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技术交流简介PPT
- 格式:ppt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30
生物除臭技术第1章概述1.1生物除臭技术的发展生物除臭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除臭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降解恶臭物质,将其氧化成无臭、无害的最终产物,达到除臭的目的。
生物除臭早在1957年就在美国获得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除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等。
80年代以来,已有各类微生物除臭的装置和设备开始运用于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
生物除臭技术与目前采用的物理、化学法,例如燃烧、吸附、吸收和还原等相比较。
这些物理化学方法的工艺或设备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用于处理某些恶臭废气时,效果不甚理想。
生物脱臭法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克服了前述物理、化学方法的缺陷,并显示出处理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广、工艺较简单以及费用较省等优点,成为治理恶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2生物除臭的原理气味物质的成分大多都是低分子脂肪酸、胺类、醛类、酮类、醚类以及脂肪族的、芳香族的、杂环的氮或硫化物,带有活性基团的这些物质被液相吸收后,特别易被生物氧化,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后,恶臭气味就消失了。
臭气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分解后,产物不一样。
如含氮的臭气,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后,分解为HN3。
又通过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为稳定的硝酸态化合物;而含硫的臭气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H2S,H2S可以被硫化细菌氧化为硫酸。
生物除.臭工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所以该方法要求被去除的臭味物质有好的水溶性。
微生物除臭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臭气同水接触并溶解到水中,臭气的有机物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2)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在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的臭气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内;(3)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和同化合成,产生的代谢产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析出到空气中。
生物除臭技术酮类、醚类、卤代烃等有机物。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臭气主要来源于动物机体排泄的粪尿、垫生活垃圾散发恶臭的主要污染物有硫化氢、氨等无机物和低分子脂肪酸、胺类、醛类.一、臭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料和浪费的饲料等废弃物腐败等,氨、硫化氢、硫醇和甲硫醇等是养殖场臭气的主要成分。
这些恶臭物质能影响人畜的生理机能,危害呼吸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多种传染病,高浓度的臭气可导致机体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二、常规除臭方法的种类目前的除臭方法包括化学除臭法、物理除臭法、生物除臭法和植物提取物除臭法。
化学除臭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发臭物质的特性来控制臭味;不过化学药剂本身可能产生臭味或发生交叉反应使除臭效果下降或无效,此外残留药剂会造成二次污染。
物理除臭法是以一种气味掩盖恶臭气味或以一种物质吸附恶臭气体来实现的,物理法仪适用于控制区域相对小的情况。
生物除臭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发臭物质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生物除臭效果好、适应性广,效果稳定,费用相对较低。
生物除臭所需菌种和营养液都是天然产品,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都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不会引起任何直接和之次污染。
植物提取物除臭法的核心是以天然提取物作为除去异味的工作液,通过喷洒,使有异味的分子迅速分解成无毒、无味分子,达到除臭的目的。
植物提取物除臭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成本很高。
三、高浓度型生物除臭法的特点与优势1.简介(1)国内一般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天然植物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再经过先进的生产工艺萃取制备而成的高浓度型生物除臭剂。
(2)适用于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养殖场、公厕、卫生间以及其他恶臭场所等的除臭。
清洁、环卫、物业资质证书认证,清洁行业保险咨询,清洁技术培训咨询一八九,七五八零,七三零零(3)天然环保,无毒无害。
2.基本原理生物除臭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将生物除臭与植物提取物除臭技术相结合,其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吸附、吸收、分解氨、硫化氢、硫醇和甲硫醇以及其他有机物等臭源,能从根本上降解分解恶臭气体的物质,并且有益微生物通过自身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空间。
生物除臭技术介绍80 年代以来,已有各类微生物除臭的装置和设备开始运用于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
生物除臭技术与目前采用的物理、化学法,例如燃烧、吸附、吸收和还原等相比较。
这些物理化学方法的工艺或设备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用于处理某些恶臭废气时,效果不甚理想。
生物脱臭法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克服了前述物理、化学方法的缺陷,并显示出处理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广、工艺较简单以及费用较省等优点,成为治理恶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生物除臭的原理气味物质的成分大多都是低分子脂肪酸、胺类、醛类、酮类、醚类以及脂肪族的、芳香族的、杂环的氮或硫化物,带有活性基团的这些物质被液相吸收后,特别易被生物氧化,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后,恶臭气味就消失了。
