲花什么品格?象征君子怎样的品德?
(1)、环境;.
(2)体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括莲花的品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根据这个结论将莲花比作花中君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以君子比喻莲花,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9、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10、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1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1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象征意义入手谈你的认识。
14、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自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答案1、谈谈莲花的可爱;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2-3略。
4、唐。
5、总提,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作铺垫。
,是入题的准备。
6、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略8、君子;应鄙弃那种贪图富贵、随俗浮沉、追求名利的世风,能洁身是好,正直、质朴、豁达,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9、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10、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
12-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