臭气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分解后,产物不一样。
如含氮的臭气,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后,分解为 HN3。
又通过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为稳定的硝酸态化合物;而含硫的臭气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 H2S,H2S 可以被硫化细菌氧化为硫酸。
生物除臭工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所以该方法要求被去除的臭味物质有好的水溶性。
微生物除臭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臭气同水接触并溶解到水中,臭气的有机物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2)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在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的臭气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内;(3)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和同化合成,产生的代谢产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还有一部分(如 CO2)则析出到空气中。
臭气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得到净化。
生物除臭的特点(1)生物脱臭法可避免或减少二次污染。
一般将硫系、碳系、氮系等各种恶臭成分,以及苯酚、氰等有毒成分氧化和分解成 CO2、H2O、HNO3、H2SO4 等物质。
生物除臭系统技目录1-1生物除臭工艺说明1-2生物除臭原理示意图1-3生物除臭应用范围第二章生物除臭净化塔2-1生物除臭塔概述2-2生物除臭塔原理2-3应用范围及产品特点第三章技术方案3-1设计依据3-23-34-14-24-34-41具体过程及基本原理先将人工筛选的体重微生物菌群值种于填料上,当污染气体经过填料表面初期,可从污染气体中获得营养源的那些微生物菌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将会得到快速生长、繁殖,并在填料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当废气通过其间,有机物被生物膜表面的水层吸收后被微生物吸附和降解,得到净化再生的水被重复使用。
污染物去除的实质是以废气作为营养物被微生物吸收、代谢及利用。
这一过程是微生物的相互协调的过程,变焦复杂,它由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一集生物化学反应所组成。
生物过滤废臭气净化系统核心为高效生物滤(池)塔、有利于生物附着和生长的复合填料和微生物优势菌种。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滤(池)塔中的微生物✧✧进入液相或固体表面生物层(或液膜)的异味物质被微生物吸收;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异味物质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转化成无害、简单物质,在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为滤(池)塔中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能源,使废臭气体物质的转化持续进行。
2生物除臭原理示意图示意图一示意图二3生物除臭应用范围第二章生物除臭塔1的。
2新型生物除臭塔呈箱式结构,生物进化器的箱体部分成三部分底部: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及营养液储箱以及自动调控湿度装备;中部:为生物及填料部分;上部:设有达标气体出气口及营养液的自动循环系统。
同时,生物净化器还设置有水液循环系统,废气回收系统,电路自动控制系统。
废弃油通风管道收集后经风机送入净化器箱底部;再通过生物膜填料层,在填料上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膜。
当废气通过生物填料层时,填料上的微生物能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降解成为无毒无害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Co2和水等。
净化后的气体经箱体上部排出。
生物除臭技术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生物除臭技术第1章概述1.1生物除臭技术的发展生物除臭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除臭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降解恶臭物质,将其氧化成无臭、无害的最终产物,达到除臭的目的。
生物除臭早在1957年就在美国获得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除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等。
80年代以来,已有各类微生物除臭的装置和设备开始运用于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
生物除臭技术与目前采用的物理、化学法,例如燃烧、吸附、吸收和还原等相比较。
这些物理化学方法的工艺或设备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用于处理某些恶臭废气时,效果不甚理想。
生物脱臭法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克服了前述物理、化学方法的缺陷,并显示出处理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广、工艺较简单以及费用较省等优点,成为治理恶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2生物除臭的原理气味物质的成分大多都是低分子脂肪酸、胺类、醛类、酮类、醚类以及脂肪族的、芳香族的、杂环的氮或硫化物,带有活性基团的这些物质被液相吸收后,特别易被生物氧化,当活性基团被氧化后,恶臭气味就消失了。
臭气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分解后,产物不一样。
如含氮的臭气,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后,分解为HN3。
又通过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为稳定的硝酸态化合物;而含硫的臭气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H2S,H2S可以被硫化细菌氧化为硫酸。
生物除臭工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所以该方法要求被去除的臭味物质有好的水溶性。
微生物除臭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臭气同水接触并溶解到水中,臭气的有机物质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2)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